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

2020-12-25 閩南網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

收錄泉州、廈門、漳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

  「差豬差狗,不如自己走。」您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的可以翻書找了。

  近日,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詞典中收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每條俗語還分別標註廈漳泉三地讀音。不少網友表示好奇,想知道正式的讀音怎麼標,也想知道廈漳泉的閩南話有何區別。

  據了解,泉州話和廈門話屬於同一音系,聲母基本無異,區別主要集中在語調、韻母、文白讀習慣以及詞彙四個方面。

  閩南語研究專家、華僑大學文學院王建設教授告訴記者,廈門的音調屬於五五調,講起話來高亢嘹亮,而泉州屬於三三調,就是我們常說的說話較「平」。具體的差異常藉助國際音標來表示,專業性較強,在此小記就不一一展開,但有趣的詞彙差別卻不得不說。

我有你無 只能求助普通話

  「阿奴,過來讓阿嬤抱一下!」廈門人聽到這句話常是一頭霧水。在泉州,長輩常用「奴」來作為對晚輩的愛稱,比如「阿奴」「心肝奴」,而這樣的說法在廈門是沒有的,他們常常直接用「心肝寶貝」來表示。

  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坐叢」,在泉州用來形容一個人長得健壯,而廈門人並不使用這樣的表達。類似的還有用「吸到」表示觸電,用「聽候」表示等候,用「遼跳」表示相隔遠、不方便等。王建設教授將這種情況概括為「我有你無」。

  「只能用普通話來幫助解釋了。」王教授說,這種時候,大家都會聽得腦袋「茫茫」。

異詞同義 怎麼愉快交流

  「最近家裡請了一位『紅姨』。」

  「請了誰?紅娘?」

  不少市民表示「除了少數的同詞不同義,跟廈門人交流還是無障礙的。」果真如此嗎?你猜廈門話「紅姨」指的是誰?小記乍一聽還以為是紅娘呢,想不到竟是「巫婆」的意思,而在泉州,它主要用「神姐」「聖媽」來表示。如果不知道,還真是會鬧不少笑話。

  類似這樣異詞同義的不少,常見的比如西紅柿,泉州常說「甘仔得」,而廈門則是「草奇仔(諧音)」;泉州的「老鼠」和廈門的「鳥鼠」指的都是老鼠。

  「同詞異義的情況,大家還可以勉強猜到對方在說什麼,但異詞同義的情況一出現,大家的聊天就牛頭不對馬嘴了。」王教授笑著說,這種情況他遇見的不少。

同詞異義 傻傻分不清楚

  「你這人真『飄瞥』(閩南語)。」這句話可不能亂說。

  《世說新語》中,「飄瞥」形容的是郊邑雪花紛飛的樣子。在泉州,「飄瞥」是指責女子不守規矩,而在廈門則是誇一個男生帥氣、爽利、有個性。不僅詞義大相逕庭,對象性別也是截然相反。如果一個廈門人這樣「誇」一個泉州妹子,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啊。

  「他又在『納涼』我了。」熟悉閩南語的泉州人都知道這句話是在說自己又被人說風涼話了,但在廈門,「納涼」的意思就是乘涼。

  同詞異義的情況在泉州話、廈門話中並不少見。「懦夫」在泉州主要形容一個人懶惰,而廈門話中就是軟弱無能。「狐狸」在廈門形容一個人狡猾,而在泉州還可以用來表示一個女子行為不端。

  「總體來說,泉州話較為古老,而廈門話相對現代一些。」王建設教授說。(記者 郭曉冰)

