缺工又來了!節後"招工難"到底難在哪?

2021-02-08 央視財經

  春節在一列列火車的呼嘯中漸行漸遠,一年一度的節後招工熱潮隨之而來。今年人才招聘市場哪些工種最吃香?求職者有什麼需求?企業有何新招?政府又有哪些作為?今天我們將走進我國東西南北幾大城市,探尋今年的用工行情。


  正月初八,年還沒有過完,位於北京西城區的虎坊橋人才市場門前便已經人頭攢動起來。


  某餐飲店負責人李志偉:你可以做刷碗,那個好刷。

  應聘者:那個多少錢?

  李志偉:2400。


  李志偉從事餐飲生意,這兩年經營得不錯,先後又開了兩家分店,近段時間店裡實在缺人手,所以剛剛過完節他就趕過來招人了。


  

  李志偉餐館張貼的招聘信息


  某餐飲店負責人李志偉:每個月15號就發工資了,而且您可以去我們店看看,不是想像一兩個人那種規模的,一個店十多個人,而且我們三個店。


  虎坊橋人才市場是北京幾個主要的用工市場之一,提供的職位多為技工、銷售、家政、物流配送等基礎必需類崗位。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注意到,春節過後,這裡的招聘求職信息主要集中在餐飲行業。李志偉早早的就來到市場門口,拿在手裡的招聘啟事也一直沒放下,但是上前諮詢的人並不多。


  李志偉:相當冷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手都凍紅了,一直在那哆嗦。

  李志偉:是。

  好不容易有人上前來諮詢,可也因為工資不滿意,轉身離去。

  應聘者:2600嗎?2600我也跟你去。

  李志偉:我們都是統一的,我們這三個店。每月15號發工資。


  北京立春後的天氣乍暖還寒,氣溫降到了攝氏零度以下,李志偉露在外面的手被凍得通紅,抖個不停。可一上午過去了,招工效果不太理想。


  李志偉:這人不好招啊現在。目前全是問的比較多,但是說真的是說準備去那看看的還相對來說少一點。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打算招幾個人?

  李志偉:準備招七八個。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

  李志偉:現在差不多落實了兩三個了吧。


  節後的虎坊橋人才市場,一邊是餐館老闆李志偉著急招不到人,另一邊找工作的樊師傅同樣不順利。樊師傅是一個做水電線路活的技術工,一上午跑下來同樣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進京務工人員樊小兵:這兩天工作不好找,工地上都沒開工,一般的裝修工地什麼都沒有開工,怎麼也得過了正月十五,工作就稍微好找一點了。


  每當有人前來招工時,大夥便一擁而上圍個水洩不通。而生性靦腆的樊師傅總也搶不到活兒。


  樊小兵:我這個人非常也不好意思說,也不和人家掙著搶著去幹活,叫我去我就去,不叫我去我就不去。


  半天過去了,始終沒有找到活兒的樊師傅顯得有些失落。而此時,凍了一上午的李志偉卻把好不容易招來的人給弄丟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之前招的那幾個人呢?

  李志偉:沒找著啊,還有一個。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沒留個電話什麼的?

  李志偉:沒留。還真是還真沒留電話,他們說一會兒過來,我也就沒留,最後一找那人都沒了。

  李志偉一下慌了手腳,焦急地在人群裡尋找著。實在找不到了,他只好大聲吆喝起來。

  李志偉:我們3500保底。

  應聘者:招廚師還是招什麼?

  李志偉:涼菜。

  應聘者:現在走嗎?

  李志偉:現在就走,走就咱三。


  忙活了半天,只招來了三個人,雖然離實際需求的人數還有差距,但眼下店裡實在缺人手,李志偉只好先帶這幾個人回去。他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些年招工越來越難了,開出的薪水在逐年提高,但人卻越來越留不住。


  李志偉:剛開始服務員是1800、1900,像我今年我去招都底薪是2400了,每個月再加上一百兩百的獎金而且還要包吃包住,在我這種燒烤店來說工資待遇算是中高等。


  眼看快到吃飯的點了,樊師傅打算去對面的胡同裡轉轉。經過一家小飯館,他盯著門口的價目錶盤算了半天也沒進去,最後決定還是買張大餅充飢算了。


  

  求職者樊小兵拿著剛剛買的大餅在胡同裡吃了起來


  樊小兵:這大餅多少錢?

