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養蜂」走進古丈縣康家寨村

2020-12-25 湖南頻道

縣畜牧局技術員手把手指導安裝蜂桶

  紅網古丈縣分站3月7日訊(通訊員 向瑋)3月6日,湖南省古丈縣政府辦聯合縣畜牧水產局一行,走進古陽鎮康家寨村,開展「科技文化下鄉、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向該村及牛兒山村等周邊村寨村民,深入宣傳農村生態文明理念及精準扶貧相關政策,為養蜂大戶手把手培訓「新法養蜂」技術。

  自縣政府辦駐村扶貧工作隊入駐古陽鎮康家寨村和牛兒山村以來,在大力推進兩個扶貧聯繫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經濟發展和完善社會保障、豐富文化生活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實際成效顯著。尤其在幫助創收增收方面,著重鼓勵和支持村民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其中,蜜蜂養殖因其成本低、效益高和勞動力少等優勢,成為諸多農戶的選擇。2016年,兩村共35戶養殖蜜蜂339桶,總產量5000餘斤,實現產值25萬餘元。

  本次推廣的「新法養蜂」技術,相較於傳統養蜂具有產量高、產出穩定、取蜜方便等優勢,新式蜂桶安裝方便,成本較低,受到了該村村民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相關焦點

  • 走進養蜂人家 感受甜蜜生活
    走進養蜂人家       感受甜蜜生活      為深入貫徹江蘇省課程遊戲化中「合理利用各類自然資源
  • 帶你走進中蜂老人的養蜂場
    之前寫過一遍關於中蜂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80歲高齡養蜂人分享的一些養蜂經驗,一些網友也私信我想了解一下,今天我就有幸走進了這位老人的養蜂場參觀,並剛好遇到老人正大打蜜。在60年代只有養蜂才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有利於民、老人才選擇養蜂。幾十年來屬研究型的飼養,工作之餘,全身投入,每月也有10多元蜂蜜收益,在當時也算不錯了。後來復員地方,從官到民,只有40多元的月收入養活一家老小六口人啊!再後來又由民到官,收入仍不能維持生機,那時就只能靠蜜蜂了。最早期蜂蜜每斤0.5元,50多年的艱辛歷程,到現在每斤120元。
  • 走進一線養蜂人家
    今天小林帶大家走進一線養蜂人方碧霞的真實生活。我叫方碧霞,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我從讀書時就有一個夢想,有什麼工作即能掙錢又能旅遊呢,後來經人介紹跟本村的小夥結了婚,他家養了二十多箱中蜂,當時蜜價很低,由於沒有技術和資金,無奈放異了養蜂。
  • 「追花人」的酸甜苦辣 走進弋陽養蜂人家
    他們是養蜂人家。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追花人」。  9月中旬,本報記者走進弋陽養蜂人家當蜂農,體驗並感知了「追花人」的酸甜苦辣。記者拿著爬滿蜜蜂的蜂板挖蜂王漿  這個秋天:花粉價錢跌得厲害,蜂農紛紛返鄉  弋陽曆來有養蜂傳統,現已有蜂農500多戶。楊來茂就是其中之一。
  • 竹山智慧養蜂造福6000餘蜂農
    在竹山,高科技養蜂已不是新鮮事。走進擂鼓鎮紅巖村蜂農全軍的養殖場,130多口蜂箱排布在路邊。2019年初,國家菸草專賣局扶持竹山縣發展中蜂產業,在全縣推廣「智慧養蜂」方式——採用新式蜂箱和活框養殖技術,給貧困戶提供蜂箱和蜜蜂,由養蜂專業合作社包技術培訓、跟蹤服務、回收蜂蜜。
  • 榆林「蜂王」 帶領村民加入養蜂甜蜜事業
    子洲縣電市鎮李家河村風景秀麗,生態宜人。近年來,勤勞的李家河村民利用當地豐富的槐花資源,發展蜜蜂養殖產業。今年67歲的李建治,就是靠養蜂發家致富的典型。他在養蜂致富的同時,還帶動村裡的13戶蜂農,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脫貧後 生活甜如蜜丨盤州市柏果鎮銅廠溝村三...
    我們是一對殘疾夫妻,家住盤州市柏果鎮銅廠溝村3組。  我9歲時被電擊傷,左手從手拐以下被截肢,右手2個手指不能正常屈伸,系三級殘疾。妻子蔣倩少年時患間歇性癲癇醫治未愈,也屬三級殘疾。  我們村平均海拔2100米,與雲南省接壤,石漠化嚴重,系柏果鎮高寒、邊遠的行政村。我小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父母無力再扶我到鎮上讀初中,便輟學在家。
  • 古丈縣「守護花蕾·關愛兒童」女童權益保護宣講活動走進校園
    湘西網9月18日訊(彭秋紅)9月16日,古丈縣「守護花蕾·關愛兒童」女童權益保護宣講活動在該縣芙蓉學校報告廳舉行。古丈縣婦聯、檢察院、司法局、公安局、教體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該縣各中小學女性老師和學生共計兩百餘人參加活動。
  • 《嚮往的生活》拍攝地古丈縣,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古丈縣,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古陽鎮為縣城所在地,其西抵保靖、東接沅陵,南與吉首、瀘溪相接,北和永順交界。古丈縣是歌唱家宋祖英、何紀光的家鄉,其土家族茅古斯、擺手舞,苗族鼓舞等獨具特色。
  • 科學網—科學養蜂 甜蜜致富
