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皇帝多虧這兩人,一個消滅了元朝半壁江山,一個幸虧死了

2020-12-27 大司徒說史

說起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宋朝,其實並不完全都是朱元璋的功勞,朱元璋北伐如此順利,其實是依靠了一位叫做劉福通的將軍,說起來,他應該是朱元璋最該感謝的人。

元末時期,劉福通是一批比較早的農民起義軍隊,當年他以紅巾軍在河南揭竿而起,過了幾年後,黃河以南的省份基本上是漢人的天下了,劉福通還擁立了韓林兒為皇帝,不斷的向西北和北方進攻,

當年朱元璋在郭子興去世後,因為隊伍力量太小,也不像繼續投靠新主,所以就選擇了遠在南方,因為南方那塊地方是元朝勢力最弱的,況且那塊地方人口眾多,物產豐饒,這也給自己開創明朝打下了有力的基礎,而朱元璋攻打的目標其實全部都是競爭對手,像陳友諒和徐壽輝等人,而真正攻打元朝的人是劉福通。

劉福通不僅出身富貴人家,還非常具有作戰天賦,當時他兵分四路舉兵朝元都城進攻,分別攻下了河南、陝西、山東、陝西,一時間,他的隊伍差點徹底推翻元朝,結果這個戰略出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兵分四路的結果會在成自己力量的分散,讓元朝士兵鑽了空子,並且元朝還有一個軍事天分極高的奇人察罕帖木爾。他本是布衣出身,趁著天下大亂,用十年的時間壯大可自己的軍事力量,在北方地方紅巾軍,維持了搖搖欲墜的元朝江山。

察罕帖木爾非常厲害,竟然將劉福通的三路北伐大軍都打敗了,但是劉福通對元朝統治者造成的損傷是相當致命的。因為元朝無法在河北、山西等地建立政權,基本上就是一個形同虛設的空架子,元朝的軍隊為了抵抗劉福通的進攻力量也基本上都被耗光了,給後來朱元璋討伐元朝打下了很好的一個基礎。

只不過劉福通卻在北伐的時候,還未等到朱元璋的救援就戰死了,接下來的戰爭就是朱元璋跟察罕帖木爾的較量,朱元璋聽說察罕帖木爾的功績時非常吃驚,因為他憑藉竟然的軍事能力將劉福通的百萬紅金軍都給殲滅了,接著陝西到山東一線的領地又重新被元朝佔據,只不過又發生了兩件有利於朱元璋的事情,一個是元朝發生了內亂,二是察罕帖木爾竟然去世了。

