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探問今年招工情況 企業直言招人難留住更難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求職者在安徽黃山大型招聘會現場查看招聘信息。

    施廣德攝

    編者按:又到了農民工找工作、企業招工人的旺季。今年的工作好找嗎?企業招工難不難?外出就業還是主流嗎?家門口就業有多大的吸引力?本報記者日前深入廣東、安徽——傳統的用工大省及農民工輸出大省,探問今年找工、招工有哪些新情況。

    廣東:過去廠挑人,如今人挑廠

    本報記者 賀林平

    3月27日上午,江西籍外來務工人員吳恆林來到佛山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三樓,一天一場的招聘會正在這裡舉行。只見現場人群熙熙攘攘,各個攤位紛紛打出「高薪聘……」的招牌,「招工的廠很多,隨便找個普工幹是分分鐘的事兒,但普工收入太低,沒壓力也沒動力。」他淡淡地說。

    這位90後農民工似乎很會判斷形勢。「近年來,外來農民工呈逐漸減少趨勢,最高峰時到我們這求職的有160萬—170萬人,可近年來每年下降好幾萬,如今只有130多萬人。」該中心工作人員梁振新告訴記者,春節後到現在,該市各級公共就業機構登記的就業崗位為34.87萬個次,而登記求職的勞動者只有31.84萬人次。「過去是廠挑人,現在是人挑廠了。」

    這是整個珠三角地區農民工就業情況的縮影。近日,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在東莞、惠州等市調研發現,截至3月4日,已有919萬外省務工人員入粵,相當於節前返鄉總量的94%。但是,「從中長期看,勞動力資源會越來越緊張,必須進一步深化勞動力資源開發和合理配置。」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農民工:有活兒幹容易,找好活兒難

    3月末,廣東省企業各個崗位的返工率逐漸提高。記者在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看到,現場求職者中不乏年輕的面孔。同為90後的湖北青年羅新邊看邊搖頭:「工資還是太低了,有的才兩千多,比我之前那份工作還低。」

    他告訴記者,自己原本在一家五金廠做流水線上的生產工,年前之所以辭職是因為加班太多。「一個月只能休兩天,太少了!除了上班就沒有私人時間。」羅新表示,這次要找的工作必須要有雙休日,不能經常加班,工資要在3500元以上。

    記者發現,不少求職的農民工都表達了跟吳恆林同樣的看法:現在這個情況下,只要你不嫌工作累、條件差、待遇低,想要有個活兒幹是很容易的,供求關係擺在那裡,招工崗位數量明顯比求職人數多。隨著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珠三角許多工廠新接訂單持續增多,用工需求明顯增加;特別是今年春節以後,企業都希望開足馬力恢復生產。

    「找個活兒不難,想著找個好活兒,這就要慢慢挑。」來自湖南的小黃今年剛滿22歲,4年前高中畢業,來到廣東謀生,4年下來他已經在珠三角五個城市工作過。為了追求更大的發展平臺,小黃年前把工作辭了。他想轉行去做銷售,平臺更大,收入也會更高。當天,儘管他從上午9點多到11點多一直在人才市場看招聘信息,但還是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崗位。

    企業:招人難,留住人更難

    農民工容易找到活兒的另一面就是企業招工難。據廣州市人社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春節後廣州缺工數額達11.32萬人。

    「現在中西部地區發展起來了,就業崗位多,很多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不來廣東了。」在廣州火車站,記者碰到了東莞一家皮製品廠的招工人員劉先生,他訴苦道,年前公司原本有500人,過了一個年,只剩200多人。公司趕緊網上發帖,人才市場招聘,到工業園區擺攤,好不容易才招回100多人。「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們就開始拖欠訂單,客戶天天打電話催,我們都不敢接電話了。人手不夠,沒辦法啊!」

    今年2月,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召開的「2013年廣東省就業工作座談會」上傳出的信息顯示:當前廣東省就業形勢突出表現為「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專家分析,當前所謂的「就業難」,並非崗位供給不足,而是新一代農民工對工作的條件、時間、待遇、社會保障、發展前途等各種要求越來越高,導致觀望心態和頻繁跳槽,就業不穩定。

    農民工對崗位要求的提高,以及由此導致的就業心態的不穩定,給企業提出了新的問題:招人難,留住人更難。梁振新認為,今後一段時期,如何留住人,是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區用工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政府要不斷規範企業招工行為,改善用人環境。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多費心思,無論是待遇還是管理,都要在嚴格規範、合規合法的基礎上,更加人性化,加強人文關懷,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安徽:外出的少了,外來的多了

