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番茄在中國菜裡不上檔次?

2020-12-14 食味藝文志

文 | 魏水華

圖 | pixabay

中國人有個不好的傳統,在自視天朝上國的同時,喜歡把外來事物冠以「東番西胡」的標籤。

在航海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食材、食俗大多從西北內陸經由河西走廊傳入內地,於是,漢語裡多了一大堆胡瓜、胡麻、胡蘿蔔、胡餅、胡椒、胡荽、胡桃。

宋以後,大量新的食物從東南水路傳入,番薯、番瓜、番石榴、西番蓮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新寵。

番茄,無疑是「番邦特產」中,對後來飲食發展推動最大的那一位。

No.1

番茄最早起源於南美洲厄瓜多和秘魯邊境的安第斯山脈深處,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大概是全世界距離我們最遠的地方。

有多遠?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可以一直垂直往地下挖洞,穿過地心到達地球背面,就是番茄原產地。

地理學上有一個專業的術語描述這種遙遠的距離:對蹠點

對中國和世界飲食都影響深遠的番茄,就誕生在那裡。雖然因為印第安人的文字記錄已經湮散,但野生的番茄卻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物學家把野生番茄的果實命名為Solanum pimpinellifolium,直譯過來,意為薄荷腦味的茄科植物,可想而知,味道並不好。

中國人則給番茄始祖起了一個更貼切的名字:醋慄番茄。

醋慄是生長於中國北方的一種抗寒漿果,個頭小、味道酸。用它來形容番茄,基本能想像早期番茄可憐的樣子了。

但在印第安人選擇性地培育馴化下,番茄的果實開始變大、皮變薄、讓人不適的酸澀味褪去,變得更宜食用。最晚到九世紀,今天的肥碩的番茄已經誕生,而番茄的英語tomato,就是從印第安語音譯,意為「胖嘟嘟」。

No.2 貳

番茄是何時傳入中國的,已不可考,但大抵上來自於明代南海地區的海上貿易或傳教。

自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各種聞所未聞的神奇植物被西班牙人帶到了歐洲。根據「教皇子午線」的劃分,同時期的葡萄牙人在亞歐舊大陸艱難地進行海上開拓。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先後取得了中國澳門和日本長崎的居留貿易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日本的漆器繪畫銀礦石,終於得以繞過強大的阿拉伯帝國,被高價賣到歐洲,而來自歐洲的新奇玩意兒和基督教,則源源不斷地從南海進入。

比如番茄的種子。

但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裡,番茄只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因為未成熟的番茄裡含有龍葵鹼,有致人中毒的病例,所以被歐洲人稱為「狼桃」「毒果」。

這種偏見當然也影響了中國人,至少在清代之前,登陸中國的番茄保持了它觀賞的作用。明末山東籍官員王象晉辭職返鄉務農,編寫了一本植物種植指南《群芳譜》,書裡把番茄稱為「番柿」,他說:「番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

西紅柿的別名,或許也語出於此。

但到了幾十年後的乾隆年間,番茄卻搖身一變,成了食品。當時的《臺灣府志》裡寫道:「柑仔蜜,形似柿、細如橘、可和糖煮茶品」。

柑橘,是東亞地區原產的影響力最大的水果;「仔」是閩粵地區常用的名詞後綴;「蜜」則是蔗糖製作技術傳入之前,漢語裡對美好滋味最上等的形容詞——顯然,中國人用最短的時間接納了番茄,讓它走上我們的餐桌,成為必不可缺的食材。

這個時間,或許早於它被用於製作義大利「紅醬」,風靡歐洲。

一個證據是,番茄醬的英語是一個奇怪的詞ketchup。在印歐語系裡,沒有關於這個詞的任何源流與參考。史丹福大學語言學教授任韶堂提出,ketchup來自中國:tchup就是閩南語「汁」的發音,而ke則是閩南語「醃魚」的意思。

合起來,就是中國南方常見的調味料:魚露。所以今天的番茄醬,很有可能是大航海的歐洲人,迷戀上魚露的滋味,又不知道怎樣製作,才用番茄生產的魚露替代品。

更讓人驚訝的是,「茄」在閩南語裡的讀音「kia」,與「ke」非常接近,「ketchup」的可能就是閩南人說的「茄汁」。這與閩南人說的jia-te(呷茶)被英語借用成「tea」一樣,是中國率先開放的東南沿海地區,對世界飲食影響的又一範例。

