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給你端茶就是要「趕」你走,端茶既是送客,人走既是茶涼

2020-12-18 資深盤點員

中國自古就有端茶送客人走茶涼這麼一說,那麼這一切又是從何而起的呢?

先說一個小故事吧,時逢夏日,烈日高懸,背灼炎天,新上任的縣令去拜訪自己的上司巡撫大人。古人重禮,入衙而不可持扇,但這位縣令一看就是官場新手,不僅持扇而入,體熱之時還要扇一扇。巡撫見之,心頭溫怒,帶縣令摘帽解衣的時候,伸手慢慢的把茶碗端了起來。兩邊隨從一見,高喊送客,縣令一聽,便知自己必有失禮之處,隨即抄起帽子,拿起衣物,狼狽不堪的離開了巡撫縣衙。

這就是清代官場上的風俗之一端茶送客。

清代,下屬拜見官大者,上司都會叫下人奉茶,以表示禮遇,而下屬不會真的拿起來就喝,反而在就坐之後等待上官擺手請茶,且先嘗一口,才會喝茶。如果上官覺得與下屬已然聊盡,又處於下屬的面子不好直言,就會端起茶碗抿那麼一下,或者舉起茶碗裝作喝茶的樣子,以示意下官你該走了。

以茶待客起於魏晉時期,發揚於趙匡胤時期,《晉書》有雲東晉刺史史恆溫待客,不以酒菜,而多奉茶果,期間做可見其風雅。

唐代,來客上茶以是禮節,長者坐於主位,其旁有鍋,待鍋中水沸,取一勺茶末放入鍋中,長者用勺在鍋中攪拌,帶茶煮過後,將茶湯乘入碗中,再由童子奉上賓客。從顏真卿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便可知,但唐代包括唐以前的茶都甚為難喝,在煮茶的過程中都會加入,八角,桂皮,糖鹽等香料,味道雜七雜八,缺少了茶本身苦中帶澀,回味清甜的本源。

到了宋代茶的禮儀開始成為了地位的象徵,一日趙匡胤邀他的宰相範質談事,那時宰相是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太監奉上茶後,範質行禮剛要落座,趙匡胤突然說他眼睛不好,要範質遞下摺子,範質起身遞給皇帝,這時手疾眼快的侍衛已經將他的茶與座位都給撤走了,從此宰相不在與皇帝平起平坐,這便是「廢坐撤茶」的歷史典故。

茶代表的意義一直流傳到現在,即便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間,茶話會也時常舉辦,並且我國的國家領導人在接見外賓的時候也會以茶葉作為禮物。

