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這個豐都人用雙手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2020-12-18 上遊新聞

雖然身處困境,雙龍鎮田家山村六組村民田興華沒有絕望,自強不息,踏實肯幹,創辦了榜上花椒合作社,並成為村上公益性崗位的護路員。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踏上致富路。

田興華清掃公路

因疾病而回鄉

1991年至2011年間,田興華與妻子楊友芳在上海、福建等地務工,收入穩定,全家人的生活還算殷實。然而,2012年妻子楊友芳因腦膜瘤危及生命,急需手術,光手術費就花了13萬元,不但花光了這些年夫婦打工攢下來的所有積蓄,還欠了幾萬元的債,而且術後妻子雙目失明。

「感覺就像是天塌了一樣,母親年事已高,孩子還要讀書,辛苦打了20年的工,一場疾病就把所有的錢花完了,還欠債,值得慶幸的是妻子還活著。」回憶著往事,田興華的情緒顯得有些低落,他告訴記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個家庭瞬間跌到了低谷。母親患有心臟病需要長期服藥,妻子生活又不能自理,他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照顧母親和妻子。

2013年,田興華家被納入建卡貧困戶,別人都說「田興華家以後不用愁了,國家會救濟你的。」每當他聽到類似的話,臉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學習一項技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田興華為花椒培土

因學習而脫貧

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了解了田興華家的情況和其迫切希望脫貧的願望之後,邀請他參加鎮扶貧辦組織的技能培訓。他勤奮好學,培訓課結束之後別人都回家了,他還拉著老師問一些課堂上沒聽懂的問題,讓老師非常感動,老師耐心地解答他每一個問題。通過培訓,他理論實踐考核都表現得非常優異,順利結業取得培訓證書!

2014年,田興華決定用自己培訓學習來的養殖技能開始發展養殖業。他通過向親戚朋友借錢籌集了一萬元錢,陸續買來了母豬2頭、小豬6頭、雞苗200隻、鴨苗300隻。田興華知道自己的資金來之不易,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天天起早貪黑,除了照顧好母親和妻子的生活起居,幾乎都在幾個圈舍裡忙來忙去,伴飼料、餵食、打掃衛生等。田興華不光能吃苦,他還愛學習。他認為自己光靠培訓學習來的養殖技術還不夠,於是到鎮畜牧站借了一大堆關於養殖的書,晚上別人都睡了,他還一個人在看書學習。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年底田興華的養殖場就收入了2萬多元,他也成功邁出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2015年,有了穩定收入後,田興華主動申請退出建卡貧困戶。

因勤奮而富強

2019年,村上公益性崗位需要招人,由於工資低,工作量又大,當時大家都不願意報名參加。田興華得知後,主動找到村黨支部書記報名。

「為全村村民服務是件光榮的事,而且還有工資又不白幹,這是黨的好政策。」田興華說。

田興華負責全村公路沿線的清潔衛生,他堅持落實上下班制度,不管天晴落雨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每天早出晚歸,把每一條公路都掃得乾乾淨淨。

生活有了起色,家庭收入也穩定了,然而田興華還是閒不下來,他在思考著要做更大的事業。

2019年,田興華跑到豐都縣嘛匠花椒專業合作社,跟著這裡的技術員學習花椒種植技術,配藥、噴藥、修枝整形、抹稍、施肥等所有的技術環節他都仔細觀察學習並認真實踐,終於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花椒種植技術。回到家後,他同村上的其他2戶農戶流轉了50畝土地,準備種九葉青花椒。

為了節約資金,他沒有請挖掘機翻地,自己動手,買了鐮刀、斧頭及一臺大馬力柴油微耕機,憑著這套工具,硬是在3個月時間裡頂著炎炎烈日,耕完了那一大片土地。趕在時節前按時將花椒苗栽了下去。經過1年多時間的精心管護,整片椒園長勢良好,現50畝的花椒長勢良好。今年,田興華成立了榜上花椒合作社。

