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減負,我的地盤我作主

2020-09-05 師者海陽

中辦、國辦一紙公文,要為中小學教師減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作為老師,既歡呼不已,更深感任重道遠。教師減負,喊了很多年,現在雖然提升為「國家戰略」,但也遠非一份文件所能解決。

拋開教育教學之外的諸多「雜事」,比如天天檢查,各種考核評比,甚至脫貧攻堅等等——那是學校和教師們無能為力的東西,僅僅是老師教書育人的「正事」,僅僅是每天和幾十個「熊孩子」鬥志鬥勇的「爛事」,僅僅是日復一日備課、上課、考試、閱卷的「俗事」,任何一件,都讓老師們心力憔悴,身心疲憊。

即使如此,老師畢竟在教育教學中居主導地位。內容是老師在安排,作業是老師在布置,課堂是老師在主持,學生是老師在引導。一言以蔽之,老師對教育教學活動「全程」操控,掌握相當的主動權。所以,老師要想減負,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我的地盤我作主」。

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老師要想為自己減負,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是「想不想」,其次是「敢不敢」,第三是「能不能」。「想不想」是說認識問題,「敢不敢」事關教育理念,而「能不能」更是老師個人能力。這三個問題,都和老師個人息息相關,也都是只有老師自己才能夠解決的。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師範畢業後,分配到在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學校為我們年輕老師安排了「導師」,「一對一」師帶徒。剛開始我教數學,導師是學校的「骨幹」,獎狀、榮譽掛了整整一面牆。作為老師,他非常敬業,沒上課的時候,不是在辦公室備課,就是在批改作業,或者在教育學生,不到40歲,背都有點駝了,鏡片比酒瓶還厚。看到我們和學生「打鬧」,經常批評我們,「要有點老師的樣子」。

10多年後,我回去看他。他還在原來的學校,還在一線上課。看著他花白而稀疏的頭髮,我問他累不累。他一楞,說有什麼累的,30年都這樣過了!

這樣的老師很多。不能說他們不敬業,也不能說他們不是好老師。只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改變而已。

在那所學校呆了一年,我就離開了。作為師範畢業的「萬金油」,我後來「改行」了,從教數學改為教語文。9年時間,從農村初中,到鄉鎮高中,最後成功實現「三級跳」,應聘到外地的一所「國重」。期間,見證了從純粹的板書到老式的電腦,從音視頻到多媒體等新技術對教育教學的衝擊和變革。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老師們並沒有因為技術進步而更加輕鬆,反而是更累了。

2006年8月,我離開家鄉,到外地上班前夕,幾個同學為我餞行,才弄清原因。學校裡,別的老師都在埋頭批改作業,都在認真教育學生,都在加班製作課件。你不這樣做,在同事心中,你不「靠譜」,要拖班級後腿;在領導心中,你不負責,要影響學校形象;在家長心中,你不務正業,把學生交給你不放心。原來,很多老師不是不想改變,而是沒有創新的勇氣,不敢改變。

幸運的是,我在各個學校呆的時間都不長,就那麼兩三年。雖然有人指指點點,也有說「遊手好閒」的,但教學成績都還不錯,學生反響也還可以,矛盾還不是很突出。我真正遇到這些問題,是到「國重」任教的第一年,學生、家長和學校都相繼「興師問罪」。

上課之初,我和學生「約法兩章」,語文作業就兩樣,一是讀書,二是周記,沒有其他。個別同學歡呼,更多同學沉默。看來,「國重」果然不同,都是好學生。以前在鄉鎮,我一說沒作業,開始總是全班雷動,群情激越。

「國重」學生習慣好,一早到學校,坐得整整齊齊的,早自習「鴉雀無聲」,齊刷刷埋頭做作業。我乾脆讓科代表把輔導資料全部收了,叫同學們全部站起來,拿出語文書大聲朗讀。開始都很小聲,我就站在講臺上領著讀,或者在過道上督促他們讀。有人記憶好,三兩遍就熟了,來找我背誦。我說不用背,繼續讀,大聲讀,熟讀成誦,要培養語感。幾天過後,聲音越來越大,也沒人再找我背書了。

還是有學生不放心。有天晚自習,一個女生跑到辦公室和我「談心」,明顯質疑語文課「沒事可做」。我們之間展開一場後來被她稱為「經典」的對話。

你到學校來幹啥?

當然是讀書。

對了,又沒說叫你來做作業!

這個,還真沒想過……

所以,把書讀好就對了!

沒多久,有家長來訪。是個同行,本校初中部老教師,他兒子就在我班上。先是很客氣地感謝我對他兒子的關照,然後很委婉地和我探討「教育教學」。臨走時特別「關心」我,從農村到城市不容易,年青人要珍惜,剛到新環境,多付出,好好幹,不要讓別人說閒話。

國慶節後,年級組長來聽課。他是個比較開明的老師,我來應聘,就是他「把關」,從網上審資料,到筆試、面試、試講,三天之內搞定的。

評課後,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年輕人有幹勁,有闖勁,是好事,但要腳踏實地,做出樣子,多了解學生,多做基礎工作。最後還是不忘明確「敲打」我,有人說你懶,上課不做準備,下課不改作業,從課堂表現看,不太像哈!再努點兒力,爭取拿出好成績。

最難過的是學校這一關。期末檢查備課本和聽課筆記,我還真拿不出來。教務處抓典型,要全校通報。我直接到主管校長辦公室,和他理論,說學校沒有安排,要求必須寫備課本和聽課筆記。

校長啞然失笑,說老師備課天經地義,還要安排嗎?

