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
收錄泉州、廈門、漳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
「差豬差狗,不如自己走。」您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的可以翻書找了。
近日,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詞典中收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每條俗語還分別標註廈漳泉三地讀音。不少網友表示好奇,想知道正式的讀音怎麼標,也想知道廈漳泉的閩南話有何區別。
據了解,泉州話和廈門話屬於同一音系,聲母基本無異,區別主要集中在語調、韻母、文白讀習慣以及詞彙四個方面。
閩南語研究專家、華僑大學文學院王建設教授告訴記者,廈門的音調屬於五五調,講起話來高亢嘹亮,而泉州屬於三三調,就是我們常說的說話較「平」。具體的差異常藉助國際音標來表示,專業性較強,在此小記就不一一展開,但有趣的詞彙差別卻不得不說。
我有你無 只能求助普通話
「阿奴,過來讓阿嬤抱一下!」廈門人聽到這句話常是一頭霧水。在泉州,長輩常用「奴」來作為對晚輩的愛稱,比如「阿奴」「心肝奴」,而這樣的說法在廈門是沒有的,他們常常直接用「心肝寶貝」來表示。
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坐叢」,在泉州用來形容一個人長得健壯,而廈門人並不使用這樣的表達。類似的還有用「吸到」表示觸電,用「聽候」表示等候,用「遼跳」表示相隔遠、不方便等。王建設教授將這種情況概括為「我有你無」。
「只能用普通話來幫助解釋了。」王教授說,這種時候,大家都會聽得腦袋「茫茫」。
異詞同義 怎麼愉快交流
「最近家裡請了一位『紅姨』。」
「請了誰?紅娘?」
不少市民表示「除了少數的同詞不同義,跟廈門人交流還是無障礙的。」果真如此嗎?你猜廈門話「紅姨」指的是誰?小記乍一聽還以為是紅娘呢,想不到竟是「巫婆」的意思,而在泉州,它主要用「神姐」「聖媽」來表示。如果不知道,還真是會鬧不少笑話。
類似這樣異詞同義的不少,常見的比如西紅柿,泉州常說「甘仔得」,而廈門則是「草奇仔(諧音)」;泉州的「老鼠」和廈門的「鳥鼠」指的都是老鼠。
「同詞異義的情況,大家還可以勉強猜到對方在說什麼,但異詞同義的情況一出現,大家的聊天就牛頭不對馬嘴了。」王教授笑著說,這種情況他遇見的不少。
同詞異義 傻傻分不清楚
「你這人真『飄瞥』(閩南語)。」這句話可不能亂說。
《世說新語》中,「飄瞥」形容的是郊邑雪花紛飛的樣子。在泉州,「飄瞥」是指責女子不守規矩,而在廈門則是誇一個男生帥氣、爽利、有個性。不僅詞義大相逕庭,對象性別也是截然相反。如果一個廈門人這樣「誇」一個泉州妹子,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啊。
「他又在『納涼』我了。」熟悉閩南語的泉州人都知道這句話是在說自己又被人說風涼話了,但在廈門,「納涼」的意思就是乘涼。
同詞異義的情況在泉州話、廈門話中並不少見。「懦夫」在泉州主要形容一個人懶惰,而廈門話中就是軟弱無能。「狐狸」在廈門形容一個人狡猾,而在泉州還可以用來表示一個女子行為不端。
「總體來說,泉州話較為古老,而廈門話相對現代一些。」王建設教授說。(記者 郭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