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是誰消滅了蒙元主力?不是朱元璋,是這個人

2021-02-23 歷史探秘大全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歷史探秘大全



字數:1089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元末天災不斷,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這種背景下湧現出了許多農民起義,其中有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紅巾;徐壽輝、陳友諒起義;從劉福通手下脫穎而出、自立門戶的朱元璋;還有一個人,是打擊了元朝統治的重錘、從根本上消滅了元軍主力的張士誠,如果沒有他,朱元璋很難那麼順利的打敗元軍。雖然如此,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張士誠最終還是死在了朱元璋手上。

跟韓山童打著白蓮教主的旗號們不一樣,張士誠沒有這麼多花花腸子,起義的根子就是窮得揭不開鍋了,想倒騰點私鹽改善生活被發現了,無奈之下組織鹽民暴動,沒想到把事業搞大了,成了元末軍閥混戰中的一個梟雄。因為佔據地盤擁有江浙一帶比較富庶的地區,在元朝起義軍中流傳有陳友諒最狡猾、張士誠最富有的說辭。

張士誠為人忠厚、出生貧苦,對治下民眾比較體恤,同時又志大才疏,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反元態度不夠堅決,打了敗仗就想著投降,對元朝拋給的橄欖枝態度模糊,時戰時降,錯失了許多做大的機會。不過在各路義軍抗擊元軍的戰鬥中,是他首先擊潰了元順帝好不容易湊齊的百萬大軍,從此以後元朝抵抗義軍只能依靠地方武裝,再也沒有能力和義軍做大規模的較量。

當時,張士誠投元以後在高郵又自立為王,樹大招風,元朝再度招降,條件沒有談妥,元朝丞相脫脫率領百萬大軍圍困了高郵。張士誠在高郵只有一萬士兵,心裡多少有點後悔,這個時候想投降,發誓要殺光高郵軍民的脫脫說什麼也不接受。張士誠只能咬牙堅守,眼看著就要受不住了,元順帝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聽信讒言說脫脫要造反,一紙詔書把脫脫給賜死了。失去了主帥的元軍群龍無首、一片混亂,張士誠乘機出兵,元朝百萬大軍一觸即潰,很容易就被張士誠消滅。

朱元璋手下人才濟濟,他本人也很有謀略,他數次寫信給張士誠,想跟他合作消滅陳友諒,再一舉蕩平元朝殘餘勢力。張士誠志大才疏的面貌就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了,他不說反對也不說同意,反正就是不回信,好像就沒有這檔子事,他的這種態度著實讓朱元璋尷尬了一把。

陳友諒也想拉攏張士誠,派人跟他約好前後夾擊朱元璋,張士誠表面上答應,卻沒有行動,結果陳友諒很快被消滅了。朱元璋就騰出手來攻打張士誠。張士誠不是對手,率兵退守蘇州,朱元璋消滅了張士誠周邊的兵力,分兵三面圍困蘇州,蘇州成了一所孤城。

朱元璋寫信給張士誠,意思是要他順應天意歸順自己。張士誠突圍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只好堅守不出,他的弟弟張士信面對朱元璋二十萬大軍,也像個沒事人一樣,坐在城樓上大吃大喝,結果被流炮擊中,炸得屍骨無存。

眼看著大勢已去,張士誠回府對老婆劉氏說:「我打敗了肯定要死,你怎麼辦?」劉氏是個非常果敢的女人,回答說:「你不用擔心,我一定不會負你!」抱著兩個孩子登上城樓,當著兩軍的面自縊,還讓士兵放火把自己和孩子的屍體燒掉。這個時候張士誠表現出了一個英雄人物應有的氣節,他大笑三聲以後上吊自殺,被手下發現解救了下來。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破城,把他押上船準備送往應天府。

一路上,徐達遵從朱元璋的意思,派張士誠舊將勸說他投誠,張士誠始終閉目不語,清高孤傲的像是一個勝利者。到了晚上,趁人不注意,他如法炮製,找了根繩子把自己掛在了船梁上自縊死了,年方四十七歲。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後,去江浙一帶微服私訪,見到當地百姓給張士誠建廟祭典,就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有百姓就說:「明朝皇帝舉事的時候,張王就知道自己沒有真命天子的命,他輕徭薄賦,又不願意老百姓受兵戈之苦,我們一直沒有忘記他的恩德。」


