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祥符區範村鄉尚新法:不等不靠 用勤勞創造幸福

2020-12-22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叮叮噹噹」,頭羊響著清脆的鈴鐺,每天的中午和傍晚,在開封市祥符區範村鄉瓦屋裡村的田間小路上總能看見兩個熟悉的身影,瓦屋裡村貧困戶尚新法和老伴兒王菊花拿著羊鞭,結伴趕著羊群歸來,他們的臉上帶著笑容,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喜悅之情,也成為瓦屋裡村脫貧攻堅道路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尚新法身體二級殘疾,妻子曾患股骨頭壞死,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外加三個孩子上學導致他生活陷入困境,2016年12月,村兩委幹部把他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進入貧困戶之前,因為貧窮,他幾個孩子幾次差點輟學,尚新法本人對生活也沒有太大信心。為了增強他對生活的信心,瓦屋裡脫貧攻堅責任組為他和妻子申請了殘疾補貼,納入危房改造、為幾個孩子申請了教育補貼等保障措施,多次到他家中為他解決實際困難,通過智志雙扶教育使他不等不靠,鼓足幹勁,勤勞致富。

「說實話,咱這年齡、身體情況上哪裡打工人家也不收,日子不知道咋過。我一直想在家餵豬、餵羊什麼的,可是咱沒經驗。」2017年初,國家有了好政策,對扶貧戶有一系列的好政策。範村鄉黨委、政府大力發展產業扶貧,在「企業+農戶」的扶貧路程中,尚新法收到了第一批到戶增收「扶貧羊」。技術人員及防疫人員對尚新法進行餵養、防疫知識全面詳細培訓尚新法細心總結小尾寒羊的生活習性,4隻到戶增收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像滾雪球一樣發展成了羊群,累計繁殖200餘只,目前家中還有40隻羊。現在的他像換了一個人,每天忙忙碌碌過得很充實,對生活信心十足,個人衛生、戶容戶貌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女兒在本科院校讀大三,二女兒在讀大一,小兒子今年上高一,雖然三個孩子上學需要不少錢,但是有了教育補貼,再加上養羊收入,三個孩子的學費已不是問題。在政策的扶持和村脫貧攻堅責任組的幫助下,通過政策的扶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尚新法已經於2019年順利脫貧。

「現在,家裡的羊一年能賣3萬塊錢,種的地再收成一些,倆閨女在寒暑假時候在外邊打工掙個零花錢,三個孩子上學也不成問題。再努把力,等俺還能存點錢,日子過得和城裡人差別也不大了。」對未來的生活,尚新法信心十足。

(映象網開封新聞熱線:18003719300 18003711879,投稿郵箱:hnrcnkf@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03719699)

