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是什麼人?假如你是以下幾個姓,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代!

2021-01-08 騰訊網

大家對於我國歷史上的契丹建國有多少的了解呢?對於契丹族的姓氏又知道多少,有可能你就是契丹族的後裔,而自己卻無所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契丹族姓氏的事。從我國歷史來看,契丹建國是從公元的九一六年開始建立,一直到公元的一一二五年遼國誕生,契丹建國的歷史結束,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遼王朝也已經逝去了近九百年。雖然說,契丹建國曾經所創造的輝煌,很多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消磨了,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印記卻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

談起契丹人,對於契丹人的姓氏就會想到耶律和蕭氏這兩個姓氏,其他的姓氏大多都沒有人知道。那契丹人的姓氏到底是來自哪呢,這其中有什麼典故呢?根據《契丹國志》之中的記載,契丹族原本是沒有姓氏,他的族人都把山川地勢作為自己的名,而對於耶律這個姓氏,其最開始也是河流的名字,這條河位於契丹人居住地方,後來隨著發展,耶律這一詞才被作為了部落名字。契丹人一直到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都沒有自己的姓氏,人們都是用部落的名稱來區分不同的地區。

《遼史·后妃傳》中曾寫到,遼朝的皇帝尊稱為劉氏,他應該是為了向漢高祖劉邦看齊,希望像他一樣有勇有謀;而其大臣貴族則以賢臣蕭何為榜樣,故而稱為蕭氏。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遼國其他的百姓也開始逐漸使用耶律和蕭作為姓氏;一直到遼國滅亡後,耶律氏的族人為了躲避禍亂,才放棄了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氏,從而改為其他的漢姓。

除此之外,契丹也曾出現過其他姓氏。在930年,東丹王其長子耶律倍投奔了後唐,被當時的皇帝賜名為李慕華,而跟隨他的五百名隨從也被賜於穆、罕、羅、易、蓋等漢姓。以上這些,就是我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契丹人的姓氏。對於契丹族,隨著新舊朝代的更替,時代的變遷,它們使用漢族姓氏、學習漢族習俗文化,已經真正融入了中原文化,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大家在了解了以上這些內容後,還有什麼其他想法呢?大家的姓氏又是什麼呢?很有可能是契丹的後人哦!

