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的軟體市場,忽略的小微企業

2020-12-17 運營之術

上個月聽說了件特別炸眼的事,雙11那天,有家SaaS公司日銷售額接近千萬。著實令人詫異。手法套路和目前對軟體的主流認識完全不同,針對小B用戶的軟體公司能玩出如此名堂。

後來跨領域聊了些教育/電商流量的操盤奆佬,嘗試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邏輯,跳開原來對軟體的思考慣性,最大的感受就是發現了個認知盲區,以往的思考框架完全忽視了市場的分層情況。

企業用戶分三六九等,面臨的需求複雜度不同,針對的產品價格不同,打單所匹配的銷售策略自然也不同。在某些價位區間段,好的2B產品配合2C那套牛逼的流量玩法,打出日千萬銷售也不是沒有可能。

市場分層邏輯,用戶的悲歡離合併不相同

以前為了方便理解,習慣把用戶通過2B2C的方式作區分。這個區分可能過於注重形式主義而忽略了交易第一性原理,交易產生的場景一定是用錢去購買某項產品/服務以滿足某種需求,不分2B2C,而定價是交易場景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

當我們把產品/服務的消費按照定價邏輯拆解排序後,發現個挺有意思的事:用戶不論2B2C,根據價格區間的不同,幾乎呈現出完全分層的狀態,而價格區間又很大程度決定了消費決策周期(甚至是消費決策參與者規模)。

這裡有個慣性的認知誤區,以往總有人說2B市場不同於2C,存在決策者和使用者分離、決策流程繁雜的問題。按照分層邏輯看,發現造成這種誤解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價格區間。

當2C消費的是車、房這類高價區間產品的時候,決策者和使用者也存在分離(個人/對象/父母)、決策流程繁雜的情況;而當2B消費的產品是小微企業SaaS產品甚至基礎工具的時候,決策簡單程度可能和給自己買個新手機沒有區別,完全可以當成C端消費者去理解。

消費者單次購買決策的粗略分布情況,SAAS的出現給軟體市場帶來了明顯的消費分層

過往看軟體市場,對2B的認知盲點在於,完全沒有市場分層意識。項目制軟體收費動輒大幾十萬,光實施的人天費用都讓很多企業難以承擔,導致的結果就是消費用戶有且僅有中大企業(沒有針對小B用戶的產品,只有針對小B用戶的外包服務)。高價格也使得用戶的決策周期非常長,銷售跟單半年乃至一年是常態。

而SaaS的出現讓市場找到了破局點,以往一個5年期的軟體項目現在可以拆成按年付費了,每次交易價格可能只有以往的1/10-1/5(甚至有些產品還推出了基礎免費版),好用就續費,不好用也只用承擔少量損失。

原本買不起軟體的中小企業也能用軟體了,單價低導致決策周期大大縮短,交易轉化鏈路變的非常簡單,企業用戶就自然出現了分層情況:高價格、複雜決策用重產品來解決複雜需求,低價格、簡單決策用輕產品來解決簡單需求。

分層的市場匹配分層的打法,被忽略的小微企業用戶值得被重視

理解了軟體市場是分層的,我們會發現個更有意思的事:產業集體智慧會把業態發展推向整體最優解,分層的市場衍變出了分層的市場打法。

之前軟體公司在談銷售策略的時候,通常是直銷和渠道兩條腿走路,先邁直銷腿,再邁渠道腿(直銷打KA大企業,渠道打中腰部企業),這是很明確的匹配分層市場的打法。

大客戶大訂單,需求複雜要來回反覆溝通做定製修改,服務重實施周期長,渠道商沒辦法貼身跟進,只有直銷團隊能hold住;中腰部客戶向行業頭部看齊,業務匹配的需求相對簡單,輕服務輕實施,渠道商打點好關係往企業內部鋪即可,銷售的投產比更高。

軟體公司典型的發展「套路」

但在這個傳統的認知體系中,完全沒有包含小微企業客戶的範疇。在公眾印象中,中國小微企業生存艱難,平均存續周期短(2.7年),沒有付費意願沒有付費能力,做產品服務這批用戶吃力不討好,是個偽命題。

確實,在中國目前幾乎沒有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軟體公司(慧算帳、雲帳房主要賦能有規模的代記帳公司;有贊、微盟、WPS收入的大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光雲科技是為數不多真正服務小微企業的),企微、釘釘、飛書的生態也還在構建,其中能否有服務小微企業的大ISV出現也暫且未知。

但回到文章開頭,SaaS公司雙11日銷售額接近千萬的牛逼範兒,確實值得反思:人家是如何在網絡效應、病毒傳播方面做的如此牛逼的??如果這種銷售玩法可持續,是否能說明服務小微企業也有極大的商業價值??

