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過程中的那些免疫事件—胎兒面的免疫調控

2020-08-26 事事聊生信

生殖健康雖然比不上腫瘤在醫學上的熱度,但作為人類生殖繁衍的重要一環,健康平安的孕育一個新生命關乎每個家庭的幸福甚至未來。胎兒對於母體來說作為一個半異體,稍有不慎,便會發生嚴重的免疫排斥,對胎兒來說嚴重的會發生流產,對母體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如子癇前期),如何與母體和諧相處,既保證胎兒的健康發育,又保證母體身體的健康,這都離不開精準的免疫調控。這一專題,跟大家一起聊聊妊娠過程中的那些免疫事件。

妊娠期母親的身體生理發生顯著的變化,為了保證半異源胎兒的耐受性,同時保護母親免受病原體入侵,母親的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統發生動態變化。妊娠過程中每一個事件的執行都需要免疫系統的精確調控,如果這些免疫適應被破壞,則會導致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如,流產、早產和子癇前期。母胎免疫系統作為內分泌、代謝和微生物互作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胎兒和胎盤來源信號及時、協調地相互作用,通過縱向、多組學分析研究了解健康和病理妊娠中的免疫適應性,對影響妊娠期間免疫適應的因素進行綜合檢查,不僅可以確定健康妊娠中正常免疫狀態(藍色),還能找到非正常妊娠結局異常免疫(橙色)的關鍵因素(圖1)。

近期,大量的轉錄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和細胞技術的出現,為捕獲妊娠期的多組學數據提供了強大的手段。尤其最近證實了一個相互關聯的免疫特徵的網絡,在妊娠過程中按時間順序調節。妊娠過程中,胎兒、胎盤和母體對免疫調控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專題結合近期多篇綜述系統描述妊娠過程中的免疫調控,今天首先跟大家一起學習一下胎兒面在妊娠過程中發揮的免疫作用。

圖1

胎盤在妊娠過程中的免疫調控

受精後第7 - 8天,囊胚附著在子宮壁上,滋養細胞(最終構成胎盤的胎兒來源細胞)增殖並侵入子宮,不僅引發基質細胞分化成富含糖原的蛻膜細胞,還改造子宮環境,包括子宮螺旋動脈轉變為薄壁血管,促進母親和胎兒之間的營養和代謝物的交換。

滋養細胞的局部免疫調控 (圖2b)

在妊娠早期,滋養細胞作為關鍵的免疫細胞,它們會促進炎症環境的形成,這對子宮重塑以適應胎盤形成是必要的。懷孕大約2周後,滋養細胞侵入蛻膜並分泌細胞因子、趨化因子(C-X-C motif)、配體(CXCL)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這些細胞可以招募母體免疫細胞並重構蛻膜/子宮。與此同時,滋養細胞還組織白細胞的增殖,特別是蛻膜自然殺傷細胞(dNK)和蛻膜樹突細胞(dDCs)的增殖。

滋養細胞位於母胎界面,它們可以阻止胎兒受到母體毒性免疫細胞的侵害,從而保護胎兒免受早期母體免疫系統的傷害。滋養細胞上特殊的HLA分子(HLA-E,HLA- g,和HLA- c)可抑制CD8+ T細胞和NK細胞的細胞毒性。Th2極化細胞、未成熟樹突狀細胞和Treg細胞共同形成一個耐受環境。

胎兒游離物質的免疫調控 (圖2c)

胎兒和胎盤調節外周免疫系統以增強胎兒的耐受性。胎兒微嵌合、無細胞胎兒cffDNA和胎盤細胞外囊泡(EVs)進入母體循環,通過誘導胎兒特異性調節性T細胞(Treg)等機制促進系統耐受性(外泌體),或導致異常妊娠的病理炎症(微顆粒)。

