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點評來了!

2020-12-17 陽光備課

來源: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最新消息!2019年廣東省普通高考評卷進程已過半,預計整個評卷工作將於6月22日結束。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點評今日新鮮出爐!高考生,以下內容↓↓切勿錯過!

語文科

段吉方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高考語文科評卷組長

2019年廣東省高考語文採用全國Ⅰ卷,全卷結構基本穩定,內容上仍分為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四個部分;試卷題型及賦分都與2018年試卷基本一致;試題考查順序略有調整,現代文閱讀部分的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的位置對調。綜合來看,試卷的閱讀量、能力考查和思維要求與2018年相比,基本保持平穩,是一份重視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堅持考查語言文字運用,融通語文素養和能力實踐的語文試卷。

在今年的現代文閱讀中,論述類文本閱讀,選取鐵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文章圍繞文學藝術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展開論述,提出文學藝術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闡述文學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與人民的關係,解決文學藝術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困惑。實用類文本閱讀,選取了三則材料進行命題,包括有關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紙張壽命與溫度溼度的關係數據表格、模里西斯檔案文件去酸和修複方案。材料內容既有跨學科特徵,又有國際視野,引導考生拓寬閱讀面,注重體現實用性閱讀的價值。文學類文本閱讀,選取魯迅《故事新編》中的《理水》,在故事新編的形式中塑造「中國的脊梁」形象,讓考生感受偉大人物的精神力量。

古詩文閱讀繼續貫徹考綱「閱讀淺易古詩文」的精神。文言文閱讀選取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傳記人物賈誼才能非凡,熱心政事,提倡順時改變法令,忠心為國,這種忠臣能臣的形象感染力強,能使考生得到精神上的薰陶。古代詩歌閱讀選取了陳與義的《題許道寧畫》,試題既考查了考生對古詩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考查了他們的審美鑑賞能力。

語言文字運用題,包括3道選擇題和2道主觀題。今年仍然採用一個文段命制3道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點分別為詞語運用、語句銜接、病句修改。這種命題形式,注重語境的理解,突出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另外的2道主觀題分別為語段補寫題和語段壓縮題,這兩種題型都是語文考試中常見的考查形式,考生不會陌生。

作文題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主題是勞動。作文題將考生的人生體驗與答題要求結合起來,創設特定的寫作情景,考查考生在特定寫作情景下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作文題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實踐,落實勞動育人的理念,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引導考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作文題既有古代箴言,又有時代認識,還有關於學生思想偏差的辨析,針對性強。學生通過反駁相關偏差言論,對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從考生的實際答卷情況來看,存在一些不足。如現代文閱讀中對閱讀信息的篩選整合能力仍需提高,對「中國脊梁」的形象理解、對故事與新編之間的關係的理解還不夠深透;古詩文閱讀中古代漢語詞彙積累不足、對詩歌文本細讀能力不足;作文「立論」和「駁論」的能力有待加強,演講稿寫作不規範、讀者(聽者)對象不明確,現場感不足等。

建議中學語文教學,要關注現實生活,認真學習當前理論精神,認真領會和貫徹新課程標準精神,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基礎上更強調融會貫通。閱讀教學需要加大閱讀量,加強對文本的整體解讀,加強各類文體特徵的認識以及文體閱讀間的聯繫,進一步強調對閱讀中思想內涵和藝術技巧的理解,注重文本細讀的落實。作文教學,要重點理解寫作任務的要求,理解考題創設的寫作情景,培養學生有針對性的論述事理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數學科

黎穩 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教授、高考數學科評卷組組長

2019年高考數學命題以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五育並舉」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數學學科特色,著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情境真實,綜合考查應用能力

2019年的數學試題注重考查數學應用素養,體現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考查要求。試卷設置的情境真實、貼近生活,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數學原理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理科第6題以我國古代典籍《周易》中的「卦」為背景設置了排列組合問題,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文科第6題設置了學校對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的情境,考查學生的抽樣調查知識;理科第15題引入了非常普及的籃球運動,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賽結果的預估和比賽場次的安排提出問題;文、理科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文科Ⅰ卷第17題以商場服務質量管理為背景設計,體現對服務質量的要求,理科第21題以測試新藥為背景,解釋試驗方案的合理性。這些試題反映了數學應用的廣闊領域,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穩中有變,靈活考查主幹內容

