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推電子檢票模式:機器取代人工勞動

2020-12-20 搜狐網
影院推電子檢票模式:機器取代人工勞動


  採寫:南都記者 朱燕霞 實習生 郝伊繁

  如果你最近有去北京金融街首都電影院看電影,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服務體驗:一種「電子檢票」的模式正在試運行中。觀眾在網上購票,到影院之後只需要在自助檢票機掃個碼即可進入影廳;中間也無需經過售票員、檢票員這些人工服務,整個過程變得十分電子化。有人甚至稱此為「無人影院」。

  「無人影院」跟「大數據」、「網際網路發行」、「電商做電影」這些新概念一樣,還蠻能嚇唬人的。「無人影院」就是如入無人之境的那種很酷炫的感覺嗎?也有人說:「無人影院」若得以推廣,「手撕票時代」就將過去了。不僅如此,隨著數字影院管理系統(T MS )與票務、食品贈品、廣播等各方面影院控制系統相結合,影院「無人值守」的時代也快來臨了嗎?

  「無人影院」長啥樣?

  叫「自助觀影」更恰當,好適合「社交恐懼症」

  「無人影院」:機器取代人工勞動

  網上選位、購票、影院取票、觀看電影———如果說大多數人如今的觀影消費過程是一個「半自動化」的觀影流程,那麼「無人影院」要追求的則是幾乎全自動化的智能模式。

  先說說「無人影院」長啥樣———以已在試行的北京金融街首都影院為樣板,外觀其實變化不大(不用拆掉重建),還是你平日見到的那家。只是如果你平日足夠細心的話,會發現場內多了一些機器設備———比如自助售取機、自助檢票閘機;影廳標識的中文數字或英文字母更大了,門口還加裝了多媒體顯示屏等。

  正是這些機器設備在逐漸取代一些傳統的人工勞動,比如有檢票閘機在,檢票員就不用再杵在那裡撕票,掃一掃,閘門打開,就能進去影廳;又比如影廳門口的多媒體顯示屏滾動著場內即時狀態(包括放映狀態、放映場次和影片,甚至放映影片的海報或預告片),一目了然,引導員的存在感一下子也變弱了。

  以後:徹底自助觀影

  這種電子化程度還不夠。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於超在向南都記者描繪這種智能化操作時提到,影院食品銷售等多個環節可能都會實現自動化,「是在線上和自助機上購買食品的一個功能,觀眾可以自己去選,自己去支付。」

  將上述全部過程串聯起來,去影院看一場電影真的可以不用跟影院人員打照面、接觸。難怪有人形象地稱之為「無人影院」。不過於超也做了修正:「我們現在提出的整個概念不應該叫『無人影院』,因為設備畢竟是設備,觀眾還是要接受人工的幫助,所以我們應該叫『自助觀影』。」不過總的來說,人工幹預如此之少,感覺這也可以算是「社交恐懼症」人群的福音誒!

  為什麼影院推出「自助觀影」?

  提高觀眾的觀影體驗

  「難道現在人工已經要這麼貴了?霸道經理不要他們了?」根據已經在試行的北京首都影院的狀況看來,事實並不是如此哦!

  於超表示,早在四五年前,影院就開始建構「自助觀影」的思路和概念,無奈當時很多技術不能使之有配套的支持和落地。當初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設想,當然不是「霸道經理」要裁員掐成本,而是因為有時實在是忙不過來,而且人員招聘不樂觀。

  於超解釋道:「影院每年接待的觀眾人次比較多,在提出這個設想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大片或者比較熱門的片子上映,觀眾常常要排長隊去買票。這種排隊的過程肯定降低了觀眾觀影的體驗,所以我們才有這樣的一個想法。」

  據保守估計,北京首都電影院西單店在高峰期排隊一般會耗費單人半個小時甚至是四十分鐘時間。「如果靠人工服務的話,不可能無限增加,但如果是機器設備的話,無論從佔地來看也好,還是從成本來看也好,雖然開始會有一定的投入,但可以長期、持續不斷地給觀眾提供服務。」於超說道。

  在影院方面看來,「無人影院」的開設更多是為觀眾提供多一種消費渠道和體驗。即使是在自助化的模式下,也需要人工去維護,更何況這一體驗剛剛才開始試行,觀眾的此類習慣還未形成。於超說,影院現場會繼續保留人工部分,如傳統的售票窗口人員;在高峰期,可以同時機器檢票和人工檢票並行。而平日裡節省下來的那些人力用到哪裡?他說放在更多需要的地方,比如現場的引導,資訊的提供,指引機器使用以及個性化的服務等。

  「機器的好處是設定好程序之後,會一絲不苟地去執行,但是人更會處理一些突發的情況。所以就算使用了自助檢票,也一定會有人在旁邊,只不過人工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而已。」

  運營狀況

  北京首都電影院(金融街店)共有六個影廳,一年接待人次大概約30多萬。約在今年五六月,該影院就開始在客流量少時試行「自助觀影」模式,將購票、取票、購買食品、檢票、放映包括散場引導等等全部串起來成為一個系統。影院會根據收集上來的服務反饋進行改進。

  據悉,設備在「十一」國慶檔之後工作表現穩定。在即將到來的「賀歲檔」,該種自助模式將迎來真正的試用和測試高峰。如果順利,相應的運營流程和規定製定將在北京首都電影院的其他店複製。

  背景連結

  售票系統+放映系統

  全部無人化,就是「無人值守」了!