  商販:兩塊五。

  樊小兵:來一張,兩塊五是吧?就這麼著,一頓就這麼吃飽就算了。


  樊師傅拿著買來的大餅,坐在人才市場對面的馬路邊吃了起來。他也給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在豐臺雲崗租了一間8平米的平房,房租每月要240元,吃飯要四五百元,加上交通費等其它花費,每月開銷至少要一千多元。樊師傅的父母身體都不好,他每月都需要給他們寄醫療費,這樣如果自己還想攢點錢,每月收入至少要維持在3000塊錢以上,平時還得儘量省吃儉用的過。


  樊小兵:早上沒時間吃,早上起來去找工作,早上沒有時間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沒時間還是不捨得?

  樊小兵:又沒時間,又捨不得吃,北京消費高。


  樊師傅說,剛來北京的時候,工資才900塊錢,雖然掙得少,但物價不算高,年底了還能有些積蓄。但現在房子越住越遠,房租卻越來越高,各種開銷也都越來越貴,去年一年下來沒攢下多少錢,索性打消了春節回家的念頭。


  樊小兵:誰也想回家,就是過年了,想抓住這個機會了,想多掙點錢,沒想到今年過春節沒活幹。感覺生活挺累,也掙不到錢。


  為什麼一邊是像樊師傅這樣找不到工作的人,而另一邊出現了企業用工荒的問題呢?為此,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也採訪了北京東方匯佳集團總裁趙澤儉。


  北京虎坊橋人才市場負責人北京東方匯佳集團總裁趙澤儉:關於用工荒,我覺得可能更多的偏向於是指的是普通勞動力的這種用工。


  在趙澤儉看來,北京出現的「用工荒」有特殊性,是低端產業人員生活剛性成本迅速增加,與收入福利漲幅較小,兩者矛盾導致的結果。就在去年,他所在的東方匯佳集團受幾家大型用工企業委託招聘普通勞動力,但就北京市場而言,根本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他們又下到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區進行招聘,效果仍然不理想。


  趙澤儉:現代製造的企業,工資可以給到四千塊錢,包括五險一金,就這樣四千塊錢的工資水平,去外地招人的時候,已經沒有競爭力,在當地同樣可以掙到同等價碼的一個收入、薪酬。我們這兩年也覺得困難越來越大。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北京虎坊橋人才市場採訪,感受到的是節後勞務市場「供求兩難」的狀況。一方面企業節後缺工現象嚴重,工資不吸引人;另一方面,像樊師傅這樣找工作難的情形也很普遍,房租、生活成本都在上漲,他們對收入的需求越來越高。接下來,我們再去上海和深圳這兩大城市看看節後的用工情況。


  黃夢石是2013年畢業的一位大學生,大學所學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過去半年時間裡,他除了在一家單位實習過三個月後,其它的時間基本上都在找工作。


  求職者黃夢石:算春節這段時間,找了可能有三個月了吧,不太好找,之前在北京工作,可能北京壓力比這邊要大,家在深圳這邊,就不用租房子,少很大一部分負擔。


  黃夢石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前兩天他在網上投多份簡歷,今天是第一天來到人才大市場,他認為人才大市場能與企業有直接溝通的機會,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會高一些。一大早出門帶上了不少於十份相同的簡歷,隨後他開始在人才市場上尋找自己合適的崗位,他看到一家企業招聘「採購」職位,他毫不猶豫地遞上了簡歷。


  黃夢石:如果沒有工作經驗的(可以應聘麼)?

  招聘方企業代表:因為採購畢竟要有手上的資源,沒有資源的話你是一定做不了採購的,你如果只是作為一個採購,你做的工廠你什麼都不知道,那你如何採購啊。

  黃夢石:我詢問了他採購職位的相關業務,但他聽說我沒有那個相關的工作經驗之後就直接回絕了。


  隨後,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跟隨黃夢石在人才大市場繼續尋找工作,他看到一個外貿企業的櫃檯招聘外貿業務員的職位,他猶豫一下,又仔細看了看,最終決定遞上一份簡歷。


  

  人才市場裡人來人往


  招聘企業代表:你先用英語簡單的介紹一下好嗎?

