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父母苦,養兒方知父母恩(做兒女的都該看看)

2021-01-08 淺笑嫣然話情感

閒暇時打開手機,朋友圈被各種父親節的祝福刷了屏。

不管你承不承認,如今的人真的太矯情了。但凡大大小小的節日,都要營造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火熱氣氛。

朋友圈裡瘋狂曬祝福,商家也藉此宣傳營銷,真正去陪伴父母,給父母送去真心關愛的人有幾個?

前一段參加一個朋友母親的葬禮,臨走朋友哭成了淚人。

阿姨在世時,經常一個人孤獨地守著一個家。有時候想念兒女了,打電話有些嘮叨,朋友也會不耐煩。

偶爾實在無聊,到城裡陪伴孩子,帶帶孫子,還經常被兒女責備,被兒媳嫌棄,看人臉色。

她走時,身邊沒一個親人,半夜突發心梗離開了人世,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其情之傷,其境之悲慘,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想想我們也有父母,也有老了的那一天,不知道許多年後,誰陪我們說說話,誰會對我們溫柔以待,和我們相伴到老。

曾經年少,以為父母無所不能。在外面闖了禍有父母出面,生了病有父母照顧,結了婚生了孩子,只要父母在,一個電話,他們就能來到身邊幫我們解決所有煩惱,而且毫無怨言。

在孩子的心裡,父母是神,是無所不能的鋼鐵俠。我們從未想過有一天,他們老了,再也扛不起我們的人生;他們病了,一轉眼就與我們生死兩茫茫。

我們嫌他們煩,嫌他們嘮叨,甚至有些子女嫌父母窮,沒有本事,不能給自己錦衣玉食的人生。

可是,我們從來沒有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不容易。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天下所有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快樂健康富裕平安的。

為了生計,為了孩子,他們熬白了頭,步履蹣跚。小病自己扛,也不願讓兒女操心,存下錢,供兒女上學買房成家立業。父母一生的辛勞都是為了孩子,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

今天是父親節,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更沒有什麼高檔禮物要給父親送去。

一聲問候,一次閒暇時的陪伴,一家人的歡聲笑語比什麼都重要。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讓這樣的遺憾再留下。

父母老了,不像年輕時那麼雷厲風行,也不像我們記憶中那麼堅強。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不是對外人客客氣氣,而是對父母溫柔以待。別把煩心的事帶回家,別總覺得父母欠你的,更別以為父母永遠站在你的背後不會離去,不會倒下。

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責備,一個不經意的行為,都會讓親情留下遺憾,連一聲「對不起」也來不及說。

少年不懂父母苦,等到有一天我們有了孩子,數十年養兒教兒,才知父母的不容易。

所以,對父母好一點,孝順一點。在他們有生之年,多盡一份心。

帶他們吃點好吃的,買幾件新衣服,出去轉轉,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多陪陪他們,和他們說說話。

日子在指縫間一天天溜走,逝去的光陰不會再來,記憶卻從不磨滅。

不要在名利場裡丟了親情,更不要走了彎路,忘了根本。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父親是拉車的牛,一生都在為兒女,為這個家默默耕耘;母親是那停船的港灣,無論何時何地,總有一盞心燈為兒女常明。

別再嫌父母嘮叨,別再對他們冷言冷語,更不要指責他們為自己做的太少。生你養你,已用盡了父母一生的力氣。

餘生太短,不能給他們錦衣玉食,只想多一些陪伴;不能讓他們病痛全消,只想讓他們知道:任何時候,我們會一直都在!

―END―

今天父親節,親們都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的?父親開心嗎?

