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作為啟蒙教育讀本,如今已經成為了很多小孩子的必修課,「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可謂信手拈來。
其實,姓氏屬於我國的一種獨特的文化體現,雖然在「漢文化」輻射圈中的其他國家,也都有所謂的「姓氏」,但卻無法和我國相提並論。
姓氏在我國之所以如此受重視,原因便是姓氏中蘊含了血緣和基因密碼。目前,我國至少有18000多的姓氏,但常見的姓氏卻基本都在《百家姓》裡。
不過我國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姓氏,雖然也有後世子孫延續,人口達740萬,但並不在《百家姓》中,生活中這個姓氏卻很常見。
一、「肖」姓未收入《百家姓》
大家都知道《百家姓》是一部收錄姓氏的集錦,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百家姓》並不是萬能的,因為當初北宋時期在搜集姓氏的時候,也有一些疏忽和漏洞,這就導致一些姓氏沒有被輯錄其中。
另外,《百家姓》並非以人口數量進行排列,還存在著很多其他因素,這就導致一些姓氏無法被輯錄,故此《百家姓》並非是一部「萬能書」。
在眾多未收錄於《百家姓》的姓氏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紹的「肖」姓。其實,關於肖姓的起源說法眾多,但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種說法認為,「肖」同「蕭」。早在建國之後為了「掃盲」,所以很多複雜的繁體字,最終都被簡化為大家現在所學習的簡體字,而為了方便書寫就將「蕭」改為了「肖」,這種說法比較常見。
即使後來廢除了「二簡字」,但由於人們已經認可了肖姓的寫法,所以也就將錯就錯了。
再一個就是我國的戶籍制度十分嚴格,一旦被收錄之後要想更改就十分困難了,所以在種種原因之下,「肖」姓便成為了司空見慣的寫法。
第二種說法認為「肖」姓屬於古姓氏,《萬姓統譜》卷103中記載:「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可見明朝時期的肖姓家族,都聚居於陳留和襄城。
如果按照這段材料的記載,那麼肖姓確實和「蕭」姓有所區別,但是關於肖姓的記載並不多,所以這個姓氏的起源也就無從查證了。
在現代社會中肖姓後人並不少,而且主要生活在中國境內,而這些肖姓後人多半都是由「蕭」改「肖」。
二、「蕭」姓人口
據史料記載蕭姓後人,在宋朝時期大約有27萬人,主要集中於江西、安徽兩個省。其中,江西的蕭姓人口多達十四五萬人。而其他省市的蕭姓人口,則主要生活在福建、山東、河北、山西等地,並且這些省市的蕭姓後人,佔據全國人口的67%。
到了明朝時期,蕭姓人口逐漸壯大,但江西依然是蕭姓第一大省。據說2010年人口普查的時候,蕭姓人口達到了740多萬。
雖然我們身邊很少能遇到蕭姓人士,但在江西和安徽兩省,可以說蕭姓人士大有人在。而後來絕大多數蕭姓後人,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蕭改為了「肖」。
也就是說現在的很多肖姓人,原來都應該姓蕭。雖然後來也有一部人「認祖歸宗」,將肖姓改回了蕭,但比例卻並不佔優勢,反之姓肖的人在不斷增多。
雖然《百家姓》中並沒有輯錄「肖」這個姓氏,但卻並不代表肖姓不存在。我國的任何姓氏的出現,都一定和很多因素息息相關。
比如,繼承祖姓、官職、就藩地等等,都屬於我國姓氏的來源,而肖姓起源雖然一直都尚未弄清楚,但不可否認的是肖姓後人的數量依然十分龐大。
古人云:「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肖姓作為我國的一個古老的姓氏,能夠傳承至今可以說,完全符合我國姓氏傳承規律,即使肖姓人口無法和其他大姓相提並論,但也不能否認肖姓這個特殊的的姓氏,也曾是古代社會中的一枝獨秀。
結 語
很多人都認為《百家姓》只有「一百個」姓氏,實則「百家姓」只是一個虛指,目前,我國的姓氏已經達到了1.8萬多個,雖然很多姓氏正在消失,並且一些姓氏甚至只有幾個人了,但這也無法阻擋華夏姓氏文化的傳承。
最後想要和大家說的是,肖姓的起源所以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姓氏,曾經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只不過後來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才和「蕭」混為一談,不過老話說「一筆寫不出兩個肖字」,既然如此又何必太過於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