這個問題我沒有明確答案,但是根據掌握的信息進行推演,大概能理解個七七八八。反倒是這個思考給了啟發,可以跳開原本的軟體市場分析框架去看小微企業,並且完全有理由去相信,在中國服務小微企業有機會出現大軟體公司,被忽略的小微企業用戶值得被重視。

Just一種可能,小B企業C端化,流量玩法或能有所作為

這部分內容的思考有些天馬行空,甚至有些地方僅僅是邏輯推測而沒有任何事實支撐,若有不妥之處,先表草率。

先看軟體發達程度最高的歐美市場,美國有家極度低調的公司Zoho,服務小微企業的SaaS產品矩陣的年銷售額有大概3億美元;萬興科技(300624)專做歐美小微企業的SaaS產品矩陣,年收入超過7億人民幣;福昕軟體(688095)專做歐美小微企業的PDF相關SaaS產品,年收入超過3億人民幣。

顯然,成熟市場允許這樣的軟體公司存在。至少說明,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軟體公司有機會,在中國軟體市場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大概率在某個timing會出現這樣的公司。

至於這個timing是不是當下不好妄下判斷,但換個角度去理解,中國目前確實存在這樣的機會。回到Part 1市場分層的邏輯,會發現小微企業SaaS產品的定價區間和決策周期高度接近教育產品,我們把小微企業C端化處理,和教育用戶進行比較。

以Pre-K領域用戶為例,單科消費價基本在2000-15000元/年,用戶生命周期大概1-3年,價格限定其最終可觸達的用戶體量大約為200-300萬/年,產品解決的是子女知識提前儲備的弱剛性需求;反觀小微企業用戶,客單價在1000-20000元/年,用戶的生命周期大概2.7年,體量大約在1000萬/年,某些產品為其解決的是獲客管理、銷售培訓、財稅申報等剛性需求。

教育用戶和小微企業用戶的橫向比較,挺有意思,感覺企業服務市場比教育市場反而更性感

從產品價格、生命周期可以看到,兩者用戶的特徵相似度很高。甚至是續費率、ARPU值、團隊人效這些企業服務領域關注的指標,教育賽道也有相對應(續課率、客單價、銷售人效)。反而宏觀理解,小微企業用戶的市場體量和需求剛性(某些產品)似乎比Pre-K的教育用戶更有想像力。

但有意思的是,教育Pre-K階段已經在多個學科湧現出估值約10億美金的公司,而在服務小微企業的各類需求時並沒有出現這種盛況。

兩者唯獨顯著不同在於,教育行業同步於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基於增長黑客的基本理念,構建了很成熟的流量玩法(鉤子課、私域轉介紹運營、渠道分銷等等),而企業服務行業幾乎完全沒有受到流量渠道變革的衝擊,自然也沒有什麼公司嘗試構建新的流量玩法(即便是目前的釘釘/企微/飛書也僅僅只是在構建分銷渠道網絡),往往根據認知慣性,把小微客戶當作沒有價值而放棄服務。

但或許,這套流量玩法可能是匹配服務小微客戶的最佳市場策略。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小微企業主也是人,刷抖音的時候刷到的廣告不是呱呱龍而是財稅產品,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的不是斑馬而是員工銷售培訓,但凡戳中需求,似乎完全沒有理由拒絕留諮。涉及的問題無非是用戶轉化率,投放ROI是否可行。

因為沒有見過實例所以不能隨便下定論。關於這點可以借鑑成熟市場,雖然在歐美國家操盤手們對於流量的理解和認知完全不如中國,但是國外服務小微企業的軟體公司確實有主要通過信息流廣告投放留諮轉化客戶的。

