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5位傑出青年科學家在IJCAI上分享學術成果,其中有哪四位華人...

2020-12-15 雷鋒網

雷鋒網按:2017年8月22至25日,全球人工智慧大會在墨爾本舉行。主辦方邀請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傑出青年學者在大會開幕前主持和主講了一些Workshop和Tutorial。其中,部分學者還被邀請到大會的Early Career演講環節。Early Career演講的主要內容是各位青年學者自身的研究總結,以及他們所在研究領域最新、最富創意的進展。今年的Early Career環節,全球共有15名青年學者受邀演講,其中,華裔學者就有4名。知情人士向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介紹,這個環節的演講嘉賓都是AI領域最傑出的青年科學家。

受邀演講的4名華人科學家是(排名不分先後):安波、唐平中、夏立榮、何京芮。

安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南洋助理教授,於 2011 年在美國麻省大學 Amherst 分校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多智能體系統、博弈論及優化。有七十餘篇論文發表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 AAMAS、IJCAI、AAAI、ICAPS、KDD 以及著名學術期刊 JAAMAS、AIJ、IEEE Transactions。曾獲IFAAMAS傑出博士論文獎及INFORMS Daniel H. Wagner傑出運籌學應用獎等榮譽。

此次安波的演講主題為《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博弈論分析》。安波介紹了博弈論在安全領域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進展。雷鋒網記者發現,其主要貢獻是研究出了解決大規模博弈問題的算法、學習對抗行為,以及在現實世界中應用這些研究。這些研究包括動態效益的博弈、圖及網絡安全博弈、不確定信息安全博弈、有外部性特徵的安全博弈等。

此外,安波還介紹了博弈論在可持續發展中研究,提出了解決隨著城市發展政府需要解決的一些決策及規劃問題,如通過最優定價來優化計程車系統的效率和公共資源的配置。安波覺得博弈論在優化和分析任何有人參與的交互行為都可以應用,因為人的決策(如交通工具及線路選擇)通常是自私的。

唐平中,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青年千人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在加入清華大學之前,他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從事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員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慧及多智能體系統,專注於網際網路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經濟學的交互,包括機制設計,市場設計,拍賣和博弈,並將其理論應用於電子商務,網際網路廣告等相關的領域。他在該領域著名會議及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他也是此次中國大陸唯一一個受邀到Early Carreer環節進行演講的入選者。

唐平中的演講主題是"機制設計在大規模環境中的應用",通過三個案例分析,介紹了在大規模範圍內的資源分配和定價問題、AI和經濟學的聯繫等。第一個案例為「用水權市場設計(甘肅省為例)」,在激勵水權交易的同時提高效率。第二第三個例子都是高頻機制設計,第二個例子為在「網絡經濟中的動態的買家印象分配(以淘寶為例)「,介紹了淘寶的防刷單和排名機制,通過分配用戶的印象和賣家的定價來給賣家進行排名。第三個例子為"拍賣中的動態預留定價"(以百度為例),通過使用MCTS算法(Monte-Carlo Tree Search algorithm)提高廣告的收益。第二第三個例子都屬於強化學習的機制設計。

夏立榮,美國倫思勒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助理教授。夏立榮2011年博士畢業於杜克大學。隨後便進入和哈佛大學的計算和社會研究中心。他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NSF Career獎,也是2015年IEEE智能系統評出的十位AI人物之一。他的研究興趣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多智能體、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分析、算法設計、社會選擇理論、博弈論等。夏立榮在著名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七十多篇。

夏立榮的演講主題是「通過AI改善群體決策」,通過招聘選人的例子引入群體決策,並從「人際合作」和「了解人類(human-aware)」兩個方面介紹了自己改善群體決策的研究。在「合作」方面主講了溝通、理解、以及一些支持群體決策的方法。向聽眾介紹了在溝通和理解人類選擇傾向上,AI和機器學習是如何起到幫助作用的,以及如何通過社會選擇理論方法,支持群體決策。在「了解人類」方面,則主講了防護策略性和公平性。其中,防護策略性可以通過高計算複雜度達成,而公平性則可以通過社會選擇理論來衡量。理論之外,夏立榮還介紹了改善群體決策的實踐例子:OPRA.io系統。