  求職者黃夢石:Myname is Huang Mengshi, and I graduate from Chinese Politic…… 不好意思。

  招聘方企業代表:我覺得他因為剛剛畢業嘛,然後的話,我覺得他工作能力還是不錯的,但是那個英語的口語確實是不太好。


  在經歷了兩次碰壁後,這家企業招聘代表決定給他一個複試的機會。


  黃夢石:還是(找)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外貿方向之類(工作)。因為我學的是國貿專業,所以想(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比較大一點。這兩年就業確實比較困難,所以我儘量先積攢經驗,有了經驗再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夢石拿著簡歷在人才市場裡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難找那麼招工又是否好招呢?範鴻是深圳市一家電子企業的部門經理,他所在的公司今年計劃招收80多名各類員工,在深圳市人才大市場苦等了一上午,範鴻才收到了十幾份簡歷。


  企業代表範鴻:今年基本上來的人很少,像往年的話,整個這兒的人基本上都是擠不動的,來來往往的,每天的話,象我們來招聘的話可以收到大概一上午兩三百份簡歷,但是今年的話,收到的簡歷一、二、三、四、五、六,總共收到一二十份簡歷, 來求職的人比以前的少得太多了。


  為了能快速招到員工,範鴻公司的部分崗位調高了薪水,同時還增加招聘人手。範鴻和他的同事還主動出擊,碰到合適的求職者,就主動把求職者拉到自己的展臺前,向求職者介紹自己公司的各項福利和發展前景。


  企業代表範鴻:以前我們都是坐在裡面接收這些應聘者的簡歷,但今年的話,我們都是派了好幾位人員過來,然後看到有合適的,主動跟他們聊,來溝通。如果有洽談很好的話,我們可能現場就直接派車拉倒公司去面試,如果他當時去不了,第二天,第三天去的話,我們會報銷來往的車費。


  根據深圳市人才大市場統計的數據分析,年後開工,很多企業出現了用工荒。用工需求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電子行業、製造業、金融業、計算機和文體教育業。缺崗情況前四類分別是營銷業務類、研發技術類、綜合管理類、生產工程類。另一個急缺的工種是普工,幾乎所有的工廠都缺,這一現象還將逐步加劇。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招聘業務部部長連楚鋒:參加(招聘)活動的企業來看,比往年啊,這個是比較踴躍。跟往年對比呢,是增加了這樣的招工量。從他們提交的對於招工的數據的統計,有60%多的企業是增加了這個崗位數。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從深圳市人才大市場提供的調查報告中發現,找工作的人群中有工作5年以上經驗的求職者佔到26%,3-5年經驗求職者佔19%,1-2年經驗求職者都佔31%,無經驗求職者佔24%。招聘企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同時也逼迫企業不斷提高薪水。


  一覽英才網HR研究院院長張靜:我們HR(人力資源)研究院整個深圳地區今年的就是電子製造業這一塊兒的薪水,平均下來提升的比例是11%,那當然這裡面可能包含不同的職位,比如說普工,普工是8%到12%,那還有一些高級人才,他們的一些,薪資的一些增長大概在15%到25%,這是根據不同企業的薪資政策制定的不同。


  

  四川某企業為為各工種開出的薪酬


  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深圳提高11%左右的薪水,目前內地許多普工的工資已經達到兩三千元,與深圳的普工收入差別並不太大。而且考慮到家鄉親情,務工者留在家鄉的意願也在增強。部分深圳的大型企業開始逐漸向內地遷移,內地一些企業也加入了珠三角高端人才的搶人大戰中。


  一覽英才網HR研究院院長張靜:城市間的人才的競爭也是更加的頻繁了,可以這麼說。不論是網下的,比如說現場招聘會,那麼,聽說是有溫州、有浙江的這個招聘的企業組團來到東莞深圳這樣的人才市場,去進行搶人的這樣一個活動。另外一點呢,從我們網上來看,也可以看到一個比較中高端的這個企業(人才)的簡歷同時被好幾家企業去閱讀,然後搶先去給他發送面試的簡訊,或者是打電話跟人才去溝通。


  前面節目我們看到,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企業都陷入了舊人流失、新人難招的尷尬境地,「用工荒」也成為制約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的瓶頸。春節後一線城市有很多企業都在招人,但即便加工資,用工需求依然無法實現。因為現在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已經很高,對於求職者來講,這並不是性價比高的工作,放棄「北上廣深」的趨勢在增強,那麼作為內陸城市的成都,節後招工行情又是怎樣呢?我們再一起去了解一下。


