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養生」的閩南俗語你知多少?

2020-12-18 騰訊網

健康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因此養生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在我們閩南俗語中,就有許多老祖先留下來的關於養生保健的「金玉良言」,它們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養生之道」。近日,閩南俗語愛好者吳為照整理了《閩南俗語養生篇》。今天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些具有「閩南味道」的「養生之道」吧。

「糜(mei,閩南語發音,「粥」的意思)飯小人參」,如今在老一輩人嘴裡還經常能聽到這句話,意思是說「粥和飯」就是「小人參」,告訴我們平常所吃的大米是最好的食品;「藥補呣值物補」,在石獅也是家喻戶曉,其意是說藥補不如食補,勸人們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之類的藥品,要多吃些食物,才能真正地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食補呣(m,閩南語發音,不)值睏(閩南語發音,睡覺)補」,其意是說吃好還不如睡好,告訴人們睡眠要充足,睡眠質量要好,身體才能棒棒的。

「補胎較好補月裡」,這句俗語在閩南地區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意思是說,婦女懷孕時要注重營養搭配,這樣大人好胎兒也好,勝過坐月子裡補身體;「熱藥凊(qing,清涼)食,凊藥熱食」,其意是說,藥性偏熱的要涼後再吃,藥性偏涼的,要趁熱吃,告訴人們吃藥的一個小技巧;「透早(閩南語發音,早晨)一杯茶,贏過百醫家」,意思是早晨一杯茶,是最好的養生。這是先輩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養生經驗。

「季節掠(閩南語發音,抓)得著,賽過食補藥」,告訴人們每個季節要抓得準,比如穿衣、吃食要跟上季節,若做得到勝過吃任何補藥。「六月花(指黃花魚),較補雞」,是說六月吃黃花魚是最好的,勝過吃雞。「夏呣(m,閩南語)睏席,冬呣睏石」,奉勸人們夏天不睡草蓆,這不利散熱,冬天不睡石板,這容易生病;「未食五月粽,破裘(厚的衣服)呣甘放」,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不要急著換掉春季蓋的被子。還有「冬節有食補,春來勇如虎」「冬食菜頭夏食姜,免請醫生免燒香」……這些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與季節有關的養生之道。

茶要怎麼飲,酒要怎么喝,才是有益的呢?在閩南俗語裡也能找到,如「酒小啉(閩南語發音,喝)袂要緊,酒大啉損神經;呣啉隔暝茶,呣啉過量酒。」意思是說,少量飲酒不要緊,大量飲酒就會損害神經。茶不喝隔夜茶,酒不喝過量酒。

還有對於挑食的警言:如「揀(閩南語)食噲過飢,貪食會傷脾」,挑食會容易飢餓,貪吃則會傷脾胃,奉勸人們不要挑食,飲食要均衡,暴飲暴食會傷身。「食糜飯,大腳腿;食零食,變瘦鬼」、「啉滾水,食熟菜,腸胃健康無敗害」……

關於養生之道的閩南俗語還有很多,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閩南地區勞動者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而這些養生之道往往跟氣候、食物特性有著密切的關係。(王秀婷)

