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民族英雄,他建立的明朝成功光復了自五代十國起就已經淪陷到北方胡族手中的幽雲十六州,讓中原重新回歸在漢王朝的統治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元軍的戰鬥只打過一年,剩下的十多年裡,其實都是漢人軍閥間的內戰。
與很多人的認知相反的是,元末的農民戰爭並不是一場真正意義的「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漢人對蒙古人的民族解放戰爭,明元之爭也不是元末農民戰爭的主線。實際上,元末絕大多數時間裡,元末農民戰爭都是軍閥混戰——不只是漢人軍閥,蒙古人軍閥也一樣。
最早起義的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他們打出興復大宋的旗號,還一度佔領汴梁,派軍北伐,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起義軍還是很有農民戰爭的樣子的。但此時各路其他的義軍,雖然名義上都以韓宋為旗幟,但實質上早就脫離了韓宋的領導,軍事行動以搶地盤為主,反元並不是他們的任務——朱元璋也就是利用這段時間拿下了南京。此時的元朝中央朝廷已經崩潰,按照正常邏輯,應該是反元英雄劉福通北伐勝利,獲得「驅除韃虜」的功勳,即使最後朱元璋能取得勝利,他的成功也不過是一個「統一全國」了。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元朝這邊忽然出來了一個狠角色:察罕帖木爾——也就是趙敏的父親,張無忌的嶽父。察罕帖木爾乾淨利落地打垮了劉福通和韓宋政權,逼得曾經截斷運河威震天下的張士誠投誠,連朱元璋這時候都開始和元廷眉來眼去,動了招安的心思。當然,察罕帖木爾也不是什么元朝的忠臣,而是地地道道的大軍閥。這個時候,名義上支持元朝的主要是色目人察罕帖木兒、蒙古人孛羅帖木兒、漢人李思齊、漢人陳友定——諷刺的是,唯一的蒙古人孛羅帖木兒,反而在支出元廷的幾大軍閥內戰中死於元順帝的暗殺。
就在察罕帖木爾節節勝利的時候,察罕帖木爾又被人刺殺了。他的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繼承了他的勢力,也就是趙敏的哥哥王保保。王保保接任後,沒有去南方繼續平亂,反而在北方和支持元朝朝廷的李思齊決戰了,其戰鬥之激烈,遠超過朱元璋對陳友諒。此時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局面:北方支出元朝的軍閥在混戰,南方起義軍在決戰,南北之間相安無事。也就是這時的元末戰爭,完全是軍閥混戰了。
等到朱元璋終於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淹死了韓林兒,做好了北伐的準備,朱元璋這才重新打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以獲得北方廣大漢人的支持。也就是到這時起,元末戰爭才重新有了民族戰爭的性質。不過這個時候的北方依然在混戰,對王保保來說,你朱元璋去打李思齊和我有什麼關係?結果就是,等到明朝的北伐軍徐達、常遇春已經攻下大都,才發現自己的敵人是盤踞山西的王保保,元末戰爭的最後決戰居然是發生在元朝已經滅亡之後。
所以說,朱元璋自起兵以來,與元朝的戰爭其實僅僅是北伐的這一年,他前面起兵的艱苦鬥爭,是消滅了主要對手陳友諒,統一了南方。然後北伐消滅的是北方最大的軍閥王保保,就此統一了全國,而此時的元順帝早就跑到北方草原了。當然,朱元璋統一全國後,還派藍玉等人北伐,徹底打垮了北元勢力,消滅了大量蒙元軍隊,只不過這個時候已經不算是元末戰爭,而是中原王朝對北方胡族的徵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