隨著胎盤的生長,胎盤釋放出各種EVs外泌體(約50-150 nm)、微泡(200 nm-2m)和凋亡細胞,這些細胞可能來自細胞滋養細胞、合胞滋養細胞和胎盤間充質幹細胞。EVs濃度隨妊娠進展呈線性增加,表明其在妊娠中可能發揮著免疫調控的作用。這些EVs作為轉運膜和胞漿內胎兒蛋白、脂質和微RNA的載體,在細胞通訊中發揮作用。最近研究認為外泌體可誘導活化的淋巴細胞凋亡、降低NK細胞毒性、分泌TGF (TGF)抑制因子和PDL-1,從而促進Treg分化,進而發揮免疫抑制功能。

另一方面,微顆粒是在生理氧化應激條件下形成的一種溫和的促炎物質,可能抵消外泌體在胎盤環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病理妊娠如早產和先兆子癇會影響EVs濃度和生物活性。迄今為止,定量和定性評估納米級EVs的技術在解析度和靈敏度方面的缺陷一直是理解其各種形式生物發生和活性的障礙,然而,一些新技術,如聯合差動超離解、透射電子顯微鏡和納米顆粒跟蹤分析已經出現,允許分離,檢查形貌,分析大小分布和濃度。

凋亡的滋養細胞也是釋放到母體游離cffDNA的重要來源。隨著胎盤的增大和凋亡滋養細胞數量的增加,cffDNA的血漿濃度呈指數增長。與成人cfDNA相比,cffDNA是低甲基化的,因此是toll樣受體(TLR)-9的激動劑,TLR -9通常對低甲基化的細菌和病毒DNA有反應。在懷孕的小鼠中,有證據表明注射低甲基化DNA會導致TLR-9激動並導致分娩,而阻斷TLR-9的激活可阻止這些小鼠早產。雖然cffDNA的免疫調節作用在人類未被證明,但這些發現表明,cffDNA可能參與TLR依賴的母體適應性免疫,母親的免疫適應與臨產的發生有關, cffDNA水平達到峰值時發生足月分娩,或其他紊亂如早產。

除了非細胞的胎兒物質進入母體循環之外,少量完整的胎兒細胞的轉移(胎兒微嵌合)也有助於母體免疫調節。這些細胞起源於一系列不同的胎兒組織,包括造血、祖細胞和組織特異性細胞類型,它們的頻率隨著妊娠周期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它們可能具有免疫活性。早在人類、非人靈長類和小鼠的妊娠中期,就可以在母親的血液和組織中檢測到胎兒細胞。這些細胞隨著胎齡的增加而增加,在分娩時達到高峰,在產後急劇下降。

儘管人們對胎兒嵌合細胞的存在已達成共識,但對其在妊娠期間的功能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缺乏公認的分離這些極其罕見的胎兒細胞的方法。然而,這些胎兒嵌合細胞在母體外周的積累與母體對胎兒免疫耐受的增強是一致的,例如,對胎兒父體來源的抗原,母體特異性的全身增加Treg細胞。因此,從生物學上講,胎兒細胞是促成妊娠足月所必需的生殖環境的一部分。

胎兒游離物質可能是母體免疫調控的重要物質,可以誘導外周Treg細胞的分化和增殖。Somerset等人描述了外周Treg的軌跡,他們通過對非孕婦和每三個月孕婦的樣本進行橫斷面分析,量化了人類妊娠過程中外周Treg (CD4+CD25+)的水平。他們發現,在未懷孕的前三個月,Treg增加了1.5倍,在妊娠中期達到2.5倍的峰值,在妊娠晚期略微下降到2倍。自那以後,至少有14項不同的研究證實了在人類懷孕期間Tregs的增加。這些妊娠誘導的Treg的功能已經在小鼠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例如,一組數據表明表明,CD4 + CD25 + 敲除的Treg細胞會使懷孕小鼠妊娠失敗,且具有100%的外顯率。在人類中,Tregs水平較低的女性可能更容易自然流產或早產。這些研究認為妊娠期保持適當的Treg水平是必要的,這是妊娠免疫時鐘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娩時胎兒-胎盤的免疫調控(圖2d)

