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著全世界羨慕的育嬰補貼,新加坡年輕人還是不願生孩子?

2021-01-19 SingPlus新加坡直通車

來源|SingPlus新加坡直通車

公眾號ID|SingaporePlus

 

昨天(10月9日),新加坡政府再次把給本地人的育嬰補貼加碼:孩子在今年10月1日至後年9月30日出生的父母,都可獲得政府發放的3000新幣一次性育嬰補貼,以協助抵消疫情當下養兒育女的經濟負擔。


新加坡本是一個小國,人口數量不多。再加上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婚育問題一直以來備受政府關注。


為了緩解這一趨勢,新加坡政從2001年開始,就出臺了一系列婚育相關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措施。


儘管如此,新加坡人口增長仍然陷入了一個低速瓶頸。


什麼時候開始,新加坡的一個個單身男女們,喪失了結婚、生育撫養下一代的動力了呢? 




01. 

著急的政府


據新加坡《2019年人口簡報》的數據,新加坡新生兒出生人數從2017年的39615人下降至2018年的39039人。其中,居民出生人數(即,至少有一名父母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出生人數)也下降了1.1%。


過去五年的居民平均年出生人數,高於2009年至2013年的平均水平。新加坡居民的總生育率(TFR)從2017年的1.16下降至1.14。



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結婚率也持續走低。2018年只有27007個婚姻登記,較2017年的28212個婚姻登記減少4.3%。



為了扭轉這一趨勢,新加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措施。其力度,應該在全世界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


早在2001年,新加坡政府就推出結婚生育配套方案,並分別在2004年、2008年和2013年將相關的津貼不斷加碼。


在金錢補貼方面:


新加坡政府現在每年撥款20億新元用作國民的生育基金,每個家庭新出生的前兩胎嬰兒,只要是新加坡籍,便可分別獲得6000新幣的嬰兒花紅,第三和第四個孩子則可分別獲得8000新幣的嬰兒花紅。


簡言之,生的越多,政府補貼得越多。



除了生孩子有獎勵,在嬰兒出生後,政府還將為每個孩子開設公積金保健儲蓄戶頭並存入3000新幣,可用作孩子之後看病的花銷。


此外,政府也鼓勵家長往育兒戶頭裡存入最高6000新幣封頂的儲蓄,並給予一比一的獎勵。也就是說,家長往戶頭裡存多少,政府再自掏腰包存多少,作為孩子的教育基金。


那麼生孩子到底政府補貼多少錢呢?


據新加坡人口與人才署的統計顯示,生育兩個孩子的家庭在兩個孩子13歲以前一共可以領到折合現金16.6萬新幣(約合人民幣82.7萬元)的津貼。


直觀的數字就能看出來,新加坡政府為了「催生」,是費勁心力。



除了金錢補貼,新加坡政府還為了避免家庭生活與工作的衝突及保障孕媽媽的權益,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如將生育保護期延長到孕婦的整個懷孕期,延長育兒事假時限,完善領養事假等。


此外,為了減輕新生媽媽的負擔,從2017年起,父親享有的陪產假也從一周增加到兩周。



然而,這逐漸加碼的優惠政策和育嬰補貼,似乎對提升本地生育率的效果,是微乎其微。



新加坡人力部部長楊莉明在去年就表明,國人結婚生子的決定很大程度受到社會觀念和職場文化影響,無法單靠政府政策來左右。


她直接大聲疾呼,除了政府的政策,國人不妨各盡一分力,調整對生活的心態,儘量讓養兒育女成為一個愉快,而非充滿壓力的過程。


這裡就能看出,本地生育率低,很大程度是社會大環境決定的。


有這樣一個圖,能更加直觀的展示社會中不同群體的生育傾向。



經濟水平最低的群體中,往往更傾向於生育,他們要麼沒有少生孩子/避孕的意識或條件,要麼是深信「養兒防老」之類的觀念。


而當財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養孩子也並不成為負擔。許多豪門家族都將「人丁興旺」作為很高的期待值之一。比如澳門賭王,就娶了4個老婆,生了17個孩子。



但問題就在於,新加坡的絕大多數單身男女們都處在脫離了赤貧,但還遠遠稱不上富的區間內,這就是為什麼整個新加坡社會的生育率普遍降低的原因。


經濟學上講機會成本,用在這裡解釋也非常合適。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


在新加坡,競爭激烈的環境導致了超長的工作時間和巨大的社會壓力。


據一份2018年9月份的調查顯示,新加坡員工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為44.9小時超過韓國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這樣的環境下,養活自己就要竭盡全力了,而多一個孩子對普通的單身男女來講,無疑是是泰山壓頂般的負擔;也將產生巨大的機會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大多數本地人來講,養活孩子的基本花銷不是大問題,有政府補貼,節省一點供一個孩子,一般年輕人完全做得到,但是這其中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呢?


