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明清兩朝的評價,可謂有著天壤之別,一個被譽為「萬國來朝」,另一個被罵作「萬國來X」。
特別是比起晚清割地賠款的做法,人們更是用「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語言來讚揚大明朝的剛毅正氣。
殊不知在大明萬曆皇帝時期,西班牙殖民者曾屠殺了數萬華人,犯下過如此的暴行,連西班牙總督都害怕大明的報復,派人去向萬曆請罪,但沒想到萬曆皇帝還嘉獎了他們,這是為何呢?
「不賠款不割地」的大明朝又是怎樣丟掉臺灣和澳門的呢?大明政府難道不管的嗎?
咱們今天一起回到大航海時代,看看大明朝真的如人們讚揚的一樣,是「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嗎?
租賃澳門
咱們按照時間順序,先來說說澳門是怎樣被葡萄牙人佔去的。
葡萄牙人作為早期的新航路開闢者,在1513年,葡萄牙航海家歐華利就率先抵達中國廣州。
為了鞏固葡萄牙在東方的貿易主權,他率領水手登陸了珠江三角洲的內伶仃島,並宣稱這是屬於葡萄牙的領地,還在附近的屯門設置了葡萄牙人的居留地。
葡萄牙人在沒有得到大明政府的同意下,隨便在大明的領土上宣誓主權,還建立了殖民地,這一做法瞬間惹怒了大明皇帝。
於是在1521年8月下旬,明武宗正德皇帝派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率領大明水師在屯門地區抗擊葡萄牙的武裝商船,經過半個月的戰鬥,成功趕跑了這群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在屯門海戰失利之後,依舊派商船來到南海和日本等地做貿易,但大明水師只要見到懸掛葡萄牙國旗的船隊就開炮將其擊沉。
結果在屯門海戰的第二年,雙方又在西草灣爆發海戰,葡萄牙人更是以慘敗而告終。
之後的葡萄牙人在大明領海內,一直被大明水師攆著跑,只能偷偷摸摸的和走私商人做生意。
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藉口,賄賂當時的廣東海道副使,獲準了在澳門暫時居住,並得到了一部分的通商權利。
隨著大明王朝的日益腐敗,廣東地方官員和葡萄牙人就暗中達成了協議:葡萄牙人除向廣東市舶司繳納船稅外,每年還要額外賄賂廣東海道副使,以保證葡萄牙在澳門的通商權。
1571年的廣州交易會上,葡萄牙人按照慣例又要上交賄賂銀給海道副使。但是這一年,廣東布政使也在場,看到了這一幕便詢問了起來。海道副使為了洗脫受賄罪名,只好稱這銀子是付給政府的「地租銀」。
從此,葡萄牙人的賄賂變成了地租銀,澳門也正式被租賃給了葡萄牙商人。
荷蘭殖民臺灣
荷蘭比起葡萄牙的起步,晚了一個多世紀,當他們來到東方時,發現好的商貿據點基本上都被葡萄牙給佔完了,只能在馬來西亞群島的一些鳥不生蛋的地方撿撿漏,做做香料貿易。
但是在當時最吃香的商品還當屬「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絲綢和瓷器,但是中國的對外出口貿易已經被葡萄牙人給壟斷了。
於是在1622年6月,眼紅的荷蘭人對駐守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發起了進攻。
在澳門戰爭中,荷蘭有1300多人,葡萄牙人只有150人,雖然力量懸殊,但是葡萄牙人早已做好了準備,又收買了當地的中國老百姓幫忙。最終雙方激戰了三天,以荷蘭的失敗而收場。
進攻澳門失敗後,荷蘭又看中了一個好地方——澎湖列島。為了爭奪澎湖列島,荷蘭人做足了準備,不但打爆了大明的福建水師,還成功佔領了澎湖列島。
大明政府打了敗仗之後,表示願意接受合談,還承諾將澎湖列島讓給荷蘭人,荷蘭人很欣喜的答應了下來,於是雙方代表就約定在廈門進行談判。
荷蘭代表團急匆匆的就來到了廈門要求趕快談判,想趕緊拿到澎湖列島。大明代表團卻不慌不忙,並盛情邀請荷蘭代表團先吃飯,吃飽了再談。