  2月11日早上8點鐘,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趕到了成都市人力資源市場,此時市場雖然距離市場開門的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不過央視記者在大廳裡面的一個排號機附近,還是見到了很早就已經進場的人群。


  某企業招工負責人:明天早一點,累死了,我太遠了,過來趕車過來四十分鐘,昨天過來看了一下,本來說今天早一點過來的,結果今天還是來晚了,只有明天看一下了。


  由於市場接納招聘企業的數量有限,她今天已經失去招聘的機會了,這位負責招工的女士非常焦急的告訴記者,企業剛剛接到了一批訂單,急需20多名工人開工,只好等到第二天早一點趕過來。記者注意到,在等候區內早已坐滿了拿到號碼的招工負責人,他們最早的是在早上6點多過就趕過來的排隊,而拿到號碼的也感到非常慶幸。


  

  求職者早早來到市場等候招聘的開始


  某企業招工負責人老羅:來晚了就可能排不上隊了,公司今天人物增加了,招的人比較多,主要是著急。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是準備招多少人呢 ?

  老羅:要招上百人 。


  老羅的企業今年準備擴大產量,需要馬上僱傭100多人,由於心理著急,他一直站著等待著市場開門。9點一刻,老羅辦好了相關的手續後,快速的走到了自己的招聘位置上。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今天有信心嗎?

  老羅:估計能找到多少人,現在不好說,要看進場的人數。


  隨著進場人數的增多,不大一會功夫,在老羅的攤位前就圍上了幾個人詢問企業的具體情況,由於老羅普遍將工資標準上調了10%左右,很多應徵者對他的企業很感興趣,他也招到了幾個適合的員工。


  老羅:現在登記的就有七八個人,如果像這個效果還可以,因為春節過後嘛,人比較多一些。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 你準備連續來多少天呢?

  老羅: 如果效果好的話,我都要過來。


  到了十點左右,整個人力市場裡面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成都市人力資源市場用人單位服務科科長幹光貴:參加的交流人數大概有2000人左右吧,跟往年相比,還是增長了一點。


  隨後,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又趕到了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這是一個主要針對外地來成都務工人員服務的市場,站在市場的門口,就能夠看到市場裡人頭攢動的熱鬧場面。


  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主任黃潔:這面有些是攜帶工具的,他們在上面不方便,主要集中在下面,因為現在春節嗎,人比較多,有的求職者也在下面,都可以,是一個整體。


  採訪時,黃潔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個群眾早年自發形成的人力資源市場,逐漸發展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力市場,在當地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且找工作的方式也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


  黃潔:想這些都是自己寫的特長,有電工的、汽車美容、他自己願意做什麼,或者說他自己有什麼特長,駕駛員工作不限這些,從家裡面帶著行李救過來了,然後找到工作就直接上崗了。


  這裡幾乎成為外地來到成都的務工人員第一站,他們帶著親人的囑託,帶著自己的行李,帶著自己的夢想,來到這個平臺,希望早一點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裡無疑也成為時下成都最為火爆的人力資源市場。


  黃潔: 今年市場整體的崗位數較往年比較有了15%、16%左右的上升,到現在有5500多個崗位,去年是4000多,崗位是上升的,但是我們進場的求職者的人數並沒有上升和去年是基本持平的,這麼一個情況 崗位數與求職者的比例大概在1.3/1多一點。


  崗位數大大於求職者的人數,這也會給廣大的求職者一些選擇的空間和餘地,那麼,這裡的求職者究竟會是怎樣的心態呢?2月12日早上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再次來到了這個市場,天空飄起了蒙蒙的細雨,氣溫驟降到零度左右,室外已經見不到求職者了,但是仍然有大量攜帶行李的求職者湧進場內。


  進城務工人員周萬李:2000年來成都,一直做得就是這個。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一直在成都?

  周萬李: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你為什麼不考慮考慮看看其它的職業呢?

  周萬李: 主要是個人愛好?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就是喜歡做這個?

