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漢人與蒙古人語言不通,難道靠手勢交流嗎?

2020-12-14 容納歷史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但是治理天下,不能全靠蒙古人,蒙古人也管不過來,必須要有漢人大臣的幫助。那麼問題來了,漢人和蒙古人語言不通,如何進行溝通,處理事務呢?

首先,皇帝的漢語水平怎麼樣呢?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一位漢語水平很高的皇帝。因為忽必烈是靠了漢人軍隊才最終打敗了阿里不哥。而且忽必烈的重要大臣,劉秉忠是漢人,忽必烈如果不懂漢語,就沒法溝通。蒙古的統治也不全是靠蒙古人,漢人在軍隊,政治等方面都有參與,並且不在少數。所以,蒙古的皇帝是需要學習漢語的,否則無法治理天下,但是這和皇帝的勤奮程度有關,有的皇帝漢語水平確實不高,不過聽懂一些漢語對話還是可以的。隨著統治時間的推移,蒙古皇帝的漢語水平越來越高,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的詩句「鳥啼紅樹裹,人在翠微中」十分有名。皇帝和大臣溝通問題不大。

在朝堂上,皇帝的聖旨會用蒙古語和漢語念兩遍。皇帝學習漢語是為了更好治理天下,而一些蒙古貴族就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了。他們靠武力打下了天下,十分驕橫。元朝時將人分等級,蒙古人等級最高,其次色目人,然後是漢人和南人,當時漢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蒙古貴族瞧不起漢人,也很少去主動學習漢語,朝堂上有翻譯,就是給這些蒙古貴族準備的,他們聽不懂漢語。一直到了元朝末年,蒙古和色目官員仍有不認識漢字的。在那時,漢人如果罵他們一句,他們都聽不懂,好在蒙古皇帝有些覺悟,要不然元朝存在時間會更短。

蒙古人並沒有強制漢人學習蒙古語,相反,他們不想讓漢人學習蒙古語,為了防止漢人和蒙古人建立直接的聯繫。但是漢人大臣還是會一點蒙古語,耳濡目染,多少也學會一些,不然的話也沒法在朝中長久。尤其是下層民眾,如果一句蒙古語都不會說,很容易被欺負。當時儒士子弟為了仕途,都會學習蒙古語,蒙古文字,所以元朝時期的漢人大臣基本也是可以聽懂蒙古人在說什麼,如此才能在朝堂立足。

色目人地位之所以較高,也是因為語言能力強。色目人經商的很多,走的地方多,會的語言也多。在一些縣衙裡,如果是蒙古官員當差,一定會有翻譯官。蒙古人不信任漢人的翻譯,因為是他們在統治。蒙古人裡會漢語的較少,色目人充當了中間人的作用,蒙古語,漢語都會。這真的說明,多掌握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否則蒙古人和漢人真的要用手勢交流了。

