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衛視引領「文化之美」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今日21:40播出

2020-12-23 杭州網

浙江衛視中國藍

有人描述今天的杭州,是「數化世間萬物,一切皆有可能」,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理念、新技術正從這裡迸發;有人也想告訴你曾經的杭州,因為白居易和蘇東坡沉醉過的湖山,我們到今天還在觀看……

山水入畫,草木無邊;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六集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於今天登陸浙江衛視,於每周三、周四21:40各播出一集。

是海洋和時光,想在這座城市鐫刻下自己的印記,於是就有了西湖;是歷史和現實,讓紀錄片人拿起了攝影機,帶領著今天的觀眾去時光裡找回自己。

創立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作為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之所以傳承百年而屹立不倒,且成為傳統文化和藝術在近現代轉型過程中生命延續、薪火相傳的保證,西泠印社中究竟藏著怎樣的絕世秘籍?而在高手雲集的金石江湖,西泠印社中人又有著怎樣獨特的表情與風骨?

創新故事表達,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

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重振金石學、建設國際印學中心以及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等方面,西泠印社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對浙江文化走在全國前列與進一步興盛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這樣帶著高冷範兒的歷史人文題材,對於紀錄片創作者無疑是一次挑戰。在《西泠印社》的拍攝過程中,無數人問總導演許繼鋒:《西泠印社》講的是怎樣的故事?

總導演的回答:故事一開始,先講116年前一群杭州城裡年輕人的事。

今天的先賢,也曾經是那個時代的少年。正是那些年輕人,在金石銘文和甲骨間觸及到了中國文字最早的源頭,發現了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密碼,這樣的發現讓他們內心充實而自信;雖然經歷了諸般風雨,「創社四君子」不為名利所動,不驚榮辱得失,有著對於中華文化源頭的執著信仰和孤傲堅守;而要了解這些當年的西泠印社中人,紀錄片選擇了實地尋訪、口述等多種形式,並在視覺傳達上做了新的嘗試,將「創社四君子」的後人請到了攝影棚內,已經白髮蒼蒼的他們在一個特殊的空間裡與先人「相遇」,通過講述、回憶、凝視,完成了古今對話的場域設置,也帶領觀眾感受了金石家們的人文風骨。

紀錄片表達形式多元,珍貴影像素材抓人眼球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紀錄片更以情景化的表現方式,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講述了西泠印社中人那藏於方寸天地中的家國情懷和人文理想;創作者們還捕捉到了許多細節:一些珍貴的西泠舊影,一張傳世的明朝古琴,一枚歷經戰火的小小印章,利用微距攝影、特效合成等多種手段,讓看似靜態的篆刻藝術生動呈現,同時也賦予諸多珍貴影像資料與古籍文物新的生命,使得這部紀錄片的內容表達極富張力。

分集片名更是個性十足,《君子》《大師》《師父》《衣冠》《兄弟》《刀法》,這其中,有百年西泠創社護社的卓絕初心、名家大師的金石傳奇、顛僕不絕的印學傳承、博大深厚的方寸情緣、冠絕中外的巔峰印記、氣象萬千的鐫刻魅力。

第一集《君子》以甲骨文的發現為引,鋪陳出廣闊的歷史脈絡。這段留傳幾千年的記憶成為了後世驗證前人存在的證據,深入淺出的講述讓漢字的魅力一覽無遺。

紀錄片展示了一段1920-1930年代的杭州舊影和西湖風光。吉光片羽的舊時印象撥人心弦,即便經歷了百年滄桑巨變,風姿綽約的西湖和傲然挺立的孤山依舊未變。這段波光萬頃的西湖舊影也引出了西泠印社「遭遇」的那道難關,他們又是如何度過困境呢?今晚播出的《君子》為你揭秘。

貫通媒體邊界,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力

六集紀錄片《西泠印社》擷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符號,用全新的敘述傳播手段剖析百年名社的文化基因,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力量:片中記錄了印社中人對於民族文化的堅守,配合絕美的性靈山水,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攝製組還專門赴法國、日本等地,探訪印人蹤跡,展現海外社員對中華文明的仰懷,以域外視角巧妙地折射出百年名社的國際影響力。

2018年,為紀念西泠印社建社115周年,紀錄片《西泠印社》就先推出了「特別季」《孤山路31號》,該片在國家廣電總局組織的「2018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評選中獲得優秀系列片和優秀撰稿兩個大獎,霍尊演唱的主題曲《湖山記》也熱傳網絡。

時隔兩年,悠揚的旋律再度響起,六集紀錄片《西泠印社》終於亮相,該項目也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度「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這部作品真正讓人動容的核心,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一件件金石書畫作品,眾多性格迥異卻有著赤子之心的西泠印社中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了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展現了中華民族具有的非凡創造力和堅定的文化自信。

