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俗語也跟吃有關?八個香港飲食俗語知多少

2020-12-25 騰訊網

都說廣東人愛吃,甚至連比喻人或事,都要用上各種食物。

都說廣東人愛吃,甚至連比喻人或事,都要用上各種食物。所以廣東話中也有不少跟食物有關的俗語,這次來看看些俗語的由來及意思吧!

1. 運桔

運,諧音混,有混水摸魚的意思。因為以往新年時節,有人會以年桔運到店鋪外為名而敲詐金錢。自此「運桔」的意思就與搗亂掛勾。

2. 煲老藕

煲老藕在廣東話的發音上跟「泡老妞」類似,以此借代少夫老妻的意思,即與比自己年長很多的女人發展感情。

煲老藕在廣東話的發音上跟「泡老妞」類似,以此借代少夫老妻的意思

3. 燉冬菇

「燉冬菇」有降職的意思,因為在早期香港警察軍裝制服的軍帽與冬菇外型類似。如果有便衣警察因事降職回到軍裝警察,便要從新戴上軍帽,所以有了「燉冬菇」這個俗稱。

4. 一鑊熟

把所有食材放在同一個鑊裡煮熟,食材本來就已死,煮熟後更是死得不能在死,所以引申出不分你我,同歸於盡的意思。

5. 蒸生瓜

「生」是未熟的意思,「瓜」則是番薯等瓜果,蒸過後依然是生瓜,即是「不夠熟」,引申為笑對方也指不夠成熟,行為和年紀不符。在廣東話中「熟」與「淑」 音近,所以也能指女生不夠慧嫻賢淑。

