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東坡肉」,我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東坡肉那鮮紅油亮的色澤,香氣仿佛撲鼻而來,在人們的印象當中,東坡肉是一道色,香,味,於一身的上好佳餚。東坡肉方方正正,肥瘦相間,肉皮有著讓人垂涎欲滴的色澤,瘦肉入口即溶,肥肉肥而不膩。就算不愛吃肥肉的人,對東坡肉裡的肥肉,也毫無抵抗力。可是古代東坡肉是什麼味道的呢?
古代的東坡肉,和現代的東坡肉可是兩回事。曾經有一些文章當中有記錄過,古人對東坡肉的評價。那麼古代東坡肉是什麼味道的?清朝的大臣梁章鉅,這位吃過天南地北美食的官員,對東坡肉的評價是這樣的:東坡肉很有名氣,這麼有名氣的一道菜,味道很普通,賣相更普通,肉塊大大小小,肥瘦也不均勻,用水煮了之後,加上鹽,吃起來油膩,做法很簡單,到處都能做,但都不好吃。
可見在古代東坡肉,就是清水煮白肉,現在想想,清水煮白肉壓根不能吃,放到現在,你可能一口都不吃。現在就算是「白切肉」,煮肉的時候,除了鹽,也是加其他調料的,然後切好,吃的時候還要有蘸料。單純一碗清水煮肉的話,放到現在你我可能一口都不會吃。
不但清朝的官員對東坡肉的描述是這樣的,明朝的文人沈德符,這位官二代對東坡肉,也做過描述,這位生於北京,住在江南的官二代,吃遍了天下,當然也吃過東坡肉,他對東坡肉的形容是這樣的,一大塊豬肉,整塊撒上料,蒸得稀巴爛,然後用勺子挖著吃,他對東坡肉的評價是,這道菜是對蘇蘇東坡的侮辱,可見他覺得東坡肉名不符實。
那麼在蘇東坡的那個時代呢?更是簡單粗暴,而且因為當時蘇東坡流放黃州,沒有俸祿,太缺錢,買不起肉,一度煮的就是豬頭。現在的豬頭肉,加了各種的佐料,是滷製而成的,很好吃。可是清水加鹽煮豬頭,現在放在你的面前,你可能一口都不會吃吧。
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的四川成都,廚師他們才開始改良了東坡肉的做法,在流傳的一部烹飪手冊裡,清晰地記錄了改良後的東坡肉的做法,那個做法和現在的就大致相同了。首先改成塊狀,然後紮緊煮熟,加上各種醬料,蒸到酥而不爛。直到這個時候,東坡肉才更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
靠譜的美食每天發布,歡迎大家關注【美不美美食】,關注我,下次才能找到我。人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歡迎您點讚,留言和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