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蒙古人曾想屠盡漢人?

2020-12-19 史家絕唱

《倚天屠龍記》裡是蒙古人打算屠盡漢人,由於殺之不盡,又改為殺人口最多的幾個大姓的人。網上也不時看到類似的說法。

這個說法是來源於兩人的提議,但是都被否定了,沒有變成政策。

元史 耶律楚材傳中記載

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未暇經理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貲至鉅萬,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言:「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楚材曰:「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帝曰:「卿試為朕行之。」這件事發生在成吉思汗時期,那麼當時的漢人是指故金朝的漢人,也就是黃河北岸大部分地區,耶律楚材制止了這件事發生。

第二次是元史 順帝紀中記載:

「伯顏請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帝不從」。

這裡的伯顏是元朝末年大權臣,不是徵討南宋那個。他這個建議當時就被元順帝否定了。

這就是元史中所載的兩次近臣的提議,但是可以看出提議的是少數漢化不深的蒙古貴族,且不是主流意見,所以很快就被否定了,所以不能算是政策。

相關焦點

  • 元朝時期,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在地位上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元朝的時候,蒙古貴族也和歷史上所有封建統治者一樣,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後,便破壞各族人民的團結,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力量,將全國不同的民族劃分為4個在法律地位、經濟負擔截然不同的等級,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次之。他們是統治民族。
  • 元朝統治時期,漢人和蒙古人會被區別對待嗎?
    可見,普通蒙古人和普通漢人,分工不同,蒙古人一般負責當兵,漢人負責種田,當兵的如果立不了軍功,或者碰不到可以搶東西的時候,因為打仗的負擔重,日子並不好過。因為蒙古普通人當兵,不但沒有工資,而且還要自己配備武器裝備,樣樣都要花錢。
  • 元朝時期,漢人與蒙古人語言不通,難道靠手勢交流嗎?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但是治理天下,不能全靠蒙古人,蒙古人也管不過來,必須要有漢人大臣的幫助。那麼問題來了,漢人和蒙古人語言不通,如何進行溝通,處理事務呢?首先,皇帝的漢語水平怎麼樣呢?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一位漢語水平很高的皇帝。
  • 漢人竟然被劃分為蒙古人,老祖宗的棺材板估計蓋不住了
    漢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民族組成部分,然而歐美人去將佔據絕大數的漢人劃分到蒙古人種種,這讓不少漢人感到十分的不解。誰都知道,漢人人口眾多,就算要劃分,也要把蒙古人劃分到漢人的種群中,畢竟歷史上蒙古人被漢化的歷史不勝枚舉。然而歐美人的劃分標準卻和我們普遍的思維不一樣。
  • 朱元璋是滅了元朝,但他消滅的漢人要遠遠多於蒙古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元軍的戰鬥只打過一年,剩下的十多年裡,其實都是漢人軍閥間的內戰。與很多人的認知相反的是,元末的農民戰爭並不是一場真正意義的「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漢人對蒙古人的民族解放戰爭,明元之爭也不是元末農民戰爭的主線。實際上,元末絕大多數時間裡,元末農民戰爭都是軍閥混戰——不只是漢人軍閥,蒙古人軍閥也一樣。
  • 你看蒙古人對漢人做了些什麼
    即使在延佑二年(1315)恢復科舉之後,文人(漢族)的地位也未能得到徹底改善,因為蒙古統治者將人分為四等:第一等為蒙古人,第二等為色目人,第三等為漢人,第四等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是優待的對象,漢人和南人則備受歧視。
  • 蒙古人稱呼金朝女真為漢人,為什麼把南宋稱為蠻夷?
    蒙古人稱呼金朝女真為漢人,為什麼把南宋稱為蠻夷? 漢人,原先指的是中原地區的居民,因為劉邦建立的漢王朝而得名,自漢王朝以後,中原地區的人都被稱為漢人,並延續至今,成為了漢民族。
  •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這和嘉慶的低調也不無關係,甚至他的嬪妃中,有一個到底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都說不清楚。這個妃子叫做劉佳氏,大致就是嘉慶登基之後,皇帝第一次為自己選秀而進入後宮的。她的出身不錯,是典型的將門之後,所以直接被封為信貴人。清朝皇帝注重門第,妃嬪的地位與家族出身息息相關,也與皇帝的喜愛有關,劉佳氏跨越答應、常在,也算受到了重視。
