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不會發生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崩潰的理由

2020-12-19 和訊

  這次疫情,百年不遇,造成的經濟損失不亞於打了一場世界大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世界各國的服務業和實體企業遭受重創:餐飲、酒店、旅遊、影院、娛樂、培訓、交通、物流等和工業企業損失之大無法計算,損失程度為人類歷史罕見。關鍵是,從感覺上美歐的疫情似乎愈演愈烈,有點世界末日的樣子。

  鑑於這種情況,各種聲音此起彼伏,關鍵詞為衰退、崩潰、金融危機;少數聲音為短期衰退,很快復甦。難道世界經濟特別是美歐經濟真的會發生金融危機並導致經濟崩潰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次危機是突發性的急性病,與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以前的經濟危機所患的慢性病不同。

  慢性病積累而成,病重倒下,病去抽絲,很難好轉;急性病來得突然,病情嚴重,需要猛藥,很快就好。以前的金融危機是金融繩索突然斷掉,導致實體企業墜落懸崖;目前這場危機是服務業、實體企業受疫情影響損失巨大,波及金融業。前者看不見危險將至,只能赴死;後者看得見懸崖繩索將斷,來得及救生。

  導致金融危機的首要條件是金融鏈條斷掉,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這次疫情危機的哪個環節會導致金融鏈條斷掉。首先是服務業和實體企業倒閉引發公司債務問題牽連金融機構;其次是個人破產導致個人債務(包括房貸)問題發生波及金融機構;最後是股市暴跌後流動性緊缺衝擊金融體系。問題是它們會發生嗎?

  為了防範公司倒閉和個人破產,3月27日,美國出臺了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向大多數美國成年人發放1200美元現金,向大多數兒童發放500美元,為企業、州和城市創建一個5000億美元的貸款計劃,以及撥款3500億美元以幫助小企業處理工資問題。還將擴大失業保險制度,並向美國醫院系統注入逾1000億美元。

  我們看看美國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的細則吧:

  1.向大多數美國成年人每人發放1200美元現金,向大多數兒童每人發放500美元。若個人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夫婦收入超過15萬美元,這項福利將開始逐步取消。個人年收入超過9.9萬美元,夫妻收入超過19.8萬美元將完全取消。

  2.增加失業保險,在受益人通常從各州獲得的基礎上,每周增加600美元,最多四個月。擴大自營職業者和獨立合同工領取資格。

  3.創建一個5000億美元的納稅人資金池,用於向受危機破壞的企業、州和市政機構提供貸款、貸款擔保或投資。

  4.向航空公司提供250億美元撥款,向貨運公司提供40億美元撥款,專門用於支付僱員工資、薪金和福利,並分別撥出25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用於貸款和貸款擔保。

  5.為未指明的「對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企業」提供170億美元貸款和貸款擔保。

  6.向醫院和退伍軍人醫療保健投入1170億美元。

  7.為國家戰略藥品和醫療用品庫存提供160億美元。

  8.為小企業提供3500億美元貸款,用於支付工資和福利,貸款上限為1000萬美元。

  9.對那些被迫停業或總收入比上一年下降50%的企業,給予對保留僱員的稅收抵免,其價值不超過危機期間支付工資的50%。

  10.要求團體健康計劃和保險提供者在不分攤費用的情況下提供與新冠病毒有關的預防服務。

  11.延遲僱主的工資稅支付,要求在2021年底之前支付遞延稅的一半,另一半在2022年底前支付。

  12.禁止從政府獲得貸款的企業回購股票,直至貸款償還一年後。

  13.禁止給去年收入超過42.5萬美元的員工或高管加薪。

  14.禁止川普總統及其家人的企業接受緊急納稅人救濟。這項規定也適用於副總統邁克·彭斯、各行政部門負責人、國會議員及其家屬。

  15.暫停聯邦學生貸款還款至9月30日,在此期間不計利息。

  看完這些你認為美國的公司和個人還能發生債務問題嗎?顯然不會,這些方案從本質上講就是為應對公司和個人債務準備的。至於股市流動性問題,先期美聯儲的超常規降息和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以及後期的無底限量化寬鬆已經封住了美股繼續下跌的空間。

  我們再看看德國。3月23日,德國政府內閣成員會議推出規模空前的經濟救助方案,金額超過7500億歐元。細則如下:

