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志願西部 服務劍河丨劍河縣南加鎮西部志願者殷芳超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叫殷芳超,來自湖北嘉魚,是劍河縣南加鎮的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也是南加鎮久依村的幫扶幹部。

還記得2011年仲夏,大學剛畢業,正是青春,懷揣著年輕的夢想,便參加了全國西部計劃,本著「團結、友愛、奉獻、互助」的志願者精神在劍河縣一待近十年。

2015年至今一直在劍河縣南加鎮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很榮幸趕上了全國脫貧攻堅戰,盡一份綿薄之力。

2016年南加鎮需要進行搬遷139戶571人,主要涉及康中小寨、岑槓自然寨、黨基自然寨、格社自然寨等四個自然村組整體搬遷。

因這些自然寨地處偏遠山區,當時沒有通組公路,由集鎮乘船、乘車等方式才能到達這些地方。

那時我們不斷穿梭在崇山峻岭與群眾之間,背著易地扶貧搬遷宣傳資料,通過走訪、拉家常、座談、QQ、微信等形式,從醫療、就學、就業、婚娶和經濟等方面,不斷向群眾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力爭做到政策家喻戶曉。

黨基、格社地處偏遠山村,家中基本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群眾的故土情節嚴重,剛開始嚴重牴觸,通過多次入村召開院壩會形式和不斷聯繫家中外出務工的青年人員,大部分群眾逐漸慢慢接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殷芳超入戶走訪幫扶戶

2017年南加鎮搬遷戶中468戶2012人已抽鬮分房,其中整體搬遷的烏達溪自然寨地處劍黎兩縣交界處,因受2017年7月暴雨山洪災害,小溪邊的住房幾乎全毀。

了解情況後,我便協同駐村幹部、民政、移民、扶貧等部門一起乘船入村宣傳動員易地扶貧搬遷、核准搬遷人口和受災情況,根據群眾意願,分別將他們安置到凱裡市區和劍河縣城。

2017年的搬遷宣傳動員工作中,我走遍了27個村76個自然寨,多次集中召開村組會議和入戶走訪,對符合區域條件的自然村寨張貼海報,不斷加強政策的知曉度。

本著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目的,我前後多次帶領搬遷群眾參加縣級安排就業招聘,及時了解各戶就業動態和需求,通過劍河園方木業、劍榮菌業等縣內產業、縣內公益性崗位和杭州對口就業幫扶等方式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就業難題,做到一戶最少一人以上勞動力就業。

並隨時掌握各搬遷戶適齡兒童就學情況和需求、低保兜底、新農合參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合等情況,不斷完善五個體系建設和各類臺帳的建立。

殷芳超召集村民召開院壩會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戰中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根源,做到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以群眾自願搬遷為前提,堅持政策的嚮導,符合條件且自願搬遷的不漏一戶。