妊娠37至40周時,胎兒-胎盤單元的免疫功能進一步發展,並觸發炎症促進分娩。證據表明,胎兒成熟觸發母體免疫系統向促炎狀態轉變。例如,由成熟的胎兒肺組織產生的表面活性蛋白A是TLR-4激動劑,環氧合酶(COX)-2活性的刺激因子,前列腺素(PG)E2的產物。生長中的胎兒對羊膜和肌層的機械拉伸也可能誘發促炎信號,從而促成分娩。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羊膜腔內球囊膨脹會增加母體血漿白介素-1 (IL)-1,腫瘤壞死因子(TNF),IL-8和IL-6,促進子宮收縮。眾所周知,這些細胞促炎因子TNF和IL-1蛋白和前列腺素的產物與小鼠和人類的分娩密切相關。

胎兒-胎盤單位的免疫表型從耐受性轉變到促炎性,這個過程與其他免疫、發育和環境同步並協同工作,並引發母體和胎兒來源的促炎免疫細胞向子宮肌層、母體宮頸和胎兒絨毛膜聚集。這些信號導致的最終的結果是分娩的共同途徑:胎膜破裂、宮頸成熟和子宮收縮。

圖2:胚胎、胎兒和滋養細胞對妊娠期間免疫調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Peterson LS, Stelzer IA, Tsai AS, Ghaemi MS, Han X, Ando K, et al. Multiomic immune clockworks of pregnancy. Semin Immunopathol. 2020.

