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與大學生就業難相對應的,是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求職容易,不少還能輕鬆拿到五六千元的高薪,這讓大學生們情何以堪。近日,記者調查發現,與高校帶著水分的「就業率」相比,技工院校畢業生離校時,留給學校的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去向,甚至許多技工的月薪在畢業多年後,仍遠高於大學畢業生。受就業環境影響,高校畢業生開始「回爐」學技能,經過2-3年的技工院校學習,重新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如今已經不再罕見,這既得了面子,又得了裡子,在畢業生看來何樂而不為。
案例
技校畢業兩年月薪6500
孫躍飛的理想是音樂,可考慮到藝校花費高,畢業後求職受限制很大,所以他不得不放棄。「就算是我當時去一所普通大學,可能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更何況在當時大學生不好找工作。當時感覺學門技術容易找工作,這才報考了青島市技師學院。」孫躍飛說,2005年,高中畢業後他到青島市技師學院學習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獲得的是高級技工職業資格證書。在2008年畢業後,孫躍飛經學院推薦進入一家輪胎廠工作,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車間流水線工人。「當時正好趕上經濟危機,所以工資並不高,每個月還不到1500元,如果光景好的話,那年的工資應該在近3000元。」孫躍飛對記者說。
由於對自己當時的工作並不滿意,他認為自己技術學得還不夠紮實,所以在2009年孫躍飛決定重新回到青島市技師學院,並開始學習自動化專業,並獲得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當談到回爐培訓的感受時,孫躍飛說:「就好像是重新給了我一次機會一樣,這次學的東西更深刻,更具專業性,而且高級技師是國家承認的二級技師,更有權威性。」據孫躍飛介紹,他在2010年就經學院推薦正式進入青島港集團總港實習,從事設備電氣維修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1300元。「我是2011年畢業的,畢業以後我很自然地就到了青島港見習,當時我是在董家口灣見習,月工資是3500元。」據了解,孫躍飛在見習期間表現優秀,工作認真,所以於2012年成為青島港的正式工,並在董家口港從事設備電氣維修和卸船機司機崗位。據孫躍飛透露,目前他的月薪已經達到了6500元。
孫躍飛說身邊的同事中,多數都是來自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因為多數是技術工種,所以面向大學招聘比較少,一般正式工的月薪在4900—5200元之間,最多的也可以達到5500元。「目前在董家口灣只有兩位高級技師,另外一位也是我在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同學。」孫躍飛說,兩次的技工學校學習歷程,讓他獲得了更好的工作機會,雖然沒上過大學,但他覺得並不可惜。
缺工
技校學生「挑工作」
「技工數量本來就少,再加上部分企業給的薪酬不高,所以造成了加工企業常年缺技術工人的現象。」四方機車車輛高級技工學校韓祥平校長介紹,技校生的就業形勢很好,多數專業不用學校介紹工作,而是學生在雙選會上「挑工作」。據了解,該學校的焊接、鉗工、電工、數控和汽修專業畢業生十分搶手,畢業生最低的工資也在2700元以上,絕大多數畢業生工資在四五千元左右。「也有特別高的,比如焊接專業學生進了南車集團,不少能拿上萬元的工資,當老師的都望塵莫及。」
青島市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介紹,企業缺工目前已經是常態,就算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相比於沒有技術的工人,經過專業學習的技工也很搶手,「企業找不到工人,經常打電話到學校來要人,很多技工院校都有這種情況,可企業的規模、薪酬、福利等情況,都是學生所考慮的。」吳大立表示,如果一家小企業開出月薪五千,但學生更想去月薪四千的大企業,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更穩定,不會有朝不保夕的感覺。而青島市技師學院開設的大學生技師班,給一批大學生獲得回爐培訓的機會,「學生一畢業,就被青島的幾家大企業搶走了,月薪都在五千元以上,而且因為上過大學,算是複合型人才,以後的發展前景一定差不了。」
反差
姿態低技術高易就業
「技術工人的工資,不見得都很高,畢竟專業差別很大,也有一部分學生畢業時,工資在兩千元左右。」一家技工院校負責人表示,但從大範圍來說,技術工人的待遇普遍很高,就業率也很高,而且沒有什麼水分。市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隋文帥表示,究其原因,首先是就業的姿態放得低,技工院校的學生知道自己沒法和大學生比,再加上自己的專業情況,所以進工廠、幹累活都不排斥,此外,這些學生有一手技術活,很多企業恰恰缺他們這樣的技工,一對接就是很好的就業機會。
相比而言,電氣自動化、機械、數控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雖然他們有畢業證、學位證,但很多崗位並不適合他們,除非企業給高校畢業生從頭學起的崗位和機會。
行動
大學生求職不成想「回爐」
「我的孩子學習的專業就是機械,覺得這個專業不錯想畢業再學點實用的專業技術。」近日,在天幕城舉行的團市委大型青年就業招聘洽談會上,一名家長仔仔細細諮詢大學生技師班的情況,還留下了孩子的電話。記者在青島技師學院的招聘展位上看到,許多在職者、大專生、本科生甚至家長對專業技術學習十分感興趣,積極地與前來招收學員的老師交談,而大學生們是否願意花兩年時間「回爐」學技術,成了擺在眼前的難題。
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影視動漫專業的黃強(化名)本打算到招聘會求職,可轉了一圈沒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反而讓大學生技師班吸引住了,萌生了學技術的念頭,畢業三年多的碰壁讓他意識到自己根本算不上 「人才」。27歲的黃強曾在四五家公司工作過,最高月薪也不過2200元,但直到現在事業還沒有穩定下來,在他看來根源是不對口,而且自己的專業競爭力也不強。
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就業服務處副處長隋文帥告訴記者,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用人單位十分重視應聘者的專業技能,只有文憑遠遠不夠,而實際上企業招聘大學生十分容易,因為群體龐大,相對應的具備高學歷的技術工人以及具備高技術水平的高學歷人才則十分缺乏,這類人才往往是企業管理層的儲備人才。
現象
技工院校裡大學生不少
「大學生回爐學技術,不是說大學生水平低,而是一種互補,既有技術又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哪個大企業不搶著要。」青島市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表示,有的學生認為上了幾年本科再去技校學技術很丟人,而實際上,「不怕丟人」的幾十個大學生在技師班畢業後,正拿著高工資在企業裡忙活著。吳院長分析說,對於大學生來說,很多都是因為覺得丟面子、拉不下臉來重新到技術學校學技術;而高中生都願意選擇走高考這座「獨木橋」,就為了取得本科的學歷,可隨著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的發展變化,家長和學生的思路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否則就會出現一些拿著本科學歷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記者採訪了多家技工院校,發現回爐培訓的大學生並不鮮見,相比於上高中、考大學、就業的模式,「回爐」學技術的學生似乎是有點逆流而上的感覺,不僅他們身邊的親友不理解,就算他們自己也曾經在內心糾結過。青島海洋技師學院回爐學技能的李飛說,他所學的航海技術專業學制是兩年,每年的學費是1.3萬元,李飛衡量之後,覺得這個選擇不會讓自己吃虧,尤其是父母和哥哥都很支持自己的「回爐」學技術計劃。與工科專業畢業的李飛不同,時宇是從文科轉到了理科專業。「輪機工程專業挺深奧的,我的底子是文科,學起來有些吃力,尤其是繪圖方面。」時宇對記者說,「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堅持下去,否則還是一事無成,我來學技術就是為了奔個好前程,不想也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