相關焦點

  • 古代契丹的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消失了,那他們的後代現在姓什麼
    至唐朝滅亡之後,契丹貴族不再使用唐朝所賜的李姓。直至遼代,在典籍記載中契丹人開始有耶律和蕭兩大姓氏,分別代表皇族和後族。耶律氏建國後自稱自己是黃帝後裔。耶律這個姓氏的由來,耶律應該是由迭刺部落名的音譯而來,所以耶律姓應是以部族名為姓而來的。而關於後族蕭姓的由來,史書中的記載卻各不相同。
  •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是契丹人還是回鶻人?
    然而,述律家族真的是回鶻人嗎? 留意一下史料:在六世紀末,隋王朝強大,在隋文帝的幹預下,契丹人成了隋朝防禦突厥與高麗的緩衝力量,「契丹別部出伏等背高麗,率眾內附」;之後,另有「別部四千餘家背突厥(回鶻就是突厥的一個分支)來降」,使得契丹人「部落漸眾」,「分為十部」。
  • 金朝籠絡契丹人為其安定處所,為何契丹人還「不識好歹」,頻繁起義
    一、滅我國家我怎能俯首稱臣遼朝一直就是驍勇善戰的民族,在這之前契丹人一直統治著女真民族,我們試想,當你長期欺負一個人,並向其索取利益,當某一天被欺負的人反過來欺負你,肯定是從頭到腳的一百個不願意,並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教訓他,遼朝被金滅亡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契丹人的心理,一直是反抗的。
  • 契丹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如今還有契丹人的後裔嗎?
    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迅速發展壯大,不斷開疆拓土。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在全盛時期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由於契丹人的疆域橫跨了整個中國北方,隔斷了中國與中亞、西亞的直接聯繫,因此西方許多人誤以為在這一時期,契丹人統治了整個中國。
  • 縱橫北方草原數百年的契丹人,為何最後卻出現在雲南?
    而在眾多主角當中,或許最讓人心生崇敬又哀婉感嘆的,就是《天龍八部》的男主「契丹人蕭峰」。蕭峰本姓喬,原本是妥妥的漢人子民,但隨著真相抽絲剝繭般展開,他卻成了中原豪傑口中的「契丹狗賊」,成了遼國貴族的後裔。
  • 晉人佔領了河南遷到開封,大量契丹人南遷。河南人是契丹的後裔嗎...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至少有一百六十個民族,其中最著名的有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沙陀、党項、契丹和女真,它們大多不在現存的五十六個民族之列。這些著名的少數民族在古代,無論是建立王朝或統一的漠北,曾經是全能的,但現在他們生活在?他們是消失在歷史中還是去了那裡?讓我們探索他們的下落。首先,自戰國以來,興起於河套陰山地區的匈奴人一直是漠北的主體,控制著30萬根琴弦,威脅著秦漢時期的北方。
  • 透過遼代繪畫看遼代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狩獵的?
    這幅畫作雖然只有一個人一匹馬,卻可「窺一斑,而見全豹」。契丹人對於狩獵的喜愛程度和重視程度躍然紙上。胡環的另一幅傳世名畫為《出獵圖》,日前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人物也不多,只有三個人和三匹馬。該畫刻畫了契丹春狩時,在廣袤的原野之上尋找獵物之情景。這三個人以束帶緊腰,披頭散髮右臂皆擎蒼鷹。人雙眸深邃,四下尋望而鷹也是目光奪人,飽含殺氣。
  • 遼國繁盛一時,滅國之後契丹人四散逃亡,如今身處何地
    在北宋王朝時期,我國北方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割據政權,它憑藉強大的武裝力量,頻繁進攻北宋城池,戰火連天。它就是廣為人知的大遼政權,也就是遼國。遼國的創立者是契丹人,一個馬背上長大的少數民族。隨著金國的崛起,最終遼國在北宋和金的夾擊下滅亡了。
  • 手中無牌的趙光義,向契丹求和示好,契丹人會答應嗎?
    但是,你轉換一個視角,從契丹人來俯瞰中原呢?自「睡王」遼穆宗以來,契丹大遼就一直走下坡路。好不容易挨到遼景宗中興,契丹總算步入正軌。然後呢?然後,趙光義發動了第一次幽州之戰,差一點兒把幽州給端了。漢人說:幽雲十六州自古就是我國領土;而契丹人則說:幽雲十六州是我們用鮮血和生命從石敬瑭手中換回來的。你憑啥打我們?
  • 為何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古代契丹人,現在在哪?
    這要從契丹的源頭說起,契丹人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如下一條路線:東胡(戰國)——鮮卑、烏桓(東漢至南北朝)——契丹(唐朝至五代十國)——大遼、西遼(五代末、北宋至元朝)——達斡爾人(遼國皇帝衛隊斡爾朵軍的後裔)。
  • 契丹|大遼帝國簡史
    後晉石敬瑭為了獲得契丹人襄助以對抗北宋,割讓「燕雲十六州」於契丹,從而使遼朝輕易進入了中原。據《遼史·太祖紀(下)》載:(遼朝疆域)「東自海,西至流沙,北絕大漠。」在抗擊金朝的鬥爭中,遼貴族耶律淳曾短暫登基,率眾抗金;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前者滅掉了後者,東遼最終被蒙元所滅。契丹人、遼朝、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光輝註定還要延續——阿保機長子耶律倍之後裔、太祖八世孫、進士耶律大石,文武雙全有雄才大略,在輔佐天祚帝抗金失敗後,曾擁戴過耶律淳。
  • 21世紀的今天,為何還有些歐洲人,把中國人稱為「契丹人」呢?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主角喬峰原本是契丹人,但卻被漢人撫養長大,後來成為丐幫幫主,不過當他的身份被揭穿時,他只好放棄幫主之位,然後回到遼國做真正的契丹人,小說中當時是北宋,漢人跟契丹人之間經常相互拼殺,所以才有了《天龍八部》的故事。
  •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哪了?真相太匪夷所思,他們竟跑到這裡來了!
    那麼,人們不免要追問:百萬契丹人哪裡去了? 《科技日報》載文指出,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同化。
  • 考古成果證明契丹人痴迷圍棋
    據南宋葉隆禮《契丹國志》記載:「遼人……夏月以布易氈帳,藉草圍棋,雙陸或深澗洗鷹。」馮永謙解釋說:「這是契丹人自覺接受包括圍棋在內的漢族先進文明的最早記載。『藉草圍棋』就是說契丹人或是坐在草墊上下圍棋,或是在草原上隨處將野草劃拉倒後,就能席地而弈。由此可見遼國的圍棋之盛。
  • 你的娃憋在家 契丹的娃在學啥?
    契丹的娃們,都是咋上學的呢?夜深人靜,我開始翻閱手頭的各種歷史資料。原來1000多年前的草原孩子學習的任務也不輕鬆啊!契丹的娃們長到大概5歲,就要進入早教階段了。人家的早教要比咱們現在來得更奢侈一些,都是請老師到家裡來教。教什麼呢?
  • 大遼滅亡之後,數百萬的契丹人哪裡去了?
    在戰事動蕩的歲月中,各部氏族走向聯合,逐漸形成了契丹民族,在北魏時就有契丹八部之說: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絮部、黎部、吐六於部。唐朝初年,契丹族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開元年間,大賀氏聯盟解體,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與大唐屢有戰爭。
  • 遼朝滅亡後,契丹人去哪兒?
    這個從後宮走出來的女人,在位差不多有一年。雖然國家被滅,可契丹的實力並未就此消亡。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金天會十年(1132),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
  • 俄羅斯人為什麼都稱中國人為契丹人?別急,其實是個褒義詞
    中國人喜歡稱呼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一是因為他們身材魁梧,是天生的戰士;二是因為民風剽悍,一言不合就開打,而且不惜玉石俱焚,那麼俄羅斯人士怎麼稱呼中國人呢?
  • 無酒不歡的契丹人
    用白話來說,就是:鄭珙使團(一般來說,人數約有二三百左右)來到契丹朝廷,遼世宗熱情招待,大塊吃肉,特別是要大碗喝酒。鄭珙這個人身材魁梧,又有酒量。有一天晚上,宴席上鄭珙遭到大量灌酒,曲終人散,遼人把鄭珙送回了驛館。第二天早晨發現他就窩死在氈帳裡了。北漢使團只好拉著鄭珙的屍體回去復命。
  • 霸州元帥移剌捏兒:歸附成吉思汗的契丹人,有什麼傳奇經歷?
    到了金末,耶律阿沒裡的後人移剌捏兒幼有大志,不僅精於騎射,更是沉移多謀略,一直對女真人對契丹人的壓迫不滿,金廷聞其才,先後授予他參謀、留守等職務,都堅辭不受。當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興起,進攻金王朝,由於蒙古部族與契丹部族都是東胡的後裔,移剌慷慨地對親屬說:「為國報仇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