試題在整體設計上保持平穩,包括考查內容的布局、題型的設計、難度和區分度的把控等。在試題排列順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試題注重對數學基礎知識的全面考查,強調對主幹內容的重點考查,體現了「四翼」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題中重點考查了函數與導數、三角、概率統計、數列、立體幾何、直線與圓錐曲線等主幹內容。在符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要求的前提下,調整了試題的順序。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考生靈活應變的能力,有助於破解僵化的應試教育。

評卷方面,數學科組一如既往地貫徹執行「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準確無誤、始終如一」的十六字方針。所有評卷員必須通過嚴格考核後才能正式評卷。評卷過程中建立了「評卷員—小組—題組—科組」四級質量監控體系,填空題繼續實行雙評制,使評卷工作做到「讓考生放心,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放心」。

從近三天評卷情況來看,大部分考生能適應試卷對解答題布局和難度的調整。存在主要問題有: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推理的嚴謹性有所欠缺,基礎知識仍需加強。

從今年評卷情況來看,中學教學應夯實基礎知識,培養數學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性,突破僵化的應試模式。

英語科

谷紅麗 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院長、教授、高考英語科評卷組長

2019年廣東省高考英語採用全國Ⅰ卷,全卷結構基本穩定,試卷題型及賦分均與2018年試卷一致。該試題緊扣《考試大綱》的要求,著重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試題在材料選擇、題項設計等方面力求體現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理念。從試題形式與考點設置看,命題者通過進一步挖掘語言測試技術,提升考試信度和效度、確保考試公平、公正、科學和規範。

今年的閱讀理解題結構、形式與去年一樣,所選素材有以下特點:1)所選語篇與中學生或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有直接關聯,符合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水平,如:政府及相關部門為學生和年輕人提供暑期工作的公告、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個體受歡迎程度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等;2)所選語篇能夠幫助中學生獲得新的知識或經驗;3)所選語篇體裁多樣,且結構相對完整,有利於給學生帶來更加真實的閱讀體驗。

今年的完形填空講述了吉力馬札羅山因登山者越來越多,但對環境遭到了破壞表達了擔心,該文充分體現了人類要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語法填空題圍繞「北極熊現狀」展開,介紹了北極熊種群數量越來越少、亟需保護的現狀,引導學生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短文改錯題設置一篇介紹作者如何通過一次小「意外」而喜歡上足球運動,選材體現了關注體育鍛鍊、倡導健康意識的理念,符合「立足全面發展育人方向,加強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的命題要求。

書面表達題與去年一致,要求考生根據題目要求撰寫一封書信。題目要求上顯示命題者重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如鼓勵學生參與志願者工作有利於增強勞動意識,申請信寫作要求學生需要站在對方立場進行考慮,積極倡導和諧的人際關係和人文情懷,而中國畫在倫敦展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意識。此外,試題突出了開放性,給考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促使考生發揮學科能力和思辨能力;作文還要求考生對志願者所需的品質及自己的優勢做出歸納、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也是對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考查。

從考生的實際答卷情況來看,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語法填空與短文改錯題上存在讀題不認真,沒有領悟題幹的具體要求;書寫不規範;單詞拼寫錯誤;部分學生答題有投機的傾向等問題。在書面表達題作答出現的問題主要有:考生審題不清,缺乏語體意識;信息點採集和整合的偏離;語言表達不當,缺乏語境和語用意識;語篇構建上應試思維痕跡明顯。

根據試題分析及考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建議考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多注重培養根據上下文語境準確使用詞彙(尤其是動詞)的能力,同時要注意書寫的規範性;平時教學和備考要注意加強學生的審題意識並加強過程性指導。通過頭腦風暴,同伴反饋等形式,藉助思維導圖與學生一起分析寫作情景和寫作要求,構思寫作提綱,拓展和填充支撐素材,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重視平時的積累,不靠熟背寫作模板和範文來應對高考作文;應該多重視語言的得體性。在寫作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強調四種意識,目的意識,讀者意識,任務意識和禮貌意識等。平常的寫作教學要儘量擺脫應試思維。教學要從長計議,致力抓學生的基礎,從點滴做起,不迷信所謂的「應試套路」。