當時朱元璋知道察罕帖木爾死後還說了一句:天下無人矣!表達了呀當時激動的心情,這個對手多麼值得朱元璋畏懼,所以本來還在被各方勢力夾擊的朱元璋有了一絲呼吸的希望,在劉福通打下的基礎上和察罕帖木爾奇人的去世後,朱元璋舉兵順利滅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是滅了元朝,但他消滅的漢人要遠遠多於蒙古人!
    但此時各路其他的義軍,雖然名義上都以韓宋為旗幟,但實質上早就脫離了韓宋的領導,軍事行動以搶地盤為主,反元並不是他們的任務——朱元璋也就是利用這段時間拿下了南京。此時的元朝中央朝廷已經崩潰,按照正常邏輯,應該是反元英雄劉福通北伐勝利,獲得「驅除韃虜」的功勳,即使最後朱元璋能取得勝利,他的成功也不過是一個「統一全國」了。
  • 元朝一個惡政,讓農民深惡痛絕,卻讓朱元璋哈哈大笑!
    眾所周知,元朝建立之後,可謂惡政頻出,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是「四等人制度」。以人的族群和血統來決定社會地位,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上,唯有元朝!與元朝略像的是清朝,推出的是「首崇滿洲」制度!
  • 元末是誰消滅了蒙元主力?不是朱元璋,是這個人
    還有一個人,是打擊了元朝統治的重錘、從根本上消滅了元軍主力的張士誠,如果沒有他,朱元璋很難那麼順利的打敗元軍。雖然如此,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張士誠最終還是死在了朱元璋手上。失去了主帥的元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張士誠乘機出兵,元朝百萬大軍一觸即潰,很容易就被張士誠消滅。朱元璋手下人才濟濟,他本人也很有謀略,他數次寫信給張士誠,想跟他合作消滅陳友諒,再一舉蕩平元朝殘餘勢力。張士誠志大才疏的面貌就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了,他不說反對也不說同意,反正就是不回信,好像就沒有這檔子事,他的這種態度著實讓朱元璋尷尬了一把。
  • 朱元璋和朱棣誰的軍事能力強?
    可見朱元璋的識人眼光多麼厲害。有了部隊的朱元璋,聽從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所以打濠州,佔應天,這時候的朱元璋身邊聚集了許多文臣武將,其中就包括被神話了的劉基,劉伯溫。然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統一南方後才北伐,徵討元朝,一統全國。
  • 得知朱元璋當了皇帝,倆發小來討官,一個當場封侯一個人頭落地!
    ,有兩個以前和朱元璋一起長大的小盆友,聽說自己的當年的小夥伴朱元璋當上了大明皇帝,於是二人也就想去找朱元璋拉一下關係,怎麼當年的小夥伴朱元璋也能給自己封個一官半職的,這個想法也確實不是問題,只是,朱元璋的這兩個小夥伴卻因為同是去拉關係、也同樣說的是一件事,而兩個人的命運結局卻大不一樣,一個是得到了重用謀了個高官厚祿,另一個卻因此被砍頭……朱元璋(劇照)
  • 大明最後一位皇帝是朱元璋,不是朱由檢,真的會亡國嗎?
    朱元璋是起點最低的開國皇帝,這一點無人能出其左右。那個時候不管什麼惡劣環境,他都能應對自如。如果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換成開國皇帝朱元璋,我認為完全不會亡國。我先從崇禎和朱元璋所面對的政治環境和各方面的軍閥實力做對比,孰優孰略一目了然。
  •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麼樣對待蒙古女子的?真的很殘忍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勵志故事,其一生也可以說是一部傳奇,開局一個碗經過多年的奮鬥成為一代開國之君。很多人認為朱元璋之後的大肆處死功臣是典型的暴富小農思想,這樣的說法顯然對朱元璋是不公平的。
  • 一個侄子一個外甥,為什麼朱元璋對兩人態度截然不同?
    朱元璋他爹叫朱五四,是個勤勞善良的農民,靠著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竟養下了四男二女。看似人丁興旺,但是由於天災、瘟疫等因素,使得老朱家的人死得死,逃荒的逃荒。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朱元璋參加紅巾軍,終於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宰相說:皇上英明神武推翻了元朝!來看明太祖朱元璋對此怎麼說?
    明太祖朱元璋君臣接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戰報,當然都非常高興。中書省(行政院)將這個戰報添油加醋、無限拔高后,發到全國各地,以示普天同慶,也算是為洪武皇帝朱元璋歌功頌德。戰報的具體內容已不可考,大意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英明神武,不但以一己之力成功推翻少數民族建立的元朝,恢復了漢人的威儀,如今又派大軍深入大草原,把北元殘餘打的滿地找牙,逼死了元順帝,真是漢族的大英雄、漢人的大救星,......圖片來自網絡 李善長劇照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
  • 元朝滅亡後,明朝境內還有許多蒙古人,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元朝滅亡之後,朱元璋雖然沒有對蒙古人進行殺戮,但是他的做法卻殺人不見血,讓人細思極恐。元朝自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在其存在的不到一百年時間裡,將國家領土面積擴大到1372萬平方公裡,這幾乎是我國歷史上領土面積的巔峰了。然而控制著如此大面積的國土和人口,蒙古人作為統治者,其人數卻不多,據估計大約也就百萬人上下。