【來源:河南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一不等二不靠 勤勞致富是正道丨基長鎮秀峰村村民...
    "一不等二不靠,勤勞致富是正道。"這是我始終堅持的信念,只要還幹得動,我什麼活都幹,什麼活都接。 靠著一雙閒不住的手、一雙跑不軟的腿、一股用不完的勁,我終於償還了所有債務。在丈夫去世4年之後,我家順利脫了貧,還培養出了兩名大學生,這可真是讓我振奮不已,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這希望裡,既有我辛勤的汗水,也飽含了黨和政府對我的幫助、支持和關愛,沒有精準扶貧政策,我家還會在貧困中苦苦煎熬,我的家庭也可能隨著丈夫病故徹底垮掉。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鍾建成:不等不靠,小蘑菇也會創造大財富
    他說:「我一定會帶動鄉親們通過勤勞的雙手致富,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帕熱扎提 通訊員何承強報導)4月9日,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那仁和布克牧場圖拉村村民鍾建成蘑菇培養基地的大棚裡,一堂特別的現場培訓課,讓前來學習的22名村民收穫多多。  「一樣都是農民,我們的收入比鍾建成差遠了。
  • 【你笑起來真好看】弄橋村委弄沌屯脫貧戶蘭克山: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你笑起來真好看】弄橋村委弄沌屯脫貧戶蘭克山: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2020-12-15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等不靠!這個豐都人用雙手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踏上致富路。每當他聽到類似的話,臉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學習一項技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2014年,田興華決定用自己培訓學習來的養殖技能開始發展養殖業。他通過向親戚朋友借錢籌集了一萬元錢,陸續買來了母豬2頭、小豬6頭、雞苗200隻、鴨苗300隻。田興華知道自己的資金來之不易,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天天起早貪黑,除了照顧好母親和妻子的生活起居,幾乎都在幾個圈舍裡忙來忙去,伴飼料、餵食、打掃衛生等。田興華不光能吃苦,他還愛學習。
  • 搬遷戶阮朝海靠勤勞雙手成當地學習榜樣
    勤勞的阮朝海在打理養豬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翔 攝阮家在安置區裡漂亮的小樓房。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阮朝海勤奮努力、不等不靠,利用各項扶貧政策大力發展養殖業,2018年實現了脫貧摘帽,成了當地群眾學習的好榜樣。日前,筆者來到那巴安置點阮朝海家中。阮家乾淨整潔,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 袁麗容:身殘志堅,用勤奮創造幸福生活
    袁麗容是嶺背鎮金溪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身患肢體殘疾的她佝僂著背,看起來身高不到一米五,但她靠著堅定的信念,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讓我們感受到她面對生活的不屈和希望。我每天兩點半起來做,做好了我老公就把豆腐挑到縣城裡賣,我自己就挑一點走家串戶去賣自己磨的豆腐,我記得習總書記說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 勤勞的荷蘭人用獨特的方式,創造了生活的傳奇
    勤勞的荷蘭人用獨特的方式創造了生活的傳奇,他們利用風車來排水,還用風車把穀物變成糧食,風車似乎對荷蘭人有著哺育之恩,荷蘭的鄉村小鎮,隨處可見都是精心打理細心呵護的花園,即使是在院子裡種點菜,也修剪得特別有藝術感,生活在這樣的鄉村,有沒有幸福感先不說,美感一定是滿滿的。
  • 【頭條】夫妻豆腐坊:用勤勞繪就幸福生活
    【頭條】夫妻豆腐坊:用勤勞繪就幸福生活 2020-09-24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科網評】用辛勤勞動創造新時代更多幸福
    如今,我們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斷用辛勤勞動創造更大價值,共同譜寫新時代輝煌壯麗篇章。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勞動模範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楷模,也是共和國的功臣。回望光輝燦爛的共和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共和國的一切偉大成就,無不來自於黨領導下的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勞動創造。
  •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2020-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翁修來:勤勞不輟 幸福自然來
    在政策的幫扶下,他不等不靠,踏實肯幹,每天都閒不住,除了照顧家庭,在自家山地開荒種植沃柑,還到林場打工、趕馬運輸木材。2017年翁修來一家成功脫貧摘帽。脫貧後,他幹勁更足,還發展起沃柑種植和養豬。為了讓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他還在縣城通過貸款購買了商品房,目前已經交了首付款。