目前南加鎮已抽鬮分房的607戶已全部搬遷入住,按政策應拆除的舊房全面拆除,在仰阿莎故鄉這片熱土上,早已將劍河當成第二個故鄉,每一個搬遷群眾都是家人,幫助群眾從根源上徹底擺脫貧困也是夢寐以求的夙願,在這個青春的年紀情灑劍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小改變促成大改觀丨劍河縣南加鎮培榮村第一書記...
    我叫李正釗,是劍河縣南加鎮培榮村第一書記。因培榮村是我所在單位劍河縣公安局的幫扶村,因此在前期已經了解到不少村裡的情況,可剛到村裡報到的第一天,我還是傻眼了。那時的培榮村不僅沒有特色產業,也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我暗自下定決心,要想盡一切辦法,啃下這塊扶貧「硬骨頭」。經過走訪調研,我首先梳理出培榮村交通不暢、群眾生活水平落後等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由於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培榮村交通落後、閉塞,村寨環境衛生差,廢棄房子隨處可見。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志願之名 換無悔青春丨劍河縣柳川鎮巫庫村網格...
    我叫楊維巧,是劍河縣柳川鎮巫庫村脫貧攻堅網格員,同時我也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於劍河縣柳川鎮人民政府。我的「新陣地」——巫庫村,這是一個貧困發生率曾達到47.25%的深度貧困村,面積大、戶數多、人口多、村情複雜,其脫貧攻堅難度可想而知。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讓群眾老有所依丨劍河縣南加鎮新柳村...
    我叫田如成,是劍河縣南加鎮新柳村網格員。2019年3月,新柳村成立脫貧攻堅隊,我便負責起新柳5組的網格,該網格共有22戶87人,非貧困戶17戶7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16人,對口幫扶8戶24人。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我每月不少於4次深入各戶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幫助農戶分析致貧原因,從家庭的農田、土地、基本生活資料入手,結合該戶的特長、愛好,幫助尋找脫貧路徑,使其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轉變了觀念,依靠國家政策,自己走上脫貧之路。
  • 「我的脫貧故事」與其「坐等」,不如靠自己︱劍河縣南加鎮黨古村...
    我叫黃透植,是劍河縣南加鎮黨古村村民,家裡4個人,大女兒在劍河四中讀初一,小兒子在南加鎮展牙小學讀三年級,我與妻子在家務農。2017年,為了照顧子女上學,我與妻子兩人長期在家務農,種植三畝左右的水稻、養一頭豬,這些僅僅只夠解決一家人吃的。
  • 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陸續抵達阿勒泰市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的子項目,是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5個專項之一。2003年,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精神,聯合啟動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西部基層開展為期1-3年的志願服務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工作同樣精彩丨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西部...
    我叫向軍鳳,2019年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同年參與「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向軍鳳(圖右)參與入戶走訪。在任家寨村服務期間,我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指導自己的言行,以「紮根基層,奉獻青春」作為自己的工作理念,積極投身志願扶貧工作之中。  從一名大學生到青年志願者,從象牙塔到農村基層,角色的陡然轉變給我的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的微笑是對我無聲的信任|劍河縣南哨鎮巫虎村...
    我叫劉良平,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氣象局派駐劍河縣南哨鎮巫虎村第一書記。巫虎村地處劍河、黎平交界處的老山界山腳下,共有6個自然村寨,共有470戶195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48戶618人。  為此,我常去他家探訪,幫他送米、面、油、菜等生活用品,每次去老人特別高興,都拉著我的手說上半天家常,我聽他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講話時手舞足蹈的,那是從內心發出的感謝。
  • 「我的扶貧故事」老石和小石的故事丨劍河縣南加鎮城東社區網格員...
    我叫楊石健,是劍河縣南加鎮城東社區街上村網格員。2019年7月大學畢業後,11月我便參加了工作,回到生我養我的南加鎮,雖然離縣城很遠但離我家很近,我很滿足。2019年11月,接到鎮黨委通知正式來到南加鎮城東社區街上村擔任一名網格員兼幫扶幹部。很早我就聽說我家有位幫扶幹部,當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幫扶幹部的時候,既激動又有些擔憂。激動的是我也成為了一名能為人民服務的基層工作者,擔憂的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勝任這份工作。
  • 哈師大為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壯行」
    央廣網哈爾濱7月18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劉思言)「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7月18日9時,哈爾濱師範大學舉行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座談會暨出徵儀式,通過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與志願者們進行了親切交流,為他們加油、鼓勁、送行。
  •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訪談:出發,到西部去!(訪談記錄)
    最近一個響亮的「到西部去」的口號響遍了中華大地,現在這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而是馬上就要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動。6月10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在北京聯合啟動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號召廣大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到今天志願者報名的情況已經遠遠超出了組織者的預期。
