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臨漳開館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河北新聞網12月1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今天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主要展出2012年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等鄴城遺址出土考古文物,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三次佛教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鄴城佛造像藝術因政治、文化、社會風俗等因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變化。中國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徵,在這裡都有呈現,並出現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龍樹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相關焦點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12月17日9時許,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鄴城考古博物館位於邯鄲市臨漳縣縣城,始建於2012年5月,並於2015年11月建成開館。在建館五周年之際,中共臨漳縣委、臨漳縣人民政府特斥資對博物館再次進行改陳,展陳文物種類更加豐富,展陳手法更加先進,博物館功能更趨完善。
  • 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隆重開館
    12月17日,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隆重開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領導、中國考古學會領導和特邀國家級文物專家,河北省文化廳領導,邯鄲市政府副市長和文廣旅局領導,臨漳縣四套班子領導等60餘位領導、專家出席。來自縣內外的各界嘉賓、同仁,文化界知名人士等1000餘人參加。
  • 探趣小景點——河北臨漳鄴城考古博物館
    探趣小景點——河北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 鄴城考古博物館於2020年12月17日開館,是由2015年開館的佛造像博物館更名而成,是全國首座佛造像專題博物館。主要展出的是2012年在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村發掘的佛教造像埋藏坑裡的部分。
  • 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入選國家二級博物館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鐸 通訊員 王俊平 孟慶科)記者昨日從邯鄲市臨漳縣獲悉,「鄴城考古博物館」和「鄴城博物館」已分別入選國家二級、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系邯鄲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館
    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在紫金港校區正式開館。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恆、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出席開館儀式。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為捐贈者頒發捐贈榮譽證書,校長吳朝暉院士講話。湯恆、顧玉才、任少波、吳朝暉、張曦、楊衛、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省教育廳黨委副書記幹武東、省文物局局長柳河以及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館長白謙慎共同為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館揭幕。顧玉才在講話中說,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開館為浙江大學增添了一座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文化殿堂,也為中國博物館事業增添了一支令人矚目的重要力量。
  • 古鄴之地臨漳建成縣吏廉政文化館 展古代廉吏文化
    中國?鄴城縣令廉吏文化展館開館,展示古代廉吏文化。 王俊平 攝   中新網邯鄲11月16日電 (霍發林 高紅超)西門豹被譽為「天下第一廉令」,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是西門豹投巫治鄴所在地,為展示古代廉吏文化,當地建成中國·鄴城縣令廉吏文化展館,於16日正式開館。
  • 河北邯鄲新增四家國家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邯鄲臨漳縣佛造像博物館、大名縣博物館、鄴城博物館、館陶博物館四家博物館榜上有名,被核定為國家級博物館。此次邯鄲入選的四家博物館中,臨漳縣佛造像博物館(現更名為鄴城考古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大名縣博物館、鄴城博物館、館陶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鄴城考古博物館位於臨漳縣城內,館內珍藏文物178件(組),造型精美絕倫,藝術價值極高,多數為2012年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
  • 河北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開館!1000餘件珍貴文物將亮相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楊偉廣)9 月 19 日,位於邯鄲市磁縣的北朝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1000 餘件珍貴文物將與公眾見面。與此同時,坐落於此的中國北朝考古研究中心也正式掛牌,為研究北朝歷史提供了一個平臺。
  • 河北臨漳發現宋代女性「纏足」墓葬
    新華網石家莊4月14日電(記者齊雷傑)記者13日從河北臨漳縣文物旅遊局獲悉,這個縣一項考古勘探發現了五座古代墓葬和一口古井,其中一座宋墓女性墓主的腳骨因「纏足」嚴重畸形。這些發現,為研究宋代埋葬制度和古代「纏足」習慣提供了參考資料。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開館
    今天上午,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出席開館儀式並宣布開館。戚哮虎、許明、繆承潮出席。千百年來,為抵禦大潮入侵,人們在河口兩岸修築錢塘江海塘,不僅留下規模宏偉、構築精巧的歷史遺蹟,更映襯著人與自然相偕而行、和諧互動的生動場景。歷時三年竣工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南樓,是江幹區首個國有博物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塘遺址博物館。
  • 河北性文化博物館開館 展出民國時期妓女證(組圖)
    河北性文化博物館開館 展出民國時期妓女證(組圖) 下一組:七夕東方情人節:重慶江津歡天喜地鬧塘河
  •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開館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開館 2010-07-0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位於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哈克遺址博物館,7月2日下午正式開館,香港中文大學設在該館的東北亞考古工作室也同時揭牌成立。
  • 考古2019︱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城市與墓葬,生死兩徘徊
    城市考古2019年的城市考古工作目前見諸報導的主要以漢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城為主,六朝建康城以及北魏重鎮武川鎮也進行了少量工作。漢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城均為持續性考古工作,漢魏洛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於宮城區前半部,重點在以太極殿宮院為核心的部分開展工作;東魏北齊鄴城遺址的考古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宮城區考古集中於宮城區後半部和外圍,以探索宮城區整體布局為核心學術目的;南郭區宗教、禮制建築群的考古亦為持續性工作,重點圍繞北齊大莊嚴寺和明堂園展開。
  •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又一國家級地質博物館將開放 河北還有這些博物館值得一看
    近日,天氣雖然寒冷,但在中國地質博物館張家口館施工工地上仍是一片忙碌,安裝玻璃幕牆、調整裝飾外牆牆面,工人們正在進行幕牆裝飾工程的掃尾施工。據了解,該館預計將於2017年對外開放。屆時,咱河北又多了一個國家級地質博物館啦!
  • 浙江大學:參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2019年9月8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為這裡增添了一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殿堂。2019年11月27日中午,在單位的安排下,我跟同事們一起,前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參觀——
  • 上海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即將開館
    央廣網上海9月1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天召開的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開館暨中秋國慶系列活動媒體發布會傳出消息,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將於9月26日開館,展品遴選了廣富林考古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159組文物珍品。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全國最大私人博物館落戶深圳
    民間博物館吸引了不少市民  21日上午,實力雄厚的深圳望野博物館在龍華新區龍華文體藝術中心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  這是一家私人的中國古代文物博物館,位於龍華文體藝術中心三樓,佔地1000平方米,館藏各類珍貴文物14500件,藏品的數、量、跨代等都在全國罕見,該博物館落戶龍華新區,為新區市民帶來文化上的新享受。  據介紹,深圳望野博物館於2009年2月由廣東省文化廳批准報國家文物局備案設立,經過多年的籌措,終於在龍華新區開館。
  • 河北首家文物類民辦博物館開館,快來打卡
    2019年12月31日,一件元代青白釉多穆壺在張家口北源博物館展出。2019年12月31日,一件元代青白釉多穆壺在張家口北源博物館展出。當日,河北省張家口北源博物館在位於張家口經濟開發區的國際會展中心開館,以遼金文化為主題、反映張家口厚重歷史文化的省內首家民營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博物館展廳1300平方米,館內藏有張家口地域各時期文物600餘件。藏品以遼金元時期文物為主,並有少量新石器時期文物,且唐宋元明清各時期文物也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