如果還要培養一個孩子,我既要上班又要養娃,公司給我帶娃的時間嗎?


我作為一個女性,因為生育喪失了可能的晉升機會怎麼辦?


這一切一切都是生育的成本。


因此,新加坡的低生育率,其背後的核心問題就是,生育和撫養孩子這一選項,對於普通勞動者/工薪階層來說,機會成本太高了。


首先,對女性來說,女性從事家務勞動、撫養孩子的勞動,並不被社會承認。換句話說,儘管家務勞動也是勞動,也創造價值,但是不會有人給女性的家務勞動發錢。



美國女性社會學家沙倫·海斯(Sharon Hays)提出了一個密集型母職(intensivemothering)的觀點,認為母愛與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同資本主義利己價值觀是違背的。

資本主義講究用錢衡量一切,付出勞動獲取報酬,但是母親撫養子女這種人類最偉大的感情,如何用錢來衡量呢?


如果不能衡量,那就會被剔除在社會評價之外,讓偉大的母親無法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因為她們無法創造肉眼可見的金錢財富。


這樣一來,尤其是在新加坡,這個本就講求「精英制度」的社會,能夠獲得高社會評價的高學歷女性,選擇不生育也是時代性的困境。



對於男性來講,也是一個道理。


當你選擇在職場投入心血,加班奮鬥,總會有金錢回報;但是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優秀的父親,將重心更多的回歸家庭生活,則不會有任何社會評價的提升,相反,很可能在工作中寸步難行。


生孩子有機會成本,把孩子撫養長大的機會成本就更大了。


養育孩子,從幼兒園開始養到工作,要持續教育到20-25歲。


2019年,根據經濟學人智庫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新加坡、香港、巴黎並列成為了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可想而知,這筆養孩子的花費多麼巨大。


此外,新加坡社會裡「Kiasu」(怕輸)的文化早就滲透到方方面面,要想培養一個「精英」的花費也絕不是政府的補貼可以涵蓋的。


從小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私人老師,都得安排上。再加上,市場上資源有限,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精英,那成為精英的成本自然也就越來越高。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穆崢表示:

」雖然政府會給補助金,公立教育也已經做得很好,但在人人力爭上遊的社會,單靠政府和學校遠遠不夠。新加坡商場裡盈利最高的,往往是各種兒童教育機構」。


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小的剛出生,大的上小學,在學鋼琴和畫畫,「家長們都忙得焦頭爛額」。


或許,很多新加坡的單身青年男女都有過類似的念頭:


我要保障我自己的生活水準就要拼命努力了。生了小孩,我也沒有足夠的實力給他們提供一個優越的生活,培養他們成為「精英」,那我就不生孩子了唄。



新加坡生育率越來越低。政府很著急,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生育,還不斷為補貼加碼。


但是真的有用嗎?


就像人力部長說的,國人結婚生子的決定很大程度受到社會觀念和職場文化影響。


講道理,沒有其他條件限制,誰不想兒女繞膝、子孫滿堂,享受親情和家庭的天倫之樂?這是人的本性啊,富豪們想我們也想啊,還不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辛苦了嗎?


對於新加坡社會中相當多的普通單身男女,生孩子機會成本太高了,再怎麼鼓勵,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要想真正改變,還得要靠整個社會觀念的轉化。


