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14 人民網教育

  班上頻頻發生失物疑案,同學們的學習用品和零用錢經常不翼而飛,究竟被誰在暗中拿走了?花季小女孩為何以偷拿別人的東西為樂?是物質需要得不到滿足,還是扭曲心理作怪?讓我們一起來經歷一段走過心靈陰霾的心旅歷程……

  案例:

  基本情況:心心,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

  家庭情況:

  1、父親在公安局工作,母親在保險公司工作,家庭條件非常好,物質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2、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比較多,但方法存在問題,對待孩子的態度比較粗暴,說服引導少,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親對孩子比較溺愛,母親管教的時候,父親總是護著。

  4、父親節約意識比較強,在這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多。

  個性特徵:

  1、極端厭學。上課什麼也不學,玩東西,啃手指,左右亂轉,要麼去招惹別人,要麼只管自己做小動作。

  2、學習成績差。除了英語以外,其他學科全部不及格,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3、不願完成作業。只寫英語作業,其他學科作業全不完成,數學是不會,語文不願寫。

  4、沒有朋友,同學們都不願跟她玩,誰也不願跟她坐同桌。

  5、嚴重缺乏自信。和她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似乎總有什麼事情怕你知道,感覺她的心靈被蒙上了陰影,結成了冰,任憑陽光多麼強烈,也別想照進來。

  6、情緒變化無常。時而特別興奮,大聲尖叫,時而鬱鬱寡歡,獨自一個人呆在角落裡。

  7、行為懶散,做事拖拉。寫字很慢,但比較認真。

  8、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如:筆、本子、錢等。如果是在地上撿到的東西,就偷偷地據為己有。

  9、經常用偷拿到的錢買很多東西,送給別人,希望有人能喜歡她,跟她玩。

  10、英語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不是滿分,也很優秀。

  11、對自己的學習用品或其他物品特別珍惜,很少弄丟或損壞,如果丟了她會到處找,找不到會很傷心。

  以上是我對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點和出現的問題很多,在諸多的缺點和問題中,以偷拿別人的東西尤為突出,這也是引發眾多問題的根源。但也不乏優點的存在,如:英語成績特別優秀,寫字認真,愛惜物品等。每當面對這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她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教師的愛心和責任感都告訴我,這個孩子需要幫助。我決定從「偷拿東西」這個根源入手,揭開孩子心頭上那層陰暗的面紗……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經過和心心媽媽及以前教過她的老師交流,了解到一些情況:

  1、小學一、二年級時她就經常從學校拿一些小東西回家,如:橡皮、鉛筆、粉筆豆。當時父母也對此教育過她,後來就沒有太在意。

  2、一、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經常被老師留下補課,學習興趣不高。

  3、三年級時,由於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級連續換了好幾個老師,她的學習成績更差了,後來乾脆伸腿不幹了,據說她當時是被「槍斃」了(老師不管了)。我看過她三年級數學書和快樂園,上面全是空白。

  4、心心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課回家輔導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會做的地方,家長的態度很粗暴,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以至於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媽媽讓她做什麼,她偏不做,讓她往東,她偏朝西,對她表示關心的時候,孩子卻漠然視之,理解不了家長的良苦用心,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綜合她的行為表現,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於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她擔心同學們瞧不起她,感到孤立無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學們交流,一個朋友也沒有。因為心思不用在學習上,就總是琢磨著怎樣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慢慢愈演愈烈。

  2、在家裡跟家長不溝通,感到媽媽對她的愛護是多餘的,父親的溺愛,也是她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沒有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強這種心理的發展。時間一常,對她成長產生更多不良影響。

  4、由於做了錯事,害怕身邊的人知道,擔心被拆穿,所以心情總是很鬱悶。當發現沒有被發現時,又特別興奮,滋長了下次犯錯誤的心理。

  當問她為什麼要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媽媽不給你買嗎?她的回答很讓我吃驚:媽媽給我買,但用著別人的東西,我心裡特別舒服、開心。問她知不知道這樣做不對時,她說:知道,但控制不了自己,看見了就想拿。害怕嗎?她禁不住哭了:怕,怕極了?小小女孩的心裡,竟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矛盾。