相關焦點

  • 一年級看圖寫話《給爸爸端茶》——爸爸看報紙孩子端茶
    給爸爸端茶晚飯後,爸爸來到客廳,戴上那寬厚的近視眼鏡,拿著報紙坐到沙發上聚精會神地看著報紙。幫媽媽收拾好碗筷後,小明小心翼翼地端著一杯茶走過來:「爸爸,這是給你泡的茶。」爸爸放下報紙,高興地接過茶,說:「謝謝你!爸爸正想喝杯茶,你就拿過來了。」小明說:「不客氣。您工作一天辛苦了。」爸爸露出笑容,讓小明坐到自己身邊。
  • 古人云:「人走茶涼」與「人未走,茶已涼」
    「人走茶涼」出自京劇《沙家浜》。比喻人與人之間缺乏人情冷暖。人們常說人走茶涼是一種自然狀態,現在「人未走,茶已涼」倒成了人生的一種常態了。此時已經是「人未走,茶已涼」。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變得很快,當工作和生活出現無交集、無利益的人和事時,我們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矇混過去。
  • 「人走茶涼」我懂,但是港式奶茶中的「茶走」又是什麼意思?
    牛奶是健康飲品,茶也是養生專屬,但是當牛奶和茶遇到了一起,產生的「奶茶」卻別人們認為是不健康的食物。其實奶茶的不健康,主要還是因為加入的大量糖。因為加了糖的飲料,有一種魔力,更美味,也更容易上癮。如今滿大街都是臺式奶茶、港式奶茶的,不過有些奶茶你可能還搞不太懂,比如「茶走」。
  • 人走了,茶涼了,不必太介懷
    生活裡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種緣,緣了,終要散去。珍惜每一次遇見,當緣分已盡,適時放手,學會坦然面對,才是淡定之舉。人走了,茶就涼了,再是怎麼續水,也已無人喝。有人曾說過:「友誼好比一壺開水,一旦離開爐子就逐漸涼下來了。」
  • 為什麼古代的人一端茶杯就表示送客?看完絕對漲知識!
    清朝時,下級拜見上級,上級都會叫人奉茶,這是待客之道。下屬呢,不能真的拿起來就喝,應該在落坐之後,等上級做出擺手請茶的姿勢後,上級先嘗一口之後,才會喝茶。如果上級覺得與下屬無話可聊了,不好直言就會端起茶碗抿那麼一下,或者舉起茶碗裝作喝茶的樣子,以示意下級該走了。
  • 人因不惜而散,茶因不喝而涼,人走所以茶涼
    文章對馬伊琍是有無情,娶了大自己九歲的「姐姐」,他可以像慈母一樣照顧你,而你卻做了惡人回報她。人到中年怕離別,文章經歷了離婚,才會知道人走茶涼。一杯香茗沏好,熱的時候不飲,怕燙。可是茶香因為熱而散,喝茶要趁熱。等到溫涼了,又品而無味,說是茶不好。
  • 「人走茶涼」的日語應該怎麼說?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諺語是:人走茶涼。日語:間が遠なりや、契りが薄い。ことわざ間(あい):表示的是「距離」。是一種比較老的日語說法,現在的日語出現的「間」,訓讀的話我們會讀成:あいだ。我們的生命中,幾乎每天都在與人相遇,與人分離。那個你擦肩而過的人,說不定是修了好多世的緣分才換來的。所以,每一次的相逢,都讓我們感覺倍加珍貴。因此日本茶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一期一會。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只有一次相遇的機會,在我們相處的這段時光中,我要為你奉上最高的招待。
  • 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稱,也是茶葉成品茶名稱和茶葉商品名稱
    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稱,也是茶葉成品茶名稱和茶葉商品名稱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現今鐵觀音不但已走出安溪,走出福建,而且已走出國門,馳名世界了。其實,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稱,也是茶葉成品茶名稱和茶葉商品名稱。
  • 飯局是重要的社交平臺,如果你是這一類人,建議不要搶著端茶倒酒
    飯局是重要的社交平臺,如果你是這一類人,建議不要搶著端茶倒酒中國人的社交,往往是通過飯局體現的,有的是去求人辦事,有的是去談生意,有的是去拓寬人脈,總而言之就是各取所需,所以我們每加入一場飯局,都要明確這次聚餐的目的,圍繞著這個目的行事,你也就不會在這次飯局中犯下太大的錯誤
  • 飯局上領導讓你端茶倒水,老實人才照做,聰明人這樣回
    1、看這個領導對於你公司上的幫助端茶倒水這種事情,無論是在公司裡,還是在這種飯局上的時候,理應來說,都是不應該你去做的。但是領導給你安排的任務,你又要多去思考,這個條件會給自己今後的職場生涯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首先你要了解到的是,這個領導他在公司的時候有沒有幫助過你。
  • 人真正的成熟是,看淡人走茶涼,接受世事無常
    但當緣分過去,我們也無需執著堅持,也不必在意人走茶涼,物是人非,只有適時的放手,識趣的轉身,才是最好的選擇。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明白了這一點,就沒有什麼可感嘆的,可遺憾的,可傷痛的了。人走茶涼,換了新人,就要換新茶,上熱茶,這是人生現實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人想不開,看不透,嘆息,痛恨這樣的人情世故,覺得人性涼薄,可是,人生的因緣際遇也確實如此,一路相逢,一路告別,沒有誰會永遠停留,沒有誰會永遠不變。
