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頭坪村:用勤勞的雙手 編織一條幸福路
但是他從不怨天尤人,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他積極響應村裡種植優質黑米、稻田養魚的號召,今年種了20多畝稻穀,其中優質黑米有11畝,並在田裡養起了稻花魚,以此來增加收入。李茂傑,這位淳樸的山裡漢子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有著自己的憧憬,他還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了他試種在屋後的中藥材——七葉一枝花。易地搬遷戶蔣茂銀夫妻倆都在村裡新建的茶場務工,有些靦腆的漢子談起他家的變化時讓他樂開了懷。
-
建好小家為大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建好小家為大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2021-01-0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家庭婦女到手工匠人,勤勞雙手開啟脫貧致富門!
從家庭婦女到手工匠人,3年來,59歲的譚雪勤用勤勞的雙手編織出一條光明的致富路,也帶領全村近20個老姐妹穩步脫貧。2014年,西吉縣5000多名移民搬遷至廣榮村。走出大山的婦女們要照顧家庭,不能外出打工,怎樣解決她們的脫貧問題?
-
梁平鄭代江:泥瓦匠變身「包工頭」 雙手砌出幸福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譚燕)近日,在重慶梁平鐵門鄉長塘村,村民鄭代江正帶領自己的包工小團隊忙著硬化鄰居家的院壩,和泥、澆築、壓實……他熟練地操作著工具實施每一道工序,神情專注、目光堅毅,渾身充滿幹勁。
-
宜春這位「追夢人」種下「致富果」!
宜春這位「追夢人」種下「致富果」!他就是奉新縣曾經的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李高成,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毅力,成功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而他脫貧的過程,卻充滿艱辛。生活的艱難使他養成了勤勞堅韌的品格,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想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2014年,李高成被赤岸鎮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了解到他家庭的實際情況和不甘沉淪的脫貧志向後,經常向他宣傳扶貧政策,鼓勵他利用赤岸鎮山口萬畝獼猴桃基地這一優勢,搭上種植獼猴桃脫貧致富的快車。
-
首都最美家庭 | 小家傳大愛 解鎖幸福密碼
在學好政治理論的同時,還在工作之餘堅持閱讀《中國農技推廣》、《植保導刊》等農業學術性刊物,充分利用微信、小視頻等方式學習農業技術小竅門,為更好的開展農業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他的妻子,郭立新更是他背後的一座強大的靠山,為人忠厚老實,是一位勤勞的好妻子,多年如一日的在背後始終默默的支持著張澤雲的工作,做好相夫教子的各個方面。
-
最美我的家丨愛國愛家,他們用行動詮釋小家大愛
本季度評選工作立足基層、面向群眾,湧現出一大批事跡感人、影響廣泛的優秀家庭,涵蓋了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守小家衛大家的無私奉獻最美家庭,參與國慶70周年活動的愛國愛家最美家庭,實踐垃圾分類、創建美麗庭院的綠色環保最美家庭,攜手奔小康的勤勞致富最美家庭,積極參與環境整治提升等基層社會治理的共建共享最美家庭,助力受援地區發展的援建幹部家庭,以及科學教子、傳承文化和國際家庭等各類家庭典型
-
姜建玲:經營幸福「小家」 照顧社區「大家」
作為臺江區道德模範、臺江區最美家庭、福州市最美家庭獲得者,姜建玲三十五年如一日,用真心、真情、真愛呵護著一家四代人和身邊的老人、鄰裡,於平凡中演繹著人間大愛與溫暖。 「小家」溫馨 四代六口人相處融洽 1986年,姜建玲與丈夫唐俤俤結婚後,就搬到了寧化新村,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幾乎包攬了所有家務活。
-
「勤勞是讓我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訣竅」
「勤勞是讓我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訣竅。」這是買買提·孜亞吾東常掛在嘴邊的話。
-
勤勞脫貧的雙手 - 新華社客戶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眾多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奮鬥出自己幸福的模樣,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影報導↑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圖片均為2019年4月24日攝),上圖為: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隆旺村三叉屯,村民羅仕林在看護自己養的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休寧縣海陽鎮:勤勞養蜂人 甜蜜脫貧路
中安在線訊 8月25日,率水河畔,在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首村村貧困戶程紅坤家中,一排排蜜蜂箱擺放整齊,蜂進蜂出,嗡嗡作響,養蜂人程紅坤忙碌於這份甜蜜事業,用勤勞的雙手鋪就了一條幸福自立的脫貧致富路。
-
「我的脫貧故事」用勤勞的雙手換取幸福丨金海湖新區竹園鄉尖山村...
