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分數「假」在哪裡 ——讀書心得

2021-02-20 彩虹e線課堂

說起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於「真分數與假分數」的內容,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認為是個難點,而且事實也是這樣。因為概念說得很清楚,分子小於分母的分數叫真分數,分子大於或者等於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教材內容如下:

將此概念一呈現,學生讀兩遍,再出示幾個真分數、假分數讓學生判斷一下,我相信基本沒有錯誤,這堂課的主要內容就算完成一大半了。但我們這種「套用定義,反覆練習」的教學模式真的可取嗎?它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欲望嗎?它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思考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看到這兩個概念時,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分數還有真假?其實我以前也是閃過這樣的疑問,但也僅僅是閃過,然後覺得這只不過是個名稱,它愛叫什麼就叫什麼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直到現在——直到閱讀了《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才真正弄清楚,假分數的「假」就假在「整數」上。因為分數主要是為了處理大於0而小於1的量,也就是說,學習分數的重點在於研究真分數的意義,無論是從學生認知的角度還是從重要程度上來考慮,假分數的地位都是從屬的、次要的,學生理解了真分數,假分數就容易接受了。教材中也說當在生活中得不到整數個的時候,於是產生了分數。所以,我們學習分數都是從真分數開始的, 以前習慣這樣描述分數產生的過程: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所以,當你讓學生任寫一個分數時,一般都會寫真分數,它是用「分」「取」的動作表徵分數的意義,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是合適的,符合他們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逐步深化認識的腳手架。但當我們學習大於1的假分數時,就出現問題了,如:5|4,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就沒有辦法取到5份了,與前面的認知出現了衝突。 於是到了五年級教材是這樣描述的: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若干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由原來的「取」改成了「表示」,這樣的表述有什麼好處呢?(1)不會遭遇「取不出來」的尷尬;(2)意味著以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一份作為單位,進行度量或比較,得到這樣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出來。(3)「取其中」只能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而「表示這樣」涵蓋了相比較的關係。分數意義的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單位「1」的意義,還要突出分數單位的意義和價值,強調度量或比較後得到幾個幾分之一就表示成幾分之幾。

 「假分數」為何會叫「假」分數?這個「假分數」的「假」與「假警察」的「假」是不是是一回事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假警察」不是警察,而「假分數」還是分數,它是分數呈現的一種形式,一種帶有整數部分的分數形式,它與「假命題」的「假」屬於一類,因為假命題也是一種命題。了解了「假分數」為何會假,這對於落實三維目標中的注重過程與方法、理解分數的發生與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前兩年也教五年級,但上之前還沒讀到這一章節。我當時也考慮到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儘量讓學生注重認知的本質,於是開頭是這樣設計的:出示了8個分數,分別有大於1、小於1和等於1的分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我的預設是,可能分成三類(①分子<分母,②分子>分母,③分子=分母;可能分成兩類:把分子=分母的情況分到第①類或第②類中),可學生分好之後,我傻眼了,不僅可能出現的情況都出現了,還出現了一種我沒有想到的:把「分子<分母,分子>分母」為一類,分子=分母為一類,學生的理由是分子分母不相同為一類,相同的為一類。當時我就有點懵,心想:這下慘了,這麼多種分法,我該如何給出一個恰當的理由來收場?我得換個角度,不能繞進學生的分類中,於是我這樣引導:剛才同學們出現了這麼多種分類,你最贊同哪一種呢?通過舉手統計,我發現贊同分為三類的同學最多。那到底哪種分類最合理呢?我們將三類中每一類任選一個分數用畫圓形圖的形式來呈現。通過畫圖,同學們發現,第①類沒達到1個,第②類超過1個,第③類剛好1個,我接著問:如果我把這三類合併成兩類,你們覺得怎麼合併比較合適?學生都認為把第③類合併到第②類,因為它們都達到了整數個,並沒有出現把「小於1」和「大於1」的合併為一類的想法,終於出現了我想要的答案,讓我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再呈現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