  1. 為大型企業提供高達6000億歐元的救助方案。①1000億歐元的經濟穩定基金用於對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進行投資(可解決企業應急需要;可直接購買企業股權;也可以阻止外資收購);②政府給企業提供4000億歐元的擔保,聯邦政府用政府的信譽為企業的負債背書。③1000億歐元是通過德國政策性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給企業提供貸款。政府授權復興信貸銀行發行2000億歐元債券為上述兩項舉措籌資,政府為債券發行提供擔保。

  2. 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德國政府提供高達500億歐元的資金補貼。①規模小於5人的公司每三個月將得到一筆一次性9000歐元的資金注入;②全職員工數量在5至10人的公司,每個季度獲得一次性補助15000歐元。

  3. 1000億歐元用於僱主和個人救助:①當企業有10%的員工無法正常工作時,企業可申請短期工作津貼。對於申請短期工作津貼的員工,其社保支出中僱主支付的部分將100%由聯邦勞工局承擔,這一政策最多可持續12個月。企業的臨時工也可享受此政策;②對於受疫情影響失去收入的僱員和自由職業者,可以申請德國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③聯邦衛生部在原有68億歐元抗疫支持基礎上再增10億歐元撥款用於保障防控設施的配備和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正常運轉;④聯邦研究與教育部獲得1.45億歐元撥款用於疫苗研發。

  4. 覆蓋所有規模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包括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這一政策最長可延續到2020年12月31日。包括:延期繳納稅款;調整預付稅款;暫停稅務強制執行措施。

  5.與歐盟委員會計劃設立一個250億歐元規模的「危機基金」,向成員國所有需要幫助的企業無需繁瑣手續提供援助金。

  我們再看看英國。3月20日,英國宣布史無前例的全方位撒幣式的救助計劃,細則如下:

  1. 幫助英國僱主解決80%的人員工資,上限2500英鎊每人每個月;

  2. 月底前,企業都不需支付增值稅,大約增加300億英鎊的流動資金;

  3. 未來12個月全民統一福利金(Universal Credit)增加1000英鎊;

  4. 就業人員返稅金(Working Tax Credit)增加1000英鎊/年;

  5. 個人所得稅申報推遲至2021年1月;

  6. 推出企業貸款計劃提供12個月免息貸款給中小型企業;

  7. 向租客們提供總額10億英鎊的支持,避免居民流離失所;

  8. 自僱人士將以法定病假補貼比例全額獲得全民統一福利金;

  9.不僅全民醫療免費,所有在英國的遊客,甚至無籤證人士也同樣免費。

  看完德國和英國的救助方案(歐洲其它國家模式大抵如此),你還會認為歐洲的企業和個人會發生債務問題導致金融危機發生?不會的,這次雖然與病毒作戰屬於看不見的戰線,但與經濟崩潰的周旋卻是一場看得見的戰爭。看得見危險,就會消滅危險。這次不會出現2007年沒有預料的、轉眼間雷曼兄弟倒掉的問題。

  另外,從疫情角度看,雖然美歐的形勢相當嚴峻,但從武漢的經驗教訓看,疫情即便是被耽誤了,只要人類重視,同樣可以最終控制病毒,畢竟歐美的政府和國民已經開始像中國後期那樣隔離和救治。基於這種判斷,武漢從重視到控制用了2個月時間,美歐再翻一倍時間4個月怎麼也控制了。這與美歐救助計劃期限以4個月為主基本呼應,其實這也代表著美歐各國政府的基本判斷。

