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陳曦 實習生 朱雷通
「10歲上大學的『女神童』,畢業後『複製』20個自己」,近日,這樣一則新聞讓今年剛剛大專畢業的商丘13歲女孩張易文和他父親開辦的培訓機構再次進入輿論視野。
(幫媽媽助教的張易文)
此前媒體報導稱,張易文從未在正規學校參加過義務教育,4歲開始就在父親張民弢開辦的培訓機構接受培訓。2016年,9歲的張易文首次參加高考,總分考了172分;10歲以352分的單招成績考入商丘工學院專科;今年7月份,年滿13歲的張易文大專畢業後回到父親辦的培訓機構當了一名助教。
當記者問,除了女兒張易文外,有沒有已經成功的案例時,張民弢表示目前還沒有,「因為其他的家長沒有我們堅定。」
張易文的「尷尬」現狀:單位沒人收,給媽媽做助教
(張民弢的培訓學校是一棟自建民房)
「我現在在昆明,10月1日才能回到商丘,」9月2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張民弢時,他告訴記者,在昆明他和當地一家正規的民辦學校合作開辦了一個「聖童班」,商丘的培訓學校目前正在上課,妻子李韓英和女兒張易文正在學校授課。
9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商丘市工貿路張民弢開的培訓學校。
一棟兩層半樓高的自建房帶個獨立小院,整棟建築沒有任何有關「學校」「培訓班」的標識物,從外面看起來和周圍的住戶沒有任何區別。
得知記者是前來採訪時,張民弢的妻子李韓英顯得很敏感:「我和我的女兒都不太想接受採訪,因為以前的採訪給我們帶來太多的負面影響,對我們打擾太多了。」
(不善言談的張易文走出了院門)
李韓英告訴記者,女兒張易文現在年齡比較小,所以選擇了在家給媽媽做助教。提起女兒就業的問題,李韓英坦言:「現在哪有單位敢收她呀,屬於童工了。」
「張易文現在是大專畢業,過兩年之後可以考研究生,如果考本科的話她會選擇動漫專業,這是她喜歡的專業,」關於張易文的未來規劃,李韓英表示會充分尊重女兒的意願。
採訪中,正逢該培訓班下課,在一樓的教室裡記者見到了張易文本人,穿著黑色短袖和白色運動褲的她正在玩著手機,一頭幹練的短髮顯得很精神。和記者談話時與以前鏡頭前的侃侃而談不同,「羞澀、靦腆」是她此次給記者最大的感受。
記者:「大專畢業後還要繼續往上考嗎?」
張易文:「應該要。」
記者:「現在在家給媽媽幫忙是嗎?」
張易文:「是的。」
記者:「那挺厲害的。」
張易文:「沒有,一點也沒有。」
隨後,張易文走出教室,聽到客廳記者的招呼,張易文顯得很不自在,她靦腆一笑後快步走出了小院大門,很快消失在街道。
現場探訪:三個老師教三個班,每個學生學習進度都不同
(培訓班低年級孩子低頭「靜心」)
「感謝爸爸媽媽生養了我,感謝老師教育了我,我一定勤學好問,成為少年大學生,做個科學家……」隨著李韓英的「開始上課了,」一樓教室裡,7名不到9歲的孩子站直身體,雙手合十,虔誠地朗誦著一段口號,隨後坐在座位上保持雙手合十的姿勢閉眼「靜心」。李韓英解釋道:「是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快地靜下心來學習。」
據李韓英介紹,學校現在有十五六個孩子,三個班級,外地本地的都有,孩子最小的5歲,最大的11歲。「廣東、山東、昆明,外地的吃住都在這裡,目前學校加上我一共有三位老師,教學和生活三個老師兼顧了。」
「你叫什麼名字?在這學習多久了?認識多少字了?會背哪些詩?」面對記者的提問,在這裡學習一年的6歲女孩果果(化名)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對其他的問題都表示「不知道」。
(培訓班低年級孩子低頭「靜心」)
「我想媽媽了,明明是她帶我來這裡的,她卻回昆明了。」6歲的男孩彤彤(化名)告訴記者,他的家在昆明,他知道還有一個月學校會放假,那時候媽媽就可以來接他了。
在樓房二樓,另外兩間教室都只坐著三名學生,他們中年齡最大的是11歲的小潘(化名),據小潘的老師介紹,小潘現在學的是七年級的數學,八年級的物理,九年級的英語,「因為他基礎比較好,學的比較快些。」
小潘的老師告訴記者,在這裡教學每個月能拿5千塊錢左右。