我沒寫筆記,並不代表我沒有備課,沒有聽課。我拿出課本,翻開密密麻麻的筆記。再說了,即使沒有備課本,沒有聽課筆記,也不能說明我態度不端正,或者書教得不好呀。

那你說說,怎樣評價書教得好不好?校長也很可愛。

於是,我和校長開始了一場深刻的「靈魂」對話。

我說,書教得好不好,核心指標就兩個。一是看學生成績,二是看各方滿意度。前者一目了然,月考成績就在你電腦裡。後者包括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各方的滿意度。當然,春江水暖鴨先知,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學生滿不滿意。這點,你肯定比我更清楚,教務處不是每月都組織問卷調查嗎?

都說你有點扯,看來是真的。校長哈哈一笑,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當然,我沒備課,沒改作業,並不是我沒用心。相反,在其他方面,我卻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第一次月考,評講作文。一個男生直接站起來說,老師,作文不是嘴上功夫,我們想看看你的大作。

我大吃一驚,這種情況還真沒遇到過。停了一下說,這個同學說得對,作文確實不是紙上談兵。這樣吧,這次我沒準備,下次我們一起寫。從此,我開始堅持日記,至少是周記。學生作文,我也現場作文,相互點評,共同交流。在我有意識的引導下,有人開始自由寫作,有人開始投稿。一學期下來,有同學在《中國青年》發表文章,全班豔羨,興趣大增,我也收穫了大大小小10多篇「豆腐塊」。

為了做好學生工作,也是費煞苦心。有時,從周記中發現學生有問題苗頭,或者有值得稱道的優點,甚至寫下兩三千字的「長篇大論」。

三年後,我們全班60人,49人考上本科,其中「一本」9人,在全校24個班級中,僅次於兩個實驗班。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

後來,我又離開了那所「國重」,又換過好幾個學校。有段時間,在外國語學校,為了生活,甚至上過三個班的語文,還當個班主任。同事說我要錢不要命,其實我根本沒覺得累,同樣是上課輕鬆上陣,下課匆匆走人。