  周萬李:對!就是喜歡飲食這個行業。


  攀談中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了解到,小周來自雲南昭通,今年已經30歲了,初中畢業的他在2002年就來到成都打工,一直從事的是燒烤的職業,他今天來到這個市場,不會考慮選擇其他的職業,只想找到一份燒烤的工作。


  周萬李:最低剛開始要4000元管吃住。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管吃住要4000。那你去年前兩年平均一個月的收入有多少?

  周萬李:2000 3000元 3000多吧。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 為什麼這次要漲這麼多呢?

  周萬李:本來現在物價上漲,再加上我自己在做這個生意,我知道啊!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小周把自己的介紹鋪在了地上,等待著招工者的到來,在他心中已經想好了自己的薪資標準,但是站了一個多小時,幾乎是無人問津。


  周萬李:沒什麼,我本來對工作就沒什麼,怎麼說呢?可找可不找的反正我又不缺。


  嘴上說的無所謂,看到一個個求職者被招工者領走的時候,小周的心理未免有些落寞,不過他表示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直到中午12點,小周就這樣站了整整3個小時,也沒有遇到合適的工作,


  周萬李:畢竟做了這麼多年,這個行業我又比較熟悉。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你要4000元的這個工資?

  周萬李: 最低標準。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是最低標準?

  周萬李: 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 那高的能達到多少錢呢?高的就看和老闆怎麼談嗎?

  周萬李:反正我剛才也說過 一份付出一分收穫 大家各取所利。


  他的這種觀望的心態也是場內許多求職者一個比較普遍的心態。那麼,用工單位又會是怎樣的心態呢?


  吉利汽車成都基地副總經理馮旭紅:預計要增加1000多名一線員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等於正好翻一倍嗎?

  馮旭紅: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怎麼樣現在招工困不困難有沒有壓力?

  馮旭紅: 招工那肯定有壓力,目前來說的話,春節剛開始嗎。

  解說:指著新增的生產線,馮旭紅不無焦急的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當下需要新增1000多名員工,但是能夠充分的滿足的可能性不大。事實上,為了儘可能的夠留住員工,吸引新員工,他在去年就已經開始著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馮旭紅:這是雙人間的標準,是我們兩個員工住的標準,配備的設備像電視機呀,空調呀。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基本上屬於一個三星級酒店的標準。

  馮旭紅: 對!電扇呀現在都有洗衣房呀,浴室呀。


  不斷的提高員工待遇,已經成為當地企業迫在眉睫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了。


  四川徽記視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金剛:以前說西部好的企業大家覺得不愁(招人),現在來看的話,可能我們要向東部學習了,可能要主動的走出去,留住人才,選拔好的人,可能我們要為招聘付出一些更多的招聘成本。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成都經濟的快速發展,成都的就業市場早已發生了變化。


  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副局長李群:我們成都目前是一個輸入地 2009年的時候,我們災後重建,以及承接產業轉移,那麼引進了一些企業,以及我們當地包括城鎮化的建設,就地就近,已經吸納了很多當地的勞動力,那麼就需要外地來進行一個補充。所以說我們成都現在,外來人口大概在300萬進入成都,那麼有200多萬是勞動力。


  從過去傳統的勞務輸出地變為現在的勞務輸入地,薪資的不斷上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副局長李群:我們勞動力成本平均上5%到25% 也就是說工資待遇、收入待遇上漲最高的就是我們的家政服務員,達到了25%然後一線工人、普工、生產一線的普工上漲了5% ,總體趨勢是上漲,那麼這種上漲,按照供求關係來說肯定是你勞動力短缺才會出現的。


  半小時觀察:節後「招工難」到底難在哪裡?


  雖然我們的調查不是很全面,但綜合各方面的消息,今年的用工情況,有幾個特點,很值得企業界高度的重視,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製造業分布的區域,現在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高度的區域集中,以往沿海經濟帶密集的製造企業,向內地遷移,更多的外出打工者,不用拋家舍業,在自己家鄉本地附近,就可以找到相關的工作。其次就是工資收入,一線城市節後的用工短缺,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中西部地區大開發後,工資水平已經和沿海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而一線城市房租高漲,生活成本高,這使得很多打工者也失去了打工的動力。這些特點雖然還沒有形成潮流,但今年調查的跡象表明,未來在一線大城市裡,繼續依靠大量勞動力維持生產的產業,終究會面臨人手短缺的難題。而在相同工資水平下,打工者所需要面對的生活成本,也將會直接影響著企業用工的規模。因此,隨著用工荒的出現,企業家們更多需要思考的,是選擇一個讓企業既能招得到合理價格的工人,而打工者對於打工地點的生活成本,還基本滿意的好地方。從這個角度說,民工荒是推動生產方式轉變的一大動力,同時,也是對產業布局重新洗牌的一個契機。

