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剛過,今年雖然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大暴雨,但是還是阻擋不了熱浪來襲,夏天我們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吃著西瓜、吹著空調、追著熱播劇,那孩子呢?無疑就是玩水。
眼看孩子們馬上就要放假了,又到了家長頭疼的時刻了,因為稍不留神便會有危險發生,而且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溺水是導致青少年兒童身亡的頭號殺手。
據我所知,最近一個月已經發生了好幾起關於兒童玩水溺亡的悲劇了:
6月28日,一名6歲兒童在公園水域戲水溺水而亡
6月21日,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8名小學生溺水身亡
6月14日,福建廈門兩名少年遊泳被海浪捲走,溺水身亡
......
而就在前幾天,也就是7月12日,有5名少年相約一同到家附近的採砂坑野浴,最後只有2人安全上岸,3人則溺水身亡。
這樣的新聞在網絡上比比皆是,為人父母看了十分心痛,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就這麼消失在世界中,即便父母和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警告,但是悲劇還是在不斷發生。
也有父母說,我絕不讓孩子遊泳,也決不允許他們去無人的水邊玩耍,只要這樣,孩子就一定不會發生類似的悲劇了,真是這樣的嗎?
其實對於小孩而言,並一定是水邊,遊泳館才是溺亡的危險地段,只要是水深5cm,2分鐘的時間,就有可能導致孩子溺水而亡。所以家中有水的地方可能都有危險,家長需時刻看護在孩子身邊。
洗澡存在的危險
4月的時候,賀州一位黃女士把兒子放在澡盆裡洗澡,因為要給孩子拿換洗的衣服,所以中途就離開了2分鐘,沒想到等她回去準備把孩子從澡盆中抱出來時,發現孩子臉部朝下趴在澡盆裡一動不動,嚇壞了黃女士趕緊把孩子抱起來,送往醫院。
幸運的是黃女士知道孩子溺水了,在去醫院的途中就對孩子進行了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搶救舉措,為醫生搶救孩子贏得了寶貴時間,當天在朋友圈黃女士寫了長長的一段話記錄了當天發生的事情,並警醒自己,因為自己的疏忽,差點害了孩子。
當記者採訪黃女士時,醫生告訴記者,像這類孩子洗澡溺水事件時有發生,有的孩子就是因為在洗澡的時候,父母出去接了個電話,就溺水身亡了。
對於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孩子而言,一旦他們不慎倒在了洗澡盆裡起不來,2分鐘時間就可能導致其死亡,家長不得不重視,孩子洗澡一定要陪在他們身邊。
馬桶存在的危險
除了澡盆,對於1歲多剛會走路的孩子而言,馬桶對他們來說也可能是溺亡發生地,曾經發生在浙江溫州的一起悲劇事件向父母敲響了警鐘。
一名1歲男童在家獨自玩耍時不慎跌入馬桶無人發覺,桶內蓄水讓孩子無法呼吸,溺水而亡。所以家長真得馬虎不得,稍有不注意,孩子就有可能身處危險,家中衛生間的門應該是緊閉狀態,馬桶不使用時,都要將馬桶蓋蓋住。
除了家中這兩處,其他但凡有水的地方都應該引起家長注意,還有戶外小區內的水池,廣場上的噴泉等等,這些地方只要家長稍不留神,孩子就有可能掉進去。
很多時候,孩子溺水都是在悄無聲息的時候發生,家長發現不及時,沒能對孩子進行及時救治,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溺水的真正表現是什麼?
真正溺水的表現:
手臂無法針扎,無法伸出水面
身體垂直,雙腿像在踩水或爬梯子
眼神呆滯,頭髮蓋在額頭
面向岸邊,只遊不動
頭後仰,嘴巴在水面上且張開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溺水,一定要做好這3步:
首先讓周圍的人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然後讓孩子的臉露出水面,用手託起孩子的背部,或抓住孩子胸部,把孩子帶上岸。
上岸後要先觀察孩子的氣息、脈搏和反應等等,邊推肩膀邊呼喊,然後把自己的耳朵貼近孩子的嘴巴或鼻子,且為孩子清理鼻腔異物,保證呼吸道通暢。
如果孩子沒有呼吸沒有脈搏,則要為孩子做人工呼吸,放平身體,用手捏住他的鼻子,深吸一口氣,整個嘴巴包住他的嘴,慢慢吹,不要漏氣,直到看到胸部鼓起。
人工呼吸過後便是做胸外按壓,一般是2-5次人工呼吸,然後是30次胸外按壓,隨後2次人工呼吸,30次按壓,循環此動作,直至救護人員趕到。
夏季兒童溺水頻發,家長一定不能放鬆警惕,做好預防的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知識儲備,願每個孩子都能開開心心過完這個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