  二、共同商討,擺脫心理困擾。

  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共同努力,幫助打開孩子的心結。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係,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這樣在家裡,父母就能協助老師做好課後輔助的工作。心心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建議心心媽媽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如:每天都爭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最關心自己的人還是父母。因為這個孩子比較厭學,剛開始聊的內容儘量不要談學習,就隨便聊,孩子想說什麼,就跟她聊什麼,等過一段時間,父母跟孩子的關係緩和了,再慢慢往學習上靠,問問今天學的什麼,在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老師有沒有表揚等。孩子哪怕有點滴進步,家長一定要抓緊時機狠狠的表揚她,讓她品嘗成功的甜頭,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動力。

  2、架起溝通的橋梁,用愛關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復自信。

  最初我們溝通時,心心並不誠實,經常編造一些幼稚的謊言,想欺騙我,矇混過關。當謊話一次次被拆穿,老師仍然不言放棄時,孩子心頭的冰開始融化了。隨著時光的推移,我贏得了她的信任,從我經常找她談話過渡到她會主動跟我交流,有時分享快樂,也有時傾訴苦惱。她開始願意聽取我的建議,並努力的配合。例如,她問我自己心裡特別想改掉以前的壞毛病,但有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該怎麼辦?我告訴她,要想改掉壞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堅強的毅力,更需要堅持,老師對你很有信心。還教給她一種心理戰術,以後再控制不住自己時,就把它當成一次考驗,看看你能不能戰勝自己,順利過關,每戰勝自己一次,就在心裡表揚自己一次。她笑著點頭,表示接受。以後我隔三差五就悄悄的問她,怎麼樣?笑容告訴我她成功了。

  3、打造機會,增進和同學之間的溝通。

  我還特意在班隊會上為心心打造了一次和同學溝通的良機,(我提前讓心心媽媽準備好了很多筆),首先她誠心誠意的向同學們道歉,並保證以後努力改掉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請同學們幫助和監督。接著心心將神秘禮物送給同學們,(禮物就是那些以前被偷拿走的筆,)當心心把禮物一一送還到同學們手中,說對不起,請原諒的時候,有的同學不好意思,有的同學驚呆了,還有的落淚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個曾經為同學們討厭、老師頭痛的心心能做出如此的舉動,真的很意外。我也備受感動,就趁熱打鐵,真誠的呼籲全班同學都來幫助她,讓同學們明白了「錯誤難以改變,但可貴的是知錯能改」的道理,希望心心以後能有更好的表現。有幾個熱心的同學提出願意和她交朋友,幫助她學習,真是求之不得!相信這些同學一定能以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她,讓她慢慢走出心靈的陰影地帶。

  3、諮詢心理專家,尋求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對症下藥。

  在我和心心媽媽雙方共同努力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擔心判斷失誤或方法不對頭,怕適得其反。於是,我們聯繫了市立醫院的心理專家,進行諮詢。當我們把孩子的種種表現反映給心理醫生後,初步被診斷為「兒童行為障礙」,而且從現在孩子的各種表現來看,所患的心理疾病比較嚴重。

  通過諮詢,我們對這種疾病有了更多地了解,原來心理治療不是單方面的,雖然出現問題行為的是孩子,但是父母的心理也有需要調適和改變的地方。有些家長帶孩子來,認為只要孩子改變就好,不認為自己的教養方式需要調整,通常這種的治療效果有限,孩子或許治療期間有些進步,但治療關係結束後,沒幾個月就復發的機會很大。

  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老師積極參與治療的過程,同時把在醫院所學到的行為改變技巧,和心理調適的方法,在家裡、學校實行看看,若做起來有問題,下次來醫院時,再和治療師好好的討論。等到方法學習得差不多了,孩子的情況進步到令人滿意時,便可暫時中止治療關係,或拉長治療期間。行為障礙的孩子,雖然難以處理,但是耐心地配合治療,總是有慢慢改善的機會。

