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學家合作揭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

2020-12-11 經濟日報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正在介紹環形RNA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

當長鏈的核糖核酸(RNA)「變身」成環形RNA後,這些「重塑外形」的RNA是否連「內涵」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首次發現這群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在細胞受病毒感染時環形RNA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PKR參與抗病毒免疫,揭示病人體內環形RNA的「低含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密切相關。

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4月25日,相關論文發表在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隱身於細胞中數以萬計的環形RNA逐漸浮出水面。但與已經被科學家反覆深度剖析論證與人類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線形RNA相比,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環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圖片展示了環形RNA的結構及其由病毒入侵細胞後觸發的大規模降解,其創意來源於影片「The Matrix」,如同電腦病毒入侵後導致系統觸發相應的保護機制。

陳玲玲研究組的前期研究證明環形RNA生成速度緩慢。他們在近期研究環形RNA的二級結構過程中發現,這些擁有閉環結構的環形RNA內部並不簡單,能形成16-26個鹼基對莖環結構。它們獨特的「造型」能夠被天然免疫因子PKR識別並結合,由此,PKR活性受到抑制,可以避免體內因PKR過度激活引起的免疫反應。

而細胞中的核糖核酸酶RNaseL則可以讓PKR恢復自由身,這一類酶在細胞受病毒刺激下可以作用於環形RNA,將其「切割」降解,而緩慢的環形RNA生成速度不足以回補這些被降解的環形RNA,PKR得以釋放參與細胞的抗病毒免疫過程。

紅斑狼瘡是一類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出現故障的疾病。研究人員通過檢測紅斑狼瘡病人體內數據發現,在環形RNA降解中發揮重要「切割」功能的核糖核酸酶RNase L在病人體內處於「弱激活狀態」,與之對應的是環形RNA普遍在病人體內數量很低,天然免疫因子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則在體內過度激活「運轉」。科研人員通過使用技術手段讓環形RNA在病人來源的免疫細胞內數量增多,可以觀察到過度激活「運轉」的天然免疫因子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被顯著「控制」。

圖片藝術化地展現了如銅錢草葉般的環形RNA的形狀,借用銅錢草的藥用價值暗示環形RNA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這些發現不僅首次揭示了環形RNA的降解途徑及其特殊二級結構特徵,並提示環形RNA作為之前被忽略的一類新RNA分子家族可以通過形成雙鏈莖環結構發揮免疫調控的新功能。它們的「緩慢生成」、「快速降解|」以及「形成莖環結構」的特性使得它們在調控免疫穩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相關研究進展為環形RNA代謝和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生化與細胞所博士後劉楚霄、博士研究生李響和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南芳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陳玲玲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首要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楊力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風溼病研究所所長沈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工作得到生化與細胞所周兆才研究員、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和細胞分析技術平臺的大力支持,並得到來自中科院、科技部和基金委的經費支持。

