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河北新聞網12月1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今天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主要展出2012年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等鄴城遺址出土考古文物,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三次佛教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鄴城佛造像藝術因政治、文化、社會風俗等因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變化。中國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徵,在這裡都有呈現,並出現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龍樹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