  有了心理醫生的指導,我們對治療充滿了希望。

  4、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心心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由於成績差,所以對自己的評價太低,以為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自己,心裡產生孤立,缺乏自信。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險的。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呢?首先對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歡,告訴孩子老師不會因為你的學習成績差就不喜歡你,老師非常願意幫助你。其次,把孩子的優點羅列一下,讓孩子看到原來自己不是一無是處。如:英語特別優秀,說明你很聰明,其他學科只要努力學習,一定會趕上其他同學的。第三,生活中和學習上需要什麼東西,跟家長講明,家長一定會滿足你,不能再拿別人的東西。

  5、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培養學習興趣,擺脫厭學情緒。學習上嚴格要求,如:上課時,多提醒她認真聽講,鼓勵她大膽回答問題,用眼神肯定她的做法,抓住她英語成績特別優秀這一點大力表揚等,都有助於學習興趣的提高。課餘時間幫她補課,慢慢的她在學習上嘗到了甜頭,有了幹勁,期中考試之前制定目標時,心心定的目標是:數學60分,這對她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她考了67分,達到並超出了目標,真是令人欣喜!全班同學、老師和家長都為她高興。她又有了一個新的目標:80分,而且在為達到目標不斷努力。

  三、初步結果:

  1、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明顯改善。現在的心心和她媽媽,那才叫一個親,母女倆別提多開心了。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念叨一句話:要是沒遇到孫老師,我會是什麼樣子?

  2、在配合心理醫生治療的過程中,心心也有幾次反覆的現象。在孩子又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沒有責備孩子,有的只是理解和信任,給孩子不斷鼓勁加油,反覆周期不斷在加長,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

  3、學習興趣明顯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業,新學的知識掌握的也不錯。最近,心心正忙著向目標衝刺呢,再也沒有時間去想怎樣才能趁人不備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三、從此案例中引發的幾點思考:

  1、心理問題別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

  2、以對學生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有很多小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悄悄地拿走,在他們的內心的用意是很單純的,他們沒有社會上的道德觀的約束,自己想做就做了,對於這樣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會慢慢認識到這種做法是不好的,逐漸改掉不良習慣,但如果我們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惡果,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給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社會發展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人們也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現實的嚴重性,我們不能等閒視之。我們要以對學生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來重視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明確自己是學生的心理顧問及心理保健醫生這一特殊角色,應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利用班集體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滿足其心理需求,使他們的生活、學習有目標,充滿希望,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各種心理危機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以迎接未來社會的嚴峻挑戰。

  3、面對問題,除了傾注愛心,高度負責以外,還要持有一種研究的心態.

  我們今天怎樣做教師?一言以蔽之: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真正的專業水平,科學的思維方式。

