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目前國產油菜籽行情較為平淡,產區多數地區停止收購,安徽至四川一帶收購價多在5000—5400元/噸。長期來看,全球油菜籽供應偏緊格局有望提振國內油菜籽價格。
主產國產量有所下滑
2018/2019年度,全球油菜籽供需結構明顯好於大豆。數據顯示,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等主產國的油菜籽產量均有下滑,美國農業部發布的9月供需報告繼續下調歐盟產量至1900萬噸,同比下滑314.5萬噸;加拿大產量同比下滑40萬噸至2110萬噸,但近一個月加拿大實際天氣對單產的影響很可能超出美國農業部預期。加拿大農業部公布的預估數據認為,新季油菜籽產量僅有2033.5萬噸,較2017/2018年度同比下降106.5萬噸。
儘管印度、烏克蘭、俄羅斯等非主產國的產量略有提升,但仍改變不了2018/2019年度全球油菜籽供應緊縮的局面。考慮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是主要的油菜籽出口供應國,這種全球貿易端的供應緊縮將更為嚴重。需求方面,雖然全球油菜籽需求端相對平穩,歐盟需求有所下滑,但其他國家需求保持穩定,2018/2019年度全球油菜籽總需求較上一年度小幅增長。
國內收購量同比減少
近幾年,受種植收益下滑的影響,國內油菜籽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12個主產省累計收購油菜籽98.8萬噸,同比減少15萬噸。目前國產油菜籽收購已經進入尾聲,農戶剩餘數量有限,加之集中壓榨期即將結束,多數產區油廠處於停機狀態,有效收購報價不多。另外,受地域性消費特點的影響,近年來,傳統油菜籽產區的濃香型菜油始終受市場熱捧,價格基本穩定在12000元/噸左右,國產油菜籽的需求也基本被小機榨錨定。在供應下降以及需求穩定的背景下,國產油菜籽價格保持高位。
去庫存進程不斷加快
目前港口的進口油菜籽庫存維持在高位。據統計,截至9月初,沿海地區油菜籽庫存增至6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0萬噸提高50%。此外,當前沿海地區進口油菜籽榨利超過200元/噸,為近年來高位。受此驅動,未來兩個月進口油菜籽到港量保持充足,預計9月到港量為51.2萬噸,10月到港量在42萬噸,較去年9—10月的進口總量增加30萬噸,但高榨利將促使油廠保持高開機率,加之下遊提貨加速,都有利於推動油菜籽的去庫存進程。
從下遊需求來看,菜粕方面,中美貿易摩擦使得豆粕和菜粕的價差擴至高位水平,飼料企業已經開始調整配方,加大菜粕用量,替代需求的明顯提升對菜粕消費將有較強的支撐作用。菜油方面,目前豆油和菜油的價差處於近兩年高位,對菜油消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9月10日開始臨儲菜油暫停拍賣削減了部分供應壓力,加之第四季度大豆進口下降,預計豆油和菜油的價差縮小,屆時替代需求將支撐菜油去庫存進程。總之,下遊需求增長疊加油廠高利潤,有助於推升國內油菜籽需求的增長,從而進一步強化油菜籽供應偏緊格局。
整體來看,國產油菜籽供應量收縮,而需求端基本錨定小機榨,這將支撐國產油菜籽價格繼續保持高位。同時,全球油菜籽供應偏緊格局也將為進口油菜籽提供長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