相關焦點

  • 為了胎兒安全,母親的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被改變
    科學家們使用動物妊娠模型來評估人類妊娠結果差異的變量,包括母親的年齡、父母之間的遺傳多樣性和懷孕次數。 母親的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被改變,以防止胎兒被身體排斥。這是一種微妙的免疫平衡,如果被破壞,可能會導致流產或多次流產。不幸的是,這種平衡經常被環境暴露或生理變化所破壞,從而導致妊娠併發症。
  • Nature:胎兒獨特的免疫系統
    處於妊娠中期的胎兒非常忙碌。他們正在發育皮膚、骨骼以及聆聽和吞咽的能力,並且致力於第一次排便運動。如今,一項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發現,胎兒還在獲得功能性免疫系統。該系統可識別外源蛋白,但和成熟的免疫系統相比,發起攻擊的可能性較小。
  • 細菌在訓練嬰兒免疫系統中的作用
    此時,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無法辨別哪些微生物可能對自己有害。因此,最重要的是,讓它們儘快了解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區別。最近的科學發現表明,這一過程的主要部分開始於分娩過程,而細菌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觀調控獲進展
    幹擾素在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過程中,幹擾素產生的多少與持續時間受到精確調控,以確保機體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時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損傷。目前關於幹擾素表達精確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號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細胞核內RNA修飾的方式調控幹擾素表達的機制尚不清楚。
  • 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不過因為很多患者沒有在疾病早期就接受治療,如果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疾病活性比較高又持續比較久,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效果就比較有限,而需要藉助於標靶治療的生物製劑,會稱作標靶治療是因為藥理作用上能更精準地調控,會稱作生物製劑的是因為這類藥物得靠生物技術來製造,和經由化學反應合成的藥物不同。
  • PNAS | 蘭州大學在BAK1介導的植物免疫信號調控過程取得進展
    該文揭示了植物免疫響應中的R蛋白ADR1s負責調控bak1bkk1自身免疫表型的分子機制。該系統能夠觸發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實現更為專一且強烈的免疫反應(通常體現為過敏性反應引起的細胞死亡)。PTI通路中的宿主對PAMP的識別以及信號轉導的起始除去特異的受體外還需要膜上的共受體參與調控。
  • T細胞可通過免疫調控微生物群阻止肥胖
    T細胞可通過免疫調控微生物群阻止肥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5:47:54 近日,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教授June L.
  • 曹雪濤等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觀調控新機制
    《自然—免疫學》雜誌 8 月 29 日 發表 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的論文,報導了 RNA 解旋酶 DDX46 能夠通過 RNA 去甲基化修飾導致抗病毒效應分子 mRNA 核滯留、進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的研究結果。幹擾素在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 做好3大準備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懷孕不是難事
    評估2:藥物是否影響胎兒準備懷孕前,就要先評估藥物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若是懷孕不是計劃中的事,而剛好使用的藥物又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這時醫生可能會建議中止懷孕,因此,計劃性懷孕很重要。評估3:母體抗體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有計劃懷孕的患者,孕前可請醫生評估患者體內的自體抗體,是否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曾遇到一名備孕的病患,她體內有抗磷脂抗體,這時就要注意,懷孕後可能影響胎盤的血流狀況,可能會妨礙胎兒的發育和生長。
  • 鈣離子通道OSCA1.3調控植物氣孔免疫
    鈣離子通道OSCA1.3調控植物氣孔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5:14:30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Cyril Zipfel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劉萬裡研究組在eLife發表論文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eLife期刊在線發表了名為《IgM型、亞型轉換的IgG及IgE型B細胞受體對不同機械力的活化敏感性及閾值的研究》(The activation
  • 曹雪濤等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觀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自然—免疫學》雜誌8月29日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的論文,報導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夠通過RNA去甲基化修飾導致抗病毒效應分子mRNA核滯留、進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的研究結果
  • 研究發現調控植物免疫的鈣離子通道
    研究發現調控植物免疫的鈣離子通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 18:55:03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heng Luan研究組發現了一個鈣調蛋白門控的鈣離子通道參與植物免疫調控
  • Nature重大發現:胎兒免疫系統與成人大不同
    >日前,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顛覆了對胎兒免疫系統的傳統觀念。研究證實,胎兒在懷孕的第13周就有了功能性的樹突狀細胞。胎兒的免疫系統與成人免疫系統有很大的不同。胎兒細胞控制免疫反應的能力相當強。利用這種『超能力』有望為治療成人自身免疫疾病帶來新方法。
  • 李傳友研究組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與高等動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極高的類似性。但目前對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轉錄重編程的機理所知甚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長期以番茄為模式研究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理。該研究組最近的研究發現,茉莉酸信號通路的核心轉錄因子MYC2通過正向調控機械損傷相關基因及病程相關基因等與抗病抗蟲密切相關的基因的表達實現植物對病蟲侵害的有效防禦。
  • 上海科學家合作揭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正在介紹環形RNA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當長鏈的核糖核酸(RNA)「變身」成環形RNA後,這些「重塑外形」的RNA是否連「內涵」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4月25日,相關論文發表在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隱身於細胞中數以萬計的環形RNA逐漸浮出水面。
  • 【科技前沿】鍾波課題組發現去泛素化酶調控腸道感染免疫與腫瘤...
    鍾波團隊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USP25通過調控Toll樣受體(TLR)或RIG-I樣受體(RLR)信號通路,促進抗病毒天然免疫同時抑制TLR介導的炎症反應。PRR介導的信號通路在腸道感染免疫中發揮了重要功能。
  • 子宮裡的乖寶寶,連免疫細胞都聽媽媽的話
    但是,有一個特例,那就是在母親懷孕的時候。但是,有一個特例,那就是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母親身體的本能居然會忽略這個入侵物,轉而是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胎兒,並且給它以最佳的營養,與它和平相處。因此,母親在孕期的免疫機制會處於一個相對被抑制的狀態,也就是說為了保護胎兒孕媽媽主動把自己的免疫力給削弱了。大約在母親懷孕6天左右,當受精卵著床、形成胎盤,胎盤絨毛會合成一種特殊的酶。
  • 懷孕如何改變女性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
    2020年3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女性在懷孕期間身體發生的一些變化比其他變化更明顯。我們都知道,女性通常會出現明顯的腫塊,她們可能一開始會有孕吐症狀,之後會出現腳踝腫脹,但懷孕也會改變一些關鍵的身體過程和功能。其中一個不太明顯的變化發生在女性的新陳代謝上。
  • 昆明動物所闡明樹鼩OASL1基因的免疫反應調控功能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團隊研究發現,樹鼩基因組中天然缺失了重要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RIG-I(PNAS 2016);位於天然免疫上遊的接頭蛋白STING在樹鼩細胞中存在兩種不同大小的異構體,分別調節抗DNA病毒和抗RNA病毒反應(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20a);位於線粒體的接頭蛋白MAVS可被C型肝炎病毒編碼的絲氨酸蛋白激酶NS3/4A切割,進而抑制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