⊙文章版權歸「SingPlus新加坡直通車」所有,盜用將承擔法律責任,轉載請聯繫後臺。

1. 上遊新聞:《生個孩子政府補貼多少錢?疫情期間新加坡為鼓勵生育再加碼補貼》

2. 大浪淘沙:《我們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但問題的根源不在年輕人身上》

3. 聯合早報:《職場母親的困境》



相關焦點

  • 全世界羨慕的育嬰補貼!新加坡鼓勵生育又加碼!生一個寶寶可以獲得超過兩萬新幣的補貼?
    新加坡籍媽媽和準媽媽們注意啦,寶寶如果在今年10月1日至後年9月30日出生,可以獲得政府發放的3000新元一次性育嬰補貼哦!新加坡當局表示,將為父母提供一次性額外補貼,以減輕他們的育兒負擔。今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出生,符合條件的新加坡籍新生兒,可獲政府發放的3000新幣一次性育嬰補貼。
  • 新加坡疫情期間育嬰補貼:未來兩年每個新生兒獎3000新元
    新加坡疫情期間育嬰補貼:未來兩年每個新生兒獎3000新元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2020-10-10 13:35 來源
  •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呵呵~笑完我哭了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
  • 新加坡政府公布新生兒父母可獲3000新幣育嬰補貼
    愛慕斯消息,新加坡生孩子又發錢了!孩子在今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出生的父母,可獲政府發放的3000新元一次性育嬰補貼,以協助抵消新冠疫情下養兒育女的經濟負擔。育嬰補貼(Baby Support Grant)是政府在嬰兒花紅(Baby Bonus)現金獎勵之外,給予為人父母者的額外補貼。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了?
    而年輕人不愛生孩子,據說是因為成本太高,相關補貼必須提高,來鼓勵他們生育。雖然小編我已經不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是認識的年輕人和疑似中年人還是有一些的,為什麼他們中絕大多數不願意在三十以前生孩子,甚至一直都不想生孩子呢?真的只是因為補貼拿得太少了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他們的,可能沒那麼有普遍性的例子,是否說明了一些「補貼」之外的問題。
  • 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孩子?韓國每月30萬韓元重獎生孩子,你生不生?
    其實,生不生孩子不只與「錢」有關,還與信心有關。中國文化中有強烈的利他主義色彩,父母會為孩子的一生著想。即便孩子可由「國家養大」,但如果下一代不能處於公平的競爭環境,缺少向上的機會,人們的生育意願仍然會大受影響。
  • 新加坡政府發放3000元育嬰補貼,希望能夠提高生育率~
    為了緩解這方面的經濟憂慮,政府將一次性發放3000元的育嬰補貼,給接下來兩年出生的嬰兒。網友陳雅琪目前懷孕27周。她和先生五年前結婚,但為了穩固財務,最近才考慮生寶寶。雖然對疫情仍有顧慮,但他們決定不再推遲生育計劃,並認為3000元育嬰補貼來得正是時候。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抗拒生孩子?
    現實是最好的避孕藥,面對高房價,天價彩禮,單身狗想生孩子,一個大男人也無能為力啊!91後大叔,看著身邊的同齡人,親朋好友,甚至比自己小的堂弟堂妹們都已經陸陸續續結婚生子,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不羨慕是假的。
  • 智特醫療美國試管嬰兒凍卵: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誰能確保未來...
    最近一條微博話題很有意思,是#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短短幾天閱讀量就衝上了9000萬,得到了超過6000的討論。 也難怪#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這個話題成為熱議,事實使然。 對於不生的理由,網友們紛紛拋出了很多觀點。
  •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生孩子?
    年輕人生娃這件大事又雙叒叕登上熱搜頭條除了沉甸甸的育娃成本,適育的女性也面臨著很多自身選擇困境。聽說生娃,疼得要人命,我連手擦破點皮,都會痛苦大叫的人,怎麼能忍得了十級陣痛?只要生孩子,就必然出現產痛,有人說「人體最多只能承受45單位的疼痛,而產痛高達57單位,相當於20根骨頭同時骨折……」
  • 七大補貼讓人羨慕,網友直呼想生二胎
    年輕人也火了,現在什麼物價,過去什麼物價?生孩子沒問題,可誰來養? 於是人口學家明白了,說來說去,不過一個「錢」字,福利不到位,百姓肯定不動彈。 為了拯救老齡化的結構現狀,日本政府想方設法鼓勵女性生孩子,從尊重全職太太的社會價值和貢獻,到男人的工資直接打到女方帳戶,算是從經濟基礎上徹底保障了婦女們的個人權益。 除此以外,日本還推出了七大補貼政策,貫徹多年,也算是小有成效,條條款款都在寫著「送錢」二字,看得網友羨慕不已,直呼想生二胎。那麼,究竟都有哪七大補貼呢?一起來看下吧,看得我都眼紅了。
