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是三界的主宰,世間萬物都歸他統治,稍微有點大的動靜,他都能立即知道,就像孫悟空破石而出的那一剎那,立即就會有人稟告發生了何事。而如來作為萬佛之祖,早已修的慧眼如炬,無論多遠的距離,都能看得清發生了什麼。要不然孫悟空當年也不會用了兩個筋鬥雲,都飛出如來掌心二十幾萬裡路,還是被他壓在了五行山。這說明整個三界都在他倆的嚴密監視之下。既然這樣,為何他倆卻對菩提祖師一無所知?畢竟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凡是上位者,應該都會據理力爭的將他拉到自己陣營的吧。
雖說菩提祖師很是低調,隱居在深山裡,不願被塵世所打擾,就算玉帝如來他們請不出人家,但也一定會有所關注,可事實上,他們是真的對於菩提祖師一無所知。也許有的人說那是菩提善於隱藏,可是一般人隱居,就是為了不受束縛,可以自由自在,隨性而為,就會不在乎一些細節,如果這樣的話,一定會留下一些蹤跡。可是他卻什麼都沒有,這樣的話豈不是要過的小心翼翼,違背了初心,可看菩提的樣子也不像啊。
書中關於菩提的講述雖然不多,但卻也可窺見一斑。他隨性灑脫,功力深厚,座下弟子眾多,也沒有專門去做一些什麼隱藏自己的蹤跡。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箇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菩提祖師不僅沒有因為要隱藏蹤跡選擇低調行事,反而還挺張揚,講經的時候,雷震九天。按理來說,這麼大的動靜,玉帝如來應該會在第一時間察覺,可他們卻毫無察覺,這是為何?難不成是看不上菩提的本領,所以才不去關注?不應該呀,如來連孫悟空都極盡拉攏,菩提作為他的師父,豈不是更厲害,更受重視。玉帝就更不用說了,他手下的那麼多大將,都抓不住一個孫悟空,何談的看不上菩提。既然這樣,為何這麼大的動靜,玉帝和如來都沒察覺到?看那個指引孫悟空拜師學藝的樵夫說了什麼。
還記得當年孫悟空與樵夫初相遇,樵夫唱了一首歌,裡面的有這樣一句話:「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說的是菩提祖師那裡沒有陰謀詭計,勾心鬥角,不在乎世俗榮辱,生活寧靜安穩,跟他打交道的不是神仙就是得道高人,許多人在那聽他講經。這麼多人要住,肯定也需要很多的房間,菩提祖師所在的洞府,也的確有不少的房間。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
那看上去並不大的斜月三星洞,裡面卻閣樓層疊,亭臺無數。在佛教中有一種說法叫須彌納芥子,說的是一個小小的芥子裡可以裝下一個大大的須彌山,其實暗含的就是心有多大,就能裝下多大的東西。而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這其實是一個謎語,謎底就是心。也就是說菩提祖師存在於人的心中,達到了超出三界五行的境界,不在玉帝如來管轄範圍之內,所以不用刻意隱藏,他們也發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