相關焦點

  •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 收錄俗語近8000條
    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收錄泉州、廈門、漳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近日,大陸首部《閩南方言俗語大詞典》發行,詞典中收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常用的俗語近8000條,每條俗語還分別標註廈漳泉三地讀音。不少網友表示好奇,想知道正式的讀音怎麼標,也想知道廈漳泉的閩南話有何區別。據了解,泉州話和廈門話屬於同一音系,聲母基本無異,區別主要集中在語調、韻母、文白讀習慣以及詞彙四個方面。
  • 《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北京首發
    廈泉漳三地專家合力之作  早報訊(記者林澤貴文/圖)首部完整表現廈、漳、泉閩南方言的詞典——《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在北京舉行首發式。該詞典收錄了3萬多條閩南方言。  這部1500多頁200多萬字,比磚頭還厚重的詞典,是廈、漳、泉三地三位專家歷時3年多才完成的,也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閩南方言工具書。
  • 150萬字的《閩南話漳腔詞典》有望年底出版
    150萬字的《閩南話漳腔詞典》有望年底出版 2006年05月11日 13:0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清末民初閩南方言文獻音系比較方法論
    大陸閩方言韻書對臺灣產生重大影響。臺灣語言學家們模仿大陸閩方言韻書的內容和形式,結合臺灣閩南方言概況編撰新的十五音,如臺灣現存最早的方言韻書為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編撰《臺灣十五音字母詳解》(1895)和《訂正臺灣十五音字母詳解》(1901)等。這些韻書的問世,為臺灣人學習和普及閩南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西藏首部現代綜合性藏語詞典出版
    歷時8年編纂、總字數達240萬字的《現代藏語詞典
  • 《佤漢大詞典》出版發行
    原標題:《佤漢大詞典》出版發行    新華網雲南頻道5月2日電(趙淑芳 周祥)《佤漢大詞典》首發式1日在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舉行,這本堪稱佤族社會、歷史、語言、文化的「百科全書」正式出版發行。
  • 《旬陽方言詞典》由語文出版社出版
    近日,由陝西安康市旬陽縣政協副主席、旬陽中學校長華開鋒編著的《旬陽方言詞典》一書由語文出版社出版,由新華書店發行。正文分詞語、俗語和歇後語三個部分,共71萬字,涵蓋了旬陽天文、地理、時令、農業、植物、動物、器皿用具、紅白喜事等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兼容並蓄,包羅萬象,無異於一本「旬陽百科全書」。詞典中收詞一萬餘條,所收詞條數目較一些以省、以省會城市為方言點而編輯的方言詞典還要豐富,說明旬陽方言詞彙非常豐富,是方言調查研究的寶庫,從中也可見華開鋒校長調查搜羅之用功。
  • 蒼南閩南話裡的俗語
    蒼南閩南話裡的俗語 發布時間:2016年09月19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陳嶽正  閩南語歷史悠久,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美譽,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
  • 《兩岸常用詞典》:繁簡字並非兩岸語文鴻溝
    《兩岸常用詞典》最近在臺北和北京出版發行了,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  在2009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兩岸學者達成「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的共識。翌年,大陸和臺灣分別成立的編輯部,本著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精神,積極推動、密切配合,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編成了這部200多萬字的大書。
  •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童謠」傳承人周長楫:平平仄仄閩南謠
    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他,為推廣普及閩南文化一直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早在擔任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時候,他就開始致力於閩南話以及閩南文化的研究和推廣,長期在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主持各類閩南話節目。退休後,他還負責搜集了500多首閩南童謠,分門別類編進教材,供廈門市幼兒園和小學使用。著有《閩南方言大詞典》、《閩南童謠》、《閩南方言與俗語》等作品,並多次赴臺灣和新加坡擔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員,對閩南話研究頗有建樹。
  • 《天津方言詞典》入藏檔案館:天津話有據可查了