理科綜合-物理科

文德華 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教授、高考物理評卷組長

2019年高考理綜全國Ⅰ卷物理試題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又服務選拔、引導教學。試題按照「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實現了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與應用性有機結合。體現了對考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考核。試題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命題內容遵循考試大綱的要求,知識點覆蓋面廣。既突出了力、電、磁等基礎性主幹知識的考查,又體現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試題加強了對學生推理分析、圖像信息處理、數學運算能力等的考查。與往年對比,試題整體平穩。綜合來看,今年的物理試題呈現了以下特點:

一、注重基礎性,考查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

物理學知識系統性強,具有鮮明的知識結構體系,掌握好物理學是學生形成良好科學素養的基礎。其中,物理學基礎知識是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今年的試題注重對物理基本概念、基礎規律的考查,實現對考生基本科學素養的鑑別,引導中學物理教育回歸教材,注重夯實物理基礎。

單項選擇題基本上突出對物理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考查。例如第14題考查氫原子的能級結構、躍遷問題;第15題考查庫侖定律、靜電場力等。這些試題都是考查相應知識點的基本應用。這些試題淡化了解題技巧,強化了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探究性,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實驗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素養。今年的實驗題在考查基礎性的前提下加強了自主實驗,通過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實現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考查。例如第23題,要求考生通過題目給定的基本的器件,實現電流表改裝。該題既具有開放性,又具有探索性,考查了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考查學生應用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能力

今年的物理試題中,多次使用了情境化試題,實現考查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引導中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能力。例如第16題以「長徵九號」大推力火箭發射為模型,考查學生對動量定理的理解與應用。該題既體現對考生物理模型建構、理論聯繫實際的考查,又體現出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實現思政教育的理念。再比如第18題以籃球運動員豎直起跳扣籃為背景,考查學生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取模型的能力。第33題以材料加工中廣泛應用的熱等靜壓設備為背景,再次考查學生根據生產實際提取出抽象物理模型的能力。

四、注重交叉融合,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及綜合應用能力

學科交叉是當今科學發展的一大特點。在中學物理教育中訓練學生對力學、電磁學、熱學等知識的融會貫通,綜合應用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出未來的科學領軍人才。例如第24題,考查了學生對電磁學、運動學以及幾何知識的綜合應用。第25題需要綜合運用牛頓力學的多個定律(定理),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從圖形中獲取運動信息的能力並進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五、對中學物理教學的建議

(1)加強基本科學素養訓練,規範物理表達。例如,在物理量符號的規範使用上存在較多的問題。計算題中題目中已經出現的物理量符號,要嚴格按照題目的意思使用;題目中沒有規定符號的物理量要採用常用的符號,例如長度符號採用x, s, l等,不要採用容易混淆為其他物理量的符號來代替。

(2)注重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解題過程要能簡明、清晰地體現物理思維過程。一般不要在解題的中間步驟中就帶入數值進行計算;不能跳過必要的步驟而直接寫出結論性公式。例如最近兩年的答卷中,對於帶電離子在均勻磁場中運動的問題,都出現了直接寫出結論性公式的問題。

理科綜合-化學科

胡建強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高考化學評卷組組長

2019年化學試題遵循考試大綱要求,整體結構設計合理,難度適中,呈現了以「能力立意、突出思維邏輯、突出學科特點、突出核心素養」的命題原則,穩中求新,落實高考「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試題既緊密聯繫生產實際,讓考生感覺化學無處不在;又緊跟學科前沿,讓考生感覺科學並不遙遠,人人皆可創新。試題凸顯以下特點:

一、注重基礎,強化學科必備知識

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是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知識累積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例如,第7題以陶瓷為背景,考查陶瓷的製備,辨析氧化物與矽酸鹽的物化性質;「雨過天晴雲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一方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化學知識的考查,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對常見無機物性質的掌握情況。

二、結合實際,培養學科關鍵能力

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繫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是考試大綱的要求。所以,核心主幹知識不應僅停留在記憶層面,學生應運用這些知識,憑藉獲取信息、信息加工、邏輯推理、知識遷移、臨場應變、歸納與論證、探究與創新等各種綜合能力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

例如,第28題以我國科學家研究水煤氣轉化反應的科研成果為背景,要求考生在掌握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實驗數據關係圖表(獲取信息、信息加工)、運用化學基本原理來正確分析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判斷反應歷程和機理(邏輯推理)、推測溫度等因素對反應速率及平衡變化的影響(歸納與論證),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對實際工業生產問題的分析思路。

