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回爐學技工 畢業兩年月薪6500(圖)

2020-12-15 青島新聞網

    核心提示

    與大學生就業難相對應的,是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求職容易,不少還能輕鬆拿到五六千元的高薪,這讓大學生們情何以堪。近日,記者調查發現,與高校帶著水分的「就業率」相比,技工院校畢業生離校時,留給學校的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去向,甚至許多技工的月薪在畢業多年後,仍遠高於大學畢業生。受就業環境影響,高校畢業生開始「回爐」學技能,經過2-3年的技工院校學習,重新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如今已經不再罕見,這既得了面子,又得了裡子,在畢業生看來何樂而不為。

  案例

  技校畢業兩年月薪6500

  孫躍飛的理想是音樂,可考慮到藝校花費高,畢業後求職受限制很大,所以他不得不放棄。「就算是我當時去一所普通大學,可能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更何況在當時大學生不好找工作。當時感覺學門技術容易找工作,這才報考了青島市技師學院。」孫躍飛說,2005年,高中畢業後他到青島市技師學院學習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獲得的是高級技工職業資格證書。在2008年畢業後,孫躍飛經學院推薦進入一家輪胎廠工作,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車間流水線工人。「當時正好趕上經濟危機,所以工資並不高,每個月還不到1500元,如果光景好的話,那年的工資應該在近3000元。」孫躍飛對記者說。

  由於對自己當時的工作並不滿意,他認為自己技術學得還不夠紮實,所以在2009年孫躍飛決定重新回到青島市技師學院,並開始學習自動化專業,並獲得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當談到回爐培訓的感受時,孫躍飛說:「就好像是重新給了我一次機會一樣,這次學的東西更深刻,更具專業性,而且高級技師是國家承認的二級技師,更有權威性。」據孫躍飛介紹,他在2010年就經學院推薦正式進入青島港集團總港實習,從事設備電氣維修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1300元。「我是2011年畢業的,畢業以後我很自然地就到了青島港見習,當時我是在董家口灣見習,月工資是3500元。」據了解,孫躍飛在見習期間表現優秀,工作認真,所以於2012年成為青島港的正式工,並在董家口港從事設備電氣維修和卸船機司機崗位。據孫躍飛透露,目前他的月薪已經達到了6500元。

  孫躍飛說身邊的同事中,多數都是來自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因為多數是技術工種,所以面向大學招聘比較少,一般正式工的月薪在4900—5200元之間,最多的也可以達到5500元。「目前在董家口灣只有兩位高級技師,另外一位也是我在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同學。」孫躍飛說,兩次的技工學校學習歷程,讓他獲得了更好的工作機會,雖然沒上過大學,但他覺得並不可惜。

  缺工

  技校學生「挑工作」

  「技工數量本來就少,再加上部分企業給的薪酬不高,所以造成了加工企業常年缺技術工人的現象。」四方機車車輛高級技工學校韓祥平校長介紹,技校生的就業形勢很好,多數專業不用學校介紹工作,而是學生在雙選會上「挑工作」。據了解,該學校的焊接、鉗工、電工、數控和汽修專業畢業生十分搶手,畢業生最低的工資也在2700元以上,絕大多數畢業生工資在四五千元左右。「也有特別高的,比如焊接專業學生進了南車集團,不少能拿上萬元的工資,當老師的都望塵莫及。」

  青島市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介紹,企業缺工目前已經是常態,就算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相比於沒有技術的工人,經過專業學習的技工也很搶手,「企業找不到工人,經常打電話到學校來要人,很多技工院校都有這種情況,可企業的規模、薪酬、福利等情況,都是學生所考慮的。」吳大立表示,如果一家小企業開出月薪五千,但學生更想去月薪四千的大企業,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更穩定,不會有朝不保夕的感覺。而青島市技師學院開設的大學生技師班,給一批大學生獲得回爐培訓的機會,「學生一畢業,就被青島的幾家大企業搶走了,月薪都在五千元以上,而且因為上過大學,算是複合型人才,以後的發展前景一定差不了。」

  反差

  姿態低技術高易就業

  「技術工人的工資,不見得都很高,畢竟專業差別很大,也有一部分學生畢業時,工資在兩千元左右。」一家技工院校負責人表示,但從大範圍來說,技術工人的待遇普遍很高,就業率也很高,而且沒有什麼水分。市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隋文帥表示,究其原因,首先是就業的姿態放得低,技工院校的學生知道自己沒法和大學生比,再加上自己的專業情況,所以進工廠、幹累活都不排斥,此外,這些學生有一手技術活,很多企業恰恰缺他們這樣的技工,一對接就是很好的就業機會。

  相比而言,電氣自動化、機械、數控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雖然他們有畢業證、學位證,但很多崗位並不適合他們,除非企業給高校畢業生從頭學起的崗位和機會。

