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歷史探秘大全
字數:1089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元末天災不斷,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這種背景下湧現出了許多農民起義,其中有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紅巾;徐壽輝、陳友諒起義;從劉福通手下脫穎而出、自立門戶的朱元璋;還有一個人,是打擊了元朝統治的重錘、從根本上消滅了元軍主力的張士誠,如果沒有他,朱元璋很難那麼順利的打敗元軍。雖然如此,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張士誠最終還是死在了朱元璋手上。
跟韓山童打著白蓮教主的旗號們不一樣,張士誠沒有這麼多花花腸子,起義的根子就是窮得揭不開鍋了,想倒騰點私鹽改善生活被發現了,無奈之下組織鹽民暴動,沒想到把事業搞大了,成了元末軍閥混戰中的一個梟雄。因為佔據地盤擁有江浙一帶比較富庶的地區,在元朝起義軍中流傳有陳友諒最狡猾、張士誠最富有的說辭。
張士誠為人忠厚、出生貧苦,對治下民眾比較體恤,同時又志大才疏,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反元態度不夠堅決,打了敗仗就想著投降,對元朝拋給的橄欖枝態度模糊,時戰時降,錯失了許多做大的機會。不過在各路義軍抗擊元軍的戰鬥中,是他首先擊潰了元順帝好不容易湊齊的百萬大軍,從此以後元朝抵抗義軍只能依靠地方武裝,再也沒有能力和義軍做大規模的較量。
當時,張士誠投元以後在高郵又自立為王,樹大招風,元朝再度招降,條件沒有談妥,元朝丞相脫脫率領百萬大軍圍困了高郵。張士誠在高郵只有一萬士兵,心裡多少有點後悔,這個時候想投降,發誓要殺光高郵軍民的脫脫說什麼也不接受。張士誠只能咬牙堅守,眼看著就要受不住了,元順帝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聽信讒言說脫脫要造反,一紙詔書把脫脫給賜死了。失去了主帥的元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張士誠乘機出兵,元朝百萬大軍一觸即潰,很容易就被張士誠消滅。
朱元璋手下人才濟濟,他本人也很有謀略,他數次寫信給張士誠,想跟他合作消滅陳友諒,再一舉蕩平元朝殘餘勢力。張士誠志大才疏的面貌就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了,他不說反對也不說同意,反正就是不回信,好像就沒有這檔子事,他的這種態度著實讓朱元璋尷尬了一把。
陳友諒也想拉攏張士誠,派人跟他約好前後夾擊朱元璋,張士誠表面上答應,卻沒有行動,結果陳友諒很快被消滅了。朱元璋就騰出手來攻打張士誠。張士誠不是對手,率兵退守蘇州,朱元璋消滅了張士誠周邊的兵力,分兵三面圍困蘇州,蘇州成了一所孤城。
朱元璋寫信給張士誠,意思是要他順應天意歸順自己。張士誠突圍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只好堅守不出,他的弟弟張士信面對朱元璋二十萬大軍,也像個沒事人一樣,坐在城樓上大吃大喝,結果被流炮擊中,炸得屍骨無存。
眼看著大勢已去,張士誠回府對老婆劉氏說:「我打敗了肯定要死,你怎麼辦?」劉氏是個非常果敢的女人,回答說:「你不用擔心,我一定不會負你!」抱著兩個孩子登上城樓,當著兩軍的面自縊,還讓士兵放火把自己和孩子的屍體燒掉。這個時候張士誠表現出了一個英雄人物應有的氣節,他大笑三聲以後上吊自殺,被手下發現解救了下來。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破城,把他押上船準備送往應天府。
一路上,徐達遵從朱元璋的意思,派張士誠舊將勸說他投誠,張士誠始終閉目不語,清高孤傲的像是一個勝利者。到了晚上,趁人不注意,他如法炮製,找了根繩子把自己掛在了船梁上自縊死了,年方四十七歲。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後,去江浙一帶微服私訪,見到當地百姓給張士誠建廟祭典,就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有百姓就說:「明朝皇帝舉事的時候,張王就知道自己沒有真命天子的命,他輕徭薄賦,又不願意老百姓受兵戈之苦,我們一直沒有忘記他的恩德。」
詩詞大會第五季圓滿落幕
和蒙曼老師一起品最美唐詩
發現生活之美,感悟生命哲學
長按下方二維碼免費收聽
點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伍佰藝沉香商城
(古代文人雅士燻沉香防疫流感等傳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