就算在同一個班級,每名孩子的學習進度也不盡相同,李韓英告訴記者,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學習進度也會有區別,他們會根據孩子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張民弢對自己學校的培訓方式非常自信,他表示,用他的教育方法,15歲上大學本科很輕鬆。但張民弢培訓機構的「超前教育」方式卻備受爭議。有網友稱,縮短學習的時間達到同樣的目的也並無不可,更有許多網友懷疑如此「量產式」的壓縮時間拿到文憑,對孩子的心智有沒有影響還是一個未知數。
(培訓班裡三名高年級的學生在上課)
張民弢對女兒的評論:教學成功了,教育沒成功
記者就網絡上的質疑聲音,探尋張民弢的觀點。
張民弢引用了一段經典:「『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就是說網上對我們嘲笑的、反對的越多,就越證明我們是對的。」
提起自己的教育理念,張民弢則用了兩句話概括:一是培養聖賢人格,另一個是提高教育效率。
張民弢解釋道,任何領域技術都在進步,效率都在提高,唯有教育,過去是12年制,現在還是12年制,為此他發明了一種識字教材,可以讓五六歲的孩子一年念完高中以內的常用漢字,也可以讓孩子兩三年掌握3、4千個英語單詞。
張民弢形象比喻:就像從商丘到北京,原始社會只有馬,騎馬可能要一個月,馬累人也累,現在發明了高鐵3、4個小時就到了,很輕鬆。「有著教育技術的支持,孩子們學的也輕鬆,基本上都可以實現15歲高考超過本科線,如果要縮短,還能縮短兩年,13歲可以考大學,但很多家長不信。」
記者問,除了女兒張易文外,有沒有已經成功的案例時,張民弢表示目前還沒有,「因為其他的家長沒有我們堅定。」
記者問張民弢:「是否認為女兒是成功的?」
張民弢回應稱,從教學上來說,他認為很成功,實現了10歲把高中內容學完,13歲把大學內容學完,而且順利的拿到了大學畢業證。「但是教育上來說,我們還遠遠沒有成功,因為教育方面我們追求的聖賢人格,現在在她身上還沒有體現,所以這個事情還是任重道遠的。」
教育主管部門:屬於非法辦學,將會追查
對於張民弢所辦培訓機構的合法性,張民弢表示,他們有民辦教育許可證。
(張民弢培訓班辦理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
記者在這張《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上看到,張民弢所辦培訓機構的名字叫「商丘市睢陽區英賢雙語培訓學校」,學校類型為「培訓機構」,主管單位是商丘市睢陽區教體局,落款為2013年3月。
對此,記者電話聯繫到了商丘市睢陽區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丁繼軍(音),他告訴記者:「『商丘市睢陽區英賢雙語培訓學校』這個許可證很早就給他取消了,現在他屬於非法辦學,讓他糾正聯繫不上,給他聲明作廢多年了,新的證件他們沒有辦理,這個事我們會追查的。」
對於商丘市睢陽區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的說法,張民弢表示不認可:「這不是他們說取消就取消的,你得有正規的手續,說明我們被取消的原因,他們曾經發的通知也是說『聖童私學』屬於非法辦學。」
業內人士點評:過快的壓縮學習時間,對孩子的成長和心智發育會有影響
自張易文9歲首次參加高考,她和父親張民弢「超前教育」的培訓機構就被大眾熟知,4年後,已經13歲的張易文回家做了母親的助教。對於張易文和張民弢的培訓班,網絡褒貶不一,對此,記者採訪到了中小學生學習教練、心理諮詢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蔡佳。
「首先『超前教育』這種方式是存在的,像中科大少年班、西安交大少年班就是為這些孩子準備的,『00後』博士生現在也有,但這絕對是極少數孩子才能做到的,」蔡佳認為,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同,這個是看個人天賦的,過快的壓縮學習時間,極早地融入社會對孩子的成長和心智發育肯定會有影響。
「學習內容可以壓縮,但是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心理的發展是沒法壓縮的,」蔡佳表示,培訓模式可以有很多,但也得看結果如何,就她看來,張易文的專科畢業在教育上來說並不算是成功。「教育不能錯了再來,孩子成長是單行道,一旦錯了就沒有機會回頭,沒有機會去彌補了。」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