  • 超九成受訪青年認同勤勞奮鬥的人生更幸福
    「可能勞動的含義發生了變化,以前是為了解決溫飽,現在是要心懷理想,通過奮鬥創造出一片天地,達到精神層面的滿足」。調查中,86.1%的受訪青年認同「勞動最光榮」,3.4%的青年不認同,10.5%的青年表示要看是什麼勞動。94.1%的受訪青年會為自己是勞動者而感到光榮。
  • 年邁夫妻:自立自強 擼起袖子創造幸福生活
    家住江西省玉山縣橫街鎮碓頭村呂家組的陳道爐夫婦,面對老年喪子的打擊和生活上的多重困難,自強自立、不等不靠,通過辛勤勞動,順利脫掉了「窮帽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現年已經68歲的陳道爐,與妻子育有一兒一女,曾經在夫妻兩的操持下,家庭雖然不富裕,但兒女各自成家,孫子孫女乖巧,生活也是其樂融融。
  • 不等不靠,保定望都這位單親媽媽用5年時間從貧困戶變成脫貧帶頭人!
    劉鳳娟 攝不認輸不抱怨,咬緊牙關往前奔黃俊茹是望都縣高嶺鄉天寺臺村人,早年間離異,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離異時,大女兒上高二,小女兒讀四年級,裡裡外外都由黃俊茹一人操持,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她身上。再加上扶貧產業的股金分紅,黃俊茹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身上的壓力減輕很多。「女人要自強,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我一定要混出個樣來,不能讓人瞧不起。」面對困境,黃俊茹暗自下定決心。在享受諸多政策後,黃俊茹沒有甘於現狀。為了早日脫貧出列,也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她憋著一股勁兒使勁往前衝,用勤勞的雙手硬是闖出了一片天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休寧縣海陽鎮:勤勞養蜂人 甜蜜脫貧路
    中安在線訊 8月25日,率水河畔,在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首村村貧困戶程紅坤家中,一排排蜜蜂箱擺放整齊,蜂進蜂出,嗡嗡作響,養蜂人程紅坤忙碌於這份甜蜜事業,用勤勞的雙手鋪就了一條幸福自立的脫貧致富路。
  • 巖頭坪村:用勤勞的雙手 編織一條幸福路
    但是他從不怨天尤人,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他積極響應村裡種植優質黑米、稻田養魚的號召,今年種了20多畝稻穀,其中優質黑米有11畝,並在田裡養起了稻花魚,以此來增加收入。李茂傑,這位淳樸的山裡漢子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有著自己的憧憬,他還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了他試種在屋後的中藥材——七葉一枝花。易地搬遷戶蔣茂銀夫妻倆都在村裡新建的茶場務工,有些靦腆的漢子談起他家的變化時讓他樂開了懷。
  • 不等不靠不懈怠的「西疇精神」:引領文山殘疾群眾脫貧奔小康
    然而,面對嚴峻的生存挑戰,西疇人民沒有畏懼和放棄,他們用汗水和熱血向石漠化宣戰、用勤勞和堅持與貧困抗爭,最終靠自己的雙手改變了生存環境,實現了石漠變綠洲、窮鄉換新顏的華麗轉變。在一次次的拼搏中,西疇人民也孕育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
  • 不等不靠,美麗屋場自己造
    陳家橋村文化廣場「沒有一種幸福,能比得上自己動手建設家鄉這樣暢快!」道哥在菁華鋪鄉陳家橋村看到,易家灣美麗屋場已經進入建設收尾階段,村民們紛紛表示,通過自籌資金建設美麗屋場,大家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僅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提升,而且個人素質也明顯提升,「路面乾淨,綠樹紅花,老人小孩笑開顏,自家門口好事多,我們怎能不全力以赴?」「只要是社會主義的事情,我全力支持!」
  • 《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圖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
    6月16日,中宣部辦公廳發布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目錄,我社圖書《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中、英文版)從全國各地選送的1911種圖書選題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優選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50餘個婦女脫貧先進人物事跡和婦聯幹部幫扶典型事跡,通過形象生動的女性脫貧攻堅故事,展現了全國婦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巾幗脫貧行動」的光輝實踐。
  • 為啥現在單靠勤勞,是沒法致富的
    01 很少人可以靠勤勞工作致富首先我們想說的是:勤勞雖然是致富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絕對不是什麼充分條件。也很少有人可以通過勤勞工作,發家致富。這個問題我們算個帳,大家就明白了。一個二十三歲正常畢業的大學生,除去少數從事金融網際網路這種高薪行業的群體,基本收入都在一定範圍內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