  正因為如此,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才說: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的經濟停頓更像是一場「大暴風雪」,而不是經濟蕭條。他預計美國經濟將「非常急劇」地衰退,也將「相當迅速」地復甦。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才說:雖然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但當前的情況並非典型的經濟下行,一旦疫情過去,經濟將很好地反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才會說:今年陷入衰退,2021年復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文高經濟時評。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美國專家對美國經濟悲觀:美國可能會金融崩潰、經濟崩潰
    在疫情爆發前,美國經濟經歷了歷史上最長的增長時期。當前的經濟衰退不同於最近的其他衰退,比如2008年的金融崩潰,當時經濟本身的不穩定導致了更逐步的衰退。然而,這種病毒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導致經濟崩潰的。但是美國部分地區解除了封鎖,一些經濟指標強勁反彈,這給人們帶來了V形復甦的虛假希望,在這種復甦中,情況會像下降一樣迅速恢復正常。
  • 瘋狂、驚恐和崩潰:普通人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多事的2020年3月,在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之下,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均遭遇重擊,美國政府連續出臺多項經濟振興方案卻未立竿見影,美股近期更是頻繁遭遇暴跌,十天之內觸發四次熔斷。美國股市乃至世界經濟的下一步走勢,均令人深感憂慮。 金融危機如同水中投物,最初震蕩雖在華爾街,隨後卻會如波紋狀持續外溢,最終的衝擊將邊及世界各國。
  • 透過股市看美歐經濟之差與貨幣之爭
    1、美歐股市10年比較分析——經濟結構落差加大我們從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看起,華爾街股市暴跌帶動全球效應凸顯,這表明美國股市乃至美國整體影響力的驗證,風向標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得到考驗,即使危機概念也並未削弱乃喪失美國因素的主導力,包括美元、美股、美債、石油美元、黃金美元
  • 美歐經濟形勢日益嚴峻,現金該如何保值,買房還是買黃金?
    當前美歐經濟形勢都比較嚴峻,受疫情影響美歐經濟都出現了衰退趨勢。美國3月28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664.8萬,再創歷史新高,預期350萬,前值328.3萬。 周四,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美國第二季度失業率預計將超過10%。
  • 黃志凌:金融危機的邏輯思辨與現實觀察
    歷史上關於脫軌的經濟繁榮例子有很多,比如1720年代發生於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1980年代初期拉美經濟危機、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泡沫等。雖然畸形結構也可以帶來非常規的經濟繁榮,但過度消耗經濟潛力、過度損傷經濟系統正常機能、過分掩蓋經濟系統內部矛盾的「不健康」輝煌,最終只能走向崩潰。而這種崩潰很可能帶來損失更加巨大、傷害更加猛烈、恢復更加漫長、影響更加深遠。
  • 範為:金融危機十年慎思 債務是如何演變成危機的
    (參見Reinhart和Rogoff(1994));4)匯率危機,指年貶值率超過25%的貨幣危機(參見Frankel和Rose(1996));5)債務危機,包括主權債務違約、內債違約(參見MacDonald(2006)),通過對近現代經濟、金融歷史的統計,債務危機是經濟(金融)危機的最主要表現形式,約佔到一半以上。
  • 關於金融脆弱性與美國金融危機:理論與現實的思考
    其中克魯格曼(1998)提出的道德風險模型,強調金融中介的道德風險在導致過度風險投資既而形成資產泡沫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即道德風險起初導致過度冒險,最後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但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國與美國和世界經濟之問的聯繫日益密切,因此,從長期來看,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衝擊不可低估 ,從目前情況看來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正逐漸顯現。   但正如一位經濟學家所言,金融危機並不全是壞事,它只是對行將崩潰的金融體系及其債權債務關係進行一次必要的清理,將多餘的金融泡沫擠壓掉 ,並促使宏觀經濟與金融重新走向穩定。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克里斯多福·希爾 2019-04-03 13:22
  • 任澤平:美國又想趁金融危機剪羊毛、甩鍋?
    美歐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貨幣長期超發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觀點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美國面臨股市泡沫、企業高債務槓桿、金融機構風險、社會撕裂四大危機。
  • 藍迪銳評|全球金融市場危機邊緣 中國經濟如何行穩致遠?
    早在一個月前,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就預判出美股暴跌趨勢,並將引發一系列金融和經濟動蕩。隨著國際油價驟降和疫情的全球擴散,國際金融市場風雲突變,「史詩級暴跌」印證了藍迪專家的預判。世界經濟局勢處在危機邊緣,中國經濟如何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 花旗警訊:金融危機正從投行蔓延至商業銀行