相關焦點

  • 好不容易脫貧丈夫卻突然癱瘓,農村婦女說要靠自己撐起這個家
    從那時起,我便成了她家的對口幫扶人。得益於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我先後幫盧愛麥家申請了教育、危房改造、小額貼息信貸和產業獎補等各項補助,外加丈夫的務工收入,家裡小日子慢慢好起來。2016年,她家順利脫貧。拿到脫貧光榮證書的那天,盧愛麥一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脫貧後的幸福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
  • 撐起1個家!寶應縣貧困家庭走出研究生
    小傑的父親徐明一直體弱多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家裡的收入全靠小傑的母親打零工,因此,他家是村裡最早一批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兩年多前,徐明又被查出尿毒症,需要常年血透、吃藥,家裡的負擔一下子加重起來,並直接影響到正在讀大學的小傑。
  • 【陽朔人 陽朔事】馬榮丹:摘下「貧困帽」,撐起家中一片天
    馬榮丹是興坪鎮古皮寨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原本過著相夫教子的平凡生活,家庭雖不富裕但很溫馨。然而丈夫七年前突發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整個家庭瞬間陷入困境,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在政府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她重拾生活信心,發展種植業,靠著堅韌的毅力、勤勞的雙手,撐起全家的脫貧夢。
  • 東航雲南和諧家庭:幸福是靠雙手奮鬥的
    在東航雲南公司的職工隊伍中,有這樣一些平凡普通的職工家庭,他們有的夫妻雙雙奮鬥在公司安全生產重點保障單位第一線,為公司的改革發展默默耕耘著、奉獻著;他們有的彼此支持著對方的工作,在生活中相互扶持、互敬互愛用愛國愛家、愛崗敬業、向上向善、共建共享詮釋著最真實的幸福;他們還有的以建「親情小家」,促「東航一家」,愛「國之大家」,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 「我的脫貧故事」一雙手撐起一個家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大稿午村...
    我家共5口人,父母早亡,我與哥哥相依為命,20歲嫁到大稿午,2007年我丈夫吳成因病治療無效去世,留下我和四個兒女,當時大女兒吳面紅不滿12歲,小兒子吳劍忠不滿5歲。 撫養子女成長的重擔全部落在我這個瘦弱的婦女身上,因我無文化、缺乏技術,常年在家務農,收入極其不穩定,加上供四個子女上學,這讓我脆弱的家雪上加霜。2016年我被大稿午村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不等不靠不懈怠的「西疇精神」:引領文山殘疾群眾脫貧奔小康
    然而,面對嚴峻的生存挑戰,西疇人民沒有畏懼和放棄,他們用汗水和熱血向石漠化宣戰、用勤勞和堅持與貧困抗爭,最終靠自己的雙手改變了生存環境,實現了石漠變綠洲、窮鄉換新顏的華麗轉變。在一次次的拼搏中,西疇人民也孕育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
  • 男人若想婚姻幸福,需從原生家庭拔根,唯有獨立,才能撐起一個家
    娘親會以客人的身份對待你,不讓你做家務,做好吃的招待你。倘若住久了,就算娘親沒意見,不會說什麼,你的哥嫂弟妹也會說三道四,這就是區別。不得不說,女人自從結婚那一天起,她便從娘家拔根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她跟原生家庭的關係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 藍福聖:用勤勞雙手撐起脫貧致富夢
    日前,會昌縣筠門嶺鎮龍頭村脫貧戶藍福聖說,他家種的15畝臍橙銷售一空,拿到9萬餘元的臍橙款,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航拍龍頭村全景圖。  龍頭村是會昌縣筠門嶺鎮的一個偏遠山村,藍福聖家中有7口人,妻子二級殘疾,五個小孩上學讀書,家裡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藍福聖身上。儘管藍福聖每天沒日沒夜幹活掙錢,可還是難以維持家庭的開銷,造成了家庭貧困的局面,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從小我就勵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改變家庭的生活現狀。然而,因為家庭原因,上完初中後我就輟學了,在家跟著父母一起幹農活。可是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並未因此變好,依然還是那份微不足道的收入。後來,我想明白了,光靠家裡的那幾畝地是掙不了錢的,要想掙錢還是得學技術,走出這片山區。
  • 「我的脫貧故事」黎紅梅:用勤勞和智慧 為苦難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天
