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醫生、假驗血、假報告,體檢機構黑幕為何這麼多?

2020-12-15 騰訊網

一些商業體檢機構利用了人們對健康的未知與恐懼

這已經不是體檢行業第一次曝出醜聞。今年年中,國內體檢行業的頭部企業美年大健康,被曝出招募大量不具備從醫資質的人員,從事體檢診斷等工作,誤診、錯診不斷。張黎剛的發言,又讓人們開始討論體檢機構到底靠不靠譜。

目前,尚不知張黎剛作為愛康老總,這個發言是否有打壓同行之嫌。不過有個事實是肯定的,那就是國內一些商業體檢機構,很難做到潔身自好。

隨著民眾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無論行政、事業單位亦或社會企業,大都將健康檢查作為常規福利提供給了所有員工。2012年,健康體檢市場總量為3.7億人次,這一數據在2013年為近4億人次、2014年為近4.2億人次。

有調查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人次將達到5.75億人次。在如此龐大的基數比例下,還能保持8%-10%的數字增長,可見體檢行業發展之快。

目前中國健康體檢市場主要分為公立醫院和商業體檢機構兩部分,從收入規模上看,商業體檢機構的市場份額約佔20%,收入能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這也就催生了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等商業體檢品牌的迅速發展。

商業體檢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發生了前文提到的種種亂象,當然,這並不是說在口碑相對較好的公立醫院體檢就不存在問題,只不過,公立醫院的體檢工作人員相對來說素質較有保證(雖然服務態度可能一般),也不會過於依賴體檢來盈利。因此在現階段,商業體檢機構的問題更為突出,尤其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不對稱。

經歷過常規體檢的人都知道,體檢項目無外乎體格檢查、外科常規檢查、內科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B超等。這其中血常規和尿常規均要涉及到採集相關樣本進行化驗分析。

雖然血液、尿液的化驗分析早已不是什麼先進科技,但在這一領域,絕大多數民眾依舊是沒有發言權,無法去質疑其程序和結果是否正當。且不說化驗過程,僅化驗報告單能看懂的民眾又有幾人呢?

比方說,血常規報告單通常只是一張巴掌大小的紙,上面列舉了有白細胞計數、中性細胞百分率、淋巴細胞絕對值、血紅蛋白等等專業名詞,背後則跟著是如「*10E9/L」「fL」這樣的單位,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可以說,這樣的報告單看了也無濟於事,既不懂專業名詞代表的是人體哪方面的問題,也不懂複雜的計量單位差別在哪,其實和看天書並無二致。

所以大多數人只能通過比對測定結果和給定的參考範圍,來判斷自己的化學檢驗結果是否達標。說白了,哪怕檢測報告單亂寫,民眾也是看不出來的,可能還會因為自己檢測達標而沾沾自喜,更惶論通過整體分析判斷檢測是否有問題。

再者,整個化驗過程並不全程公開,民眾能看到的過程,只是自己的液體樣本被採集、密封,然後貼上標籤,放置集中等最初步驟。隨後這些血液樣本是否經過專業運輸、是否最終送往專業實驗室,以及血液樣本是否被汙染、是否可能搞混結果,都不得而知。

二是存在誤導宣傳

近年來,商業體檢機構大肆宣傳自己有多先進的技術,體檢結果多權威,實際上其中的一些宣傳只是為了唬住消費者,多賺錢。

此前有媒體調查發現,在某商業體檢機構的項目價格表上羅列了腹部彩超120元,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分別80元。而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體檢科主任黃紅衛介紹,腹部彩超其實已經包括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這其實是一項檢查,在三甲醫院做只需140多元。

再者,不少體檢機構都會大力宣傳某些項目,如「集CT、核磁共振、膠囊胃鏡為一體的精準體檢套餐。但早在2012年,原衛生部制定的《健康體檢項目目錄》中就規定,「主要用於疾病診斷用途的技術和方法不列入健康體檢項目。」

再加上現在的商業體檢機構多號稱其擁有一批來自著名三甲醫院主任醫師等構成的專家團隊。先進的技術加上「權威」的專家團隊,這就很容易造成一種誤導——體檢機構即醫院,也就會讓民眾容易輕信健康體檢的結果和建議。

一旦體檢結果出現問題,一些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的消費者,就很容易被體檢機構蠱惑,選擇進一步的檢查等。

三是企業員工體檢扎堆進行。

目前的健康體檢主要還是企業給員工安排的福利體檢,而企業體檢往往集體行動,這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體檢亂象。