相關焦點

  • 養兒方知父母恩,多關照父母
    文/可馨育兒導讀:地震往往是突發性的,地球上每一分鐘都有孩子出生,發生地震期間孩子出生也是大概率的事情,由於時間的特殊性,「地震寶寶」雖然很努力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對於他們的父親和醫護人員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養育之恩一輩子都難以回報,作為讀者的您,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呢?地震寶寶降生,經歷大難必有後福!養兒方知父母恩,多關照父母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我們的孩子現在是否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容易?在節日的時候是否會給自己的父親母親送上一些小小的禮物呢?
  •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
    俗話說: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塗半生人。在生活的每一天,我們要懂得珍惜,學會把握,人生不易,感恩身邊的人。時光在悄悄的流逝,歲月在偷偷的奔跑,遠在他鄉的你也許聽不到父母在你耳邊的嘮叨,更應該好好努力工作,經常回家看看父母。
  • 「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才懂,父母恩情難報,心裡無比惆悵!
    「養兒方知父母恩」,婚後遠嫁的姑娘該如何兩全?心裡無比惆悵! 「當家才感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說的是自己成家立業後,才知道生活艱辛的滋味,自己有了兒女後才明白父母養育子女們的不容易,從而感知、回報父母的恩情!以前常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年輕的時候並未仔細想過,直到自己結婚有了孩子才真正感同身受。
  • 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1 父母恩大——父母的恩情 人不能探尋到自己死去的時刻,卻能追溯回自己生的源頭。 《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口無遮攔:養兒方知父母恩,小時候期盼的生日和長大後的感恩
    口無遮攔:養兒方知父母恩,小時候期盼的生日和長大後的感恩今天是我的生日,三十多歲的人了,過不了幾個生日就要快四十歲了,而立之時也過去幾年了,這些年除了點回憶和經驗也真的剩不下什麼了。但很明顯生日就不同了,它是一個圍繞自己為主題的一個節日,家裡長輩同學朋友都來給你道賀,小的時候也曾天真的認為,長大結婚無非也就是這樣子吧。但是我的生日大家也看得出來很尷尬,是在放暑假的時候才過生日,但是如果在上學期間,同學小夥伴都送生日賀卡或自己做的小禮物,但我卻收不到,因為也不好聯繫不好通知。
  • 叛逆:父母養育兒女算不上恩?無需回報?
    【沈坤獨家觀點】這篇文章,註定會觸痛很多人的傳統神經,甚至會遭遇很多人的反對,因為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少有另類角度冷靜的思考文章,而思考的問題竟然是父母養育兒女到底是不是恩?該不該報?都說百善孝為先,而我卻說孝心沒有意義,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 劉若英邊育娃邊為《獨處與相處》校稿 侯佩岑養兒方知父母恩(圖)
    頭一回過母親節,她百感交集對兒說,「謝謝你讓媽媽想做一個更強壯的人,謝謝你讓家充滿了喜悅、感謝和歡笑」。也表示母親節會跟媽媽、婆婆吃飯,真正是養兒方知父母恩。今年44歲的蘇慧倫去年3月跟孫益民結婚,上月29日在中山醫院產下兒子「弟弟」,因剖腹產,目前仍在月子中心休養,行動略為不便。她昨在臉書秀兒子照片,僅露半顆頭,不見眼、嘴、鼻,小寶貝緊握大人的手,非常溫馨。
  • 九九重陽節,十跪父母恩(多忙都要看看)
    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報恩不忘本。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我們人生每個階段都飽含著父母養育我們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滴心血。一年一度重陽節來了,我們借《十跪父母恩》向天下的父母表達子女道不完的感激和愛。
  • 《父親不哭》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
    世上唯有父母的父母是不求回報的在這個世上,只有生我們,養我們,育我們的父母,才會全心全意為我們付出而不計任何回報;出生時,殷殷期盼;成長時,淳淳教誨;長大後。日日操勞。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 遊戲雖小寓意深 養「蛙」方知父母恩
    「看看這傻樣兒,看個書還打盹兒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一寫就是大半天動也沒動,買的好吃的人家也不吃,真想看看蛙寫的是甚了!」「也不知道在外面和別的蛙打架了沒有,這也不說個話,真愁人啊。」「咦?我蛙這是病了嗎?咋每次上來看見它都在家?你可是只旅行蛙啊!蛙!醒醒!」