 

(《經濟半小時》播出時間周一至周日 21:20—21:50)

 

精彩推薦

回復【0】互動-為網絡正能量點讚;

回復【1】了解-中國創業榜樣;

回復【2】接收-國內財經要聞;

回復【3】送上-國際財經要聞;

回復【4】帶來-各檔欄目推薦;

回復【5】聽-主播語音;

回復【6】對話-創業導師;

回復【7】分享-創業知識;

回復【8】學習-每天學點經濟學;

回復【9】預告-央視財經精彩節目 



相關焦點

  • 西昌人力資源市場節後供需兩旺,但服務行業招工難
    3月17日,記者在人才市場看到,招工的企業和求職的人員,把市場擠得滿滿的;人才市場外的公告欄前,也圍滿了求職者。 據西昌市人力資源市場工作人員楊燕平介紹,春節後,每場招聘會進場的企業基本上都有100個,提供崗位500-600個,擬招聘人數達到1200名左右;而進場找工作的人數,也一般在1500人左右,最多的時候達到3000人。 「跟往年相比,今年求職者人數略有下降。」
  • 缺工難題,其實是個態度問題
    因為缺工,春節後,整個車行的清洗、維修活兒全落在他和一名66歲的老工人身上。  「去年車行還有3名工人,春節前兩個年輕的走了就沒回來。」邵先生無奈地說,節後一直在招工,但現在工人太難招,3月初來了一位,幹了三個星期就離職了,嫌每月4000元的工資太低。「洗車本就微利,哪裡開得出更高的工資啊!」
  • 從心理學上看程璐思文離婚:兩個"好人"是很難維繫婚姻的
    這個回應問題的視頻我看了好幾遍,可以說通篇都是"乾貨"。兩人思路清晰,真誠而又直率地做了各自的回答。與其說他們是在給觀眾做交待。更像是再次給自己的婚姻做總結。倆人都是脫口秀演員,在節目中慣性職業素養使然"輕鬆"的開聊。但卻無法掩飾她們對分開的傷感和遺憾。
  • 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不再 招工難成全國現象
    原標題: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一去不返 招工難成全國現象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 外媒稱,不少珠三角企業用工荒的背後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加速發展、就業空間加大、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改變等時代背景。另一方面,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遲緩、企業用工優勢不明顯、外來工權益未能得到很好保障,同樣是個中因素。
  • 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結束 招工難成全國現象(1)
    原標題: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一去不返招工難成全國現象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外媒稱,不少珠三角企業用工荒的背後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加速發展、就業空間加大、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改變等時代背景。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上海節後面臨用工缺口 企業將組團赴陝西招工
    上海企業節後面臨用工缺口。「年後,我們嘉定外管這裡登記的1.7萬多家企業,九成以上都有缺工現象,一般企業缺工都達到20%~30%。」昨日,嘉定區外勞力管理中心負責人朱華民表示,為了緩解區內企業用工荒現象,本月底,嘉定區將組織區內25家大型企業,赴陝西寶雞招工5000人。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後面還有下半句,卻鮮為人知!
    它的本意是哪是什麼?我們一起來對它產生更深入的了解。"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孔夫子所做的《論語》中的一句話。但是它並不是單獨的一句話,它後面還有下半句,卻鮮為人知,我們平時就只看到了這半句,所以對它產生了誤解,那它的下一句便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工廠依舊「招工難」,月薪6000無人應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工廠依舊「招工難」,月薪6000無人應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推薦語:如果你問年輕人,什麼工作做好找,他們肯定會告訴你,外賣員和快遞員,以及春夏秋冬都缺人的工廠流水工。可是因為沒有年輕人的補充,我國製造業近些年來都處於「招工難」的困境,特別是一些急需年輕人創新的工廠,招人就顯得極為迫切。有些工廠為了招來年輕員工,不惜把企業利潤壓下來,高薪聘請大學生來上班,目前打出「月薪6000」招人的工廠不在少數。可即使是這樣,前來應聘的年輕人還是寥寥無幾,最終還是得通過各地的中介,花高昂的中介費才能請來稀稀拉拉幾個員工。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媒體探問今年招工情況 企業直言招人難留住更難