    今天,《天津方言詞典》正式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這也是首部記錄天津方言的詞典。該書收錄天津方言詞語5300多條,天津方言俗語與諺語1100餘條,天津方言歇後語800多條,天津民俗文化詞語200多條,總計收錄條目7500多條。  「已故語言學家李世瑜先生,在88歲高齡時,叮囑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編寫出一部《天津方言詞典》。」該書主編譚汝為教授告訴記者。
  • 學術探論丨孔遠志:從閩南方言借詞看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的文化交流[轉發]
    印尼語、馬來語詞典上的閩南方言借詞,從詞義上看,基本上可分為十一大類:  1.蔬菜、水果、飲食類:如kucai韭菜,teh茶,cincau青草涼粉,tahu豆腐,bacang肉粽,lumpiah春卷,等等;  2.日用品類:如anglo火爐(烘爐),cawan茶碗,bakiak木屐,dacing大秤,sempoa算盤,bak墨,kemoceng雞毛帚
  • 從「雙歌賽」透視方言危機:閩南文化如何經久流傳?
    據了解,近幾年來,在閩南方言與文化進學校活動的推廣下,廈門各幼兒園、中小學校重視起閩南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積極開發閩南語課程,逐步將閩南文化帶入校園,融入校園。同時,越來越多的廈門市民也意識到了讓孩子學習方言的重要性。 廈門海滄延奎小學三年級的楊銘小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廈門本地人,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記者問及是否會講閩南語時,他卻癟著小嘴搖搖頭。
  • 《天津方言詞典》就是這麼哏兒
    天津頻道 昨日,《天津方言詞典》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該書為天津方言建檔工程提供了理論支撐,天津方言檔案文本將以其為藍本,從中選擇700個獨到的天津方言典型詞語,200個俗語及諺語,200個歇後語、俏皮話,並配以例句,用語音、音像的形式錄下來,在天津檔案館長久保存。
  • 我國首部較少民族語言工具書《鄂倫春常用語發音詞典》出版發行
    發布會現場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裡住著勇敢的鄂倫春……」7月23日,曲調歡快的民歌《勇敢的鄂倫春》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飯店響起,當日,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鄂倫春常用語發音詞典》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在這裡召開
  • 《漢蒙法律實用大詞典》正式出版發行!
    歷時近3年時間,收錄詞條逾8萬條,《漢蒙法律實用大詞典》於8月16日正式出版發行。由於標準不統一、不規範,在基層少數民族地區使用蒙文蒙語法律術語開展行政執法、刑事執行、法治宣傳、公共法律服務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亟需一部規範的法律詞典來助推法治政府建設進程。自治區黨委政府將編纂大詞典列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撥出專項經費,給予全力保障,加快推進大詞典編纂出版,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 今日,《漢蒙法律實用大詞典》出版發行
    8月16日,《漢蒙法律實用大詞典》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舉行。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幅員遼闊,蒙古族與漢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互動的主旋律,但長期以來在蒙漢法律術語使用中存在的不規範、不準確、不標準等問題,給廣大群眾使用法律帶來諸多不便。
  • 閩南話考級!閩南人您敢試吧?廈大教授出題真「正港」→→
    @閩南人你會講閩南話嗎?敢不敢來參加考試?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的閩南方言和文化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閩南話試卷不妨來試著答一答「閩南話」水平試題卷(2020春節卷)命題者:周長楫周長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閩南方言專家。
  • 一位「老濟南」花數十年編纂濟南方言俗語辭典
    董文斌說,濟南方言是人們在漫長生活過程中逐漸積累沉澱下來的,它有著自己的文化根基,也必有一定的出處來源  本期文化周刊介紹一位居於外地的「老濟南」,出於對濟南方言及濟南文化的熱愛與興趣,以一人之力,積數十年之功,對濟南方言俗語廣為搜納,深入研究,埋頭寫作、編纂,終成130餘萬字的《濟南方言俗語詞典》書稿,並得到省市有關專家學者的基本肯定。
  • 來一句兩岸最熟悉的閩南話
    他們不僅帶去了閩南的地方特產,也帶去了閩南的方言、文化,對當地語言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馬來語中tauke(頭家:老闆)、misua(面線)等都是源自閩南話。當然,閩南地區以外,閩南話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閩南移民最集中的臺灣。  為啥要到閩南推廣閩南話  「可是,說起來也挺好笑,我居然跑到閩南來班門弄斧,推廣閩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