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隨戰局的發展,蔣介石已經很難在全國戰場上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了。於是,他思來想去,決定學習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戰略思想,集結了大量兵力,發動了所謂的「重點進攻「計劃,蔣介石派出了近30萬大軍,由得意門生胡宗南統率,分三路向延安進軍。
關鍵時刻,各解放區的領導同志打電話,發電報,請黨中央、毛主席遷移到晉西北、太行等比較安全的地方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毛主席對他們的建議非常理解。但是,他從全局考慮認為,他不能離開陝北,堅持要留在陝北前線。
毛主席說:「我們在延安住了10多年,一直處在和平的環境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要走,我無顏對陝北鄉親,日後也不好見面。我決心和陝北人民在一起,不打敗胡宗南決不過黃河。我要留在陝北前線,蔣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到別的戰場上去。我拖住他的『西北王』,其他戰場上就可以減輕點壓力」。
毛主席最後說:「留給我們四個半連,其餘的人立即過黃河。」主席把自己率領的部隊起番號叫"崑崙縱隊"。毛主席當時化名李德勝、恩來化名胡必成、任弼時化名史林。
蔣介石知道毛主席還在陝北時,大驚之餘,氣得大罵胡宗南「太無能了,竟連中共首腦在哪裡都搞不清楚」。並下令胡宗南:「即使損失三個師,也要生擒毛主席。」
1947年4月,毛主席轉移到靖邊縣王家灣(今安塞縣),只有中央警備團四個半連的兵力保衛,周圍幾十裡遠的地方都沒有我軍其他兄弟部隊。蔣介石剛得到美國提供的新式無線電臺「測向儀」,從測向儀獲悉,陝北靖邊縣王家灣一帶有一個強大的電臺群,胡宗南認定毛主席就在這裡,立即命令軍長劉戡率四個半旅,「快速偷襲王家灣,活捉毛主席」。
1947年6月8日,所在地下起了大暴雨,山洪暴發。毛主席一行離開王家灣,走了一整夜,來到小河村,離王家灣有40多裡遠,休息了幾個小時。毛主席、中央機關和部隊來到天賜灣。
6月9日,劉戡率領四個半旅偷襲王家灣,撲了一個空。經過研究後,決定火速追擊。當劉戡的先頭部隊接近天賜灣時,毛主席和中央機關與敵人僅相隔一座山梁,形勢萬分危急。
毛主席說:「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恰好是胡宗南與馬鴻逵管界的結合部,胡、馬勾心鬥角,正好我們鑽空子,只要我們沉住氣,敵人不一定會發現我們。」為了應付意外事變,毛主席、恩來、任弼時作了最壞準備,商定三人從三個方向突圍,哪怕一個人突出去也是勝利。
這時東興同志報告:「蔣介石的追兵離我們只有400米遠了。」毛主席鎮定的說:「只要敵人沒有發現我們,就是到了眼皮底下也不準開槍。」
危急時刻,遠在隴東地區的彭司令員,從敵臺廣播中聽到蔣介石集中兵力偷襲毛主席的「崑崙縱隊」,立即派王震旅長率一個旅(其中有一部分是騎兵),並命令三邊和綏德地方部隊及遊擊隊全部火速出動支援,務必保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
王震他們接到命令後,連夜強行軍趕到了天賜灣,從敵人的側面和背後突然向敵發起猛烈衝擊。劉戡被王震旅長的騎兵部隊吸引住了,他下令部下追擊騎兵部隊。就這樣劉戡的部隊全部跟著退出了天賜灣。由於王震的及時救援,中共中央、毛主席、崑崙縱隊才得以安然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