  • 什麼是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期滿待遇政策?
    近日,2018年度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正式啟動,面向全國公開招募18300人,今年招募人數與往年持平。據了解,2018年西部計劃報名時間為4月27日至6月10日,有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可在公示的時間內詳登錄「西部志願匯」微信公眾號或西部計劃官方網站報名。
  •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報考碩士研究生可享受優惠政策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報考碩士研究生可享受優惠政策 2004-11-16   日前,教育部出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報考碩士研究生優惠政策。
  • 以志願之名·換無悔青春!鐘山區脫貧路上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雙子星」
    2019年8月,剛畢業的短髮姑娘劉丹,帶著她最愛的滑板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跟隨親哥哥劉斌的腳步,一同成為了六盤水市鐘山區西部計劃志願者。做宣傳、勤下鄉;戰疫情、共扶貧……在家鄉脫貧攻堅的路途中,這對「雙子星」你追我趕爭上遊,共同演繹了一支火熱的青春讚歌。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丨劍河縣南寨鎮馬大...
    我叫石森權,是劍河縣南寨鎮馬大營村(白俄小村)駐村網格員,負責白俄村三、四組的幫扶工作,三、四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7戶57人。在村裡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入戶走訪摸清底子,登記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狀況,致貧原因等,同時,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知道國家扶貧政策涉及哪些方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享受哪些扶貧政策。2019年8月,我在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範昌興老人過程中,了解到該戶老人的存摺不在身上,存摺裡有歷年來獲得的補助款項。
  • 湖南省388名大學生將赴西部開展志願服務
    7月17日,2019年湖南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出徵儀式在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拉開了帷幕。儀式活動中,參會領導為出徵志願者代表贈送醫藥箱、書籍,並授予志願者隊旗。紅網時刻7月18日訊(記者 吳公然 葉芬 通訊員 彭南勇 實習生 李姿 江一靜)「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趕風起雲湧春潮……」7月17日,伴隨著悠揚的旋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19年湖南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出徵儀式在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拉開了帷幕。
  • 「我的脫貧故事」「誠信磚廠」讓我們一家脫貧了丨沿河自治縣西部...
    我叫楊球,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沿河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沙沱社區,每每與同事們討論扶貧工作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楊球在登記臺帳我家有七口人,我是家裡的老大,家中還有妹妹、弟弟、爺爺、奶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我們這個家。2008年,受住房後山山體滑坡威脅,爸爸到親戚家中東拼西湊勉強修建了安全住房。  2014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我家因家中負債、上學負擔重,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我要服務好社區這個「大家庭」丨劍河縣久仰鎮夭...
    我叫李勝軍,是貴州黔東南劍河縣久仰鎮夭那村村民。李勝軍以前的老家一年前,我們家還是村裡的貧困戶,我們一家六口人,擠在破舊不堪的木質結構房屋裡,生活十分艱難。劍河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幸福社區剛到易地扶貧搬遷小區時,剛剛大專畢業的我對生活一點頭緒都沒有,恰逢那時居委會招聘社區服務工作者,我們家的幫扶幹部便鼓勵我報考參加招聘。
  • 「我的脫貧故事」自食其力來脫貧丨劍河縣南加鎮基立村村民彭恩才
    我叫彭恩才,是劍河縣南加鎮基立村二組村民,現年70歲。家裡共有2口人,妻子舒翠梅現年67歲。由於膝下無子,女兒又早已出嫁,我與妻子成了村裡的老人戶。通過精準識別我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我在村裡一輩子幹活也算努力勤快,到老了卻成了村裡的貧困戶,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我跑去同村長了解貧困戶如何才能算脫貧。
  • 西部之旅丨楊凱翔:新疆,我來了!
    年優秀團幹部2014年優良學風建設標兵2015年優秀班幹部志願服務經歷:大學生義工活動,社會實踐到福利院前景回顧在這裡:西部之旅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情>文丨楊凱翔背負夢想遠離家鄉,吃不到家鄉的飯菜卻能感受到父母的思念,看不到家鄉的雲卻能感受到朋友對我的期望,嗅不到家鄉的花草卻能感受到親人對我的關懷。
  • 東師人文西部志願故事|新疆是個好地方
    我是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019級畢業生閆欣宇。2019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新疆專項中的一員。應我的母校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邀請,參加一期學校關於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專訪。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是團中央、教育部從2003年開始實施,按照公開招募、自願報名、組織選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西部基層開展為期1-3年的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志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