三、把握全局,構建學科思想方法

今年化學試題大體分為三個維度:第一維度是問題情境即試題本身;第二維度是核心知識;第三維度是學科思想方法。學科思想方法是一個學科的精髓。在中學階段,化學學科思想方法結構包含:轉化思想、聯合思想和辯證思想。這方面,今年化學試題在強雙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了學科思想方法,在試題情境中蘊含了豐富的學科思想方法。

只有以學科思想方法為軸線,以化學知識和技能為載體,才能真正掌握中學化學的深層結構和整體脈絡,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創造的熱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學科承載的教育功能不僅限於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一些考生今後從事的工作可能與化學沒有直接關係,一些具體的化學知識、基本技能可能被遺忘,但由化學知識技能升華而來的化學學科思想方法會時時、處處用到。

因此,第12題以生物燃料電池相關知識為背景,以室溫下氨合成模型為材料,考查對氧化還原平衡理論的理解和運用,考查了知識遷移、歸納與論證等能力,突出了學科思想方法中的轉化思想、聯合思想和辯證思想,有利於學生構建學科思想方法。

四、對中學化學教學建議

總體來看,常考題型和常見知識點作答情況較好,而對陌生考點,新情境信息試題、綜合性強的試題作答較為不理想,說明信息加工能力、分析問題能力顯得不夠,邏輯推理能力和學科思想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因此,具體對中學化學教學建議如下:

(1)加強基本功。萬丈高樓平地起,練好基本功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基礎紮實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2)強化表達能力。用文字熟練、清晰、規範、準確地表達出來使每個學生都要努力練就的一項重要功夫,要盡力避免不會表達、字跡潦草、眼高手低、毫無邏輯、書寫不規範等弊端。

(3)注重活學活用,增強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之中也要善於利用真實的、有效的教學情境實施教學。

理科綜合-生物科

王菊芳 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高考生物評卷組長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理科綜合(生物)試題,能體現「一核四層四翼」的國家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生物學科育人功能。試題凸顯生物學科鮮明特色,聚焦科學探究,注重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引導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保持一貫的風格特徵,突出應用性和創新性,倡導學以致用、開拓創新,助推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試卷總體難度適中,符合考試大綱的要求,未出現偏、難、怪題。試卷呈現出如下突出特點:

一是突出關鍵能力,注重實驗探究。試題中有多道題目與實驗設計相關,如第29、32、37、38題,綜合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對中學實驗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尤其第29題要求考生驗證植物在乾旱逆境條件下氣孔關閉適應性表現的直接誘發因素,考生需要根據給定的材料設計實驗方案並預期結果,新穎的試題情境要求考生能靈活運用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有助於中學教學注重實驗探究中科學思維的訓練和科學方法的掌握。

二是關注生態文明,倡導環境保護。生物試題通過對生態系統、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進行考查,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如第37題要求考生對高效降解環境汙染有機物細菌的分離過程進行深入思考,考查考生對微生物分離、培養、篩選等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積極倡導環境保護的理念。

三是凸顯生物學科特色,保持穩中有變。生物試題注重體現生物學科特點,承續往年高考命題風格的同時又有一定的變化。如第32題考查對遺傳基本規律的理解,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四翼」中基礎性的考查要求;對相對性狀顯隱性及基因型的判斷,則綜合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四翼」中綜合性的要求。

四是強調理論聯繫實際,體現應用性。如第31題以果園生態系統為例考查考生掌握食物鏈、種間關係等生態系統基本概念,運用生態學原理解決生產實踐問題的能力。彰顯生物防治害蟲方法快速高效、環境友好的特點,鼓勵考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目前評卷情況表明,考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實驗技能掌握較好。大多數考生對試題難度比較適應,對考試大綱的要求把握較好,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反映出我省生物學科教育的基本狀況良好,穩中有進。評卷中也發現考生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有些考生分析新情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有些考生答題思路不夠清晰,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加強;三是有些考生答題冗長繁瑣,文字表述及語言規範性應受重視。

對中學生物教學的建議:一是加強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訓練,注重融會貫通,培養綜合能力。二是結合國家戰略方針開展教學活動,重視實驗探究,著力生態文明建設。三是強化邏輯思維,重視科學術語的規範性表達。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思辨、答辯、小組談論等方式理解科學原理、技術方案,並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及科學表達能力。