  光是售票系統自助化還不夠。眾所周知,中國電影的數位化已經來臨,放映自動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數字影院管理系統(TM S)的出現及其應用,越來越提高影院的放映質量和效率,節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據悉,目前國內大量多廳影院都裝備了T M S且效果明顯。資料顯示,比如北京辰星科技的T M S在大地院線等得到應用,廣東粵科科技與中影數字發展公司等共同研發的T M S已被浙江時代院線旗下影院採用,中影博聖公司的TM S也被國內部分影院裝備。

  有關人士認為,TM S與票務、食品贈品、廣播等各方面影院控制系統相結合,可以提高觀眾觀影體驗,共同構成自動化、無人化的整套影院系統。T M S與售票系統對接,共同管理影院運營,可以使影院「無人值守」理念能夠更進一步實現。

  目前,TM S與自動售票售品、驗票、廣播廣告等系統全面配合管理影院的理念,雖然尚未完善,但這種瞄準「一條龍」的影院自動化管理,無疑讓大家對未來影院充滿憧憬。

  

yule.sohu.com true 南方都市報 http://yule.sohu.com/20141120/n406210853.shtml report 3349 影院推電子檢票模式:機器取代人工勞動採寫:南都記者朱燕霞實習生郝伊繁如果你最近有去北京金融街首都電影院看電影,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服務體驗:一種「電子檢票」的模式正