    養蜂承載著當地百姓的脫貧致富夢想,全縣有2160餘戶農戶從事中蜂養殖。曾經當地養蜂主要靠天,蜂農希望提高養蜂技術卻不知從哪做起。 蜜蜂所專家團隊深入寧陝調研,積極開展扶貧扶智工作,並確立了飼養室研究員李建科作為對口寧陝幫扶責任專家。從此李建科帶領團隊與寧陝結下了不解的「蜂緣」。 「當地雖有養蜂習慣,但老百姓並不會科學養蜂。」李建科表示。
  • 湘西民族文化村:走進木芽,就是走進一首優美的詩
    湘西民族文化村:走進木芽,就是走進一首優美的詩湘西民族文化村:木芽寨☆  石遠定    「兩面青山排對排,一條小溪穿村寨;幾聲嗩吶傳聲遠,五方親朋匯攏來。」    這裡說的村寨,即保靖縣葫蘆鎮四十八灣村木芽寨,苗名叫「夯蒙蒽」,全寨僅141戶600餘人,寨子小,位置卻好,歷史上是保靖六都鄉民爬山涉水販賣桐油等山貨,和周邊村民走親訪友的必經之路,現在是遷默公路和其它通村公路交匯處,有「小南京」之稱,是湘西最美的苗寨之一。
  • 古丈縣「國民營養計劃」啟動儀式順利舉行
    揭牌儀式現場 上午9時30分,陳訓培、楊彥芳等人首先到古丈縣衛健局,參加「古丈縣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揭牌儀式;隨後前往縣委六樓大會議室,參加古丈縣「國民營養計劃」啟動儀式。
  • 天水發布養蜂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建成全國中蜂核心養殖區
    各縣區養蜂產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蜜源資源與載蜂量不相匹配的問題,有的地域蜜源資源優勢十分明顯,但養蜂數量較少;有的地域蜜源資源相對緊張,但扶貧蜂群投放數量較多,沒有統籌考慮當地載蜂量,存在有箱無蜂、蜂箱閒置現象,造成資源浪費。  2.標準化程度不高。全市中蜂養殖普遍存在標準化程度不高、新法飼養率低、規模較小、蜂產品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
  • 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此時,養蜂人張於庭正在取蜜……一家三代人都靠養蜂為生今年46歲的張於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吃苦耐勞。在記者的提問中,張於庭分享了他脫貧奔小康的幸福故事。「整個祁祿山養蜂人多的數都數不過來,真正能把蜜蜂養得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的,就只有張於庭一人。」
  • 湖南省林業廳領導來古丈縣檢查森林防火工作
    湖南省林業廳領導來古丈縣檢查森林防火工作 來源:紅網 作者:龍成 編輯:鄧瑤 2014-08-27 17:45:41
  • 殘疾人養蜂脫貧 註冊品牌求發展
    2016年,有鄉親通過養蜂增加了一些收入,劉健明決定養蜂。2017年,他靠著賣蜂蜜賺了一萬多元,順利摘掉了「貧困」的帽子。2018年,靠著養蜂和政府幫扶,他建起了一座新房。 「70後」的劉健明是廣西興安縣漠川鄉福嶺村人,因為一次意外,他左腿截肢,成了一個殘疾人。數年來,因為治病及無法勞作等原因,他無奈地成了一個貧困戶。
  • 【臨朐 · 風情】柳宅村的養蜂人家(布衣閒人)
    布衣閒人柳宅村的養蜂人家,首先應該是我從我爺爺開始說起,我爺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會養蜜蜂了,他養的蜜蜂是當地的土蜜蜂,俗稱笨蜜蜂子,蜂蜜每年春天是割一次蜂巢蜂蜜。隨著社會進步,我們村有了洋蜜蜂,洋蜜蜂,洋蜂蜜成了發家致富的產業,我們村的趙氏家族有好幾家養蜂的,他們有個微信群,名字就是養蜂人家。
  • 湖南現代農業集團龔小波一行赴古丈縣考察交流
    4月23日上午,湖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現代農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龔小波一行到古丈縣考察交流,並參加座談會。古丈縣縣委副書記樊忠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祁光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大釗,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梁明金,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水產中心、縣科工信局負責人一同參加座談會。(圖為座談會現場)座談會上,周大釗首先代表縣政府介紹了古丈縣的基本情況。
  • 開封祥符區範村鄉尚新法:不等不靠 用勤勞創造幸福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叮叮噹噹」,頭羊響著清脆的鈴鐺,每天的中午和傍晚,在開封市祥符區範村鄉瓦屋裡村的田間小路上總能看見兩個熟悉的身影,瓦屋裡村貧困戶尚新法和老伴兒王菊花拿著羊鞭,結伴趕著羊群歸來,他們的臉上帶著笑容,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喜悅之情,也成為瓦屋裡村脫貧攻堅道路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 他在無癌長壽村養蜂釀蜜40年,如今正宗野生蜜卻幹不過成本僅十幾塊...
    金崗嶺村位於江西婺源沱川鄉,被當地譽為無癌長壽村,村人認為無癌和長壽得益於村口成群的紅豆杉群,他們從小吃紅豆杉果實以及果實泡的茶和酒長大,而紅豆杉又被稱作抗癌法寶。因此,全村從未有過一人患過此症,九十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在村子裡也是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