    本報記者 葉 琦 錢 偉

    「工作滿兩年,就有可能獲得30%購房首付款補貼」,購房購車有補貼,還能外出旅遊……日前合肥市包河區濱湖新區新春招聘會上,140多家企業不僅提供近萬個工作崗位,還開出各種誘人的條件,吸引了不少人現場籤訂就業合同。

    「今年,區裡農民工留鄉就業已漸成主流,平均月收入可以達到2000元以上。」記者近日從包河區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經濟快速發展,在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示範區以及小城鎮建設的帶動下,省內農民工務工收入水平快速提高。為更方便照顧家庭與小孩,越來越多的農民願意選擇離家更近的地方打工。

    一個鎮出省務工的只有不到300人

    「目前我鎮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多,出省的只有293人。」記者在包河區農民工較為集中的大圩鎮了解到,隨著鄉村蔬菜種植業、農家樂旅遊業日趨繁榮,外出打工的村民們紛紛返回家鄉,做起了從蔬菜種植到農家樂旅遊的一條龍生意。大圩鎮新河村49歲的村民高昌友就是其中一個。

    高昌友早在1985年就離鄉打工,在浙江、江蘇一帶的建築工地上做水電工。「工資不高,累死累活只能賺個養家餬口的錢。」2003年,他回家過春節,發現家鄉的蔬菜種植和農家樂已經發展為「名牌」,過完年就留在家裡承包了十幾畝地種菜。「這幾年,我家年收入維持在十幾萬元。去年,我又投入資金,開起農家樂土菜館,現在的日子是越過越好。」

    煙墩街道原本也是個農民工輸出較為集中的區域,這兩年與大圩鎮情況類似,外出務工的農民有所減少。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雖然外出的少了,外來的卻多了。隨著都市農業的興起,不少外地人看準轄區內種植基地的商機。苗木商人魏準備原先在上海種植花卉,知道牛角大圩裡有一塊很好的種植基地,立即轉戰這裡。春暖花開,他栽植了兩萬株品種多樣的玫瑰。

    「每年,我們區會舉辦大型招聘會,每次提供上萬個工作崗位。」包河區人社局副局長黃勝局告訴記者,濱湖新區每年都會迎接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區裡通過建立濱湖民工之家和濱湖創業大廈,為他們創造便捷舒適安全文明的生活環境,方便了他們日常就餐購物和參與文化活動。

    減免收費、免息貸款,政策幫扶返鄉創業

    「多虧有政府幫扶,才讓企業邁出了最艱難的第一步。」返鄉創業的麥稻之星總經理董邦超感慨地說。2009年7月,董邦超返鄉,在淝河鎮農民工創業園裡租了一塊地方搞農機製造。「剛入園時,僅有員工4人。」

    最艱難的時候,政策幫了他的大忙:場地費減半繳納,免收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免繳物管費、衛生費等管理性費用;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又獲得50萬元的小額免息擔保貸款;每年在政府組織的春風行動上,董邦超積極組織員工參加技能培訓,將數十名本村失地農民培養成一支技術嫻熟的員工隊伍……經過3年的深耕細作,目前麥稻之星已發展為一家綜合性農機製造企業。

    據了解,2012年安徽省共為農民工創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2萬筆、8.7億元。2008年以來,安徽相繼投入5.25億元,在返鄉創業農民工較多、工業集聚度較高的鄉鎮分批建設350個農民工創業園,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場地支持。目前,已有1256戶企業入園創業,吸納就業7.7萬人,每年給農民帶來直接收入3.8億多元。

    「從2011年開始,安徽省開展創建省級農民工創業園活動,對廠房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入園企業4戶以上、帶動就業200人、政策落實到位的農民工創業園,認定為省級農民工創業園,再給予每園10萬元的資金支持,目前已累計認定114個省級農民工創業園。」省人社廳負責人介紹。