");}

相關焦點

  • 革新觀影模式 友加檢票打造影院生態圈
    在全面復甦的同時,安全防護還是非常重要的,影院在「無接觸」這一方面需要下足功夫,「電子檢票」成為全國眾多影院的必要性舉措。「電子檢票」就是觀眾在檢票口自助使用設備進行掃描檢票入場,在疫情特殊時期,避免觀影過程中的人員接觸,同時較人工檢票更加快捷準確,取代了原本的人工檢票,使得觀影流程更加安全,避免了這一階段的人工接觸必要。
  • 影院更新無人檢票面臨理想與現實矛盾丨揭秘
    電子檢票,就是觀眾使用通過網絡購票獲得的二維碼,直接在檢票口自助使用設備進行掃描檢票入場。在疫情期間,這一技術可以取代人工檢票,避免現階段觀影過程中僅存的與工作人員接觸的必要,同時電子檢票相較人工檢票更加快捷準確,在節省觀眾時間的同時,在疫情期間也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與人、人與公用設備間的接觸,使得觀影更加安全。
  • 影院「電子檢票」新布局,推動行業發展新趨勢
    在這段特殊時期,這一技術可以取代人工檢票,避免現階段觀影過程中僅存的與工作人員接觸的必要;同時,電子檢票相較人工檢票更加快捷準確,不僅節省觀眾時間,也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與人、人與公用設備間的接觸,使得觀影更加安全。  除此之外,「電子檢票」還能給帶來更多的觀影體驗提升。在線購票的普及給我們購票帶來了極大便利,以往網絡購票之後,觀眾需要到現場排隊取票後再排隊檢票,費時費力。
  • 數字影院無紙化,推動「電子檢票閘機」取代自助取票機
    目前,網絡平臺是主要的電影購票渠道,但線上購票後,到影院仍需取票、人工驗票,並沒有真正做到「無接觸」。「電子檢票閘機」應運而生,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影院開工之初,中國疾控中心曾對低風險地區影院開業做出了要求和建議,提到「完善預約購票渠道,現場採取非接觸掃碼的方式」的預防措施。目前,網絡平臺是主要的電影購票渠道,但線上購票後,到影院仍需取票、人工驗票,並沒有真正做到「無接觸」。「電子檢票閘機」應運而生,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圖1:電子檢票閘機產品圖片
  • 掃碼支付已成趨勢,電影院為何還堅持紙質票+人工檢票?
    觀影廳區域光線較暗且不能高分貝廣告宣傳,可利用空間不大而售票大廳卻恰恰相反,所以,前面提到的所有影院周邊商品幾乎都集中在售票大廳我們再來仔細看下兩種檢票動作下的流程人工檢票:抵達影院—取票—等待—驗票—觀影電子掃碼:抵達影院—驗票—觀影如果採用掃碼入閘,觀影用戶大多會選擇踩點到場
  • 人工翻譯是否會被機器翻譯取代
    甚至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機器翻譯,但是在某些專業領域上仍然很難實現意義上的改變。智能翻譯機真的有那麼厲害嗎?人工翻譯真的有那麼不堪嗎?雖然科技不斷的進步,很多機器的發明都已經代替了人工,但翻譯機真的有望取代人工翻譯嗎?
  • 「打工娃」影院裡檢票賣爆米花
    「打工娃」影院裡檢票賣爆米花  8名參與「打工」活動的孩子走進泰禾影城,分成3組體驗不同的工作  每一年,本報的「打工一日看社會」品牌公益活動都會吸引不少新的企事業單位加入,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正因為如此,每年都能吸引很多孩子積極參與。
  • 明天影院開門,提前線上購票才能進入,排隊、測溫、登記、檢票兩三...
    貓眼app顯示,截至7月19日下午6點,杭州共有38家影院開啟了線上售票。復工伊始,電影院的排片並不多。新遠國際影城目前只上架了《第一次的離別》《哪吒之魔童降世》《戰狼2》《當幸福來敲門》《尋夢環遊記》五部電影。很多影院的票價也很實惠。
  • 全國放映業復工在即 這樣東西應該是影院需要的 – Mtime時光網
    所謂的「電子檢票」,就是觀眾使用通過網絡購票獲得的二維碼,直接在檢票口自助使用設備進行掃描檢票入場。在疫情期間,這一技術可以取代人工檢票,避免現階段觀影過程中僅存的與工作人員接觸的必要,同時電子檢票相較人工檢票更加快捷準確,在節省觀眾時間的同時,在疫情期間也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與人、人與公用設備間的接觸,使得觀影更加安全。
  • 獨家探訪丨北京影院復工首日:影院爆滿,自主檢票,建議提前買水
    文/南風7月24日,北京市電影院正式復工,22日開始,陸續有影院通過防疫檢測開始售票。首批覆工的影院有首都電影院西單店、保利國際影城北京天安門店和珠影耳東傳奇影城藍色港灣店三家,其中耳東傳奇影城是第一家正式對外售票的影院。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會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絕不可能
    機器會取代人工嗎?知行翻譯公司覺得這應該是這幾年在翻譯行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誠然,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網際網路行業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並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著。對於翻譯這個相對傳統的行業來說,網際網路也沒有放過,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機器翻譯的能力不斷被鍛鍊成長,人工翻譯被取代的呼聲越來越大,今天知行翻譯公司想探討一下機器翻譯是否真的會取代人工翻譯?
  • 生鮮分揀流程,人工智慧能取代人工嗎?
    對於生鮮行業來說,生鮮分揀環節,依靠於裡勞動,工作效率慢,人手不夠用,還容易出錯等,一直是整個行業的痛點所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很多人不禁在想,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生鮮分揀流程,人工智慧技術能否能取代人工勞動。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機器高度擬人化,將重新定義『人』的價值。」自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到如今物聯網、大數據、阿爾法狗戰勝柯潔、雲計算……人工智慧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為21世紀新的風口,影響著千千萬萬的行業。
  • 坐高鐵不檢票怎麼上車?
    甚至還用過舊票想矇混過關,可人工檢票小姐姐眼睛是雪亮的,自動檢票機更是鐵面無私,所以沒票還是別想著混上車了,逃票被抓到可能會加收票價的百分之五十,最重要的是對個人徵信也有影響,老老實實買票才是正道,所以不檢票想上車,那是不可能滴,不管是人工,自動檢票,身份證,還是刷臉,都檢票的一種手段,那麼我就好奇了,自動檢票機是怎麼識別你的票的呢。
  • 李長栓:機器可以取代人工翻譯嗎?也許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
    ——翻譯教學與研究原文標題:機器能取代人工翻譯嗎?李長栓關於作者:李長栓李長栓,1968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高翻學院教授、副院長。李長栓是聯合國兼職筆譯員和活躍的口譯員,在口筆譯實踐方面均有豐富經驗。
  • 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之爭
    機器翻譯這一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研究任務,則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機器翻譯發展十分迅猛,但對於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孰優孰劣、機器翻譯能否取代人工翻譯,一直存在爭議。機器翻譯之父韋弗曾提出「翻譯即解碼」的結構主義觀點,但是,數年之後,他自己又推翻了這一論斷,表示「機器成不了普希金,機器翻譯永遠都無法傳達出語言本身的優雅與格調」。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能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認為不可能
    機器翻譯是通過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機器翻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技術在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1-01-05 09:58:02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
  • PDA應用於旅遊景區電子檢票系統解決方案
    一、客戶需求 在信息化時代還沒得到發展時,許多旅遊景區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人工售票,人工檢票,操作工作量大且繁瑣 二、方案概述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機器檢票驗票已經不是難題,旅遊景區電子檢票系統解決方案主要提供售票、驗票、檢票確認管理,通過PDA掃描進行高效、高速的檢票操作,盤點信息實時記錄,確保人流量和票據的精確採集,降低人工操作的效率和差錯率;利用無線網絡的方式進行數據交互,通過對數據權限控制管理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周末談
    翻譯的未來機器能否取代人工翻譯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準確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翻譯行業構成了一定衝擊。對機器翻譯的前景存在著兩種不同觀點,其中「機器不可能替代人工翻譯」的觀點目前佔主流,尤其在翻譯界。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李長栓在《機器可以取代人工翻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