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再成「黃金粥」,全國日客流量最高超600萬
■突發事件、不文明行為集中曝光,霧霾、「紅色炸彈」成熱詞
又是一年國慶長假,擁堵在高速公路的焦灼與各大旅遊景點的「人山人海」,令「黃金粥」諸多的「哀」與「稠」迫人深思:無論是九寨溝的大規模遊客滯留事件,還是北京故宮、杭州西湖的超載奇觀,皆令公眾在追問景區管理能力之餘達成共識:放假制度真的該調整了。
「黃金粥」 客流集中在中期爆發
這個十一黃金周,「擁堵」、「滯留」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走哪堵哪」的吐槽捧紅了「黃金粥」、「密集恐懼症」等一系列網絡熱詞。
統計發現,國慶期間,全國每日出遊人數達到300萬人以上,其中3日、4日、5日最為擁堵,日客流量超過600萬人,長假患了「密集症候群」。
九寨溝遊客滯留、香格裡拉導遊恐嚇遊客、少林寺一炷香6000元……隨著遊客人數的激增,長假「密集症候群」的「併發症」也集中曝光。
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曝光的旅遊事件中不文明行為最常見,大理、海螺溝等4地突發事件發生最多,而出行擁堵帶來的不便最糟心。
霧霾 治理汙染迫在眉睫
整個國慶假期,京津冀區域及中原地帶被霧霾困擾,北京地區僅有兩日晴好天氣。遊客紛紛吐槽,在首都望不見故宮全景,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只剩輪廓,城市一片模糊。中央氣象臺播報顯示,4日起京津冀等地出現的新一輪重度霧霾,預計將持續至8日。
長假期間,北京市區機動車行駛減量,部分工廠也已停工,為何霧霾依舊嚴重?氣象專家指出,此輪霧霾天氣誘因在於持續性靜穩天氣,而霧霾頻發的真正根源則在於汙染排放超過承載力。建議從控制環首都區域的燃煤汙染和機動車汙染入手,堅持環境優先發展方針,強化汙染物協同減排。
「紅色炸彈」 網友調侃時間、金錢「雙超重」
「十一」長假,是我國傳統的婚宴井噴期,對於不少人來說,也意味著婚禮請帖扎堆飛來,這些「紅色罰單」「紅色炸彈」迫使人們長假期間的時間、金錢「雙超重」,網友們紛紛調侃這是一個結婚討債、已婚還債、未婚負債的長假。
雖然覺得負擔過重,但礙於面子,多數收到請帖的人還是會從眾隨出一份大禮。對此,專家認為,近年隨禮數額日益膨脹,禮金已遠遠超越情意本身,讓紅包變了味,人情反而成了債。這背後凸顯的是攀比心理、補償心理及從眾心理。建議隨禮應根據個人經濟情況量力而行,與其給出超出自身能力的禮金,不妨選擇一份富含心意的禮物,正所謂「禮輕情意重」。
專家建議
放棄挪假 用自選出遊緩堵
曾經萬眾期待的黃金周,如今變成了「不出遊遺憾、出遊就會堵心」的糾結假期。到底有什麼辦法能讓黃金周出遊更加舒心呢?