2020年11月18日21點40,誠意奉獻。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12月3日晚,浙江衛視紀錄片《西泠印社》播出第六集《刀法》,意味著這部籌備、拍攝和製作耗時四年的紀錄片正式收官。篆刻、印學是西泠印社的核心品牌符號,看似冷寂偏門,卻是獨一無二的西泠印記:一枚印章,一件拓片,一次篆刻創作,再到一個展覽,一本畫冊,一次拍賣會,一場孤山雅集……這些都轉化為紀錄片中的故事,折射出「天下第一名社」的立身之本,也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西泠印社之統觀古今、學貫中西、統籌藝術與學術的重要特性;而通過這部文化紀錄片的創製傳播,也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拾文化自信,用影像的力量剖析浙江的歷史傳統
  • 藝鑑|湖山一片等你回:紀錄片《西泠印社》走近君子和大師的故事
    就是在這西湖邊最小的一座山上,坐落著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穿越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雲煙,從「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出發的西泠印社不僅於海內外金石書畫界享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更以其傳承的文化、堅守的信仰、不絕的風骨聞名於世,增加著孤山的精神海拔,印刻下「天堂之城」的人文厚度。
  • 西泠印社社長杯,一套茶具引起的收藏熱!
    近日,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杭州市委宣傳部、浙江大學和西泠印社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系列六集均已播出。不少網友感嘆,就像重溫了一個風流文雅,群英薈萃的年代。「詩書畫印」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長久以來,「詩、書、畫」都因名家輩出而各領風騷,相較之下,「印」卻不被大眾所熟悉。紀錄片在對西泠印社百年傳承脈絡的展現中,普及了關於印石藝術的點滴細節。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的「詩書畫印」之中的「偏門」——印,進入大眾視野。
  • 浙江衛視媒體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紀錄片《西泠印社》在網際網路開設公眾號貫穿創作全程吸引網友參與互動。理論節目《浙江精神》全網總點擊量超過3000萬次;紀錄片《中國村落》特製短視頻播放量過千萬;《我就是演員》《王牌對王牌》等品牌節目以數十億級點擊量持續成為網絡傳播和話題熱點。拓展小屏,優化大屏,做好跨屏,紮實營建「最具融合傳播力的省級衛視」。
  • 2020綜藝報年度影響力名單發布,浙江衛視榮獲多項大獎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綜藝報》社主辦的「2020綜藝報年度影響力名單」發布。浙江衛視榮獲年度衛視,《王牌對王牌(第五季)》和《青春環遊記(第二季)》雙雙入選年度節目,《西泠印社》斬獲年度紀錄片。同時,多檔人文綜藝紀錄片的推出,讓觀眾們銘記感動、守望美好。《王牌對王牌(第五季)》口碑與熱度齊飛。在全國抗疫攻堅戰的特殊時期,浙江衛視作為主流媒體積極發揮平臺優勢,以雷霆之勢投入防疫宣傳戰鬥,展現大臺的責任與擔當,將舞臺交給「最勇敢的人」,展現了一檔綜藝節目在歡笑之外溫暖人心的力量和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
  • 浙江衛視現象級節目《奔跑吧》是怎樣煉成的?
    2016年以來,浙江衛視布局上「深耕基本盤、開拓創新點」,理念上追求「有意義又有意思」,製作上弘揚「工匠精神」,濃墨重彩全要素呈現G20杭州峰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奔跑吧》《中國新歌聲》兩大「現象級」節目體現文化自信;紀錄片《西泠印社》及《漢字風雲會》《向上吧!詩詞》等人文精品創製、關注度持續創出新高。
  • 西泠印社創辦者——丁輔之及其作品欣賞
    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名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松生從孫。其家以藏書之豐聞名於海內。嗜甲骨文,嘗以甲骨文撰書楹聯編成冊,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羅,尤以西泠八家印作為多。並擅畫花卉瓜果,極其璀璨芳菲。 丁輔之對於金石文化的追求可謂是到了一種痴迷的境界,為此他還和好友一起在西湖創辦舉世聞名的西泠印社(1904年與王禔、吳隱、厲良玉、葉舟等發起創辦西泠印社於杭州孤山),供眾多文人雅士交流和探索金石文化之用。 丁輔之善繪花卉瓜果,尤長梅花。作品畫面色彩濃麗,行家謂"極璀燦芳菲之妙"。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
    11月12日,「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拉開序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一併舉行。本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
  • 饒宗頤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饒氏白描當世獨步
    「這是一次在西泠印社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會議」,杭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西泠印社社委會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長魏皓奔這樣說。  而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則認為:  「饒宗頤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也進一步印證了西泠印社這一文人藝術社團對傳統文化血脈的尊崇,彰顯了西泠印社所倡導的藝術與學養並舉的文化理念。