以萬興科技為例,從招股說明書發現,其獲客完全是通過信息流廣告的方式

某種程度說明,當用戶只需要做簡單交易決策時,信息流廣告確實可以作為一種銷售策略針對小微企業客戶。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對標,或許這種可能成立的前提在於市場對訂閱制的高度接受,用戶UE模型最終才能算正,而在中國也許並不適用。但不妨礙作為一種嘗試的方向。

以上是個人對服務小微企業用戶存在機會的一些謬見。立足當下,雖然軟體市場發展前方的道路不甚明朗,但經過最近的思考,反而堅信了一件事:終局看,成熟的軟體市場必定缺少不了貢獻國家GDP 60%的小微企業的參與。

作者:張狗子 不務正業的投資人。

相關焦點

  • 適合小微企業的財務軟體
    小微企業在管理上的特點就是靈活、基本上處於扁平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說老闆直接與一線員工溝通,所面對的管理都比較細化、沒有大企業的層層級別關係。所以小微企業在財務管理上也需要同步領導才能滿足扁平化管理的需要。
  • 小微企業用上了免費財務軟體
    □記者 程芃芃通訊員 閆盛霆 郗文嬌 報導本報淄博訊 「這個財務軟體安裝以後,我們的工作效率能提高80%以上,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月初月末天天加班了。」日前,在淄川區推進企業財務管理提升暨小微企業會計電算化推廣活動現場,淄博恆邦新材料公司財務人員李榮高興地與同行交流著。
  • 分層如何攪動A股市場?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一環,新三板分層制度終於問世,按各種各樣的標準篩選,最終可能會有近千家公司進入創新層。那麼,當這個分層制度塵埃落定之後,將會怎樣影響A股的各個板塊呢?因此,可以斷定,新三板的分層,只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第一步,是一次大規模的優勝劣汰,有近千家企業進入創新層,也意味著有6000多家企業進入基礎層,而這些進入基礎層的公司,將面臨更加尷尬和艱難的境地。在交易制度與限制不變的情況下,近千家公司進入創新層,會不會對目前A股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產生衝擊。個人認為,衝擊肯定是有的,但具體影響各有不同。
  • 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全省小微企業數據分析報告(2020)》
    總量佔全省企業總量的 9 成以上, 7 成以上從事第三產業,吸收著半數以上企業從業人員就業,3 成以上小微企業存續時間在 7 年以上。近日,遼寧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全省小微企業數據分析報告(2020)》顯示,我省小微企業呈現出上面這些特點。
  • 《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發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取得...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2018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貸款餘額26萬億元,佔全部企業貸款的32.1%。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鄒瀾: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分行業看,服務業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334億元,同比增長28.3%,增速較2017年末高19.3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貸款增速高達3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貸款增速高達45%。另外,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 金蝶精鬥雲sass財務軟體,小微企業首選
    精鬥雲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及軟體交付模式的創新,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企業提供雲進銷存、雲會計、雲POS、雲電商等SaaS應用與服務,無需安裝及維護,直接在線使用,滿足企業管理者在任意時間和地點對企業業務及財務數據的查詢、分析及決策需求。該服務上線10年來,深受廣大用戶的認可,有超過100萬家小微企業選擇在精鬥雲上高效管理生意。
  • 小微企業如何與銀行業共迎市場恢復期的「增浪」
    個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只不過難度和挑戰在於,企業的誠信度更難被挖掘、量化和評估。以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信貸服務為例,企業「信譽度」便是直接與放貸結果掛鈎。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以及未來的市場恢復期:銀行面臨現場盡調的停滯,信貸風控難度增加,很多企業因流動性困難、經營不善導致資信出現問題……都加大了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任」難度。
  • 代帳會計和小微企業青睞暢捷通易代帳
    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數軟體還是軟體包模式,購買、安裝、學習、升級、維護,軟體一旦出了問題只能等著維修人員來解決,既不安全也耽誤事情。     「首先要拋棄軟體包模式。這是我們在對數十萬代帳會計和小微企業會計做了深入調查後得出的結論。」
  • 金蝶雲會計財務軟體 助力小微企業能夠實現智能財務管理
    金蝶雲會計財務軟體 助力小微企業能夠實現智能財務管理 2019年11月19日 15:44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金蝶雲會計對於一般小微企業來說,值得的地方有不少。
  • 流動性分層:成因、度量、影響和應對
    流動性分層背後的原因在於:短期來看,外部如包商銀行事件衝擊和銀行年中考核是誘因。  中期來看,經濟下行期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受損,尤其是民營、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溢價上升引發流動性分層。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程度不足、政府隱形擔保、多層次資本缺失是我國流動性分層的根本原因。1)利率雙軌制引發貨幣市場和實體市場間的流動性分層,還會影響紓困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增加流動性修復難度。