  現在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只忙於總結停留於事物表面的膚淺,蜻蜓點水多,理論論證少。案例研究則是「就事論理」。因為它「就事」,從案例出發,所以它不脫離實際,看起來親切;又因為它要「論理」,它必須從案例中抽出理性的結論,所以它不至成為單純描述性的文字。談的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結論卻往往與教師通常的想法相距甚遠,震撼之餘,就會有所啟發。願案例研究能形成一種風氣,成為老師們的習慣思維。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心理健康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筆者簡要談談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成因及教師在防治小學生心理不健康方面的對策。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 遂平二小舉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掠影
    關愛心理健康,共築和諧校園-------遂平二小舉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掠影記者 周濤 通訊員 魏瑋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有效手段面對當前中小學生心理教育複雜的社會形勢,遂平二小於9月7日上午,以班為單位,舉行了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 呵護心靈,健康成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傳
    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小學生的意志品質,優化小學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是家長跟老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誌是什麼?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分享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按理說這樣便利的生活,人們應該越過越愜意才對,然而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心理有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學生,下面是我班裡一個孩子的心理認知問題,我認為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
  • 鳳橋小學開展「做快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鳳橋小學開展「做快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源: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王志雲  2020年12月25日 16:59 雲陽網訊(通訊員 聶麗利)近日,鳳橋小學組織各班利用主題活動課,一至三年級開展以「我相信、我能行」、四至六年級開展以「做快樂小學生」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班會活動
  • 小學生心理健康特點有哪些
    核心提示:<P>小學生心理健康特點有哪些?心理學上規定,小學生所在的年齡段屬學齡期,其心理健康特點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本文將從小學生的語言能力、認知發展、個性發展、自我意識等方面詳細介紹小學生心理健康特點。</P>   小學生心理健康特點有哪些?
  • 論音樂教育對小學生心理成長的作用
    例如,小學生由於離開了父母的陪伴,容易產生對學校環境的不信任感,從而降低安全感,由於在學校需要經常面臨作業與考試,以及與他人的評比,容易使小學生產生緊張感;由於難以適應與他人的交往,導致在學校中朋友較少,也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孤獨感。而作為美育的音樂教育,則能緩解甚至消除小學生心理中的一些不良情緒,使小學生心理更健康地成長。
  •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
    測量目的:綜合評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探討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情緒穩定性、社會適應性及行為習慣等方面。測量說明:心理健康是個體的心理活動處於正常狀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厭學,與同學、家長、教師關係緊張,情緒波動較大,容易被激怒等。該量表能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情況進行測評。
  • 人文關懷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關注教師心理健康
    圖片說明: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做客東方網  編者按: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家長、老師、社會的關注焦點,在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名單中,上海有八所學校入選,這八所學校分別是上海市風華中學
  • 上集鎮鍾觀小學召開「關注心理健康、陪伴孩子成長」 主題家長會
    為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健康、平安、快樂成長。11月22日下午,淅川縣上集鎮鍾觀小學全級共12個班在校領導的精心安排和各位老師的充分準備下召開「關注心理健康、陪伴孩子成長」主題家長會。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心理健康教育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教育綜合知識信息: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關於廣東教師招聘,2016教師考試,教育學,教師教育綜合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2020年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試試題分析
    江西教師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年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試試題分析,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教師資格面試,資格面試試題,面試試題解析,2019教師面試,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教師招聘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上好生命教育這堂課,父母準備好了嗎
    近日的兩個事件,不知家長們關注了嗎?一個是孩子因為家長不讓玩手機,直接從樓上跳了下去;一個是清明節學校舉行集體默哀,一名小學生隔著圍牆向國旗敬禮直至儀式結束。同是中小學生,不同的行為舉動令人反思。現在疫情尚未完全過去,還有很多人在為生死而掙扎。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上好生命教育這堂課,父母準備好了嗎?
  •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依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使用科學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基本目標下開展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於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意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滲透意義可以歸納為三點:第一,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 健康從「心」開始——廣信區花廳小學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題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適應能力面對學習壓力、生活煩惱和成長困惑,2020年12月10日,我校心理教育專業教師王麗老師為學生開展了一場「學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專題講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細化教育內容,創新活動形式,貼近師生生活,不斷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 雅方教育公益活動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9月23日,雅方教育研究院聯合百度公司、鄭州頻道走進受助小學,攜手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走進校園>的公益活動,開展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諮詢、心理疏導、心理幹預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識,並為受助學校捐贈物資
  • 做一個自信的小學生!滎陽七小開展新學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大河網訊 (記者 王世端 通訊員 邢培菊)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自信的態度、良好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9月11日下午,滎陽市第七小學開展了以「做一個自信的小學生」為主題的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活動由該校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邢培菊主持。
  • 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義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個體的心理健康作過這樣的描述: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 縣關工委舉辦「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本臺消息:為了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9月15日,縣關工委舉辦「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幼兒園老師、學生及部分家長參加活動。講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與大家交流了怎樣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和對孩子情緒的理解與表達,解析了幼兒心理問題的現狀、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警醒家長和老師們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和老師掌握更科學,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從而幫助和引導孩子健康順利的成長。
  • 懷集縣舉行「關愛心靈 關注健康」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為提高青少年兒童心理調節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7月31日,我縣「關愛心靈 關注健康」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活動在縣實驗小學舉行。」為主題,結合相關案例,全面深入地闡述了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表現、如何解決心理問題等,豐富了學生的心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