    我們一家四口原本過著幸福的生活。不料,2005年10月,我丈夫在礦山務工時,不幸被塌方的石塊壓成重傷,送往醫院搶救,診治結果為:腰椎骨斷裂,骨髓損傷。在醫生奮力救治下,他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無法痊癒,從那時起,丈夫就一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 鞏春芝災難中撐起家庭 不忘組織關愛回報社會
    機會為有準備在的人準備的   鞏春芝出生在夏莊鎮中馬坡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中馬坡村是全國南茶北移實驗基地,土壤適合種植茶葉,也是全鎮的種茶大村,小時家裡窮,靠種茶、採茶補貼家用,從小就有創業夢想。在1997年浮來青茶廠招收工人時,鞏春芝被錄用為浮來青茶廠一名工人,安排在茶葉炒制車間。
  • 嘉家安康 小家大愛 | 勤勞雙手造幸福,脫貧致富追夢人
    嘉家安康 小家大愛 | 勤勞雙手造幸福,脫貧致富追夢人 2020-12-17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2020-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循環養牛發展集體經濟,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這個村300戶村民全部...
    然而在前些年,這個家庭卻接二連三地發生意外,屢遭重創。一度連幾十塊錢都拿不出來據張世榮介紹,他與前妻育有一個女兒,前幾年,女兒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為了給女兒看病,張世榮跑遍了包頭、西安等周邊的所有醫院,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了一大筆錢。但遺憾的是,最終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 「我的脫貧故事」我靠勤勞的雙手「魔」出了幸福日子丨百裡杜鵑...
    ,心裡說不出的高興。  2013年以前,我還沒有發現種植魔芋這條致富路,那時家裡條件十分困難,四個孩子相繼上學,妻子要照顧孩子讀書,根本騰不出手來掙錢養家。為了撐起整個家庭,我不得不到處打零工補貼家用。自從在2014年被村裡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孩子們上學都有了教育補助,壓在我肩上的經濟重擔得以大大減輕。
  • 撐起|小店經濟快速復甦,2億人的錢包都靠它撐起
    _本文原題:小店經濟快速復甦 , 2億人的錢包都靠它撐起這8000萬家小店裡 , 藏著2億平凡人的汗水和努力 。 它可能會澆灌出一位母親的期待 , 一雙兒女的夢想 , 一個家庭的富足 , 一座城市的和諧 。你有沒有想過 , 開一家小店?
  • 單親媽媽撐起一個家,在脫貧路上奮力前行
    谷秋鳳是李集村的一個單親媽媽,她看上去個頭不高,性格沉穩。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弱女子,不僅走出人生困境,還憑藉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政府的幫扶,將一雙兒女撫養長大。 丈夫離世 弱女子撐起一個家 曾經,谷秋鳳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上進能幹的丈夫,一雙乖巧懂事的兒女,再加上她的勤儉持家,一家人的日子讓四鄰看了都羨慕。
  • 不等不靠,保定望都這位單親媽媽用5年時間從貧困戶變成脫貧帶頭人!
    再加上扶貧產業的股金分紅,黃俊茹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身上的壓力減輕很多。「女人要自強,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我一定要混出個樣來,不能讓人瞧不起。」面對困境,黃俊茹暗自下定決心。在享受諸多政策後,黃俊茹沒有甘於現狀。為了早日脫貧出列,也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她憋著一股勁兒使勁往前衝,用勤勞的雙手硬是闖出了一片天地。
  • 不等不靠,美麗屋場自己造
    陳家橋村文化廣場「沒有一種幸福,能比得上自己動手建設家鄉這樣暢快!」孟富貴言出必行,他無償地提供自家的魚池,作為生活汙水處理用地;村部組織以戶為單位捐款時,原本年滿80歲的老人可以不捐款,他卻毫不猶豫地捐款5000元。作為一名老黨員,孟富貴在村裡頗具影響力。擔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難度,他對村幹部說:「社會主義建設要靠大家。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 「攢勁媽媽」李耀梅:「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今年55歲的李耀梅老家在同心縣預旺鎮青羊泉村,以前靠家裡的幾畝旱地,日子過得緊巴巴。2008年,李耀梅家庭出現變故,和丈夫離婚後,與年幼的女兒相依為命,生活更加艱辛。多年來,因患有疾病,李耀梅幹不了重活,靠扎制掃帚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過去幾年裡,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讓這個不幸的家庭一次次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