  • 老領導偷偷告訴我:飯局上,如果你人微言輕,就別搶著去端茶倒水
    職場老領導偷偷告訴我:「飯局上,如果你人微言輕,就別搶著去端茶倒水。」主要是因為這4個原因:自身價值是工作能力展現出來的,不是端茶倒水出來的。在這裡告訴大家,其實這樣剛好是錯的,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酒局上,久經職場的那些老闆或者領導眼裡,同樣還是有能力的一方,才更會被別人看重,切記不會卑微幹活的那一類人。如果你在飯局上總為了討好領導去幹一些端茶倒水的小活,有的人會對你客氣,跟你說一聲謝謝,其實大部分人還是不會把你當回事的。
  • 飯局上老闆讓你端茶倒水,別太勤快,不懂這3個尺度,很掉價
    公司的副總裁推開門要跟大家一起討論這個計劃。小曾給領導倒了一杯茶,過了一會兒,領導用眼睛示意小曾,小曾不知道他的意思,直到他站起來給副總裁遞水,他才明白領導剛剛那一眼是什麼意思,是讓他端茶倒水,副總裁走之後,領導抱怨小曾沒有眼力勁。下午,小曾陪領導到兄弟單位交流計劃,想起早上領導的眼神,勤勉地為參加人員端茶送水。
  • 【文化】這些茶成語典故,你知道多少?
    三茶六禮作為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婚俗,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的「婚姻六禮」。《禮記》《禮儀》等著作對此均有記載.茶友們的好朋友結婚時有沒有跑來找你幫忙的,讓你準備結婚時的這「三茶』啊?中國古代婚俗,婚嫁以茶為禮。所謂「三茶」,指的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以及同房時的「合茶」!
  • 中國茶藝——藝茶
    中國人與外國人喝咖啡大不相同,特別是茶道中的茶,是作為天、地、物品與人的統一過程來看待的。所以,無論辨茶之優劣、產地、加工、製作、烹調,不僅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還包含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在現代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已可以分析出各種茶的化學成分、營養價值、藥物作用,而古代的中國茶學家,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
  • 客人至以茶待之,是為尊客,你知道這禮節從何而來嗎?吾雨茶課堂
    以茶待客的發展史「以茶待客」的禮節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先有孫皓以茶代酒。《三國志·韋暇傳》記載:三國末期吳國君主孫皓有一次大宴群臣,韋暇酒量小便暗中令人以茶代酒,從此文人便有以茶接待賓客的風尚。後有陸納杖侄。《晉書》記載,吳興太守陸納生活儉樸,每次大將軍謝安去拜訪他,他只設茶果款待。
  • 人走茶涼,一杯茶想維持它的溫度,多麼艱難又多麼痛苦
    我的茶葉保存得很好,舊年的茶葉,如今還是青碧碧的,泡出來的茶清淡,茶香清淡,茶味也是清淡的。但是據說無論如何小心,兩年後,茶葉的質量都要改變。聞一多先生寫過「我最愛的是那一杯苦茶」。苦是有些苦的,只是微微的澀,打底子的是清香,回味也是清香。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說到了,江南人的嗜好大多沒那麼濃烈,喝不了那樣一杯苦透的茶的。
  • 農村吃酒席,「送客菜」端上之後,預示著該散席了,千萬別鬧笑話
    剛才筆者一開頭也提及到「規矩」的問題,沒錯,這農村吃酒席這規矩自然是少不了的,新娘子敬酒要懂得規矩,長幼就座也要懂規矩,端菜的忙人也要懂規矩,哪道菜該放在誰的面前要有數,不過有種規矩,或許對於很多城裡人而言根本就不知道,甚至還會經常鬧出一些笑話,這就是「送客菜」端上來之後,往往都是到了該散席的時候,可是有些人卻不懂,往往還會繼續等待。
  • 古代的「通房丫鬟」:除了給老爺端茶倒水,還有一令人臉紅的作用
    中國古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的社會,雖然某些朝代的女子地位稍有提高,但是整體來說女子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在社會上女子能夠從事的工作也是很少的,她們似乎生下來就是別人的。與之形成比照的在古代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不過男人卻要求女人要守貞潔。
  • 退休了,總感覺人走茶涼,真的是這樣嗎?往往是活的不夠通透
    人走茶涼本是職場中的常態,當你離開原來的地方,你在那個地方的關係也就隨即淡化了,大家很少提起甚至根本不會再提到你找個人,很多人覺得人走茶涼,顯得世態炎涼,人情淡漠,這才是正常的現象,不光是在職場不是因為他們對你這個人怎麼樣,是因為你手中的權力,能夠給到他們幫助,能夠決定一些事情。一些工作應該怎麼推進,與其說是你說了算,不如說是你手裡的權力說了算。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自然的要去靠近、奉承。一旦當你退下來,會發現之前那些圍繞身邊的人,漸漸離去,沒有人在找你辦事,因為你失去了權力,沒有了太大的價值,找你也是於事無補,不妨把精力花在適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