詩詞大會第五季圓滿落幕

和蒙曼老師一起最美唐詩

發現生活之美,感悟生命哲學

長按下方二維碼免費收聽



點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伍佰藝沉香商城

(古代文人雅士燻沉香防疫流感等傳染性疾病)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是滅了元朝,但他消滅的漢人要遠遠多於蒙古人!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民族英雄,他建立的明朝成功光復了自五代十國起就已經淪陷到北方胡族手中的幽雲十六州,讓中原重新回歸在漢王朝的統治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元軍的戰鬥只打過一年,剩下的十多年裡,其實都是漢人軍閥間的內戰。
  • 元末明初狼煙再起,張士誠與朱元璋針鋒相對,究竟誰更勝一籌?
    張土誠不是那種特別衝動的人,所以當他發了一通火後,馬上就冷靜下來,扣住了朱元璋派來送信的使者,沒有給朱元璋半字答覆。朱元璋都等得著急了,可還是沒有見到張士誠的回信和使者回來復命,怒火中燒起來。但他也和張土誠一樣不是靠衝動生存的人,所以很快也恢復平靜,轉過身去遠望著西邊的天元帝國人是情感動物,心情總有潮起潮落的時候,不可能總是風平浪靜,所以人會有反常的時候。
  • 大明最後一位皇帝是朱元璋,不是朱由檢,真的會亡國嗎?
    第二:朱元璋面對殘元選擇忍耐,先殲滅陳友諒,再擊打張士誠1:朱元璋本人有人格魅力,文臣有李善長,劉伯溫,武將有徐達,常遇春等在元朝末年影響輩出的時代,朱元璋展現出了他和其他梟雄不一樣的一面。他的部隊不但嚴明軍紀,對老百姓秋毫無犯。而且他知人善任,攻打滁州便是李善長獻策。鄱陽湖決戰中少不了大軍師劉伯溫的相助,最終擊垮了陳友諒,並且消滅了他。
  • 盤點古代真正的4大聖君,雖然建立不朽功業,卻有3人被後人醜化
    在封建社會中,權勢最大的自然是皇帝,因為當時的天下,其實算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所以當皇帝,也就成了所有人的夢想。明朝: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算是一位,這朱元璋出生貧寒,家裡六代貧農,但朱元璋卻非比尋常,在元末亂世之時,朱元璋也順勢加入了起義軍;沒想到這朱元璋卻是個真正的天才,不僅打仗十分厲害,而且還精通謀略,因此很快就從諸多起義軍中崛起,在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強敵後,又命徐達和常遇春率軍北伐蒙元,最終擊敗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
  • 修身大智慧:朱元璋稱讚他,劉伯溫佩服他,為何史書很少提他?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進而掃清蒙元,建立大明帝國,離不開眾多的文臣武將。文臣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民間演繹,近乎能掐會算,簡直是個神人。然而,神人劉伯溫最終還是按照朱元璋的意願,被迫離開了人世。
  • 從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說起,談談明朝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的優缺點
    這種白手起家當皇帝的人,我永遠不會覺得這是偶然,戰爭中有太多動輒掉腦袋的難關,不是每一次過關都只是僥倖。很多人都說的建立王朝和出身,政治相關,有時間可以看看,明朝剛建立許多經濟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在中國曆朝歷代,朱元璋的政策可能有些死板,但生產生活恢復上,可能已經算是飛速了十五天內,朱元璋的爸爸媽媽大哥都相繼死了!家裡直接沒有了經濟來源,放在一般人直接嚇尿了,還是在亂世,各種饑荒,出去討飯都是靠本事,大家都沒米呢。
  • 看得很爽的歷史小說:他帶著軍火庫穿元末,「朱元璋,我來也!」
    導語:看得很爽的歷史小說:他帶著軍火庫穿元末,「朱元璋,我來也!」小編每天都會給你們推薦好看的小說,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看得很爽的歷史小說,本本都是爽文。其中第二本《我有一座軍火庫》我看得尤為開心。男主情不自禁的喊道:「朱元璋,我來也!」1:《陳家洛的幸福生活》——作者:維斯特帕列簡介:「乾隆盛世」真的造不了反麼?現代青年魂穿陳家洛,從此紅花會走上了另一條造反道路;哦,再說一句,女配有駱冰。
  • 一個侄子一個外甥,為什麼朱元璋對兩人態度截然不同?
    朱元璋他爹叫朱五四,是個勤勞善良的農民,靠著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竟養下了四男二女。看似人丁興旺,但是由於天災、瘟疫等因素,使得老朱家的人死得死,逃荒的逃荒。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朱元璋參加紅巾軍,終於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朱元璋當皇帝多虧這兩人,一個消滅了元朝半壁江山,一個幸虧死了
    說起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宋朝,其實並不完全都是朱元璋的功勞,朱元璋北伐如此順利,其實是依靠了一位叫做劉福通的將軍,說起來,他應該是朱元璋最該感謝的人。元末時期,劉福通是一批比較早的農民起義軍隊,當年他以紅巾軍在河南揭竿而起,過了幾年後,黃河以南的省份基本上是漢人的天下了,劉福通還擁立了韓林兒為皇帝,不斷的向西北和北方進攻,當年朱元璋在郭子興去世後,因為隊伍力量太小,也不像繼續投靠新主,所以就選擇了遠在南方,因為南方那塊地方是元朝勢力最弱的,況且那塊地方人口眾多,物產豐饒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此時,儘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佔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沒有對付不了的敵人,並且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 奠定朱元璋霸業的一場戰爭,兩萬打六十萬,守八十五天艱難取勝