事後我進行了反思:我上課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把分數毫無標準地分類有意義嗎?就像張奠宙老先生說的,這樣五花八門的分類開放度是否太大了,學生也不明確分類的目的,而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西方學者在歷史上形成的,中國古代並沒有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區分,這種對某對象命名的歷史事實,是沒有必要讓學生去發現的。數學的認知需要探究,過程需要經歷,但也不代表什麼認知都要經歷「為什麼」的探究,因為有些東西本身就是約定俗成的,就像辣椒之所以叫辣椒,那是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規定的,如果當初把辣椒叫「茄子」,那我們現在叫的「茄子」應該就是辣椒了。所以我們經歷的探究一定要有必要,要有探究的價值,對於「假分數」的理解,只要讓學生明白「假分數」也是分數的一種,它的「假」是因為有了整數,與我們當初產生分數的原因並不完全一致所致。

 另:分數隻分為兩類——真分數與假分數,而帶分數並不能單獨成為一類,它屬於假分數,只是呈現方式不同而已。張奠宙老先生還指出:假分數是戴著整數面具的真分數,把那個面具拿掉,就是一個真分數,因此,在腦子裡把分數都當作真分數,也是可以的。這樣恰當的比喻,既理清了各種分數之間的關係,同時把複雜的分數變得更簡單了,也回應了那句話:真分數才是分數的「源」。同時也告訴我們:讀書,應該從薄讀到厚,再從厚讀到薄。