相關焦點

  • 蒼南閩南話裡的俗語
    蒼南閩南話裡的俗語 發布時間:2016年09月19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雖然我們講的閩南話在發音、語法、詞句及用法上和其他地方不盡相同,乃至在和他們交流時也有可能出現有些話聽不懂的情況,但我們的根基母語源自他們的閩南語。基於有閩南語深厚的語言文化底蘊,我縣群眾除了繼承祖先流傳下來的話語外,並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詞彙,創造了許許多多目前被民間認可並廣泛使用的俗語,被群眾稱為「散話」,意思是不能在正規、嚴肅場合講的話。
  •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收錄泉州、廈門、漳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  「差豬差狗,不如自己走。」您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的可以翻書找了。  近日,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詞典中收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每條俗語還分別標註廈漳泉三地讀音。不少網友表示好奇,想知道正式的讀音怎麼標,也想知道廈漳泉的閩南話有何區別。  據了解,泉州話和廈門話屬於同一音系,聲母基本無異,區別主要集中在語調、韻母、文白讀習慣以及詞彙四個方面。
  • 西語俗語你知多少?
    我在上西語課學習西語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在課後總結俗語,用不同顏色的筆抄寫下來(我的學習大法就是抄抄抄!)。老師在B1, B2級別的西語課本裡會講到一些,除此之外我會通過其他途徑收集一些記下來。我覺得學習西語俗語的好處多多:一是在每句俗語中都可以認識新的單詞,二是可以學到地道的西語表達並且了解背後的文化。
  •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 收錄俗語近8000條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收錄泉州、廈門、漳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近日,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詞典中收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每條俗語還分別標註廈漳泉三地讀音。不少網友表示好奇,想知道正式的讀音怎麼標,也想知道廈漳泉的閩南話有何區別。據了解,泉州話和廈門話屬於同一音系,聲母基本無異,區別主要集中在語調、韻母、文白讀習慣以及詞彙四個方面。
  • 普洱茶十大養生功效你知多少
    原標題:普洱茶十大養生功效你知多少   茶葉現在已經逐漸代替了很多碳酸飲料了,因為人知道碳酸飲料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而多喝茶則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多的好處,其中普洱茶就是非常多見的一種茶葉之一,雲南普洱茶既是一種珍貴的天然茶飲,,還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經科研和實踐證明,普洱茶含有較高的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 廣東人俗語也跟吃有關?八個香港飲食俗語知多少
    所以廣東話中也有不少跟食物有關的俗語,這次來看看些俗語的由來及意思吧!1. 運桔運,諧音混,有混水摸魚的意思。因為以往新年時節,有人會以年桔運到店鋪外為名而敲詐金錢。自此「運桔」的意思就與搗亂掛勾。2. 煲老藕煲老藕在廣東話的發音上跟「泡老妞」類似,以此借代少夫老妻的意思,即與比自己年長很多的女人發展感情。
  • 閩南童謠相關作品及其製品
    由於閩南話童謠是民間口頭文學,它主要靠人們以口耳相授的方式創作、傳授並代代相傳,很少保留書面的記錄。目前,尚未見到20世紀之前有記錄閩南話童謠的書面材料。1928年,廈門籍民俗學家謝雲聲先生收集整理出版的《閩歌甲集》(國立中山大學民俗叢書),該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收集兒歌(即閩南話童謠)105首,下卷收集閩南話民歌145首,合計250首。
  • 教學原則俗語知多少
    教師招聘考試中,會考查到教學原則這一知識點,其中一種考查方式是題幹給出某句俗語或者名言,需要選擇出所對應體現的教學原則。今天對相關俗語進行梳理,以便高效備考。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3) 孔子:①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②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③中人以上最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語上也(4)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5) 對症下藥三、理論聯繫實際原則:(1) 王充:「施用累能」(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霜降吃什麼傳統食物養生 霜降吃柿子的來歷俗語及含義
    霜降吃什麼傳統食物養生  吃柿子  在我國的大多數地區,霜降節氣一定要吃紅柿子。有句老話說: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還有人解釋說: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加上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非常受大家的追捧。