相關焦點

  • 疫情暴露紡企「留人」比「招人」更難
    大多數人只意識到工廠"招工難",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工廠"留不住人"。 進入十月,紡織行業的運氣仿佛一下子好了起來。沒辦法,為了趕上生產進度,只能重新再招工,於是便碰上了「用工荒」的現象。 新興行業在搶人 那麼根據現在的社會情況,什麼工作更具有優勢呢?根據中國人民大學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就業市場需求報告》所顯示,2020年將大量招工的會有銷售、餐飲服務和快遞三大行業。
  • 招人難,餐飲業招人更加難,燒烤如何招人?
    在廣州服務人員出到月薪4500,連阿姨都招不到,出6000元也招不到大長腿的美女」未來「做餐飲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是十年後大的機遇,如何解決餐飲業,招人難,用人難的問題,是未來人力資源機遇。但是,老一傳統招人留人模式己經過時,怎麼招,還是留不住,太難了。 近日,傳統餐飲業遇到最嚴峻的招人難、留人難、用人難狀況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 央視調查寧波招工難 用工缺口數以萬計形勢嚴峻
    浙江在線2月17日訊 寧波雅戈爾工廠門口的招工處,人流稀疏,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正月初八開始招工,這幾天一整天也就幾個來諮詢的,很難指望當場籤約了。這段時間應該是企業招工的集中期,在寧波工業區一些人流集中的街道路口往年都有一些小型企業停車招人,但今年已經看不到一家企業路邊招人了。往年的熱點地段都是招工搶人的戰場,今年也冷冷清清,表面上的「風平浪靜」並不意味著用工問題緩解,而是更加嚴峻。寧波市勞動就業局對226家企業做了用工調查,從調查來看,今年寧波企業對於初級勞動力的用工缺口依然數以萬計。
  • 打好「組合拳」破解企業招工難
    吳江區人社局多措並舉,積極向外拓展勞務基地,向內挖掘勞務潛力,強化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雙輪驅動」—— 打好「組合拳」破解企業招工難□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人,是發展的第一要素。今年受疫情影響,區內部分企業出現了招工難問題。為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吳江區人社局打好招攬「組合拳」,積極向外拓展勞務基地,向內挖掘勞務潛力,強化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雙輪驅動」,全力保障企業用工服務,努力為吳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 節後"招工難"到底難在哪?
    李志偉:現在就走,走就咱三。  忙活了半天,只招來了三個人,雖然離實際需求的人數還有差距,但眼下店裡實在缺人手,李志偉只好先帶這幾個人回去。他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些年招工越來越難了,開出的薪水在逐年提高,但人卻越來越留不住。
  • 招人難,留人更難 服務業如何破解「用工荒」
    編者按:招人難,留人更難。「用工荒」不僅困擾著中國製造,更困擾著服務行業,特別是低端服務業,感受尤為明顯,有的行業人員年流失率超過50%,這對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用工難、用工荒是餐飲業的常見情況。」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海底撈已經把對服務員、傳菜員的年齡限制上限放寬到了38周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下的招工之難。海底撈是一家企業文化頗為獨特的企業。中國餐飲業的平均員工流動率為28.6%,但是海底撈的流動率僅在10%左右,這和海底撈的人性化管理是分不開的。
  • 餐飲企業生存難,高素質人才短缺是原因所在
    今年疫情對於各行各業衝擊都很大,這其中尤屬餐飲業壓力最大。疫情就像一個巨大的鐵籠將人們死死地禁錮在家中,人們想為了生計出門工作,可是卻根本出不去。有一定積蓄的老一輩還好,月光族的年輕人們卻遭了難。人們不好過,企業的日子也煎熬。無論是知名的餐飲連鎖企業,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飯館都在政府抗疫的命令下,不得不關門。關門帶來的就是營業額的下降、利潤的降低,情況嚴重的企業還因為資金鍊斷裂,而不得不申請破產或者請求收購重組。
  • 餐飲業招工難:40萬招不到麵點師 僱20歲女孩是奢望
    來源:一財網招人難、留人難是許多餐飲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無論是中餐、西餐、大餐、小餐,概莫能外。張敬偉是不回籠建德豆腐包的創始人,由於公司剛在杭州開了第一家門店,員工數大約十餘人左右,總體試運行情況不錯,便規劃向連鎖店的方向發展,但招工問題是其「心頭大患」。
  • 工廠陷入用工荒,招工越來越難,員工還頻繁離職這到底為什麼?
    隨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國的本土企業也開始迅速崛起,國內的工廠越來越多。這樣,國人反而不願意去工廠打工,原因很簡單,因為「時代」變了。 現在所謂的用工荒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招人難,留人難是大多數工廠面臨的問題。過去每個寒暑假,進入電子行業的大學生還是很多的,現在,即使以「高薪」為誘餌,也還是招不到人。廠主們也很著急,製造行業最重要的是人和機器,時至今日,人和機器都佔了很大的比重。