  • 嬰兒潮失約如期而至,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了?
    為何催生政策屢屢碰壁出生率一在下滑,其實不僅是父母著急,而且國家也著急,對於不斷下降的胎兒出生率,很多地方也是出臺了各種政策,如今的孕婦待產,可以享受到的政策也是越來越多,包括產假越來越長,而且從法律和勞動合同等各個方面保證了孕婦的產假權益,此外從孕產檢查,到孕後補貼,各種花樣翻新的措施也是層出不窮,作為準爸爸,陪產假也有相應延長,而且根據情況可以帶薪請假陪產。
  • 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一味催生有用嗎?
    摘要中青評論一個到處都有人「催生」的社會環境,恐怕只會讓本來就已經壓力纏身的年輕人倍加反感,最終造成負面的社會效果。近段時間,「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自從七八年前,「90後」逐漸開始步入為人父母的年紀以來,每隔幾個月,這件事就要被專家、媒體和網民們拎出來討論一番。
  • 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孩子?
    這背後,折射出一個無奈的社會現實,年輕人不願意多生孩子了。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在做客長盛時間時,提出了對於人口塌陷最為擔憂的一點,人口減少將導致中國創新力不足,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 這屆年輕人不願生孩子,是不想生,還是不敢生?
    在以前,中國人有「多愛生孩子」呢?就拿NA姐舉例吧,我爸在家排行老三,加起來一共5兄妹,我還有四個舅舅加一個大姨,我媽是老二,兄弟姐妹之和僅以一票戰勝我爸。很多人感到納悶,為什麼生活條件差的時候,孩子反而生得多,現在條件好了,大家卻不愛生孩子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壓力山大的年輕人,不會為了一個電冰箱就去生孩子的!
    有著相似低生育率問題的,還有東亞各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日韓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的生育率,幾乎都排進了全球倒數前20裡:日本2017年統計數據是1.41,又是一個歷史新低;新加坡目前是說起來,真的每一點幾乎都能戳到現在社會年輕人的心啊。1、生孩子太花錢花時間花精力了!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案,和全世界生育率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一樣的:生兒育女的經濟壓力太大、需要犧牲太多精力、養育過程辛苦....
  • 為支持人口增長,新加坡政府增加育嬰補貼:今年10月起至22年9月底出生的嬰兒父母可獲3000新元額外補貼
    新加坡10月起至2022年9月底出生嬰兒,可獲3000新元額外補貼。孩子在今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出生的父母,可獲政府發放的3000新元一次性育嬰補貼,以協助抵消新冠疫情下養兒育女的經濟負擔。
  • 當代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孩子?「韓國每月30萬韓元重獎生孩子」引發...
    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 在生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不同輩分的人擁有不同的想法。 往往老一輩人生孩子的原因是這樣的: 1.生孩子是自然規律,到一定歲數就要生。 2.他們的長輩催他們生,他們就生。
  • 為什麼現在的90後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不是自私,原因很真實
    文|秘籍君「結婚那麼久,也不生孩子,一說起這個事,孩子就不樂意」。「我女兒也是,現在都32歲了,結婚4年了,一直不要孩子,還說兩人商量好了,要做丁克。」在地鐵上聽到兩位阿姨聊天,一個說自己兒子,一個說自己女兒,都是30歲以上的已婚人士,但是都不願生孩子。兩位阿姨好像找到了隊友,一起吐槽現在的年輕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只掙錢給自己花,只懂得享受,連孩子也不生。我聽了兩位阿姨的話,也在心裡問自己一句,掙錢給自己花,可是我也覺得不夠花,可能還是我掙得太少了。
  • 早生孩子好,還是晚生孩子好?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文 | 齊麗娟現在不少年輕人不願意過早生孩子,他們覺得自己還沒有享受夠,要等自己實現了願望才會考慮生孩子。但是有些女性本身就喜歡孩子,所以一結婚就會生小孩子。當時一度後悔生孩子早了,特別羨慕他們的自由,而現在自己25歲,孩子也帶出來了,開始忙自己的事業,偶爾也出去旅遊玩耍。跟自己同齡的一個朋友戀愛談了六年,現在連婚都不敢結,因為現在他剛剛在單位站穩腳跟,她說她在30以前可能都不會結婚,怕失去工作,也不知道還要不要生孩子,因為生了孩子要耽誤好幾年,等她把孩子帶出來就30好幾了,還得重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