  • 台州三門縣市場監管局召開小微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5S管理工作...
    摘要:近日,台州市三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小微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5S管理工作現場會,交流工作體會,統一標準做法,確保順利完成今年5S現場管理創建任務。
  • 山東部署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178家企業先
    記者從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自2021年1月開始,山東將全面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鼓勵引導小微企業積極採用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SO9000系列標準),指導建立適宜的質量管理體系並有效運行,解決小微企業質量管理人才匱乏、質量水平不穩定、管理成本和風險較高等堵點、痛點問題。
  • 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了很多關於支持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其中有免徵增值稅、減徵企業所得稅的,還有免印花稅和附加費的,而且還可以免繳殘保金和緩繳社保!另外金融企業向小微企業貸款免增值稅,這更有利於小微企業獲得貸款了。今天,小勇給各位老闆整理了部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快來看看吧!
  • 缺少數據資產,報稅系統功能不完善……小微企業財務「痛點」怎麼破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日前,易觀發布《中國小微企業雲財務應用市場專題分析2019》報告,針對2019年的中國小微企業雲財務應用市場,該報告梳理了市場競爭格局、產業鏈圖譜和商業模式,並預測其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51.2億元。
  • WPS+亮相2017GICC 助力小微企業創新升級
    11月17日,2017 GICC全球小微企業創新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完美落幕。作為關注小微企業市場較早的企業之一,WPS攜產品WPS+亮相本次大會,闡釋了能為企業用戶提供全平臺、跨終端、安全可控的一站式辦公解決方案——WPS+雲辦公。
  • 浙江省海鹽縣市場監管局凝心聚力推進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顯成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自「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實施以來,浙江省海鹽縣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上級制定的工作要點和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效推進該縣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工作,推動小微企業向好向優發展。一、優化市場準入,改善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 第三批小微企業來「找錢」
    由成都日報社聯合成都市金融辦、成都市經信委、成都市信用與擔保業協會、成都市小額信貸協會、成都市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專業聯盟啟動的「傾力服務中小微,金融機構在前行」大型策劃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企業融資通」快線962211繼續火熱徵集中。本期我們又在徵集到的項目中選擇了四個典型項目,向金融機構徵集融資解決方案。
  • 普惠金融「加速度」 打通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作為最活躍的經濟主體之一,小微企業是浙江的特色和優勢,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然而,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的經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當前,將金融活水精準注入市場,把穩企業保就業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結合起來,是在浙金融機構的重要任務。  金融服務不因疫情而「降速」、不因疫情而「降溫」,這是國有銀行的責任擔當。
  • 農行無錫分行精準發力支持小微企業紀實
    融資難、融資貴是小微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的一隻「攔路虎」。近年來,農行江蘇無錫分行圍繞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堅持綜合施策、量體裁衣、精準發力,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創新實踐,形成了「專營機構、專屬產品、專門流程、專業團隊」的更加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服務模式和運營體系,實現了小微信貸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 華夏銀行(600015)「文創貸」輸血小微企業
    北京的王先生於2007年創辦了一家文化發展公司,主要負責主題公園的設計、藝術設計和雕刻,在業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企業利潤逐年遞增。但讓王先生焦慮的是,公司參與了某地歡樂世界主題公園承包工程,要到明年6月份才驗收竣工,企業現金流出現了嚴重問題。於是,王先生希望申請流動資金貸款500萬元,但公司法人名下的房產價值評估後與貸款目標金額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