大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之前我家日子雖苦,但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們靠著勤勞雙手,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06年,我與丈夫馬祥明結了婚。那時,我們擠在狹窄的屋子,連陪嫁的物品都沒地方安置,加上丈夫患有肺結核,需長期服藥,日子十分艱苦。但是,貧困並沒有磨滅我們的意志和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我們始終堅信,只要夫妻同心、共同奮進,總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
-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這個裝滿幸福的小書包到我家啦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這個裝滿幸福的小書包到我家啦 2021-01-07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蓉:經營好「小家」建設好「大家」
扶貧助困最美家庭 通江縣路蓉家庭 家訓:愛不輕言放棄 勤勞改變貧困 路蓉,現年40歲,高中文化,來自通江美麗的「高山水鄉」澌波鄉高花村。談起路蓉家庭,許多人都會伸出大拇指。 路蓉,一個溫柔的女人,用柔肩扛起了家的重擔,如今,她正帶領全村群眾在脫貧奔康的路上闊步前行。
-
「鐵腿豬倌」脫貧記:勤勞是脫貧致富的法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付玉成 孫菲 通訊員 高方琪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生存環境,濱州市博興縣湖濱鎮柳王村貧困戶池永強,身殘志不殘,靠著勤勞的雙手,發展生豬養殖,邁上「脫貧」的快車道。在各級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憑藉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良好的信譽,池永強如今的養殖場已具備了一定規模,從一個最初養2頭母豬的,發展成了規模達40餘頭養殖專業戶、脫貧致富的示範戶。在池永強的理念裡,「苦幹加實幹」才是脫貧致富法寶。不懂就學,技多不壓人。他努力克服自己身體殘疾、文化水平低等困難,勤學技術,刻苦鑽研,對養豬這項本領初入門庭。
-
這個豐都人用雙手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踏上致富路。2013年,田興華家被納入建卡貧困戶,別人都說「田興華家以後不用愁了,國家會救濟你的。」每當他聽到類似的話,臉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學習一項技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
武山陳軍娃家庭:勤勞門第春光好 和睦人家幸福多
勤勞門第春光好 和睦人家幸福多——記武山縣洛門鎮蓼陽村陳軍娃家庭□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餘碧波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裡,幾盆綠植綠意盎然;溫馨的房間內,映入眼帘的是幾張和美的全家福照片和一幅「家和萬事興」的十字繡;兩位90歲的老人臉上露著淳樸的笑容。
-
小家傳大愛 共築家國夢‖2020年運城最美家庭十大好家風故事之崇德...
她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自己出車出費,帶領全鎮各村的婦女姐妹一起到垣曲縣一家手工藝編制禮品廠家取經學習,讓姐妹們開闊眼界、解放思想,依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最近她組織的手工藝編制培訓已在芮城縣火熱進行。心孝行顯仁心 崇德向善施大愛姚妙條兄弟姐妹4人,小時候,父母總是言傳身教,現身說法,教育孩子們要依靠勤勞改變命運,要善心善意對待他人。
-
300個吉祥安康、幸福美好的男寶寶起名常用字大全
作為家長,我們對於孩子的期望有很多,但是希望他們吉祥安康、幸福美好是我們每位家長都有的願望,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300個吉祥安康、幸福美好的男寶寶起名常用字大全,希望大家喜歡。譽、清、泊、琪、凌、灃、淇、洋、曉、雲、黨、礫、鐸、鈞、麟、英、凡、東、嘯、雄、啟、航、文、豪、錦、彬、毅、晨、駿、可、明、昱、發、皓、旭、軒、瑜、健、邦、漢、城、洪、軒、晨、鑑、慶、潤、梓、慶、耀、家、
-
搬遷戶阮朝海靠勤勞雙手成當地學習榜樣
勤勞的阮朝海在打理養豬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翔 攝阮家在安置區裡漂亮的小樓房。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翔 攝廣西新聞網防城港12月4日訊(通訊員 黃翔 盧婭)家住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那巴安置點的阮朝海一家5口人,3個孩子都上學讀書,花費不少錢。2015年阮朝海一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