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榮發,是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八一社區(八一小村)村民。家有6口人,有3個孩子在上學,一個年邁多病眼瞎的老母親需要贍養。
家裡勞動力少,經濟開支大,生活困難。經過我的申請、村兩委的核實,2017年我們家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陳榮發
成為貧困戶以來,村支兩委、幫扶幹部、駐村工作隊經常來我家看望我們、給我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解決了家裡小孩上學難問題、也給我們夫妻倆解決了就業問題。 貧不足羞,可羞的是貧而無志。 「我不想就這樣靠政策活著,我還年輕,我得靠自己的能力脫貧,孩子是我的動力,靠自己的能力供孩子上學,把日子過好。」我對我的幫扶幹部說。
村裡知道我家情況和我的想法後,給我推薦了村級消殺員的工作,每個月800元的收入;也給我妻子推薦在柳川鎮政府食堂上班的工作,每月2000元的工資。既能照顧年邁的老母親,又能解決家庭收入問題。
村支書和陳榮發交流白芨種植技術
我們很珍惜這份工作,工作時認真努力,與村幹、政府工作人員的關係相處的極好。再加上我懂點種養殖技術,就申報了養豬、中藥材種植、養殖養鴨等項目,目前養殖有40多隻雞、10多隻洋鴨,種的有2畝多的白芨。目前賣豬、雞鴨、雞蛋收入上千元。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貧政策切實的解決了我家的教育支出難問題。大女兒在凱裡就讀職校時,享受國家精準扶貧資助,現在二女兒和小兒子在校享受寄宿生補助,真的很感謝扶貧政策。 由於我家小孩讀書多,還有一個年邁眼瞎的老母親,經過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核實,我家每年都享受低保政策,現在每個月有將近1000元的低保收入。母親因是二級殘疾人,還享受到了二級殘疾人生活補貼。
陳榮發飼養的雞
在駐村工作隊、駐村幹部的推薦和宣傳下,現在大女兒在柳川鎮鎮江村衛生院上班,每月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2019年我家脫貧了,脫貧不脫政策,「四個不摘」還在落實中。扶貧不扶懶漢,扶貧先扶志,不能等、靠、要,勤勞才能脫貧致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