(經濟日報 記者:沈則瑾 責編:張葦杭)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3月9日訊/生物谷BIOON/---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是結合DNA並修復雙鏈斷裂的最重要的酶之一。這種修複方式對於產生能夠幫助免疫系統抵禦入侵者的受體至關重要。但是DNA-PK不僅結合DNA,而且還結合RNA。
  • 科學家揭示RNA與染色質互作重要機制
    本報訊(通訊員黃艾嬌 記者黃辛)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教授高亞威與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韓大力合作,首次揭示了RNA的N6甲基腺嘌呤(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不僅對宿主細胞抵抗外源病毒感染至關重要,更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疾病和腫瘤免疫中有重要功能。但是至今為止,對核酸免疫的細胞生物學功能,除了已知細胞自噬、細胞分化/轉分化和細胞衰老外,所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供應單位。線粒體動力學調控線粒體形態的持續和快速變化,在細胞能量代謝,細胞器完整和細胞命運決定等多個重要細胞生物學進程中關鍵。但是,對於核酸免疫識別是否能主動控制線粒體這一關鍵的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也尚不清楚。
  • 上海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
    上海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 2020-04-07 11:49:00來源:央廣網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則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中國科學家合作揭示LRRC8介導cGAMP轉運對抗病毒免疫的功能
    中國科學家合作揭示LRRC8介導cGAMP轉運對抗病毒免疫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3 13:33:05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肖輝、德國夏洛特醫科大學Thomas J.
  • 科學家發現沙粒病毒如何影響宿主天然免疫系統
    9月18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獲悉,該所肖庚富團隊發現,沙粒病毒聚合酶L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功能,並對宿主天然免疫系統產生影響。
  • 科學家揭示植物「免疫系統」工作原理
    答案是肯定的,看似嬌弱的花花草草,可能遠比你想像中來得堅強。 植物具有複雜、精細調控的免疫系統,可植物抗病蛋白被發現至今已經20多年了,人們卻仍然不清楚它們的工作原理。 這一謎題在4月5日得以揭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在植物體內發現了由抗病蛋白組成的抗病小體並解析其電鏡結構,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機制。
  • 復旦學者揭示去琥珀醯化酶SIRT5調控免疫代謝在炎症中的功能和分子機理丨BioArt推薦
    科學家們在既往的研究中利用質譜技術鑑定了成百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而對其生理和病理功能卻知之甚少。SIRT5不僅能夠調控巨噬細胞代謝,而且還可能通過調控巨噬細胞代謝在結腸炎甚至結腸炎癌惡性轉化中有重要功能。
  • 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觀調控獲進展
    幹擾素在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過程中,幹擾素產生的多少與持續時間受到精確調控,以確保機體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時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損傷。目前關於幹擾素表達精確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號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細胞核內RNA修飾的方式調控幹擾素表達的機制尚不清楚。
  • 中科院科學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工作的新奧秘
    新華社上海12月3日電(記者張建松)人體免疫系統工作機制複雜而精確、奧秘無窮。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發現並證明人體免疫系統內的鈣離子能「幫助」T淋巴細胞清除病原體的新奧秘,國際學術期刊《自然》3日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
  • 上海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的重要機制
    環境汙染、生活壓力、遺傳病等因素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有一半以上不育男性無法明確其病因。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中心」)劉默芳研究組與國內外多家實驗室合作,發現精子細胞內的PIWI/piRNA複合體可作為蛋白質生產的調控「機器」,激活小鼠精子細胞中蛋白質的翻譯,保障功能性精子的生成。
  • 水生所肖武漢組揭示SIRT5和琥珀醯化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
    在既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質譜技術鑑定了成百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揭示了SIRT5可通過琥珀醯化、丙二醯化等調控免疫代謝、心臟代謝、腫瘤代謝中的諸多生物學功能,其生理和病理功能依然有很多未知尚待挖掘。
  •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Caetano Reis e Sousa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近期抗病毒免疫領域研究進展速覽
    【2】浙大徐平龍組揭示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飾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與機制doi:10.1016/j.chom.2017.05.010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的激活,傳統上認識是由蛋白泛素化和蛋白絲蘇氨酸磷酸化所介導,對於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飾的作用與生理功能,未有深入探索和認知。
  • 天然免疫中caspase活化和識別GSDMD介導細胞焦亡的完整分子機理
    該研究完整地揭示了天然免疫應答中caspase精確地自剪切活化,進而特異地識別和切割GSDMD,引發細胞焦亡的分子機制。細胞焦亡是機體重要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拮抗和清除病原菌感染中發揮關鍵作用,過度的細胞焦亡會誘發包括敗血症在內的多種炎症性疾病。
  • 科學家揭示長非編碼RNA Paupar的新功能
    科學家揭示長非編碼RNA Paupar的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3:48: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ori Sussel研究組的研究顯示,長非編碼RNA Paupar通過調節PAX6的調節活性來促進
  • ...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呼吸科錢莉玲團隊合作揭示長鏈非編碼RNA在...
    我院兒科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呼吸科錢莉玲團隊合作揭示長鏈非編碼RNA在兒童哮喘中的調控新機制 2020-08-08 1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科技大學兩項成果登上《科學》
    北京時間24日凌晨,以上海科技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同時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    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複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首次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於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另一項研究成果是上科大iHuman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肥胖症藥物靶點研究上所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解析人源黑皮質素受體4的原子解析度晶體結構。    結核病是全球十大致死疾病之一,也是單一傳染病中的「頭號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