相關焦點

  • 元朝統治時期,漢人和蒙古人會被區別對待嗎?
    可見,普通蒙古人和普通漢人,分工不同,蒙古人一般負責當兵,漢人負責種田,當兵的如果立不了軍功,或者碰不到可以搶東西的時候,因為打仗的負擔重,日子並不好過。因為蒙古普通人當兵,不但沒有工資,而且還要自己配備武器裝備,樣樣都要花錢。
  • 元朝時期,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在地位上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元朝的時候,蒙古貴族也和歷史上所有封建統治者一樣,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後,便破壞各族人民的團結,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力量,將全國不同的民族劃分為4個在法律地位、經濟負擔截然不同的等級,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次之。他們是統治民族。
  • 元朝傳言,蒙古人竟對漢人這樣做,有這個權利?
    這個傳言是發生在元朝,因為在元朝是因為由外族人統治的時候,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特別好玩的事情。就是他們傳言蒙古人就是必須享有漢朝女性的初夜權,這是真的,真的是好笑,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因為我覺得這個傳言真的是好玩兒呀,先不說別的,光是龐大的人口就好像已經不可能了吧,想要這樣做也得要有很多蒙古族的男人吧,但是我們也知道,當時漢族的人口那麼多,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有就是雖然在元朝漢人當官的很少
  • 朱元璋是滅了元朝,但他消滅的漢人要遠遠多於蒙古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元軍的戰鬥只打過一年,剩下的十多年裡,其實都是漢人軍閥間的內戰。與很多人的認知相反的是,元末的農民戰爭並不是一場真正意義的「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漢人對蒙古人的民族解放戰爭,明元之爭也不是元末農民戰爭的主線。實際上,元末絕大多數時間裡,元末農民戰爭都是軍閥混戰——不只是漢人軍閥,蒙古人軍閥也一樣。
  • 漢人竟然被劃分為蒙古人,老祖宗的棺材板估計蓋不住了
    漢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民族組成部分,然而歐美人去將佔據絕大數的漢人劃分到蒙古人種種,這讓不少漢人感到十分的不解。誰都知道,漢人人口眾多,就算要劃分,也要把蒙古人劃分到漢人的種群中,畢竟歷史上蒙古人被漢化的歷史不勝枚舉。然而歐美人的劃分標準卻和我們普遍的思維不一樣。
  • 元朝時期,漢人淪為四等人,為什麼滅亡之後會有很多漢人為其守節
    元朝滅亡後,元朝的漢人士大夫為元朝守節。是的你沒有看錯,真的有很多的漢人士大夫為元朝守節。有的歸隱山林,像楊維楨、沈夢麟,有的則以身殉國,像鄭玉、王翰等,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為什麼他們寧可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不願意幫助明朝呢?
  • 元朝文人地位跟乞丐差不多?你看蒙古人對漢人做了些什麼
    不過,元朝卻是一個例外。元朝統治者只識彎弓射大雕,習慣於搶掠屠殺,在以金戈鐵馬打下江山後,便將科舉制度廢除了。失去了科舉入仕這條道路,原本離金字塔頂端只有一步之遙的文人,也因此跌入了塔底。當時有「九儒十丐」之說,文人僅僅排在乞丐前面,連煙花女子都不如,這大概就是「臭老九」之稱的由來。
  • 元朝疆域到底有多大?在當時我們漢人是不是被蒙古人殖民了?
    元朝疆域到底有多大?在當時我們漢人是不是被蒙古人殖民了?元朝是古時候的一個強大王朝,蒙古族更是中國的少數民族,所以那個時期是我們古代歷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剛開始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是可以的,在忽必烈上位之後,元朝便開始與四個大汗國發生很多矛盾,之後蒙古好像開始分裂,但是最後到了「元成宗」時期,又重新承認唯一的皇帝,是真正的繼承者,願意臣服!
  • 元朝時,漢人排第三,在漢人之下還有南人,那麼,南人是什麼人?
    在元朝統治時期,國家領土包括新疆、西藏、雲南、東北、臺灣和南海諸島等。根據史料記載,元朝疆域最東邊能夠到達遼寧,最西邊能夠到達流沙,北面越過陰山,南面則越過了海表,堪稱地大物博,就連漢朝和盛唐都比不上它。但是,可能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漢人的地理知識並不健全。
  • 元朝滅亡後,明朝境內還有許多蒙古人,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然而朱元璋雖然消滅了元朝的貴族和軍隊,但是當時在明朝的疆界範圍內,還存在著大量的蒙古人,這些人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東北,還有一些分散在全國各地,對於怎麼處理這些蒙古人,明朝內部展開了激烈地討論。蒙古人長期奴役漢人,漢人對他們充滿了仇恨。