  行動

  大學生求職不成想「回爐」

  「我的孩子學習的專業就是機械,覺得這個專業不錯想畢業再學點實用的專業技術。」近日,在天幕城舉行的團市委大型青年就業招聘洽談會上,一名家長仔仔細細諮詢大學生技師班的情況,還留下了孩子的電話。記者在青島技師學院的招聘展位上看到,許多在職者、大專生、本科生甚至家長對專業技術學習十分感興趣,積極地與前來招收學員的老師交談,而大學生們是否願意花兩年時間「回爐」學技術,成了擺在眼前的難題。

  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影視動漫專業的黃強(化名)本打算到招聘會求職,可轉了一圈沒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反而讓大學生技師班吸引住了,萌生了學技術的念頭,畢業三年多的碰壁讓他意識到自己根本算不上 「人才」。27歲的黃強曾在四五家公司工作過,最高月薪也不過2200元,但直到現在事業還沒有穩定下來,在他看來根源是不對口,而且自己的專業競爭力也不強。

  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就業服務處副處長隋文帥告訴記者,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用人單位十分重視應聘者的專業技能,只有文憑遠遠不夠,而實際上企業招聘大學生十分容易,因為群體龐大,相對應的具備高學歷的技術工人以及具備高技術水平的高學歷人才則十分缺乏,這類人才往往是企業管理層的儲備人才。