  • 餐飲業招工難:40萬招不到面點研發人員,僱20歲女孩是奢望
    來源:第一財經餐飲業招工難: 40萬招不到面點研發人員,僱20歲女孩是奢望作者: 陳夏怡 樂琰 欒立張敬偉是不回籠建德豆腐包的創始人,由於公司剛在杭州開了第一家門店,員工數十餘人,總體試運行情況不錯,便規劃向連鎖店的方向發展,但招工問題是其「心頭大患
  • 獨家|餐飲業招工難:40萬招不到面點研發人員,僱20歲女孩是奢望
    張敬偉是不回籠建德豆腐包的創始人,由於公司剛在杭州開了第一家門店,員工數有十餘人,總體試運行情況不錯,便規劃向連鎖店的方向發展,但招工問題是其「心頭大患」。「我目前已經開出30萬~40萬(年薪)的價位準備招一位面點研發人員。」
  • 西昌人力資源市場節後供需兩旺,但服務行業招工難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吳夢琳)3月17日,西昌市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會正在舉行,來自冕寧縣的徐旺逛了好幾圈,最終在3家企業登記報名銷售崗位,等著後續面試。 春節過後,西昌市應聘招聘高峰再次到來。今年,企業用工呈現什麼樣的趨勢?找工作,求職者最看重什麼?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 5年後或爆發招工難 未來迎來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
    5年後或爆發招工難 未來迎來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時間:2015-10-20 16:34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年後或爆發招工難 未來迎來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 人口的過快增長和過慢增長都將會帶來相應的後果,近日有筆者發文稱,未來我國將會迎來招工難、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
  • 璧山區領導坐班企業之家,支招企業招工難
    到用工旺季卻招不到員工,企業用工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該怎麼破?璧山區領導坐班企業之家為企業招工用工帶來錦囊妙招。20日上午,璧山區政府副區長陳榮彬坐班璧山企業之家,協同區高新區管委會、區人才中心等十家單位就大江動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的招工難、如何留住員工等問題分析對策,分享錦囊妙招。
  • 首場公益招聘需求比2:1 企業節後招工「兩重天」
    橫崗某工業區路邊的招工攤位。年後招工難,找普工更難。不少出口訂單型企業吐槽「招工越來越難,甚至一上午才收到1份簡歷,很多人都回老家發展了。」然而,也有部分正在轉型的科技企業表示,「員工已基本招滿,主要青睞於經驗豐富的技工,並開出高達萬元的月薪。」
  • 工廠依舊「招工難」,月薪6000無人應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工廠依舊「招工難」,月薪6000無人應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推薦語:如果你問年輕人,什麼工作做好找,他們肯定會告訴你,外賣員和快遞員,以及春夏秋冬都缺人的工廠流水工。可是因為沒有年輕人的補充,我國製造業近些年來都處於「招工難」的困境,特別是一些急需年輕人創新的工廠,招人就顯得極為迫切。有些工廠為了招來年輕員工,不惜把企業利潤壓下來,高薪聘請大學生來上班,目前打出「月薪6000」招人的工廠不在少數。可即使是這樣,前來應聘的年輕人還是寥寥無幾,最終還是得通過各地的中介,花高昂的中介費才能請來稀稀拉拉幾個員工。
  • 東莞工廠實探:月薪5500流水線難招人,「打工人」正在一步步減少
    製造業發達的東莞,工廠為何難招人?東莞一直以來都是以密集製造業發達而聞名,少部分的工廠老闆為了利潤最大化,選擇壓榨剩餘勞動力,在招工和用工荒情況下,部分工廠不得不到處招聘,發布求職信息,設置高額的返利和獎金。
  • 招工隨訂單起伏 南京企業陷「潮汐式」用工困局
    魏國和說,目前公司向智慧型手機的轉型已全面完成,今年,總部又把平板電腦業務放到了南京,「旺季」模式已經啟動,今年目標產值是在去年基礎上翻一番。  不過訂單回來了,用工量也隨之激增,今年一開年,招聘成了華寶最頭疼的問題。為此,臺灣總部還派了團隊來協助。魏國和所說的「全年超過1萬人」的用工缺口,實際上指的是在有員工流失背景下的招工總數。
  • 又一行業「招工難」,曾被稱為黃金行業,如今卻「無人問津」
    文:小郭說到找工作,估計今年很多人都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的「6億人平均收入是每月1000元」,讓人直呼亞歷山大。其實不難理解的是,今年房東手上並不富裕,一些城市的房東仍然依靠貸款來維持房子,所以絕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大面積大幅減租。讓農民痛苦的不僅僅是高昂的生活成本。更難受的是工作難找。
  • 招一個人獎五百 一企業「全員招工」應對用工荒
    招一個人獎五百 一企業「全員招工」應對用工荒 2011-11-10 07:10:00    作者:   來源:齊魯晚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企業用工 員工 魏橋 用工荒 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