相關焦點

  • 「假分數」的認知及其教學研究的認知 ——兼評羅鳴亮老師「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
    羅鳴亮老師的課前調研告訴我們,學生的真實困惑,除了單位「1」的識別與表徵,還有他們自己的問題:「假分數假在哪裡?」這一看似「幼稚」實質反映兒童本真的問題,需要回答嗎?在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上,一位學生一再地向教師提問「為什麼4/4是假分數」,直到下課還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4/4沒有超出一個整體,應該是真分數,5/4才是假分數。
  • 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意義誤區警示一
  • 2020教師招聘——小學數學說課稿《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在三年級初步熟悉分數的基礎上,先是教學分數的意義、熟悉分數單位;然後以對分數單位的熟悉為基礎,熟悉真分數和假分數,拓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學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 2020教師招聘小學數學說課稿《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在三年級初步熟悉分數的基礎上,先是教學分數的意義、熟悉分數單位;然後以對分數單位的熟悉為基礎,熟悉真分數和假分數,拓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學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 核實:遭遇是真,分數為假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核實發現,確實有一位患病的考生,靠著身殘志堅完成學業,且正在準備手術,但是高考分數並不是傳說中的「691分」。女生家人稱,感謝社會的幫助和關注,但希望大家不要傳播謠言。核實:遭遇是真,但「691分」為假「691分?這個分數可能是假的喲。」8月6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聯繫了巫山縣相關人員,聽到此分數,他們立即表示了質疑。「遭遇是真的,但是691分的分數是假的。」輾轉之下,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故事的主角小譚今年參加高考,考了425分,並不是691分。
  • 教育隨筆: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真分數和假分數》說課稿
    在這基礎上,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和特徵。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是在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分數概念,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關於分數的數感。
  • 核實:遭遇是真,分數為假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核實發現,確實有一位患病的考生,靠著身殘志堅完成學業,且正在準備手術,但是高考分數並不是傳說中的「691分」。女生家人稱,感謝社會的幫助和關注,但希望大家不要傳播謠言。核實:遭遇是真,但「691分」為假「691分?這個分數可能是假的喲。」8月6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聯繫了巫山縣相關人員,聽到此分數,他們立即表示了質疑。「遭遇是真的,但是691分的分數是假的。」輾轉之下,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故事的主角小譚今年參加高考,考了425分,並不是691分。
  • 判斷1.真分數的倒數大於1,假分數的倒數一定小於1()
    題目判斷:1.真分數的倒數大於1,假分數的倒數一定小於1。( )普通學生思路:1.真分數的分子小於分母,它的倒數是分母大於分子,則分母除以分子化成小數大於1(因為被除數大於除數時,商大於1),所以真分數的倒數大於1正確;假分數的分子大於分母或分子等於分母,當分子等於分母時,這個假分數的倒數等於1,所以假分數的倒數一定小於1錯誤。所以本題錯誤。
  • 預習:五下第二單元 第1課時《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因為本節課是起始課,在這裡對本單元主要內容做了以下分析:「分數的再認識」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以及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和同分母分數減法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是學生第三次認識分數,內容分為五個知識塊: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 人教(五下)第四單元2.真分數和假分數自學學案、期末考試真題
    知識點:1.真分數的意義和特徵;2.假分數、帶分數的意義和特徵;3.假分數和帶分數的互化;4.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的方法。真分數的意義: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2. 真分數的特徵:真分數小於1.知識點2:假分數的意義和特徵例2過程講解:※發現:這些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這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1.
  •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4.4《真分數和假分數》微課視頻輔導
    教學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教材第59~61頁)1. 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真分數、假分數。2.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會讀寫假分數。3.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分數知識充滿好奇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重點: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意義。難點:掌握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課件。師:同學們,你能讀出下面的分數嗎?指名學生讀出分數。師:仔細觀察這些分數,你發現了什麼?
  • 明師談疑難——0/1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從數學的嚴謹性和研究的純粹性而言,m/1和0/n不在分數的正式編制之內。分數的原始定義規定:m/n中「m、n 都是非零的自然數,且n>1」。因為無論基於度量的含義還是除法的含義,「被平均分」的m當然不能為0,否則無可「分」,而平均分成的份數n顯然也要「大於或等於2」,否則沒有「分」。
  • 五數下:真分數和假分數
    4、一個最簡分數,把它的分子擴大3倍,分母縮小2倍,是  ,原分數是( ),它的分數單位是( ).5、  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約數是( ),約成最簡分數是( ).6、通分時選用的公分母一般是原來幾個分母的( ).
  • 【微課堂】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4.3.1《真分數和假分數》視頻講解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能判別一個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教學重點: 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 【自主學習】五年級《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課後練
    【自主學習】五年級《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課後練 答案:1.(1)小於7   大於等於7   是7的倍數  (2)二又七分之四  帶分數    (3)整  帶   (4)分數  除法  分子  分母  整數  分子  分母
  • 「假的!」
    我打開成績單一看,上面各科的分數和名次,比老師公布的都高了很多,榮譽證書和老師發的大小也不一樣。我懷疑他作了假,但又不忍戳穿他,就把成績單和證書都拿給他父母看,順便幫他掩飾:「因為他考得好,老師把他留在學校,幫忙改卷子。」
  • 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分數可修改?假的
    不不不,這些都假的!不可行,不可行!什麼回覆郵件即可改分,簡訊轟炸都是假的!假的!假的!二、初級會計考試成績合格分數是多少?
  • 一起梳理:分數的基本性質、真分數和假分數、約分、通分等知識點
    本單元知識點:1.分數的意義;2.真分數和假分數;3.分數的基本性質;4.約分;5.通分;6.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一、知識點梳理二、重點提示1.一個分數的分數單位的個數與原分數的分子相同。2.分數與除法的區別: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
  • 假奶粉,假疫苗,現在假生理鹽水也來了……
    而如果假的生理鹽水隨著血管流進全身,那麼造成的危害是難以想像的...更令人氣憤的是,如果僅僅是生理鹽水的商標是假的,那麼牽扯到的只是智慧財產權問題。但是在警方查抄這個造假窩點時,發現這個被犯罪嫌疑人租賃的廠房裡雜亂的堆滿了各種紙箱,假生理鹽水也被隨意的放在地上。
  • 中國制筆協會專家:假2B鉛筆或讓分數縮水!
    為了助力考生發揮最好成績,中國制筆協會嚴把考試專用鉛筆的質量關,努力避免劣質鉛筆導致考生分數縮水。有媒體提到:2B鉛筆也分真假,而且考試使用假的2B鉛筆可能存在讓分數「縮水」的風險。5月30日,記者從中國制筆協會了解到,2B鉛筆選不對,確實有機器讀不出導致分數「縮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