多方治堵 採取門票預約制
北京市法學會旅遊法研究會會長楊富斌建議:要治理假期擁堵現象,必須政府、旅遊企業和旅遊者三方共同努力。政府旅遊、交通、新聞宣傳等部門,要提前做好信息發布,公布各條公路出行信息和限制措施。今年中秋節前,北京各大媒體預測北京市內嚴重擁堵,結果大家紛紛避開高峰,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分析:全國有數萬家景區,真正火爆的也就那麼一百來家,因為它們最具全國性價值、最具觀光價值、最具獨特性。解決這些景區擁堵的問題,是個系統化的工程。
景區限流不符合遊客利益。建議以疏導為主,逐步試行門票預約制。一些熱門景區比如九寨溝,淡季遊客預約門票可以獲得適當的折扣優惠,旺季預約門票可以享受專用通道優先入場等。預約制可以讓景區提前掌握當天大體的遊客數量,如果預約人多,可以提前做應急預案,避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
放棄挪假 讓勞動者自己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就像每天有早晚高峰一樣,黃金周出遊出現擁堵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此要求廢除黃金周,這不符合廣大遊客利益。
至於帶薪休假,如果強制實施,其貫徹和執行都會被打折扣。目前解決擁堵最好的辦法是增加黃金周數量,比如可以將原本的五一黃金周恢復。
小長假的調休模式個人不太贊同,它並沒有讓大眾獲得更長的假期,反倒弄亂了工作的節奏。像清明、端午、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完全可以在節日當天放假一天,原則上不調休,形成固定、可預期的小連休。這樣既能保證傳統節日可以處於休假狀態,又不至於因為頻繁的雙休日調休嚴重打亂生活與工作節奏。
北京市律師協會侵權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郭聰認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保證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旅遊消費的時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黃金周擁堵。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在落實帶薪休假的同時,最好放棄現有的挪假制度,各種節假日嚴格按照法定時間執行,勞動者可以根據節假日的分布,自行決定帶薪休假的安排,通過將自己的帶薪休假補充節假日的方式,自己創造需要的長假。
相關新聞
廬山回應「票中票」質疑:
「逛遍廬山需1800元」不科學
10月5日,央視報導稱「逛遍廬山所有景點需花1792元」。6日,廬山風景名勝區在其官網——中國廬山政務網上做出回應,稱「要花近1800元才能逛遍廬山」的統計方式相對並不科學,實際上幾乎將廬山核心景區、九江市區、星子縣、湖口縣等九江所有重要景點一起算進去了。
回應稱,10月5日,某媒體播出了廬山風景名勝區「票中票」問題,廬山管理局黨委、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刻責成相關部門開展調查。調查顯示,一些媒體所稱「要花近1800元才能逛遍廬山」,統計方式相對並不科學,實際上是把廬山核心景區外的很多不相干的景區景點門票都計算在內,這些不屬於廬山風景名勝區管轄的景區景點,遍布九江市區和九江市所轄的廬山區、九江縣、星子縣、廬山西海景區等,與廬山核心景區毫無關係。如果以這種方式旅遊,在九江至少要遊玩20多天。
回應稱,與廬山核心景區——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景區相關的景觀門票及企業收費共計515元,包括:廬山風景名勝區門票,價格為180元/人次,系自然景觀門票;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行政管轄範圍景區內自然景觀不另設門票;「美廬別墅」,價格為25元/人次、「廬山會議舊址-抗戰博物館」,價格為50元/人次,上述2景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省發改委同意設立、實行重點保護性開放;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行政管轄範圍內企業經營收費的旅遊觀光車、纜車及索道費為260元/人。所有收費都經過物價部門批准,並在廬山南北門換乘中心或相關景點將具體收費情況向來山遊客進行了公示,遊客可自願進行選購。
對於媒體報導的「六個部門管一山」,存在管理紊亂問題,廬山風景區的回應稱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回應說,江西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已組成調研組於8月份來廬山開展專題調研,從去年開始,廬山管理局全力開展規範管理,提升服務活動,加大旅遊市場整治工作力度。
中國客「遊出」英國黃金周
人均消費8000英鎊
在中國的國慶長假期間,英國的高端品牌店內隨處可見中國遊客的身影,他們或是邊審視名牌皮包邊瀏覽存在iPhone上的購物清單,或是和來自中國的店員用普通話討論最新款的香水,連商店的櫥窗上也貼出了用中文寫的打折海報。
英國媒體稱,十一期間,倫敦的街頭突然多了許多來度「黃金周」的中國遊客,他們大多年輕而且富有,花起錢來「毫不心疼」。
中國遊客們最喜歡購買的是手袋、皮鞋、手錶、貴重擺設等。據英國最新的一個調查顯示,平均每位中國遊客在英國購買8000英鎊,約合人民幣78354元的商品。中國人的消費力連中東「土豪」都相形見絀。
倫敦最繁忙的商業街上除了中國遊客陡增之外,連中文的普及率也大幅上升,很多店員都會說中文,商店裡的海報也用中文書寫。
著名的塞爾福裡奇百貨公司除了接受中國的銀聯卡之外,還特意配了40位中文翻譯隨時提供服務。哈羅茲百貨公司更是配了100名中文翻譯。
《每日郵報》稱,中國遊客和來自中東的客人一樣富有,但和那些開著法拉利堵塞街道的中東「土豪」不同的是,中國人更安靜、更有禮貌。
「中國人一般會提著『戰利品』袋子去坐地鐵,甚至還會把座位讓給更有需要的乘客。中國遊客下榻的酒店一般也是不太知名的,但這些酒店願意提供中式早餐。」
此外,中國遊客還青睞打折的奢侈品,為此,提供名品折扣的比斯特購物村成了中國遊客的必到之地。(綜合新華社、央視、《法制晚報》、《新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