  • 《西泠印社》開播預定!我這顆小石頭,就要被抓去刻印章啦
    前幾天得知紀錄片《西泠印社》即將播出(保真!),該怎麼形容看完六集正片之後的感受呢?三年半之前,《西泠印社》項目啟動,此後紀錄片逐漸成型的過程中,我們彼此見證了人生線條的逐漸豐滿。一千多個日夜裡,創作者和紀錄片的厚度日益增加——當然,這不單指身材。
  • 靜若孤山之上西泠印社文化之旅 動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職場體驗
    不  見習記者 張雅麗  靜謐的孤山之上,觀樂樓之南,溫泉之西,醒目的漢三老石室內,珍藏著一件國寶級碑刻 「漢三老諱字忌日碑」,作為浙東現存最古老的漢文石質碑刻之一,這便是孤山西泠印社的鎮社之寶;而那邊廂,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所呈現的,則是另一番暑期歡愉之景,「DO都城」裡有別樣的職業體驗,杭州市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 華東師大創立印社,西泠印社發來賀信!
    西泠印社賀信華東師範大學:欣聞華東師範大學「大夏印社」成立,謹馳專函,致以熱烈祝賀!華東師範大學在2014年創設書法篆刻專業後,培養了不少在篆刻領域頗有成就的學生,不少學生在西泠印社等主辦的專業賽事中獲獎或入展,並已有多篇印學論文發表;還承辦了「全國大學篆刻大展」等系列活動,開啟了高校篆刻類活動的多項先河,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優秀篆刻藝術人才,推動高校篆刻藝術創作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引領年輕人走近歷史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今晚開播
    華聲在線12月7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今晚19時30分,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開播。《中國》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湖南衛視、北京伯璟聯合攝製。
  • 《盜墓筆記》裡這家隱秘印社,入社要求第一條就難倒了90%的人
    不少人知道西泠印社,可能還是從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裡看到的。小說裡主角吳邪在西泠印社邊上開了一家名叫「吳山居」的古董店,結果引得無數「稻米」心心念念想找過去見識一下。不過如果真的按照地圖上的地址找到西泠印社,「稻米」們可能就會發覺自己被三叔給騙了:因為聽起來像是一間書屋的印社,其實建在西湖邊的孤山之上,整座山都是印社的地盤,根本不會有什麼「吳山居」。而小說裡提到吳邪曾在西泠印社裡翻看爺爺的筆記,一副「印社是我家」的模樣。
  • 親情中華青田石 瑞福新章西泠印 僑界慶華誕篆刻作品展在中國僑博...
    (出席開幕式領導和嘉賓合影)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7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浙江省僑聯、西泠印社、杭州市僑聯、青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親情中華·瑞福新章」一一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浙江青田石篆刻作品展首展在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
  • 8月7日21:10浙江衛視播出《思想的田野》,電視理論節目可以這樣...
    「思想號」大蓬車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尋「兩山」理念的萌發和發展記錄浙江的創新和實踐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家廣電總局指導,浙江衛視擔綱製作,大型電視理論節目《思想的田野》浙江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8月7日21:10在浙江衛視隆重開播!
  • 同創西泠印社的「水果大師」丁輔之,筆下蔬果令人垂涎三尺!
    提起杭州西湖畔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第一任社長吳昌碩更是蜚聲中國畫壇。但提到同為創始人的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人,很多人印象淺淡。今天多藝堂就講一講這位擅畫花卉瓜果的浙派藝術大師丁輔之。
  • 杭州西泠印社公益採風助教走進西江
    11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海文帶隊舉行的 "走進美好新生活"主題採風助教公益行活動暨"決戰決勝·大美與共"主題書畫巡迴展在美麗的西江苗族博物館開展。黔東南州美協、書協、攝協等協會代表參加了開展儀式,兩地藝術家還進行了展覽、筆會和作品交流學習。杭州市與黔東南是東西部結對協作開展幫扶的兄弟單位。
  • 西泠印社藏印選
    西泠印社,中國收藏印作、印譜最豐富、最珍貴的藏品單位之一,很多印作、印譜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不乏「文人印」開拓者何震的「放情詩酒」,皖派大家鄧石如的「子輿·燕翼堂·雷輪·古歡·守素軒」五面印、西泠八家創始人丁敬的「煙雲供養」等名印。
  • 華東師範大學創立『大夏印社』西泠印社發來賀信
    華東師範大學在2014年創設書法篆刻專業後,培養了不少在篆刻領域頗有成就的學生,不少學生在西泠印社等主辦的專業賽事中獲獎或入展,並已有多篇印學論文發表;還承辦了「全國大學篆刻大展」等系列活動,開啟了高校篆刻類活動的多項先河,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優秀篆刻藝術人才,推動高校篆刻藝術創作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