    他的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陳友諒,這使得朱元璋必須要在短時間裡面有所突破。在經過綜合考慮後,朱元璋決定先消滅實力最弱的張士誠勢力。然後再與陳友諒一決雌雄。最後整合南方勢力北上擊潰蒙古人,進而達到統一天下的願望。 為此朱元璋集結了麾下精銳部隊向張士誠的地盤發起了進攻。
  • 榮、寧兩府的故事原型:元末大夢歸與句容郡王
    根據作者的格局與筆法,可以推斷:「代玉」的原型故事是元朝末年;故事的樞紐是元末明初的重要變量「句容郡王」與句容人朱元璋;觸發點就是元文宗的南京王府「天界寺」原址「朝天宮」。大觀園名字出自《易經》與《陰符經》,主要講文明;曹雪芹名字來自曹洞宗、蘇東坡、《陰符經》、《美芹十論》、陽明心學等多合一的思想境界;榮國公的原型就是元末第一權貴家族「句容郡王」「太平王」「榮國公(完全一樣)」 燕鐵木爾家族。
  • 村民挖出一石人,背面刻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字字應驗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元末時期的「大宋」。元朝末期,蒙元統治殘暴無道,使中華大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黃河爆發水災,無數人民失去家園,災民遍布各地。之後,元朝徵調民夫修築堤壩,大量民夫被抽調往黃河地區治水。此時,韓山童敏銳的察覺到了顛覆元朝的機會,作為明教教主的他鼓動教徒在全國各地散布謠言,揭竿而起等待民眾響應。
  • 朱元璋說: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導語:朱元璋說: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王保保,原名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是他的漢文名字。許多人對王保保有誤解,因為這個名字,認為他是漢族人。甚至歷史數據也說他忘記祖先的姓氏。徐達率領軍隊佔領了大渡河,朱元璋宣布自己為皇帝並建立了明朝。從那時起,他就派兵襲擊元朝的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當朱元璋獎賞英雄時,徐達的軍事工作是第一位的,也是明朝開國的第一位英雄。經過他的軍事生涯和無數次的戰功,他是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中山王。擴廓帖木兒和徐達都是元末著名的將領,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也是各自陣營所依賴的將領。
  • 朱元璋不如李世民,是因為朱元璋作為皇帝,在政治架構上缺乏遠見
    如果類比朱元璋的話,就是和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圍住陳友諒幾個月都沒打下來,而這時張士誠親自率主力打了過來,當然歷史沒有這樣的情況,不能說朱元璋一定不能取得和李世民這樣的勝利,只是李世民做了個滿分而已。但是我看低朱元璋的真正原因,還是朱元璋作為皇帝在政治架構上昏招頻頻,嚴重缺乏遠見。
  • 讓朱元璋恨之入骨的蒲家人到底犯了啥錯
    明初,朱元璋登基不久,便命人將泉州城中一個已作古百年之人從墳中掘出,「鞭屍三百」,其後人作為「餘孽」,所有財產全部充公。男性全部充軍,女性送去軍營為妓,即使如此還不解其恨,特下一道聖旨,「世世無得登仕籍,世代為奴」。那麼是何人緣何讓朱元璋如此恨之入骨呢?他就是南宋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1205-1290年)。
  • 朱元璋要殺外甥,見馬皇后穿了一件破衣服,朱元璋:不殺了
    殺了胡惟庸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以此為藉口,大肆誅殺功臣宿將,被牽連的人多達一萬。一時間朝廷內外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很多大臣早晨上朝前,甚至都與家人交代好後事,那心情真是「上朝如上墳」一樣沉重。
  • 朱元璋:以科舉取士,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儒家思想也正是於此時開始被元朝抵制,因為會對元朝統治地位的穩固構成威脅,這點顯然不是元朝統治者願意看到的。即便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區早已是根深蒂固,元世祖忽必烈「去民族化」的政治目的也沒有真正實現,畢竟他需要漢人的支持,需要從漢人那裡籌措能負擔起他遠徵的稅費。
  • 朱元璋決定拿下蘇州,徹底消滅張士誠!天下必歸於一天命所在!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徐達進軍包圍了蘇州城,這裡是張士誠的老巢,朱元璋消滅張士誠的戰爭終於拉開了最後一幕。 圍攻蘇州的戰役,徐達可謂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的最後一個月中,被圍困的蘇州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事,因為此時朱元璋主要忙於次年改元的相關事務,因此暫時放緩了蘇州方面的軍務。最終,朱元璋接受群臣的建議,次年正式改元為吳元年。 吳元年(1367年)五月,改元的工作初步告一段落,朱元璋決定拿下蘇州,徹底消滅張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