  • 父母情,父母恩,終身不能忘的情義,當以湧泉相報!
    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會是一個具有高貴品格操守的人。不管是年少的你,還是中年的你,亦或是年老的你,感恩這兩個字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忘恩兒女的可怕正是在於他們對父母恩情的熟視無睹、麻木不仁、以怨報德,理所當然地享受父母給予的一切。沒有想過回報,沒有想過感恩,一味地從父母那裡獲取。那些外界的誘惑,迷惑他們的人,他們的心。
  • 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買房搬出去住以後才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婆婆還是跟原來一樣,衣上手茶飯餵上口,什麼事情都替她孫女包辦。就連放學回家老師布置抄寫拼音的作業,奶奶都安排爺爺代寫。我出來阻止:「爸媽,她自己的事情就該自己做,你們現在能幫她寫作業,她大了你們也能幫她寫嗎?」
  • 李展飛:《今生難報父母恩》
    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裡,釋迦牟尼把母親的恩情歸於十種:第一.懷胎守護恩 第二.臨產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憂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乾就溼恩 第六.哺乳養育恩 笫七.洗濯不淨恩 笫八.遠行憶念恩 第九.深加體恤恩 第十.究竟憐愍恩 做母親的懷孕生子,十月懷胎,坐立不安,如負重擔,三餐難下,就像患病之人,懷孕期間,母親的形象大變,身材臃腫,不事妝飾,以至於梳妝檯都沾滿了灰塵
  •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前為漸已年邁的父母擔憂,後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待到自己生兒育女,方知父母的不易,此時,卻已是中年人。 是父母老了我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孝順,還是人到中年後是人生教會我們去體悟父母一生的艱辛。
  • 至理名言: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兒才報爹娘恩
    ;自從養了兒,才報爹娘恩。說與世人知,用心來體會;懂得為人後,安穩過一生:當家不容易,全家要吃的;哪頓缺了糧,全家人忍飢。辛勤地勞動,持家不知疲;而當知爹娘,堅強在努力。一切為兒女,嘔心瀝血地;似蠟燭成灰,似春蠶吐絲。兒女當明理,莫把爹娘欺;少玩些手機,少打些遊戲。
  • 被現實埋葬的「中國式」父母:不敢窮,不敢病,更不敢喊兒女回家
    ☆「中國式」父母,望子成名,愛子心切@棕意:感覺中國式父母都這樣,打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美名其曰我愛你,其實這真的是再省事不過的教育方式,教訓動物一樣。@土著小王子:絕大多數中國式父母,要求兒女在什麼年紀幹什麼事,且件件樁樁安排妥當。
  • 孝是永遠對父母的報答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一種說不完的美、道不完的福、享不完的情,這種愛比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愛都重要。想想自己的一身有哪一絲哪一豪不是父母所給?幼小的年齡呱呱的哭個不止,被父母溫馨而又體貼的養育著,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著,在父母細心的照理、愛護和體貼下,我們才逐漸的長大。
  • 報父母恩咒
    持誦報父母恩咒,心要誠、意要真,無時無刻持誦都可報父母恩重。  第六頌揚「哺乳養育」的深恩:慈母的恩德如大地持載,滋生萬物,嚴父的恩德如天之覆蓋廣被,滋潤眾生,父母愛子女之心都一樣,父母的深恩亦皆相同,只要你是父母的兒女,無論長得多醜,他們永遠不會嫌你醜,更不會怒目相對,就是你手腳捲曲不靈,他們也不會厭惡你,相反地更加愛憐照顧你,就因為你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孩子,父母的真情何其感人,父母的恩情何其偉大啊!
  • 「養兒方知父母恩」,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當媽後都這樣做!
    一年英語課包一件當季新款大衣=一次暑期夏令營一杯星爸爸咖啡=兩本課外書一次滴滴順風車=一節線上寫字課這麼一算吧啥都下不去手買了於是——老話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很多時候我們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到父母曾經的艱辛。尤其對於女性來講,做媽媽幾乎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之一。生孩子的意義是什麼?做媽媽的意義又是什麼?也許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但重要的是如何成為媽媽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