  • 元朝時蒙古人曾想屠盡漢人?
    《倚天屠龍記》裡是蒙古人打算屠盡漢人,由於殺之不盡,又改為殺人口最多的幾個大姓的人。網上也不時看到類似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來源於兩人的提議,但是都被否定了,沒有變成政策。近臣別迭等言:「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楚材曰:「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帝曰:「卿試為朕行之。」這件事發生在成吉思汗時期,那麼當時的漢人是指故金朝的漢人,也就是黃河北岸大部分地區,耶律楚材制止了這件事發生。
  • 元朝時期底層的漢族和蒙古族人民生活都比較悲慘
    元朝雖然被稱為「蒙元」,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但是這個政權並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是統治者,也並不是所有的漢人都是被剝削者。被剝削的只有底層的蒙古百姓和底層的漢族百姓。就是說在元時階級矛盾是遠遠大於民族矛盾的。
  •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麼樣對待蒙古女子的?真的很殘忍嗎?
    我們都知道元朝滅亡之後,元朝留下了很多女子有一些成為朱元璋政權的俘虜,當讓也有一些蒙古女子一直無法回到故土留在了明朝境內,或許我們會好奇朱元璋是如何對待這些蒙古女子的呢?是不是很殘忍?首先可以明確的說朱元璋對待元朝遺民並沒有任何殘忍手段,只是將他們同化,讓他們成為大明的子民,與明朝民眾無異。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什麼清朝統治時間遠長於元朝,元朝差在哪?
    ▲元朝時期四等人制度在四等人制度中,南人殺死蒙古人和色目人必須償命,即使是打傷了蒙古人,都得處以極刑。而蒙古人殺死南人只按殺死奴隸處理,賠幾頭牲口即可。民可載舟,亦可覆舟,這種制度為元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天下漢人十佔其九,如此殘忍的、不平等的制度,怎能得民心,這樣的政權怎能長久?
  • 蒙古人稱呼金朝女真為漢人,為什麼把南宋稱為蠻夷?
    蒙古人稱呼金朝女真為漢人,為什麼把南宋稱為蠻夷? 漢人,原先指的是中原地區的居民,因為劉邦建立的漢王朝而得名,自漢王朝以後,中原地區的人都被稱為漢人,並延續至今,成為了漢民族。
  • 元朝蒙古官員真的享有轄地漢族新娘的初夜權嗎,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網上曾一度盛傳在元朝統治時期,蒙古的官員享有轄地漢族新娘的初夜權。當時,聽到這個傳聞的時候,真的是驚掉了下巴。在我們這樣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竟然會有這樣事情,真的令人不可思議。那麼,在歷史上元代蒙古官員真的就享有轄地漢族新娘的初夜權嗎,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 祖先的一個決定,讓這位妃子弄不清到底是漢人、滿人還是蒙古人
    這和嘉慶的低調也不無關係,甚至他的嬪妃中,有一個到底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都說不清楚。這個妃子叫做劉佳氏,大致就是嘉慶登基之後,皇帝第一次為自己選秀而進入後宮的。她的出身不錯,是典型的將門之後,所以直接被封為信貴人。清朝皇帝注重門第,妃嬪的地位與家族出身息息相關,也與皇帝的喜愛有關,劉佳氏跨越答應、常在,也算受到了重視。
  • 元朝的皇帝會說漢語嗎?他們上朝需要翻譯嗎?
    元朝皇帝學習漢語可不光是要寫詩,更重要的是要學習漢語自保,漢語不過級的元朝皇帝會被權臣輕鬆幹掉,漢語是他們活命的必備技能。忽必烈的元朝軍隊和他祖父的蒙古軍隊根本就是兩隻軍隊,在元軍中漢軍才是主力。在蒙古滅金和滅亡南宋的戰爭中,蒙古貴族接受了漢人軍閥的勢力,形成了所謂的「世侯」。
  • 元朝那麼強大,為什麼我們對元朝的歷史總是輕描淡寫呢?
    不過既然元朝那麼強大,為什麼我們對元朝的歷史總是輕描淡寫呢?第一當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中亞人),第三是漢人(當時中國北方的人),第四是南人(中國南方的人),在當時的土地上,我們漢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原因二:統治者沒有統一思想國家代表的是什麼?
  • 劉海威|元朝滅亡文化因素的思考
    此外在繪畫美術方面也形成了南北互相交流影響的局面。    但同時,蕭啟慶認為有四個方面,元代的統合是失敗的。第一是意識形態衝突難消。元朝政府一直在「漢法」與「蒙古法」兩種意識形態之搖擺。儒學始終沒有成為元代的官方意識形態。第二是政治參與不均,表現為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南人無法參與到上層的政治活動,對帝國的決策沒有影響力。第三是民族整合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