  • 元朝傳言,蒙古人竟對漢人這樣做,有這個權利?
    就是他們傳言蒙古人就是必須享有漢朝女性的初夜權,這是真的,真的是好笑,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因為我覺得這個傳言真的是好玩兒呀,先不說別的,光是龐大的人口就好像已經不可能了吧,想要這樣做也得要有很多蒙古族的男人吧,但是我們也知道,當時漢族的人口那麼多,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有就是雖然在元朝漢人當官的很少
  • 北方草原曾產生很多遊牧民族,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堅持到今天?
    這裡曾產生數十個強悍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等,不斷敲打中原王朝。有些甚至成功入主中原。古人有句話叫「胡虜無百年之運」,這些遊牧民族雖然會強大一時,但最多幾十年就會陷入內亂和衰落。這主要是因為遊牧民族「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
  • 滿人的手段還是利用了漢人的智慧!
    北方的大漠草原,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從春秋戰國的燕、趙跟北方遊牧民族戰爭,漢武帝封狼居胥,明太祖推翻元朝,把蒙古人趕回草原,修築萬裡長城防禦草原帝國。在中華大地這個舞臺上,北方草原的遊民民族始終是舞臺上的主角。
  • 蒙古人為什麼區別對待金國皇室和南宋皇室?
    金人在建立自己的國家時,明確規定了兵農合一的制度,漢人、契丹人等人,被編入兵民戶口,但是蒙古人卻被排除在外,而蒙古人被視為女真族的努力,是個人的私有財產。
  • 元朝滅亡後,明朝境內還有許多蒙古人,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然而朱元璋雖然消滅了元朝的貴族和軍隊,但是當時在明朝的疆界範圍內,還存在著大量的蒙古人,這些人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東北,還有一些分散在全國各地,對於怎麼處理這些蒙古人,明朝內部展開了激烈地討論。蒙古人長期奴役漢人,漢人對他們充滿了仇恨。
  • 在當時我們漢人是不是被蒙古人殖民了?
    在當時我們漢人是不是被蒙古人殖民了?元朝是古時候的一個強大王朝,蒙古族更是中國的少數民族,所以那個時期是我們古代歷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那四個汗國在古時候作為「藩屬國」,所以在討論當時的版圖究竟有多大,必須要加上這幾個地方!
  • 古代漢人不是漢族?
    你認同中原地區文化,那麼你可能被登記為漢人,如果你待在草原地區,從事遊牧,那麼你可能被登記成「匈奴人」或「蒙古人」「滿人」等等。這種區別於現在某某民族的稱呼,「嚴格說都不具有民族國家話語體系下所說的『民族』的特徵。」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編審、《中國邊疆史地研究》雜誌主編李大龍向騰訊文化記者表示。
  • 此國才是蒙古人後代最多國家,人口高達3000萬,既非中國也非蒙古
    印度對於中國來說,一直是充滿神秘的「國家」,甚至是可以讓中國人當中最聰明的人也可以「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的國家。你永遠不可能搞明白他的摩託車上能載多少人,你也完全不可能知道他們經過怎樣的一番操作讓「牛後神泉」可以用來治療癌症,你更搞不明白花幾十年造一座橋幾天就垮掉的印度為什麼會有一顆稱霸亞洲的雄心。
  • 元朝時,漢人排第三,在漢人之下還有南人,那麼,南人是什麼人?
    在蒙古人打下天下,建立元朝以後,漢人就被強制拆遷和流放到邊疆地區居住。而邊疆各個少數民族也湧入到了中原,遷入到中原地區生產生活。除此之外,蒙古軍隊屢次西徵,在消滅很多文明古國之後,就把當地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編制起來,陸陸續續向東遷徙。之後,元朝統治者將這些人編入軍隊,將其稱之為「探馬赤軍」,為其打仗賣命。探馬赤軍「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
  • 蒙古人佔領下的文學、科學和宗教模式是什麼樣子的?
    引言在蒙古人作為絕對專制的主人而統治的這一個帝國中,漢人僅被授予一些低下和次要的官職,而徵服者對於其庶民的文化不大感興趣,這也是正常現象。對此略通一二的第一位蒙古汗是脫哈帖木兒(Tuq Temür,1328~1338年)。所以,對宋代「理學」的青睞不應使人產生錯覺,它們是在較晚於14世紀初葉才出現的。
  • 歷史上「嘉定三屠」中的嘉定是現在的哪裡?
    歷史上的嘉定三屠,發生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時間大約是在1645年。嘉定三屠可以看成是清軍入關之後,在中原犯下的兩大暴行之一。清軍入關之後,犯下的累累罪惡,數不勝數。他們製造的「嘉定三屠」慘案,更是滅絕人性。只是,這個「嘉定三屠」中的嘉定在現在的什麼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