6. 大番薯

番薯外型上矮矮胖胖,也用來指同樣身型矮胖的人。在經典港漫《老夫子》中就有一個同名角色,用來諷刺好吃懶做的人。

7. 食失米

吃了飯卻不長肉,米好像失去了一樣,沒有原本的功效。後來就引申為人不長進,辦事不力的意思。

8.老虎蟹

老虎兇惡,蟹以橫行聞名。兩者相加就是橫行霸道有兇惡的惡人。

老虎兇惡,蟹以橫行聞名。兩者相加就是橫行霸道有兇惡的惡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有關「養生」的閩南俗語你知多少?
    健康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因此養生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在我們閩南俗語中,就有許多老祖先留下來的關於養生保健的「金玉良言」,它們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養生之道」。近日,閩南俗語愛好者吳為照整理了《閩南俗語養生篇》。今天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些具有「閩南味道」的「養生之道」吧。
  • 西語俗語你知多少?
    我在上西語課學習西語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在課後總結俗語,用不同顏色的筆抄寫下來(我的學習大法就是抄抄抄!)。老師在B1, B2級別的西語課本裡會講到一些,除此之外我會通過其他途徑收集一些記下來。我覺得學習西語俗語的好處多多:一是在每句俗語中都可以認識新的單詞,二是可以學到地道的西語表達並且了解背後的文化。
  • 開卷 | 梁文道:《廣東俗語正字考》
    恐怕很難,但是我告訴你,我們很多香港人就行,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香港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用粵語作為我們中文教育裡面的教學語言。我們讀中文讀《史記》到魯迅,我們的中文都是用廣東話來學的,因此我們有能力用廣東話去做一個作文的思考上的語言。其實反過來我們粵語裡面還保留了相當多的一些字,是別的方言,甚至今天的普遍話裡面也不多見的。
  • 教學原則俗語知多少
    教師招聘考試中,會考查到教學原則這一知識點,其中一種考查方式是題幹給出某句俗語或者名言,需要選擇出所對應體現的教學原則。今天對相關俗語進行梳理,以便高效備考。(5) 其進銳者,其退速(6) 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7) 先傳小者近者,而後教以大者遠者(8)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二、因材施教原則:(1)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2) 朱熹: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3) 孔子:①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
  • 你聽過這些村裡有關出門遠行的俗語嗎?
    當我還是一個住在農村的孩子的時候,我就經常聽到村裡的老人說一些有趣的俗語,聽起來很有道理,也很吸引人。他們還認為這是對以往經驗的總結,所以他們經常用它們來教育下一代。這些俗語是在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後保存下來的,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很有道理的。
  • 俗語賞析:十句俗語,句句都是金口玉言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跟什麼人在一起,或者處於什麼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中有言:「俗語說『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今番親家太太的談吐就與往日大不相同了。」這句俗語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八竿子打不出個屁來釋義:這句俗語比喻人過於老實,缺乏反抗精神。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於辛勤勞作的農村人來說,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當屬茶餘飯後的閒談時間。每當吃完晚飯,一家人便會搬著凳子,圍坐在大樹底下,述說著自己一天的見聞。若是最近沒有趣事發生,老人們便會開始分享自己的過往,或者給孩子們講講俗語的由來與意義。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接下來這句沒被曲解,老牛吃嫩草,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在形容老夫少妻的意思,比如說武則天十餘歲入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已經人到中年,在古代都算是垂暮老人。雖然這個理解沒錯,但是其實這句話作為俗語,是起到勸誡作用,還可以有其他理解。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來為大家說一說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兩句俗語。
  • 粵語丨廣東話俗語大全,學識呢d就可以「整色水」,掂!
    廣東話的俗語有很多很多,以下呢d都系經常用到的日常粵語,即刻去睇睇!6.白撞——和國語「撞騙」意義差不多,就是冒充跟人家很相熟的樣子, 混進那個人的家?去行騙。16.託大腳——國語說「捧臭腳」俗語又說「溜溝子」,就是對人曲意奉承,諂媚。17.託手掙——對別人的要求,借貸,婉詞推搪拒絕,廣州話叫「託手掙」。
  • 新井一二三:從中文俗語學人生真理
    例如,中文俗語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對從小講漢語長大的人來說,該是理所當然的道理吧。可是,對日本人來說,並不如此。在日文裡,跟朋友相干的俗語中,最常聽見的是「類は友を呼ぶ」,跟中文「物以類聚」差不多,貶多於褒,印象很消極,猶如「朱に交われば赤くなる」,即中文「近墨者黑」。
  • 俗語「有錢不娶生妻」什麼意思?後半句很是經典,卻鮮有人知
    文/雪山   俗語「有錢不娶生妻」什麼意思?後半句很是經典,卻鮮有人知   不知大家所在的地區最近下雪了沒有呢?這幾天天氣變化無常,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不然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 英語中與數字有關的俗語
    11.fifth wheel 備用輪;多餘的人或物  普通的汽車或卡車多為四個輪子,第五個輪子被認為沒什麼用處,因此fifth wheel喻指「多餘的人或物,無關緊要的人或物」。我在辦公室不起作用了——我覺得自己像個多餘的人。  12.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這個俗語的直譯為「一個人的六個和另一個人的半打」。半打就是六個,兩者完全相同,只是說法不同而已,故用來比喻兩種東西一模一樣,相當於漢語裡的「半斤八兩」。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
  • 廣東俗語一籮籮,你聽過哪些?
  • 有趣的粵語俗語學習
    粵語俗語具有很大的地方特色,反應出了廣東地區和香港人們的說話和生活的習慣。在真正的粵語交流當中,不是一板一眼地根據普通話翻譯過來,這樣不僅生硬,而且沒有了粵語獨特的味道。粵語俗語很多都是粵語歇後語,是粵語文化的精髓。而且在粵語俗語當中,很多都是由諧音演繹而來,很是有趣。
  • 俗語說「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然而在農村其實也有諸多講究,甚至可以說農村人的規矩也是種類繁多,尤其體現在農村宴請。
  • 與豬有關的成語、歇後語和俗語
    有關豬的成語或俗語多為貶義,這可能與豬生性懶惰、好吃懶做、形象不佳有關。  成語:  【狗彘不若】彘(zhì):豬。連豬狗都不如。形容品行極其卑劣或行為極端無恥。  【豬朋狗友】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也形容只能玩樂,不能共患難的朋友。與「狐朋狗友」同義。  【泥豬疥狗】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 從英語俗語看英國的酒吧文化 | 吳其堯
    這句俗語其實跟英國的酒吧和酒吧文化有著淵源關係。詞典編撰家埃裡克·帕特裡奇(Eric Partridge)在他那部著名的《英語俚語俗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裡列有p’s and q’s(or P’s and Q’s)條目,主要舉了兩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