體檢需要空腹採血,且體檢機構基本要求上午10時前必須完成採血,時間的集中自然容易使得讓企業員工扎堆體檢,體檢機構便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人一多,本就疏於規範的體檢機構想要從中渾水摸魚,也就不是不可能了。

「工業流水線式」的體檢,可能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有用

過去,中國人常常忽視體檢的重要性,但對於當下的「體檢熱」,消費者有必要明白,健康體檢不是項目越多越好,查得越細越好,有時候體檢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有用。

美國醫生聖西睿智(Richard Saint Cyr)曾撰文指出,2012的一項薈萃分析,研究了超過18萬體檢者的健康狀況,在他們體檢後跟蹤了大約10年,發現他們的死亡率、癌症或心臟病發病率並沒有顯著降低。

美國普通內科學會(The Society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曾鄭重提醒醫生「不要對無症狀的成年人進行常規的普通體檢……沒有特別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體檢,包括『保健』在內的年檢,在減少發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顯示並無作用,但不必要的檢查卻引發了潛在的危害。」聖西睿智舉了個例子,「如果一位年輕女性為了排除癌症,每年做一次CT掃描,這樣的做法不僅用常規檢測錯誤地排除了癌症,而且由於年檢時CT的強輻射,大大提高了她患癌症的風險。」

其次,與國外相比,中國的體檢注重的是機器檢查,忽略醫生與被體檢者的溝通。這就使得中國的體檢機械化、套餐化,沒有了針對性。

國外家庭醫生比較普及,家庭醫生可以更準的判斷消費者的身體情況,判斷他們是否需要進行健康檢查,進行哪一方面的健康檢查,讓體檢變得有針對性。

哪怕消費者經歷了常規體檢,也能夠將體檢報告交由家庭醫生分析,這比自己拿著體檢報告,看那簡單幾字的最終結論有幫助得多。

以筆者本身為例。在過去兩年的商業體檢中,筆者均被檢測出嗜鹼性粒細胞偏高,然後體檢報告結論就認為筆者疑似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建議進一步確診。而當筆者將這樣一份結論的體檢報告交由熟知的三甲醫院主任醫師分析時,他則首先問詢了我體檢前的生活狀況、所在地的天氣情況等,結果他認為可能只是因為環境原因造成的過敏反應。

可見,常規體檢並不一定能夠發現人所存在的問題,可能還會因此給民眾帶來不必要的恐慌。但在家庭醫生尚未普及而健康體檢又大行其道的當下,如何讓商業體檢機構能夠讓民眾安心,值得討論。

解決行業亂象,除了靠行政監管,還需要將體檢「個人化」

什麼樣的體檢更好?美國醫生聖西睿智認為,如果有可能,病人不要選已經規定好的體檢套餐,最好的方式是做量身定製的體檢。最開始的時候,病人和醫生要一起坐下來,回顧其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

面對我國體檢行業的亂象,衛生部門可以出臺更嚴格的監管辦法,可以要求血液檢查等化學檢驗過程,實行多重確認,甚至要求關鍵步驟監控影像留存,對不合規的醫療機構「嚴懲不貸」。

但需要注意的是,商業的發展不能總靠行政強制力來推動。體檢本質上是市場消費行為,無論是自付費還說企業付費,被體檢者都應有「用腳投票」的權力。目前,隨著體檢亂象的曝光,以及對「體檢熱」的反思,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體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糊弄式」的體檢,遲早要被市場淘汰。

目前,商業體檢機構雖發展迅速,但還只是健康體檢的小頭,因此企業想要搶佔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體檢市場,就應該主動為被體檢者提供更加準確細緻的體檢服務。比如說主動和被體檢者溝通,然後為他們提供量身定製的體檢,對結果進行科學的解答,以個性化的服務贏得更大的市場。

在政策層面,由於醫生多點執業的現實困境,商業體檢機構很難獲取到更多符合資質的優質醫生。所以,醫療主管部門也應做好醫生多點執業的相關工作,讓商業體檢機構能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相關焦點