  • 桑樹的養生功效知多少
    原標題:桑樹的養生功效知多少 華龍網2月9日9時訊 桑樹為桑科落葉喬木,您可能不知道,看似普通的桑樹,其葉、根、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都是防治疾病的良藥。  桑葉的養生功效如下:  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衝茶。  清肝明目:用於風火目疾。
  • 閩南小吃知多少?咱將這15道吃過的、或做過的分享給你
    閩南小吃知多少?咱將這15道吃過的、或做過的分享給你我不是廈門人,但是最近七八年吧,年年的冬天都會去廈門對面的漳州港過上幾個月。漸漸的對閩南的風俗文化,飲食習慣各種特色美食有了一點了解。在廈門小吃街上,你會看到他們是先在鐵板上澆點油,抓一把海蠣,然後倒上紅薯糊,如果你要雞蛋就給你磕一個,再放點蒜苗、生菜等,翻個身煎一下,再翻過來,捲起來,用鏟刀隨意切幾刀,盛到盤子裡,再給你配點番茄醬、魚露、辣醬等蘸汁。
  • 這些閩南俚語、歇後語你還記得多少?
    故本期續2017年發布的《老佛曇的童謠,會在你這消失嗎?》部分輯錄,以留遺存。各位讀者若還記起昔日童謠、歇後語、俚語,煩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處錄入,以期挖掘、傳承更多的閩南童謠、歇後語、俚語作品!以上節選《閩南俚語》來源:人坪村鳳山文化公園閩南----歇後語1.落雨天澆菜------假骨力2.墓仔邊放炮——吵死人
  • 穀雨節氣知多少:傳說與倉頡有關 意味暮春到來
    穀雨節氣知多少:傳說與倉頡有關 意味暮春到來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穀雨,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在一些傳說中,還認為它的起源於倉頡有關。
  • 【安軍明教授話紅樓】《紅樓夢》中的養生知識知多少?
    【安軍明教授話紅樓】《紅樓夢》中的養生知識知多少?這一點在原著第三十九回從平兒同劉姥姥的對話就可以得到驗證,話說因為賈母正想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可是劉姥姥卻不敢去相見,於是平兒就對劉姥姥說:「你快去吧,不相干的。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由此可見,賈母心懷善念,與人為善是有口皆碑的。
  • 沒那個尻川 莫吃那麼多瀉藥——閩南俗語解讀之十二
    ⊙張亞清閩南話的「尻川」,是屁股的意思,在這裡狹指肛門。眾所周知,肛門是用來拉大便的。由於人有時會便秘,屎憋在肚子裡很難受,便要醫生開瀉藥通便。如果瀉藥吃得過多,引起腹瀉也是頗為難受,肛門會因此瀉得通紅甚至發炎,還得讓醫生開止瀉藥。
  • 小漢偷割匏 大漢偷牽牛——閩南俗語解讀之二十
    ⊙張亞清閩南>俗語「小漢偷割匏,大漢偷牽牛」,其中的「小漢」指小孩,「大漢」指大人,「匏」指農戶所種的匏瓜。這句俗語意指一個人如果養成愛偷人家東西的壞習慣,那麼小時候敢於去偷人家的匏瓜,長大後就會發展到去偷人家的耕牛。完整的人生,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由於每個人的思想品德、生活習慣,甚至各種愛好,都是從小時候就養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 詞彙指導:hat習語知多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詞彙指導:hat習語知多少?可是,那些和「hat」這個字有關的俗語卻仍然常常出現在人們的講話中。今天我們首先給大家介紹下面這個俗語:at the drop of a hat。At the drop of a hat的意思是:一有信號可以馬上行動。
  •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童謠」傳承人周長楫:平平仄仄閩南謠
    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他,為推廣普及閩南文化一直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早在擔任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時候,他就開始致力於閩南話以及閩南文化的研究和推廣,長期在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主持各類閩南話節目。退休後,他還負責搜集了500多首閩南童謠,分門別類編進教材,供廈門市幼兒園和小學使用。著有《閩南方言大詞典》、《閩南童謠》、《閩南方言與俗語》等作品,並多次赴臺灣和新加坡擔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員,對閩南話研究頗有建樹。
  • 檸檬的養生功效你都了解多少呢
    對於日常的養生保健食物我們得多了解一點,畢竟,健康的身體是第一位的,檸檬一直被奉為是愛美妹子的「美容聖品」,但是除了泡水喝,似乎大家對於檸檬的養生功效不是特別了解。其實除了美白祛斑,檸檬還具有很多的養生功效。檸檬功效,你知多少?
  • 入厝:一件有儀式感的事 閩南俗語加持更鬧熱
    「厝」,在閩南人生活中尤為重要,搬入親手打造的「新厝」,人們總是懷揣著美好的願景,在這一重要的時刻,不免需要來點儀式感。如今,石獅人的「入厝」習俗仍保留不少古風,富有吉祥寓意。  A添丁又進財,錢銀滾滾來  農曆六月底,市民小施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準備搬入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