  現象

  技工院校裡大學生不少

  「大學生回爐學技術,不是說大學生水平低,而是一種互補,既有技術又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哪個大企業不搶著要。」青島市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表示,有的學生認為上了幾年本科再去技校學技術很丟人,而實際上,「不怕丟人」的幾十個大學生在技師班畢業後,正拿著高工資在企業裡忙活著。吳院長分析說,對於大學生來說,很多都是因為覺得丟面子、拉不下臉來重新到技術學校學技術;而高中生都願意選擇走高考這座「獨木橋」,就為了取得本科的學歷,可隨著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的發展變化,家長和學生的思路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否則就會出現一些拿著本科學歷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記者採訪了多家技工院校,發現回爐培訓的大學生並不鮮見,相比於上高中、考大學、就業的模式,「回爐」學技術的學生似乎是有點逆流而上的感覺,不僅他們身邊的親友不理解,就算他們自己也曾經在內心糾結過。青島海洋技師學院回爐學技能的李飛說,他所學的航海技術專業學制是兩年,每年的學費是1.3萬元,李飛衡量之後,覺得這個選擇不會讓自己吃虧,尤其是父母和哥哥都很支持自己的「回爐」學技術計劃。與工科專業畢業的李飛不同,時宇是從文科轉到了理科專業。「輪機工程專業挺深奧的,我的底子是文科,學起來有些吃力,尤其是繪圖方面。」時宇對記者說,「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堅持下去,否則還是一事無成,我來學技術就是為了奔個好前程,不想也不能半途而廢。」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發帖講述求職經歷 稱羨慕農民工月薪(圖)
    發帖者自稱是一名應屆大學生,她在帖子中講述了自己找工作的經歷,特別提到了今年春節回老家過年,她與技校畢業的弟弟妹妹對比,甚至與在建築工地打工的親戚作比較,自己感受到種種憋屈。  記者找到了這位發帖的大學生,希望她的故事能夠帶給即將找工作的畢業生們一點啟示。
  • 輕紡業:月薪「5000元起步」仍難招人【圖】
    輕紡業:月薪「5000元起步」仍難招人【圖】 2013-07-01 11:36:02 來源:廣州日報
  •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兩年內一直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難?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兩年內一直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難? 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按道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但是,也因為大學生人數的不斷上升,直接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等到畢業後找到的工作,專業不對口、與期望薪資產生巨大反差等情況是有發生。
  • 廣州:製衣廠月薪6500招普工 一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圖】
    廣州:製衣廠月薪6500招普工 一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圖】 2015-03-09 08:16:42 來源:新快報
  • 高校碩士生就業難 衍生「讀研不值論」(圖)
    碩士生就業壓力最大2010年大學生就業壓力管理論壇上發布的《2010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出現緩和,碩士生就業壓力最大。據悉,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從今年4月1日起,對5000餘名大學生群體做了就業壓力調查,其中以本科生為主,包括在校生、應屆生和往屆生。
  •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我們對智聯平臺的大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兩年依舊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困難嗎?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兩年依舊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困難嗎?自從我國大學擴招之後,每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幾乎都達到了就業的峰值,所以自然會有很多同學開始抱怨就業困難,但是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兩年後,依舊在家待業,對於這樣的學生,真的是因為就業困難嗎?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應屆畢業大學生,如何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 | 獵雲網
    獵雲註:又是一年畢業季,應屆畢業大學生如何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秋葉大叔系統科普了一下。 文章轉自:(ID:qiuyedashu),原文如下:潘東升在微博問答向我提問:一個關於應屆大學生如何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
  • 重慶大學生畢業後戶口如何遷回原籍的答案在這裡
    近日有網友詢問重慶奉節縣關於大學生畢業後戶口遷回問題.相關機構做了如下解答:學生戶口遷移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以及技工學校的學生入學、畢業、轉學、退學涉及的戶口遷移。按照《重慶市戶口遷移登記實施辦法 》規定:新生入學時可自願選擇將戶口遷往學校集體戶;應屆專科以上和本市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畢業生在渝就業的,可申請登記常住戶口。本市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未就業的,戶口可在學校學生集體戶保留2年。2年後仍未就業的,應遷回原籍;已在學校學生集體戶落戶的,轉學時戶口應遷往新就讀學校學生集體戶。退學時,戶口應遷回原籍。
  • 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月薪最高
    7日,專門為中國各高校提供就業能力評估報告的第三方教育諮詢機構———麥可思公布了《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專業「錢」途而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吸金能力最強,2015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薪為4978元。
  • 現在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校畢業月薪多少?
    那目前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校畢業月薪到底如何?首先定位,何為普通,以一個三線城市,普通的二本學校為例(全國本科排名600名左右),省份排名29名(本省60多個本科院校),本校的對外官方數據《2019屆畢業生就業資料年度報告》,學校本科畢業生稅前平均收入為4029.1元,專科畢業生稅前月均收入3409.67元。
  • 大學生就業難,大學學歷真的貶值了嗎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未來感到迷茫,最直接的就是他們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很多人將這種「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總結為「大學學歷貶值」。不少老一輩甚至拿他們那個年代的各個層次學歷與當前相應層次學歷作對比,得出「原來的中專、大專都比現在的本科、研究生吃香」這種結論!
  • 大學生技師班:月薪過萬成企業的「香餑餑」,為啥卻始終「熱」不起來
    早報記者探訪發現,從這裡走出去的許多大學生技工成為企業的「香餑餑」,月薪甚至超過萬元,李強和袁靖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由於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大學生技師班的招生數量卻始終「熱」不起來。開設技師班專招大學生今年9月初,青島市技師學院3個專業的大學生技師班順利開課,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名大學生,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學習旅程。
  • 又到「最難就業季」看看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幹嘛?
    圖片來自網絡近些年每到大學生畢業季節就會出現大學生「最難畢業季」的現象,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家每年都為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專門發布相關通知精神,今年於發布於3月13號,總的指導思想是:鼓勵大學生服務國家戰略,引導他們到基層服務,做好保障服務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事實說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是不可迴避的社會現實,那麼近些年已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現在都在從事什麼工作、或者說他們在幹嘛呢?
  • 破局大學生就業困境,深度解讀達內學員月薪1.8萬背後的原因
    在疫情防控逐漸轉入下半場後,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就業問題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大事。媒體很喜歡用「史上最難就業季」這種標題渲染當年大學生就業的困難。其實,大學生就業難早就是一個新常態,問題的關鍵是大多數畢業生不清楚畢業後該進入哪些行業更有發展?進入行業後自己能做什麼?如果不具備如何獲得這樣的能力。
  • 清華北大的大學生,畢業後月薪多少錢?高中生和家長們可以看過來
    很多人都很好奇一些問題:比如清華北大的大學生畢業後一個月的月薪有多少?只要和清北搭邊,不管是清北畢業生的工資待遇還是其他的問題,都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內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北大接下去我們來了解一下清華北大的大學生,他們在畢業後每個月的月薪是多少錢,那些高中生和家長朋友們可以看過來。
  • 2018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 1500萬畢業生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
    隨著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2018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關注,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超越2017年的795萬,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根據人社部的畢業生數據,如果加上中職畢業生和17年尚未就業的學生數量,今年待就業的加在一起約有驚人的1500萬,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
  • 劉運喜:大學生「月薪期望8千以上」不切實際
    原標題:劉運喜:大學生「月薪期望8千以上」不切實際  眼下離今年高校畢業還有不到100天時間,找工作成為多數畢業生的頭等大事。某網站畢業季昨天公布的就業調查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仍有50.9%的大學生未收到用人單位的就業通知。
  • 大學生就業難全球共有供求不匹配為重要原因(圖)
    本報記者謝湘攝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一大問題,不時能看到萬人攢動爭職位的景象。不過,這並非中國獨有。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發布報告稱,大學生就業難乃是全球共有的現象,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並不嚴重。然而,分析原因後發現,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具有特殊性,大學生數量快速增長和實際需要較少之間的不匹配是造成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大學生畢業季來臨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
    原標題:大學生畢業季來臨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4月18日晚,中國傳媒大學2017屆國際新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李收到了學校發來的創業意向問卷,讓她想起了學校之前安排過的就業與創業課程以及所參觀過的位於學校西校區的文化產業孵化器。初夏時節,大學畢業季即將來臨。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任務更加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