荷蘭人可能不了解中國的歷史,不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是在飯桌上喪命的,更是沒有聽說過鴻門宴的故事。
於是在荷蘭人酒足飯飽的時候,就全部被殺了,停靠在廈門港口的船艦也全部被燒毀。
鴻門宴過後,福建巡撫鄒維璉親自領軍進攻被佔領的澎湖列島,荷蘭人又被趕出了澎湖列島。
戰爭過後,在走私商人李旦的調解下,雙方再次合談。鄒維璉警告荷蘭人不許再踏足澎湖列島,而荷蘭人也提出了只是想和大明做生意的要求。
最終在李旦的調和之下,福建巡撫鄒維璉鬆了口,允許荷蘭人在更東邊的臺灣島建立商業據點做生意。
荷蘭和大明之間的戰爭就告了一段落,荷蘭人也終於實現了和大明做生意的夢想,在臺灣建立了東印度公司。
但是,後來荷蘭人趁大明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顧不上臺灣島,於是在臺灣犯下了種種暴行,比如屠殺和販賣當地原住民,逼迫原住民與西班牙打仗等等,這一切都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才最終結束。
西班牙人屠殺華人
說完了澳門和臺灣之後,咱們再調過頭來說說萬曆年間,西班牙人屠殺華人的事情。
西班牙人最早在哥倫布時期到達了美洲,並以為這裡就是亞洲,之後就一直苦苦尋找中國在哪裡。而此時的葡萄牙人從東邊出發,繞過非洲好望角牴達了亞洲,開始建立起了商業帝國。
西班牙人在美洲鬼打牆了半個多世紀,雖然也靠著開發殖民地賺了不少,但比起葡萄牙人在東方搞貿易賺的盆滿缽滿來說,還是羨慕不已。
直到麥哲倫完成了全球航行之後,西班牙人才知道跨過新大陸也可以抵達亞洲。於是在1571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東海岸穿越太平洋,抵達菲律賓的馬尼拉建立了商業據點。
從墨西哥運來白銀和黃金到中國購買絲綢和瓷器,回去的途中又順便開發一下日本的市場,然後返回墨西哥的阿卡普爾卸貨,用驢子把貨物拉到另外一側的韋拉克魯斯裝船運回歐洲,完成全球貿易。
就這樣白花花的銀子大量的流入到馬尼拉,馬尼拉也成為了東南亞最肥的商業中轉站,很快就吸引了許多中國人來到馬尼拉打工度假。
之後又有傳聞說馬尼拉盛傳黃金,這一消息傳到了大明朝的耳朵裡,大明政府為此還派了官員前往馬尼拉進行調查,甚至想藉口這邊華人很多,所以馬尼拉是明朝的一部分,想要攻打馬尼拉,來一份大明的「民主外賣」。
西班牙人嚇得一身冷汗,覺得馬尼拉的華人都是內應,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
1603年,西班牙人發出公告說將要出兵攻打隔壁島的原住民,但是缺乏武器,現在開始高價收購鐵器來鍛造武器。
於是許多華人為了貪小便宜,把家中的所有鐵器,什麼鍋碗瓢盆能賣的都賣了,其中就包括武器,最後搞得「家無寸鐵」。
在華人的武器都收繳了之後,西班牙總督就下令開始屠殺華人。
華人因為沒有兵器抵抗,在馬尼拉就被屠殺了兩萬五千多人。可是事情還沒完。
到了1609年,在馬尼拉的華商覺得西班牙人制定的稅太重了,於是上街抗議。這一抗議,又被屠殺了兩萬多人。
西班牙人下了重手之後害怕明朝政府會報復,於是派人去向大明請罪。
可是沒想到萬曆皇上卻褒獎了西班牙人。因為在萬曆皇帝的眼中,這群不顧海禁政策,偷跑到海外去的人都是和海盜有勾結的亂臣賊子。
於是在之後的半個世紀裡,西班牙人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又多次在馬尼拉屠殺過華人以及原住民。
大明朝雖然沒有晚清一樣「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苟且偷生。但是,大明畢竟也只是一個封建王朝,所做的一切也只有維護自身的統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