文科綜合-政治科

趙藝 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高考政治評卷副組長

2019年高考文綜思想政治試題,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六個下功夫」,以高考評價體系為引領,優化考查方式,考查必備知識,突出關鍵能力,發揮學科育人價值,促進考生全面發展。試題內容圍繞重大時代主題,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新成就,引導考生增強「四個自信」,堅定理想信念。考查的知識均在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規定的範圍內,並貫穿於試題中。試題形式保持全國卷一貫的風格和特點,有圖表、漫畫和組合式選項題,形式活潑,內容豐富。整卷結構與去年相同,整體保持了穩定。具體來看:

1. 試題突出學科特色,加強考生的政治認同。如第16題體現政務信息化平臺的民主監督作用;第39題,引導考生思考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2. 試題突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聚焦實際問題的解決。如第19題鼓勵文化創新;第20題反映文化與價值觀念的變化與發展;第40題,引導考生反思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保護的關係,提升文化自覺並落實到行動,知行合一。

3. 試題具有國際視野,倡導創新。如第18題與北極國家的國際合作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第38題,追蹤反映對外開放新進展,引導考生以開放視角思考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第22題用綜合思維方式認識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

考生答題總體表現基本與去年持平,學科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結合材料分析的靈活性不足。如三道非選擇題,知識內容基本較為清晰,也是熱點主幹重點知識,但考生在提取材料信息,建立知識與材料之間的關係,以及切題分析說明方面還是欠缺較多。

備考建議:通過議題式教學,結合學科知識把握新時代主旋律和時事熱點問題,關注教材修訂的新內容;重視考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增強推理和辨析能力,著重梳理各知識模塊的大邏輯,融會貫通,以應對小切口寬範圍的材料分析題,避免漏答;強化快速閱讀、提取有效信息的訓練,學會以材料提供的關鍵詞為線索組織邏輯完整的答案;原理表述要求完整準確,避免錯答;提建議、措施類的開放性問題,作答要具體、有針對性;考生臨場要淡定自信,不放棄,避免答題答錯位置,不留遺憾。

文科綜合-歷史科

陳文海 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兼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高考歷史評卷組長

2019年高考歷史科全國Ⅰ卷充分凸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在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方面有著突出表現。同時,該套試題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的改革,按照「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的要求,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考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試題既有對全國勞模辛勤勞動、實踐創新的謳歌,也有對唐朝人追求陽剛之美的頌揚;既有對《新青年》雜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分析,也有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

從考生答題情況來看,大多數考生的基礎知識較為紮實,答題技巧較為熟練,主要表現為能夠準確敘述歷史的知識點,並且按照題目的要求規範答題。例如,「鋼產量變化趨勢」一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對錢穆觀點評述」一題涉及較為嚴格的小論文題答題規範,但考生大都有著較好的表現。這說明,在應對試題的基礎性和綜合性方面,考生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不過,在應對試題的應用性和創新性方面,不少考生則顯得較為被動,其主要表現是,既不太善於運用所掌握的觀點和材料去論證新的問題,也不太能夠做到有理有據地對一些觀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今年的高考試題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諸多啟發。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和評價改革勢在必行。師生們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它不僅與歷史學科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密切相關,而且能夠體現出學生在面對真實情境時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對考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是多面向的,它不僅要檢測考生經過思維所得出的結論,而且要檢測他們的思維邏輯;不僅要關注考生解決問題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要評價考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也要評價他們對新問題的實踐探究能力。

文科綜合-地理科

張爭勝 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高考地理評卷組長

2019年高考地理Ⅰ卷延續往年的風格,以穩為主,穩中求進。試題緊密圍繞「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穩步推進高考內容改革。

一、試題特點

彰顯立德樹人理念,體現地理學科特點。試題選擇長三角、東北某區域、黃河小北幹流、安仁古鎮、歐盟、澳大利亞、裏海、芝加哥等國內外典型區域自然環境與區域發展背景材料,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巧妙設計問題,挖掘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要求考生準確理解和熟練掌握地理學科主幹知識,靈活運用所學地理相關原理,準確獲取和解讀試題背景材料中的信息,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科學認識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樹立協調發展的意識,體現了地理學科綜合性、地域性特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增強家國情懷、全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答題情況

考生地理基礎較紮實,解決實際地理問題能力有待加強。從考生們的答題情況看,大部分考生能夠從試題中獲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解讀相關地理信息並且根據所學的地理概念、規律原理以及結合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和設問要求進行答題,具備了一定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用地理基本知識和技能、闡釋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等的能力。但仍有部分考生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及地理觀點的表達能力有待加強。