  • 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文/晚風暮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貧寒,和當時無數普通人一樣,都採用數字取名。朱重八參加反元義軍後,經過深思熟慮,改名為朱元璋。「朱」為姓不變,與「誅」同音,「元」指的就是元朝,而「璋」則是古代的一種玉器,極為鋒利,《說文》記載:「璋,剡上為圭,半圭為璋」。朱元璋三個字就是「誅元璋」,即把自己當做誅滅元朝的利器,表現出與元朝勢不兩立的決心!
  • 朱元璋為何要求大臣不能貶低元朝,他這樣說有什麼深刻含義
    中書省的宰相們擬定了張貼出去的捷報,拿給朱元璋看。朱元璋發現捷報中,對元朝皇帝用了很多「侈大之詞」。心裡很不舒服,於是說:「卿等為宰相,當法古昔致君於聖賢,何乃習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體,妄加詆誚?況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之興亡,自是氣運,與朕何預?而以此張之四方,有識之士口雖不言,其心未必以為是也。可即改之。」
  • 朱元璋偷宰地主劉德的牛,做皇帝後如何對待劉德?
    從窮苦農民逆襲成為皇帝,僅此朱元璋一家,漢高祖劉邦還是秦朝的亭長,好歹還是一名地方芝麻官。朱元璋搖身變為皇帝後,他是如何對待昔日鄉親的呢,其中味道值得細細品味。朱世珍舉家搬到安徽鳳陽,這裡又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被稱為「孤莊」。在元朝時期,此地人煙稀少,全村只有20戶人家,就算是這樣,朱元璋家裡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只能做佃戶。安徽鳳陽在全國出名的有三件事,分別是:走出明朝皇帝朱元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鳳陽的貧窮。當地有民謠說「鳳陽地多不打糧,女子一住就逃荒。
  • 朱元璋冊封開國六大公爵,獨有徐達魏國公延續百年,多虧了女兒!
    明朝皇帝朱元璋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傳奇皇帝,除了他的人生故事之外,他在朝政上的事情也被人們津津樂道,不過有些事情卻反映出了他多疑和殘暴的一面,很多曾經跟他一起浴血奮戰的兄弟基本上都被他故意牽扯到一些案件上處死了,明朝開國後的三年,他冊封了六位有功之臣為公爵,皆因他們了立下汗馬功勞,只不過
  • 朱元璋當小兵,他請吃飯嫁女兒,朱元璋當皇帝,他求著不要當官
    朱元璋當小兵,他請吃飯嫁女兒,朱元璋當皇帝,他求著不要當官文|歷史冷少女朱元璋能夠推翻元朝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確實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平頭百姓一下子到一國之君在整個古代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一位當時元朝末期,幾乎全國上下都是農民起義的隊伍,隊伍是打到哪裡兵就招到哪裡,朱元璋就經常會接到一些到村子裡村子裡招兵的差事。有那麼一次,又要到一個小村子去招兵,這小村子有多小呢?連個名字都沒有,但恰恰這麼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小村子裡竟然有一位世外高人。這人怎麼個高明法呢?
  • 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之劉伯溫-朱元璋的賽諸葛
    可是當時已是元朝末年,兵荒馬亂的,劉伯溫只好在家又呆了三年,之後才去江西做了縣丞。劉伯溫不光讀書好,做官也是為民做主。他體察民情,嚴厲打擊豪強惡霸,對於貪汙受賄的同事,也堅決嚴懲。很快百姓就交口稱讚,可是卻得罪了特權階層,於是處處找他麻煩,幸虧長官給力,才不至於被害。明明自己一心為民,但是卻受人陷害,劉伯溫受夠了這種日子,於是棄官返鄉,過起了隱居的日子。
  • 元朝特殊癖好,使這名韓國女子入宮,最後做了皇后,兒子當了皇帝
    自唐朝開始,皇帝的後宮就擁有大量的國外女子。而到了元明時代,韓國女子更是成為皇宮的常客,成為皇帝的獨特癖好,下面這位韓國女子,7歲就被擄掠入宮,後來歷經艱險,成為唯一在中國當上皇后的外國女子,而且其兒子還當了皇帝。這個女子就是影視作品《奇皇后》的原型,在當時的情況下,元朝統治下,元朝的歷代皇帝,都十分喜歡當時的高麗女子,不僅後宮之中有大量的高麗宮女和妃子。
  • 從當上皇帝後,兩個發小進宮攀關係,為何一個封官一個被殺?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前,原本只是一個貧農出身,他的親人甚至還因為吃不上飯而活活餓死,後來朱元璋還當過乞丐和和尚,只為了能夠活下去。 但是誰也不曾想過,有朝一日,他竟然一躍成為了開國皇帝,讓人豔羨不已。在這種時候,朱元璋兒時的兩個發小便來和他套交情,希望能夠為自己謀求一官半職。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但是,這裡有一個疑問,至今無法解釋。按朱元璋自己的說法,其父朱五四死時是六十四歲,朱元璋當時是十七歲,那麼,朱元璋出生時其父就是四十七歲。但朱元璋又說他父親是五十歲時來到鍾離東鄉的,那麼,他在朱元璋出生時就還沒有來到鍾離東鄉,朱元璋的出生地也就不是那兒。
  • 朱元璋說元朝失之寬,那大元究竟寬到什麼程度?寬到難以想像
    朱元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首先要對皇權進行一個拆解。皇權,一個是制度性皇權;一個是個人性皇權。前者要把皇帝看成一個國家機構,這個國家機構作為權力核心,運用官僚體系,實施政治統治。而奴才掌權的結果就是:大元皇帝的個人性皇權要多彪悍有多彪悍。宋朝大臣朝堂論事,敢把皇帝摁在座位上:我今天必須講,你今天必須聽,不聽我就動手。這是宋朝大臣VS宋朝皇帝。而元朝皇帝呢?瞅哪個大臣不開心了,拉出去就是一頓鞭子。明朝的廷杖,就繼承了元朝的鞭子。這是元朝大臣VS元朝皇帝。所以,就是這麼個設置,你想都不用想,大元的官僚體系要多脆弱有多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