何京芮,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信息和決策系統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從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畢業後加入了IBM Watson研究中心,2014年加入亞利桑那州大學並組建統計學習實驗室。她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稀有類分析、異構機器學習、主動學習和半監督學習,以及社交媒體分析、醫療、製造業的應用。迄今為止,她在著名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六十多篇。

何京芮的演講主題是「從數據異構中學習:算法和應用」。演講首先向聽眾介紹了數據異構的應用場景和類型,接著介紹了異構學習,即多視角下的稀有類檢測、雙級模型、稀有類短時模式檢測、多視角和多例子學習等用於檢測異常用戶的研究。演講還介紹了其在醫療行業中使用的基於超圖的模型、階層式多潛在空間等研究。此外,何京芮還介紹了其研究在交通預測、製造業、文件分類、交通等方面的一些應用。

雷鋒網AI科技評論發現,在IJCAI會場上,不論是學生或是教授,華人比例都非常高,他們在人工智慧領域獲得了不凡的成就並樂於分享自己的研究,為人工智慧貢獻自己出了一份不可小覷的力量。在祝賀他們的同時也期待他們未來的學術進展。

以上四位學者的最新研究都可通過他們的個人主頁找到,更多資訊敬請關注雷鋒網AI科技評論。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ACM傑出科學家名單出爐:葉傑平、崔鵬等26位華人學者上榜
    今年全球共有64名傑出計算機科學家獲此榮譽,分別表彰他們對計算機領域的傑出教育貢獻、工程貢獻以及科學貢獻,其中華人學者上榜26人,佔總人數五分之二。 作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領域專業性學術組織,ACM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 2020 ACM傑出科學家名單出爐:葉傑平、崔鵬等26位華人學者上榜
    今年全球共有64名傑出計算機科學家獲此榮譽,分別表彰他們對計算機領域的傑出教育貢獻、工程貢獻以及科學貢獻,其中華人學者上榜26人,佔總人數五分之二。作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領域專業性學術組織,ACM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 2019年度ACM傑出科學家!拿下華人數學領域最高榮譽的上財陸品燕...
    2019年度ACM傑出科學家!拿下華人數學領域最高榮譽的上財陸品燕教授,又拿獎啦!,全球共有62名計算理論、人工智慧、人機互動、計算機工程、圖形和網絡等領域的傑出計算機科學家入選,我院陸品燕教授獲此殊榮。
  •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有15位華人,中科大本科畢業高達7人!
    【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學家!有15位華人,在美國工作竟然高達12人,然而在國內僅僅2人】最近看到一個全球頂尖科學家的排名,單看數據確實令人振奮,華人科學家竟然高達15位,確實沒想到,真的很厲害。1、深入了解了下,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排名前6位都是華人,這點你能想到嗎。2、最令人意外的是,這15人中,僅僅只有2位在國內工作,而工作單位在美國竟然高達12位,還有一個在臺灣當教授。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啊。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發布十大成果
    8項戰略合作協議籤訂,15個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136個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入駐、503位高層次人才與219家企事業單位籤訂合作……11月17日,由浙江省科協和溫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總結大會在杭州舉行,回顧了峰會主要成果。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公布2018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8)」榜單,該榜單在全球範圍內共甄選出6000多位科研精英。
  • 專訪IJCAI 17 傑出青年科學家夏立榮博士:以人為本,是群體決策的必...
    雷鋒網AI科技評論按:在 IJCAI 2017的 Early Career Spotlight 環節上,共有15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傑出青年科學家來到現場分享他們的學術成果,其中有四位華人學者,他們分別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南洋助理教授安波;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青年千人助理教授唐平中;美國倫斯勒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助理教授夏立榮
  • 「數」說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十大成果發布
    8項戰略合作協議籤訂,15個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136個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入駐、503位高層次人才與219家企事業單位籤訂合作……11月17日,由浙江省科協和溫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總結大會在杭州舉行,回顧了峰會主要成果。
  • 全球頂尖華人材料科學家前六位五人出自同一所內地高校,有三位還是同班同學!
