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黎紅梅,居住在凱裡市大風洞鎮下寨村。我們一家四口原本過著幸福的生活。不料,2005年10月,我丈夫在礦山務工時,不幸被塌方的石塊壓成重傷,送往醫院搶救,診治結果為:腰椎骨斷裂,骨髓損傷。
在醫生奮力救治下,他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無法痊癒,從那時起,丈夫就一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丈夫的意外受傷,使這個家塌了,當時,女兒只有5歲,兒子剛滿5個月,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了我身上,對於一個本來就貧窮的家庭來說,這是雪上加霜。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看到我家的狀況,有人勸我:「你才20多歲,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守著一個癱瘓的人怎麼過一輩子啊!不如一走了之。」
可我走了丈夫怎麼辦?孩子怎麼辦?人不能總為自己打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強!我沒有理會別人的勸誡,相信自己可以把一家人照顧好。
每天,我都要為丈夫餵飯餵水、接屎接尿,早中晚給他按摩手腳3次以上。天冷時,我用灌好的熱水袋給丈夫暖腳;晴天時,我用輪椅推著丈夫到屋外曬太陽。
為了這個家,我多年來不出遠門,即使偶爾外出辦事、走親戚,也不在外邊歇息過夜。
那些年,由於丈夫長期的醫藥費支出,又缺乏經濟來源,我家成為村裡名副其實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四口擠在一幢矮小老舊的「牛屎屋」裡,四壁通風,下雨漏水。
雖然生活十分艱難,但我從不氣餒,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向貧困挑戰。不管日曬雨淋,我經常到山上採集金銀花等藥材,拿到市場上去交易,用換回來的錢給丈夫購買營養品;平常在家,為了多掙幾塊錢,我學習苗族刺繡,熬夜趕工,多繡幾張;村裡實施「一事一議」項目,大務小事,我總是第一個到位,主動找活做……
2007年,我省吃儉用,用430元買了兩隻山羊,在青山叢林放養,不到三年,發展到20多隻。
2008年,剛好趕上國家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獲得項目補助1萬元,湊上賣掉山羊得到的9000多元,在鄉鄰的幫助下,一幢一樓三間磚木結構的平房,拔地而起,有了新家。
2016年開始,北京愛心人士葉先生每年資助我女兒2500元讀書。
2017年,我被聘為凱裡市保潔員,每月工資1500元。
脫貧路上為了不讓一人掉隊,這些年來,政府千方百計幫扶我家,辦理低保、給予殘疾人護理補貼,送救濟糧、食油、衣服、棉被等。
鎮黨委書記、鎮長還給我丈夫送來一臺輪椅和1000元慰問金。
此外,上級還幫我發展養豬項目,實行先建後補,鄉親們義務幫我修建豬舍兩間,廁所一座,送黑毛豬仔豬13頭,實現家庭增收。
是黨和政府救了我全家,給了我溫暖,給了我希望,讓我全家享受多項扶貧政策和幫扶,並給了我們發家致富的機會。
如今,我們全家體面地生活,像正常人一樣用勤勞和智慧擺脫了貧困,甩掉了窮帽子,拔掉了窮根子,走上了致富路。我真誠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村兩委,感謝我的幫扶人,感謝關心我的鄉鄰。
儘管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但我相信,以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用勤勞和智慧,就算是柔弱的肩膀,也可以為苦難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天,趟出小康路。
編輯 雷子德
編審 王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