    受花旗事件影響,近日國際許多機構紛紛作出判斷,金融危機走勢正從投行轉道商業銀行,一場商業銀行的危情將在2009年真正開始。由此,亞洲國家也開始警惕可能發生更多的銀行壞帳。「這或許是一件標誌性的事情,金融危機正在轉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說。  始於去年的金融危機,由雷曼兄弟、美林等一連串投資銀行引爆之後,其嚴重性目前已然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商業銀行步其後塵。迄今為止,美國已有15家銀行倒閉。其中最大的銀行是IndyMac,該行擁有320億美元資產和190億美元存款,它也是美國歷史上破產的第三大銀行。
  • 許小年:危機、衰退還是大蕭條?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與應對
    流動性危機對應著我們企業比較熟悉的現金流量表。流動性危機就是企業、銀行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現金流枯竭、支付發生困難。但是這距離一場類似於1929年大蕭條那樣的危機,還有不小的距離。因為雖然發生了流動性危機,資產負債表仍然是健康的。只要資產負債表健康,就不能說企業或金融機構資不抵債。反之,一旦銀行資不抵債就要發生金融危機。
  • 田原:美歐夾擊下的「天秤幣」前景難料
    維薩、萬事達、億貝、PayPal等耳熟能詳的金融服務商都最終選擇退出。這個由臉書公司發起成立的加密貨幣組織成了時下金融科技乃至數字經濟領域最具爭議性的組織之一。變革者來攪局早在今年6月份,臉書公司宣布將主要針對全球十幾億無銀行帳戶用戶創立名為「天秤幣」(Libra)的加密貨幣,作為其跨境支付和結算業務的新媒介。
  • 貿易戰陰影籠罩美歐 美徵高關稅損人害己
    但這次,白宮發言人薩拉·赫卡比·桑德斯說,即將對鋼鐵和鋁產品徵收的關稅稅率不會改變。不懼貿易戰!歐盟聲稱將採取反制措施歐洲聯盟7日警告,一旦美國對歐盟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歐盟將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鋼鐵產品、農產品等徵稅。花生醬、蔓越莓、橙汁和波本威士忌在歐盟初步擬定的徵稅對象清單上。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金融危機|央行|實體經濟|...
    (二)金融市場分流效應顯著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遲滯影響,金融危機後實體回報率長期低迷,疊加貧富分化加劇,大量逐利資金「脫實向虛」進入房地產和股票市場,而未進入實體經濟,導致金融資產價格上漲,但實體通脹表現溫和。如2009-2019年期間,美歐日股票指數漲幅均超過各國M2漲幅,房價漲幅雖然不及股票指數和M2,但遠高於GDP平減指數,資產通脹部分替代了實體通脹。
  • 冠狀病毒引起的金融崩潰是比特幣的最大考驗
    截至發稿時,按日交易量計算的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BitMEX 認為,在持續的全球冠狀病毒崩潰中,比特幣面臨最大的挑戰,並有機會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證明其潛力。3月17日,BitMEX的研究機構BitMEX Research 發表了對COVID-19大流行對金融市場的持續影響的分析。BitMEX Research的博客文章標題為「通貨膨脹即將到來」,概述冠狀病毒引起的金融市場崩潰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經濟動蕩。
  • 美聯儲all in:飲鴆止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
    1、面對疫情大面積擴散和金融市場崩潰,這一次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利率+QE」,這完全是飲鴆止渴。  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 灰犀牛來臨,直擊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幹預
    作為防範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在最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建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我國決策層對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宏觀槓桿率高企。
  • BitMEX稱,冠狀病毒帶來的金融崩潰是比特幣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機遇
    截至記者發稿時,按每日交易量計算,全球第二大 加密交易所BitMEX認為,在全球冠狀病毒導致的金融市場不斷崩潰的情況下,比特幣面臨著最大的挑戰,但也有機會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證明自己的潛力。2020年的冠狀病毒金融危機可能是比特幣有史以來最大的機會3月17日,BitMEX的研究機構BitMEX research發表了一份關於COVID-19流感對金融市場持續影響的分析報告。BitMEX Research的博客文章名為「通脹即將到來」,將冠狀病毒帶來的金融市場崩盤概述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經濟動蕩。
  • 摩根大通: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是「大流動性危機」
    BI中文站 10月5日報導對於未來將會發生的下一次金融危機,摩根大通已經為其起好了一個綽號。雖然摩根大通並不確定這場所謂的「大流動性危機」(Great Liquidity Crisis)到底將在何時發生,但該行預測一旦美聯儲開始縮減其規模龐大的資產負債表,那麼市場緊張形勢就將在2018年中逐漸升溫。事實上,如果美聯儲逆轉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措施真的會觸發市場崩盤,則將是一種殘酷而又諷刺的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