三、教學建議

重視地理過程教學,培養地理核心素養。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地理概念、地理過程的教學以及地理專業術語的表達,重視地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大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以及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體現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重視地理思維能力培養,在地理高考中,需要考生具備地理想像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評價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等,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培養。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相關焦點

  • 學科專家:2016年高考命題思路及各科試題權威點評
    今年高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已出爐。試題什麼來頭?有何用意?這一直是廣大師生關注的熱點。今天,來聽聽各學科專家的說法。特約作者: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特級教師 胡勤浙江省湖州中學 特級教師 羊剛第二頁:2016年浙江省高考數學命題思路和試題評析 第三頁:2016年浙江省高考英語命題思路和試題評析 第四頁:2016年浙江省高考文綜思想政治命題思路和試題評析
  • 2020年山東省高考各科考試試題及答案與解析,趕緊來看看
    2020年山東省新高考卷發布各科試題和答案,在這裡我們第一時間編輯整理,供家長和考生參考。為了即將到來的高考志願填報,諸位考生儘量先對下答案、估下分,這樣可以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可以避免在高考志願填報時「手忙腳亂」。同時,有的同學可能要參加強基計劃、綜合評價測試等,這更需要提前估計成績,以使自己可以客觀判斷通過得可能性並指定科學得備考方案。
  • 2020高考試題分析2019全國I卷物理學科
    作為高考重要的參考備考依據考試大綱、考試大綱說明及高考試題分析每年都備受教師考生的關注。今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現有高考體系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不再修訂,參考2019年版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在考綱和說明不變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明確高考內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屆考生關注新題型、新動向,教育部考試中心對2020年版高考試題分析進行全面修訂,對2019年各科高考試題,分考查目標、解題思路、試題評析、失誤防範等幾個層次進行了分析,並進一步闡述高考對考生能力、素質的要求。
  • 高考結束 貴陽各科特級名師解讀高考試題
    2009年高考結束後,高考各科試卷已經全部公開。本報特別採訪了貴陽六中、省實驗中學的各科特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就今年高考試卷呈現的新特點和命題方向,進行點評和解讀,供考生和高中在校學生參考。2008年的試題有著很好的承繼性與一致性。
  • 2020年全國卷1高考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試題難嗎?安徽名師來評析!
    7月8日日,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特殊之年,「疫情」這個關鍵詞沒有懸念地出現在了考題中。除此之外,各科試題難度如何?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本報特邀阜陽一中高三資深名師一一上陣,對高考試卷進行逐一評析。
  • 2019年湖北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公布官方版
    2019年湖北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公布官方版時間:2019-06-08 23:01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年湖北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公布官方版 6月8日,2019年湖北高考落下帷幕,各科試卷及參考答案新鮮出爐,快來一起看看!
  • 專家點評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
    陳志文(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對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3點感受:  第一,對標2019年,試題考查的知識點、題型都沒有變化,選取的材料考生都比較熟悉。  第二,強調對考生學習能力的考查。
  • 2019高考全國一卷英語試題及答案(官方版)
    2017高考理綜全國卷1試題官方內容及參考答案2017全國卷1高考於6月7日開始,小編在考試後及時公布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並提供高考試題下載以及高考試題的專家點評。2016全國各省高考錄取分數線公布(不斷更新中)經北京市招生考試委員會2016年第二次會議審核通過,確定北京市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如下:2017高考理綜全國卷3試題內容及參考答案(圖片版)2017高考於6月7日開始,小編在考試後及時公布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並提供高考試題下載以及高考試題的專家點評。
