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一個好的事件營銷是值得調動機構內外所有資源來進行整合和傳播的。基於傳統媒體(電視報紙門戶等)成本以及影響力的考量,以社交化為基調的新媒體必然成為主導傳播路徑,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跨界同樣值得嘗試。
對於醫美機構來說,運作事件營銷的關鍵點無非在三個方面:事件線索哪裡來,事件策劃如何落地以及事件傳播如何做到效果最大化。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事件線索的來源該如何更有效地規劃呢?
尋 找 事 件 線 索
對於醫美機構來說,我們比較重點關注的事件線索主要分為三大類:
客戶線索
員工線索
社會話題線索
客戶線索主要是尋找客戶中特別的故事,這裡的客戶不僅僅包括新客、老客,還應該包括準客戶或者稱潛在或者目標客戶。通過客戶線索獲得的事件素材,主要是「展情」,將這些特別的客戶故事展現給大眾。這個類別的案例,典型的比如田亞華老師參與操作的伊萊美的新聞案例故事系列等。
員工線索主要是尋找和發現員工中真情的故事,這裡故事發生的場景不僅僅包括在機構內,還應該包括與合作夥伴或者員工家庭裡,當然,這裡的員工故事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了專家醫生甚至老闆高管等等。比如在上海的南京西路前不久發生的麵包車撞人事件中兩名星巴克員工見義勇為的報導等。
社會話題線索主要是指熱點社會事件中,機構或者人員能夠參與切入的事件線索。這裡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相關性(行業相關、技術相關等),公益性(弱化商業痕跡),延展性(事件可以衍申),這類事件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快速反應的及時性,在新聞時間點上搶位。比如醫療救援隊,比如伊美爾救助硫酸燒燙傷女孩等。
很多醫美機構都對事件營銷蠢蠢欲動,可苦於沒有線索來源,那麼針對上述三大主要類別的線索,該如何建立「線索來源池」呢?
首先需要設定專人負責匯總,一是形成全院意識,從醫務人員到後勤人員,從前臺到市場,都明確事件線索的匯總人,二是這個專人儘管不需要全職對接單一職責,但是依然需要養成一定的周期性的規律性的事件關注和通報。
其次是建立事件線索採用的激勵機制,好的機制改變風向。
還有就是一個優秀的策劃需要快速對事件有判別意識,新聞意識是策劃的一種技能。面對線索來源,如何進行快速響應,並且做出及時的價值評估,這也很重要。
做 好 現 場 報 道 與 植 入
對於已經確認的事件營銷而言,現場的把控細節繁多(後續會有專門的文章就《新聞策劃》來討論活動營銷現場的運維),核心不外乎:
媒體的邀約
會議形式
植入(人物/場景)
關於現場媒體邀約的環節,絕對不可以省掉。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有些機構期望通過發新聞通稿來達成預期效果,其實很難。媒體親臨現場的效果與只是傳稿的效果相比,區別很大。
會議形式,比較多樣化,常見的發布會很多。這裡的建議是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誠意。第一是儘量減少或者降低非技術人員的參與度,比如講話籤約之類的。第二是還原故事背後的真相,用事件本身的感染力來打動現場。讓當事人說話,說適合她身份的通俗語言。
關於植入,常見的是場景的設定,比如在視頻或者畫面出現的場所貼上機構品牌的logo等,而人物的植入則大多通過事件發聲的方式進行運作。另外多見的是共建平臺(公益救助等),以標籤的形式做更深入的植入。
關 鍵 是 如 何 放 大 傳 播
輕活動現場重傳播發聲,是更加合適的選擇。提高傳播聲量,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更多的覆蓋平臺:用多平臺的發聲來傳播造勢,尤其是事件發生前後,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多個平臺、不同形式的發聲,打造熱點事件。
延展話題,讓事件報導有深度。好看的故事一定可以形成系列。圍繞核心事件的前中後進行持續的報導,讓受眾形成豐富的立體畫面感,才能調動情緒。
活動要跟上,圍繞事件營銷,機構自身的特色優勢、技術以及項目都需要展現出來,與此同時,設定有針對性的活動來跟進和承接事件十分重要。
二次加工事件,結合新媒體的特性,從傳播方式上(小視頻、H5等)進行重新的加工編排,讓事件迎合新媒體人群的傳播習性,以創意的方式,讓事件獲得二次傳播的機會,這也是新媒體價值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