我堅信,世間沒有救世主,「解放」只有靠自己,包括老師在內。或許,這才是老師應該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我對教育減負的看法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關於教育減負的。筆者觀點很不錯,但是有些地方不敢苟同。我們的教育從2009年開始減負,2019年3月份,陳寶生部長曾說:「……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可見,教育減負仍然在路上。關於減負,我也想說幾句。
  • 夢幻西遊手遊我的地盤我做主稱謂怎麼獲得 我的地盤我做主
    夢幻西遊手遊我的地盤我做主稱謂怎麼獲得?我的地盤我做主稱謂獲得有什麼方法?夢幻西遊手遊今天開啟了奶油大作戰的活動,玩家在活動中還能獲得特殊稱謂我的地盤我做主哦,不少玩家都想獲得這個稱謂,夢幻西遊手遊我的地盤我做主稱謂怎麼獲得,下面安趣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 幼兒園小班民間體育遊戲:我有我的地盤
    小班民間體育遊戲:我有我的地盤 活動目標:1.鍛鍊身體的靈敏性,發展幼兒走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捉蝴蝶——教師做雞媽媽,幼兒做雞寶寶,雞媽媽帶著雞寶寶一起捉蝴蝶進場①教師:咦,看前面的草地上有些什麼呀?(蟲子)我的雞寶寶你們餓了嗎,那我們一起去捉蟲子,好嗎?②教師交代每一隻雞寶寶只能捉一條黃蟲子,然後跑回來,放到雞媽媽的筐子裡。③幼兒按照要求跑向指定點,捉一條小黃蟲回來。——小雞跑到大圓圈裡去捉綠蟲子。①教師:你們看,草地上還有很多蟲子,媽媽請你們每人捉兩條綠蟲子回來,好嗎?
  • 韓玉印:「河道是我管的」 莫忘權力是人民給的
    「河道是我管的,交什麼停車費?」9月25日晚,廣西柳州市水政監察支隊一副支隊長李某某嘴裡噴著酒氣、帶著白酒來到柳江邊的河堤,拒交停車費,還冒出如上雷語,並摔壞收費員手機。李某某目前已被停職接受進一步調查處理。
  • 我是老師,我應為學生減負
    主動為學生減負,是教師的義務與職責,應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我剛踏上教育崗位,與普通教師一樣,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但在教學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了學生的不容易,他們每天要完成大量作業,實在感到內疚與不安。於是,我開始了我的減負工作。
  • 教師「減負」提上日程?老師們坦言:我太難了
    說到教育部減負措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學生減負了,近期的教師減負提議老師們看完深有感觸,吐槽自己經常要參與教學外的任務指派,許多工作任務瑣碎繁多不勝其煩。但是,很多情況下老師們都是「隨叫隨到」默默投入到這些工作,因為同為教師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這已然成為一種「分內工作」一種常態。
  • 問教丨切實給教師減負,才能給學生減負
    中小學班主任、教師非教學負擔沉重的問題,早已引起教育部重視,也出臺了給教師減負的具體措施,但減負並未落到實處。根本原因在於對教師的考核、評價由行政部門主導,而非實行專業同行評價。切實給教師減負,必須深化教育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建立教師同行評價機制,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為七部委給老師減負叫好的思考
    「雪裡已知春信至」,就在一年快要過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 年初的1月18日,教育部長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擲地有聲,「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給學生減負,今天我要強調,教師也需要減負。」 媒體很給力地把2019年命名為「教師減負年」。
  • 教師減負?「我每天五節課,都不敢喊累。」
    B:很多學校的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忙碌了一整天,看著似乎做了很多事,但真正該做的卻沒怎麼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時間做,教師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都耗費在了一些所謂的「重要事情」上——比如,寫不完的各種應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種上交表格,迎不完的各種檢查驗收,還有補不完的各種活動資料……這裡的每一項似乎都「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關係著學校和教師的督導考核評估!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談談減負
    聽到要切實為基層減負的好消息,剛開始滿懷期待,後面卻發現負擔依然沉重。對此,筆者不能苟同。這種想法並不是「為基層減負」的正確打開方式。筆者的理解是,減負,不是減擔當、減責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標準和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減負更是增責,是提效。因為減負不是目的,我們並不是為減負而減負。
  • 給教師減負是優化教育環境關鍵舉措
    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此前披露,要加大中小學教師減負督查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由來已久,各種教學的、非教學的任務佔用了各地基層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
  • 漫讀英語 我的地盤聽我的
    我媽媽對這個沒意見嗎?Jenny:Why would your mother have a problem with me and Stuart?你媽媽為什麼對我和斯圖爾特有意見?比咱倆在我爸車裡做的事情還逾越嗎?Raj:This is so messed up.一切都亂套了。Lady in red:I know, I'm having the best time.我知道,我看得好開心啊。
  • 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
    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王營 提到減負,大多指的是給學生減負。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作為一名教師,本職工作是教育教學,如果這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雜事佔據了教師大量時間
  • 尊重教師需先從為教師減負開始
    山東省、海南省在教師節前夕相繼發布了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及徵求意見稿,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而在此前,寧夏、江西、河北、廣西等地已經先行制定了為教師減負的相關規定。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承擔各類評比、觀摩交流活動、充當活動人數、填報各種數據,有的教師還需要被借調到其他單位支持某項重點工作。
  • 微信小遊戲《損友圈》改名啦:《我的地盤OL》
    改成《我的地盤OL》。小編今天找不到遊戲,搜索「損友圈」,發現竟然還是沒有,找了好久才發現這款《我的地盤OL》。總之改成《我的地盤OL》也挺不錯的,聽著還比較霸氣。不過小編倒是不希望損友來我的地盤,畢竟來我的地盤是搞事情,不是給我送錢……
  • 英國多方合力為教師減負
    經過多年努力,英國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監測顯示,為教師減負取得顯著成效。英國為教師減負工作的持續定期監測、多方力量協同、集中攻關重點、學校聯盟試點探索等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鑑。減負:還給教師更多時間從調查監測教師工作負擔,到明確減負重點,再到減負策略的研究和推行,英國政府整合多方力量。
  • 美國教師眼中中國教育「減負」是啥樣
    最近,國內出臺了小學生減負的十條徵求意見稿,引起了大家對小學生減負的一些討論。  趁著周末放學,一些中小學老師朋友在一起喝啤酒聊天,我跟大家聊起了中國希望小學生減負的這幾條規定。
  •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用嗎?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效嗎?根據教育部關於切實減輕教師負擔的相關要求,各地應該出臺相應的「教師減負清單」。那麼,時至今日,教師的負擔究竟有沒有減輕了?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並沒有,可能還更重了。教師負擔過重,究其原因,是基於以下幾個:一是對教師期望值過高。對教師期望過高,這是全社會的「通病」,要求教師能文能武,能上課能搞活動,能演講能跟家長溝通,能寫會畫,還要安靜地做一朵白蓮花。
  • 經典整合營銷案例分析:「我的地盤,我喜歡」
    二、經典整合營銷案例分析2003年,想必很多人都記得一個「我的地盤,我喜歡」的經典整合營銷案例。當時中國移動動感地帶請來當時的人氣明星周杰倫來作為代言人,在短短時間內就獲得了非常高的品牌傳播力和影響力,其後,動感地帶又與麥當勞展開了「動感套餐」「我的地盤,我喜歡」為主題的一系列聯合營銷活動。
  • 教師減負,更想要的是實效,但願不要成為形式主義
    在2019國家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說:「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給學生減負,今天我要強調,教師也需要減負。」並且,陳部長表示今年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將專門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準開展,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在聆聽陳部長教育呼聲之餘,心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