  • 名師點評|2018年海南高考各科試題特點1|推薦全國高考各科真題及答案關注號
    年海南高考語文科目考試順利結束。南海網邀請海南華僑中學語文老師鍾志成對語文試題進行點評,他表示,今年語文試題較去年相比難度加大,有新題型出現,但整體題型變化不大,另外作文也由任務驅動型作文變為材料作文。  「今年的作文題型回到以前的材料作文的題型了,有點小意外。」海南華僑中學語文老師鍾志成說,今年的材料作文主要可以圍繞「關註失敗中的細節」「抓住關鍵」「細節決定成敗」等主題展開。
  • 江蘇數學高考試題照顧了考生答題心理!鹽城中學名師點評2019高考
    高考已經結束兩天了,而今年的高考題目難度以及解析依然是大家熱議的焦點。尤其對於江蘇省來說,無論是江蘇省本省的考生,還是作為外省的學生及老師家長,也都認為江蘇今年的考卷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是數學。那江蘇省今年的語數外各科的試卷到底有什麼特點?
  • 權威專家點評2007年江蘇高考物理化學試卷
    我省高考已經進入閱卷階段,物理、化學成為今年高考考生關注的熱點,昨天本報再次約請和專訪了權威學科專家請他們點評試卷,期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發。  物理 緊扣大綱、創新命題  昨天,專家們指出,細讀今年的物理卷,其特色可用「穩定」、「新穎」、「過渡」三個詞加以概括。
  • 專家權威解讀八省聯考各科試題,透露2021高考各科命題趨勢!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關注「高中生語文學習幫手」,提高語文學習,在此一舉八省聯考各科試題評析
  • 省教育考試院權威發布2012浙江高考各科試卷全解析
    通訊員 薛平   記者 方秀芬  昨天,省教育考試院發布了2012浙江高考語文、數學、英語、理科綜合(生物、物理、化學)、文綜(地理、歷史、政治)各科試卷評析,考生及家長如果想要了解高考各科詳盡的試卷分析和高考命題思路,請登錄杭報經典學堂(www.hbjdxt.com),在首頁點擊飄窗「2012高校招生訪談」
  • 高考衝刺|《2019年全國一卷化學試題分析》
    正月裡來是新年呀~大年初一頭一天兒呀~各位關注Chemguy的小夥伴,大家大年初一好!今兒是初一,俗話說得好「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烙餅攤雞蛋,初四的盒子回家轉,初五前四天的剩飯……」您今兒家裡的餃子是什麼餡兒的?好吃麼?
  • 廣東高考預計6月25日放榜 評卷組長逐科點評試題
    廣東高考預計6月25日放榜 評卷組長逐科點評試題 原標題: 今年廣東高考首年回歸使用全國卷,難不難?16日,省教育考試院邀請各科評卷組組長點評各科試卷,回答考生家長關心的使用全國卷情況、考生作答情況等問題。
  • 權威發布!2019高考作文題出爐!
    導讀剛剛,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得了今年高考作文題的權威信息。2019年高考拉開大幕了!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被大家所關注,今年也不例外!今天一大早,網友們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在線等高考作文題了。有網友表示,畢竟數學英語等早忘光了,只能談論作文了...
  • 2019高考英語全國I卷試題點評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2019年高考作文專題 2019年高考試題專題 2019年高考落幕 來看看走出考場的正確姿勢 2019年高考落幕用鮮花與掌聲祝福考生 2019年高考落幕 考點成學子騰飛的「打卡地」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長送考瞬間】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翹首以盼 首考結束--2019高考首場考試散場瞬間】 2019高考首日現場 這些畫面很暖心 組圖:記者探訪北京高考考點 考前準備工作井然有序
  • 高考理綜生物點評:難度增加 試題區分度高
    高考理綜生物點評:難度增加 試題區分度高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從各科名師點評來看,今年安徽省高考理綜試卷在題型結構、呈現形式、主幹知識和學科能力考查等方面與往年全國卷基本相同,注重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區分度高,能充分體現高考的選拔性功能。
  • 權威點評 | 2019年福建高考題到底難不難?同學們表示:明年會再來!
    2019年高考英語命題以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為目標,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考查主幹知識和關鍵能力,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考查要求,助力引導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高考育人功能和價值導向2019年高考英語試題取材廣泛、體裁多樣、時代性強,試卷的選材均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全面考查學生能力,充分體現了高考堅持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
  • 名師點評2020高考試題丨文綜政治:緊扣社會熱點,戰疫、民法典入題
    點評人:南寧三中政治教研組組長 陳小妤今年高考全國III卷的政治考題總體平穩,與2019年相比,難度持平。其中選擇題的思維量較大,有一定難度,非選擇題中規中矩,難度適中。整份試題的區分度較好。在試題特點上,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題凸顯鑄魂育人的學科性質,堅持價值引領,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今年政治試題在選材上較多採用社會生活熱點素材,例如23題的「民法典」、38題的「家庭農場」、39題的「全球抗疫」、40題的「黃河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