  • 假醫生,假驗血,假報告,我們身邊還有什麼東西是真的?
    假醫生,假驗血,假報告,我們身邊還有什麼東西是真的?這兩天,多家媒體爆出了體檢行業的醜聞,著實讓我們心驚肉跳,是不是假奶粉、瘦肉精、地溝油等等,我們都能熬過來了,體檢結構認為我們中國人已經不會生病了?如果真是這樣,那要你們體檢機構有何用看超聲,他們用護士假冒醫生,抽了血,沒做檢查就扔掉,直接給結果,他們為什麼敢這麼做?因為真正會得癌症的比例僅有千分之三。他們這是拿人命開玩笑,如果有人就在這千分之三裡面,他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這簡直就是間接的害人性命,跟劊子手有什麼區別嗎?
  • 假醫生、假驗血,假體檢,體檢亂象背後,是被耽誤的癌症患者
    因為很多人做的都是假體檢或錯誤體檢,花了不少冤枉錢,但效果甚微。 別再等出現症狀,再去就醫 經常看健康科普的朋友們肯定對"癌症早期症狀"這個概念非常熟悉,不少醫生也是大做文章,宣傳各種各樣方式來發現癌症的早期症狀。
  • 有病檢不出,沒病亂編病,你的體檢報告可能是假的!
    本文將要舉出非常多已經證實的體檢機構造假實例,再加上這位董事長的話,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體檢報告造假現象在體檢行業比較普遍,本來去年上市公司美年健康造假被報導出來後,行業應該有所收斂,然而並沒有。翻翻你在體檢機構做的體檢,還敢相信嗎?
  • 美年健康假醫門發酵:違規出具體檢報告 無放射資質
    天河區衛計局稱,在對舉報涉及的三名醫生陳某,盧某,魯某進行現場詢問和調取體檢報告後,醫生陳某表示患者報告並非其本人審核,該機構涉嫌違規出具報告。目前,天河區衛計局已現場發出衛生監督意見書,並責令醫療機構立即改正違法違規行為;針對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涉嫌未取得放射診療許可即違規開展放射診療服務的行為正在立案處罰。
  • 廣東放"痛經假"? 海南妹子盼多放一天"隨機假"
    原標題:廣東放"痛經假"? 海南妹子盼多放一天"隨機假" 廣東要放「痛經假」了?這個消息讓海南女同胞們也興奮了一把。近日,媒體報導稱,廣東省實施《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辦法正在該省法制辦官網上徵求公眾意見,截至今年12月3日。
  • 美年健康「假醫生」事件迷霧重重 澄清公告難平波瀾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導美年健康(002044.SZ)因一則自媒體曝光的「假醫生」事件,讓這家專做健康體檢的上市公司在7月30日遭到了股價跌停的重挫。該體檢機構的業務銷售群裡,幾乎每天都有市民因體檢結果出錯,或明顯違反常理,而前來討要說法,公司甚至有專門應對此類事故的回應模板。7月31日上午,本報記者聯繫美年健康相關負責人,就此前由自媒體平臺發布的兩篇《工作了4年的A股上市體檢機構說跟我不是勞動關係》《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的報導進行求證。
  • 體檢機構是時候「掃黑打假」了
    近日,某知名體檢機構董事長捅破了行業窗戶紙——有些體檢機構無底線造假,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甚至抽了血,不做檢查就扔掉,直接出結果。這些體檢機構之所以敢鋌而走險,就是出於一種投機心理——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體檢抽血不化驗,錯誤率最高也不過千分之三。
  • 什麼假吃,假胖,假懷孕,她只有奔四素顏秒殺少女是真的
    身處娛樂圈,大家總是會對女明星異常苛刻,能吃說你是假吃,瘦了說你是打針胖了說你是懷孕假吃 假胖 假懷孕女明星的日常到底有哪一句話是真的?!說回來,吳爸爸最擔心的事,除了女兒怎麼還沒人追,就是這女兒為什麼要吃那麼多保養品?估計他這個歲數的人也不太明白女兒這麼年輕為什麼吃這麼多藥?身邊的人就開始說:啊,吃這麼多?!傷肝傷腎啊!跟醫生見面吳百歲也承認:「我每天都要吃好多保養品。」
  • 部分醫院「傍名牌」調查:「假」APP、「假」專家、「假」商品...
    知情人士表示,想「傍」一個知名醫院,從「山寨」醫院名稱開始,後面往往還跟著「假」APP、「假」合作、「假」專家、「假」商品……  ——「假APP」。2017年5月,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上發布的一則「假冒協和APP」的聲明引起廣泛關注。該院在聲明中指出,醫院發現假冒協和皮膚科的APP「協和皮膚病專科」,已有患者受騙。
  • 2小時產檢假引關注 調查:最多給半天假