    ,尤其是前6位全部是華人,除了排名第3的黃暄益教授高中畢業就去美國讀博外,其餘五人全部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1年至2004年連續獲得美國阿爾弗雷德·斯隆獎;2003年被美國「技術評論」雜誌列入世界100位頂尖青年發明家;2004年獲得美國材料學會青年科學家大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人;2007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沃特曼獎;2011年入選湯森路透集團遴選的最優秀的100名化學家榜單中第十位,同時入選了10年中最優秀的100名材料科學家中第一位;2012年4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這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近五年內,徐集賢博士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性論文。此外,積極參與科研合作和交叉,開發太陽能燃料催化劑,實現高效的H2O分解、CO2還原,在Nature, 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了署名合作論文。
  • IJCAI 2020 已線上開獎!周志華、張成奇還將分別擔任2021程序主席和2024大會主席
    IJCAI(人工智慧國際聯合會議)是1969年在加州為科學和教育目的成立的一個非營利機構,包括在介紹尖端科學成果的會議上傳播關於人工智慧的信息,並以會議錄、書籍、錄像和其他教育材料的形式傳播在這些會議上提出的材料。
  • 不是,全球頂尖材料學家,華人15位
    「生化環材」被扣上「天坑」的帽子,優秀學生不愛報,一部分原因是高校辛苦培養的人才感覺畢業後沒有用武之地,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遠遠不如金融、計算機專業。普通高校的計算專業學生,在求職時比較「搶手」,工作幾年後薪水基本高過重點高校「生化環材」專業的學生。
  • 2012中國兩岸四地大學世界傑出科學家校友榜揭曉 臺灣大學勇奪桂冠
    報告還最新發布「2012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等榜單,臺灣大學勇奪兩岸四地大學2項第一,培養和造就了2位諾貝爾和沃爾夫獎獲獎科學家和9名全球億萬富豪企業家校友,一舉摘得中國兩岸四地「世界傑出科學家搖籃「和「全球億萬富豪搖籃」2項桂冠。
  • 全球僅64位!慈谿中學校友童行行入圍2020ACM傑出科學家名單!
    近日,ACM(國際計算機協會)公布了2020年度ACM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Member)名單。其中,慈谿中學1998屆畢業生童行行入圍其中。據悉,今年全球共有64名傑出計算機科學家獲此榮譽,分別表彰他們對計算機領域的傑出教育貢獻、工程貢獻以及科學貢獻,其中華人學者上榜26人,佔總人數五分之二。童行行2002年、2005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
  • 中國化學會2017傑出科學家獎與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在Nature等學術期刊上共已發表SCI 論文7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項,應邀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大會或邀請報告70餘次。擔任多個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的編委。先後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 傑出華人科學家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宣布,增選84名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傑出華人科學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陳志堅以其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成果當選。 當選的消息公布後,陳志堅在第一時間收到了上百封來自各方面向他祝賀的郵件,他所在的得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專門為他舉行了慶祝活動。
  • 葉傑平入選、華人佔4成,2020年ACM傑出科學家榜單出爐
    今年,共有64位科學家上榜,其中華人學者入圍26位,佔據榜單4成之多!  其中便有貝殼找房葉傑平、清華大學崔鵬等知名學者。    要入選ACM傑出科學家,要求入選者至少有 15 年的專業經驗,並且在過去10年中至少5年具有ACM專業會員資格。  而評選比例,ACM 傑出科學家不超過 ACM 會員的10%。
  • 三位清華大學校友當選國際計算機學會傑出科學家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13日訊(記者 張程 通訊員 田陽)11月7日,國際計算機學會公布2018年度傑出科學家名單,全球共有49名研究人員入選,其中有三位清華校友:微軟亞洲研究院王井東因傑出工程貢獻當選,美國杜克大學陳怡然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李晨因傑出科學貢獻當選。
  • 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我財三位教授被提名!
    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我財三位教授被提名!年起啟動「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活動。評選活動自1995年啟動以來,至今已進行了九屆,共評選出89位「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和93位「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
  • 7位內地學者將擔任IJCAI2021程序委員會成員,周志華任主席!
    據小編統計來看,IJCAI 2021程序會員會中的9名華人學者,本科就讀於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者分別有3人,位居本榜單首位。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的華人學者有4人,也是第一位。博士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ACL Fellow  IEEE Fellow、ACM 傑出科學家。張敏靈博士,現任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秘書長,江蘇省人工智慧學會學術工委主任,本碩博均畢業於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