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VS無名指:激素大戰
激素對人類的影響中,除了壽命,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無非是手指的長短。事實上,食指與無名指的「戰爭」,始於英國利物浦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者們認為,無名指越長,心臟的抗病能力也就越強;食指越長,患前列腺癌的機率則比較低。
由於手指的長短比率在胎兒時就已經由基因決定了,因此,從一個嬰兒的手指來預測其青壯年時是否會患上疾病是很有可能的。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研究也表明,手指長短的確能夠暗示一個人的健康、生育能力、婚姻前景甚至於患心臟疾病、乳腺癌等的機率,此外,人的運動能力、攻擊性、孤獨症等也與食指和無名指的長短有聯繫。
既然食指和無名指暗藏著許多端倪,它們的長短又跟什麼相關?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一項針對小鼠的新研究顯示,兩者的長短不同與激素有關。研究人員使用基因工具改變了胚胎發育期小鼠的睪酮和雌激素含量,結果表明,在子宮中就缺乏睪酮的公鼠,食指比無名指長;缺乏雌激素的公鼠,無名指更長。這點從生活中也可以得到驗證:人類女性的無名指往往比食指短或一樣長,而男性的無名指一般比食指長。
對此,暨南大學醫學院的宋彬教授認為,手指長度確實可以作為人們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時激素是否平衡的指標。「手指是在懷孕期最後3個月內成形的,這個時段也正好是嬰兒大腦、性器官、心臟的形成時期。我們的手指長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但『手指比率』卻永遠跟我們出生時保持一致。」
如果一位男性的食指比無名指長,那麼他在胚胎發育的某個時期,雌激素的含量可能較多。「因此,一些激素導致的性格和健康狀況也可以簡單通過手指長短做初步判斷。」宋彬說。如果食指長於無名指,那么女性可能擁有更高的生育能力、比較謙虛敏感、相對容易患乳腺癌、不愛冒風險;男性則生育能力較弱、口頭表達能力較強、攻擊性弱、方向感差,反之亦然。
專家解惑:
壽命長短由多種因素決定
當然了,手指比率透露出的健康狀況只能作為參考,具體到所患疾病和壽命長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尹卓娜強調,像心血管疾病,確實與激素水平有關,但生活習慣、環境等外在因素也會影響患病機率。「雖說女性雌激素含量高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但如果抽菸過量或經常熬夜,再高的雌激素也起不到作用,同樣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
至於女性為什麼普遍比男性長壽,兩位專家都表示原因複雜。「顯然生理、心理因素,還有兩性在行為模式、社會互動上的差異,都不容忽視。比如當下社會中,大部分男性可能要比女性承受更大的壓力。」尹卓娜說。
宋彬教授則認為,與男性相比,女性擁有更複雜的免疫系統。他從基因角度分析了這一現象:「我們知道,男性染色體為『XY』,而女性的染色體則是『XX』。如果在一條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影響壽命的基因,那麼,另一條X染色體上很可能存在一個糾正的基因,這樣,女性受先天的遺傳影響就大為減少。」
目前知道的200多種遺傳病中,男性易得的佔75%,女性易得的只佔25%。特別是因第八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血友病,基本上也都發生於男性。
此外,紅綠色盲、溶血性貧血、遺傳性耳聾、先天性無丙球血症等疾病,也有「重男輕女」的趨勢。「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免疫基因主要存在於X染色體上,女性具有兩條X染色體,因而可以這麼認為,女性的免疫系統有著雙保險,至少要比男性強一倍左右。較完善的免疫功能可能使女性的壽命要長於男子。」宋彬說。
兩位專家都表示,與其把焦點放在長壽的性別差異上,不如認清影響健康和壽命的關鍵要素,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彈性應對變化,在每個人生的轉折點都具備重新出發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