    企業招工難不難?外出就業還是主流嗎?家門口就業有多大的吸引力?本報記者日前深入廣東、安徽——傳統的用工大省及農民工輸出大省,探問今年找工、招工有哪些新情況。    企業:招人難,留住人更難    農民工容易找到活兒的另一面就是企業招工難。據廣州市人社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春節後廣州缺工數額達11.32萬人。    「現在中西部地區發展起來了,就業崗位多,很多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不來廣東了。」
  • 餐飲業旺季淡季都缺工
    「以前是過年過節旺季的時候缺工,現在無論旺季、淡季都缺工。」在昨天舉辦的首屆餐飲業大型專場招聘會上,不少餐飲企業反映缺工成為常態。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全市有4萬多家餐飲企業,用工缺口約在10%至20%,且員工流失率較高,每月流失率一般達10%以上。
  • "我,36歲,和甜蜜男談了一場戀愛,傾家蕩產!"
    11月16日,小琳先後將自己的千萬個人財產全部轉入劉磊指定網站。意外的是,她的孤注一擲,換來的是無法提現。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一種通過婚戀平臺、社交軟體等方式尋找目標對象,通過聊天發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後將受害者引入博彩、理財等詐騙平臺進行充值、騙取受害者錢財的騙局。殺豬盤,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豬,建立戀愛關係叫做養豬,最後的詐騙行為叫做殺豬。」
  • 打好「組合拳」破解企業招工難
    吳江區人社局多措並舉,積極向外拓展勞務基地,向內挖掘勞務潛力,強化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雙輪驅動」—— 打好「組合拳」破解企業招工難□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人,是發展的第一要素。今年受疫情影響,區內部分企業出現了招工難問題。為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吳江區人社局打好招攬「組合拳」,積極向外拓展勞務基地,向內挖掘勞務潛力,強化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雙輪驅動」,全力保障企業用工服務,努力為吳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 "我談了一場戀愛卻傾家蕩產!"比仙人跳悲劇 10000倍的,居然是這種騙局!
    意外的是,她的孤注一擲,換來的是無法提現。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一種通過婚戀平臺、社交軟體等方式尋找目標對象,通過聊天發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後將受害者引入博彩、理財等詐騙平臺進行充值、騙取受害者錢財的騙局。殺豬盤,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豬,建立戀愛關係叫做養豬,最後的詐騙行為叫做殺豬。」內心深處渴望的是簡單幸福,為愛情甘心做一個傻子,到最後卻成了傻缺。一場戀愛,就傾家蕩產,小琳的經歷令人唏噓。
  • 首場公益招聘需求比2:1 企業節後招工「兩重天」
    橫崗某工業區路邊的招工攤位。年後招工難,找普工更難。不少出口訂單型企業吐槽「招工越來越難,甚至一上午才收到1份簡歷,很多人都回老家發展了。」然而,也有部分正在轉型的科技企業表示,「員工已基本招滿,主要青睞於經驗豐富的技工,並開出高達萬元的月薪。」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便將這故事當新聞說與朋友聽。朋友聽後一陣哈哈大笑,我被朋友笑懵了,問他很好笑嗎?
  • 這個母親的"瘋狂"舉動,卻引得旁人拍手稱讚
    1 啼哭的女孩和"瘋狂"的母親 幾天前,我正陪著孩子購物,突然聽到一陣小孩的哭聲。 旁邊人既好笑又無奈,想看看當的媽到底有啥招來讓孩子止哭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講、道、理這三個字。 講,當然是從嘴巴裡說出來,讓人耳朵裡聽進去。 我們都知道,孩子最早的學習來自於模仿一一主要是看,然後是聽。因為眼睛接受信息提供給大腦處理的速度,要遠遠比耳朵傳輸的要快。
  • 企業缺工「缺」在哪裡?
    結構性的缺工  合肥市就業管理中心去年第四季度的用工分析表明,從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來看,服裝類技工的需求增加迅速,缺口加大。而據該中心職業分析師林雲濤預計,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服裝業技工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加大。  曾經似乎無處不在的民工潮,忽然演變成了現在的民工荒,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