    王女士的尷尬引發很多女網友的關注,單位到底給孕婦多長時間的產檢假才算合理?由此引發了一波熱議。 每次產檢,王女士一般7點30分到醫院掛號,此時前面已有100多人在排隊了,一系列檢查後,輪到她看醫生已是10點,檢查結束時已是11點了。「若要進一步檢查B 超等,一般要到12點才能離開醫院。」王女士表示,她再怎麼抓緊時間,2個小時也不夠用。
  • 深圳水貝村,假珠寶和假鑑定證書!
    在國內最大的珠寶集散之地,中國珠寶第一村——水貝村,其竟然出現了一些假的珠寶鑑定證書,其沒有經過檢測想怎麼證明就怎麼證明,因此假珠寶的鑑定證書也是一摞一摞的堆著。我們的珠寶鑑定,已然是這麼水了嗎?簡直讓人心驚膽戰!
  • 假手術,假醫生,假護士,危害長達四年,三假醫院為何如此猖狂?
    至此,這家危害長達4年之久的假醫院徹底被剷除。圖為 法院審判事實上,這家名為銀川歐亞男健醫院早在2015年的7月成立,隨後這家醫院便採用「三步走」的套路進行各種招搖撞騙。首先,該家醫院在網絡上散布虛假廣告,當有患者開始在網絡上進行詢問時,客服都會將這些患者一點點地引入該家醫院進行治療。
  • 假分數「假」在哪裡 ——讀書心得
    其實我以前也是閃過這樣的疑問,但也僅僅是閃過,然後覺得這只不過是個名稱,它愛叫什麼就叫什麼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直到現在——直到閱讀了《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才真正弄清楚,假分數的「假」就假在「整數」上。
  • 廣州10餘家醫院被家長控訴推薦「假奶粉」
    「廣州貝兒呔奶粉也是假奶粉,如何維權?」、「廣醫三院張醫生參與貝兒呔假奶粉推銷」、「孩子服用了廣州婦兒中心醫生推薦購買的敏兒舒2號奶粉,過敏症狀沒緩解,反而生長緩慢」……繼湖南郴州假奶粉事件後,健康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被曝光的固體飲料「假奶粉」事件為冰山一角。
  • 假奶粉,假疫苗,現在假生理鹽水也來了……
    而如果假的生理鹽水隨著血管流進全身,那麼造成的危害是難以想像的...更令人氣憤的是,如果僅僅是生理鹽水的商標是假的,那麼牽扯到的只是智慧財產權問題。但是在警方查抄這個造假窩點時,發現這個被犯罪嫌疑人租賃的廠房裡雜亂的堆滿了各種紙箱,假生理鹽水也被隨意的放在地上。
  • 孕婦"2小時產檢假"引關注 專家:給半天假較合理
    原標題:孕婦「2小時產檢假」引發關注  女員工懷孕期間,少不了要經常跑醫院產檢。孕婦王女士就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為了生個健康寶寶,她至少每月去一次醫院,但單位只準假一次2小時,每次產檢後都是急匆匆地趕去上班。  王女士的尷尬引發很多女網友的關注,單位到底給孕婦多長時間的產檢假才算合理?
  •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之緣由!
    世事難料,客觀瞬息萬變,主觀各有所圖,因而世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這就決定說話和聽話之藝術!說話之藝術會說實,壞事變好事,不會說實,好事變壞事,良言一句三春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何說話,中國傳統的格言警句很多。
  • 美國醫生又多6周假,休完不用補班的那種
    這6周假不佔用原有的短病假、事假、年假或法定假期等,也無需受培醫生補班,或延長培訓時間。 過往,ABMS給規培醫生們爭取到的假期,並不少。 相關文件顯示,在法定假期的基礎上,各委員會的住培項目包括3-4周假期。此外,產假可申請休假1周。事假、病假等,需由規培機構主管醫師審批。連續事假或病假超過一定時長,或可能導致延遲畢業。 「這些假期不夠。執行也不理想。」
  • 假醫生坐堂醫院門診 沒病瞧出性病開方不寫真名
    近日,市民三亞協和門診部糊弄患者,竟用沒有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的假醫師坐堂,給人「診療」性病。假醫師給人開化驗單與處方時,均開別的醫生的名字。為此,記者於6月28日下午從三亞找了一名「患者」,專程到三亞協和門診部進行了暗訪。
  • 假學歷、假政績、假道歉……這些年 蔡英文到底造了多少假?
    假承諾近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深陷造假醜聞,造假內容之多堪比「制假工廠」。臺灣網友近來給蔡英文送上一個暱稱:"詐騙之母"。當然,這個稱號,蔡英文自然是擔得起的,來看臺灣網友整理的一段mv,《那些年,蔡英文說過的謊話》。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