No.3 叄

雖然東西方對番茄的食用幾乎是同時的,但應用場景卻有天壤之別。

經過康乾盛世的中國,原本6000萬人口猛增到了3億。東南沿海地區選擇食用洋人口中有毒的「狼桃」,本身就是巨大人口壓力之下,農耕文明發生了內卷的結果。

至今為止,中餐裡的番茄依然是一種極端平民的食材。雞蛋炒西紅柿、雪山蓋頂(糖拌西紅柿)、西紅柿雞蛋湯,是中國人不論地域、不論年齡、不論階層,人人印象深刻的家常料理。

但除此之外,川魯粵淮揚等經典菜系裡,番茄幾乎絕跡。無論是如「松鼠桂魚」「滬式豬排」那樣,作為油炸菜的澆汁、蘸汁;還是與牛肉、豆腐、土豆等一起入燉湯,隱隱約約,都能看見「西食東漸」的影子。

而在西方,番茄作為獵奇食物進入餐桌,其初始理由就與中國飲食不同。番茄本身的素質也確實爭氣,酸甜不奪味,無論作為燒烤和烘培的配菜、拌麵的醬料、燉湯的香料,統統少不了番茄。

義大利的披薩裡,番茄是與洋蔥同樣重要的蔬菜;西班牙的燴飯裡,番茄用於飯裏海鮮的去腥;法國的酥皮濃湯裡,番茄與黃油都是為湯增稠的利器;番茄為主料製作的紅醬,是魚排、意面等食物最重要的澆汁;即便在吃得最糙的英美清教徒國家,一份炸魚薯條,也必須有番茄醬搭配。

同時,番茄既可作為蔬菜,又可以作為水果的特殊身份,也讓他無往不利,無論夾入三明治、拌進蔬菜沙拉、或是作為水果點綴餐後的餘興,番茄所標榜的健康形象,讓它被西方美食家追捧的同時,也獲得了健康人群的擁躉。

很難想像如今的歐美人離開番茄怎麼吃飯。如果沒有番茄,西餐菜譜恐怕要徹底改寫。

隨著壓榨技術、特別是冷榨技術的提升成熟,人們發現,番茄籽雖然出油率不高,但榨出來的番茄籽油卻有著極為均衡的營養價值和神器的抑癌作用。除了吃之外,番茄籽油還被用來製造日化用品、醫藥保健品。

很少有一種植物,能同時佔據蔬菜、水果和油料三大門類,並被東西方最廣泛地接受和流行。「世界果實」的桂冠,番茄當之無愧。

No.4 肆

雖然因為歷史原因,中餐錯失了讓番茄成為廳堂盛宴主角的機會,但共和國成立後,番茄開始大面積種植,它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產量遠遠高於其他蔬菜作物,種植效益可觀,迅速成為各地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真正令人自豪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種植國,每年為全球提供五千多萬噸優質番茄蔬果產品。

而且因為國內市場增長所產生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良種番茄被引種,成為中國人的新寵兒。

聖女果是近幾年見到最多的,雖然有傳言它是轉基因食品,但這確實是誹謗。聖女果才是最接近原始「醋慄番茄」的品種。它保留了原始番茄皮厚、味濃的特性,但甜度卻很高,在歐美,它最好的吃法是對半切開,丟進沙拉裡。

櫻桃番茄又叫成簇番茄,是法國人吃得最多的品種,來國內比聖女果更晚。但一串串的樣子非常討喜。法國人覺得它「有田園氣息」,如果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這種番茄酸度甜度都不高,但胺基酸類物質極其豐富,吃起來淡薄,但鮮味很足。

和聖女果長得挺像的千禧果,是中國海南培育出來的原生產品。它以聖女果為基礎選種,個頭短而圓潤,紅色也較深,果肉偏軟,吃起來更加有彈性,鮮嫩甜美。所謂「千禧」,意為2000年前後才真正誕生的品種。

草莓柿子,又叫鷹爪柿子,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東北的黑土地上改良後,成了一種能在鹽鹼地種植的番茄。因為適應鹽鹼化土地,雖然甜度適中,但風味物質和水分的積累比例卻很高,有著類似於西瓜的爽快爆汁口感。

小黃茄也許是現在所有番茄中甜度最高的一種,被譽為「黃金車釐茄」,它如車釐子般甜美,甜度還輕鬆破10,比普通小番茄整整高出近5度。切開澄亮金黃的果皮,茄香馥鬱,粒粒分明的果籽,晶瑩通透猶如黃寶石。一口咬破,是美妙的爽脆感,茄香和汁水一同在唇齒間迸發。

紫葡萄則是因泛黑泛紫的外皮而得名,它是市面上罕見的品種,表皮形似葡萄,飽滿肉厚,個頭大。最讓人驚嘆的是它的果汁含量,雖然甜度不及小黃茄,但只有它和草莓柿子才能做到口口爆汁。

總之,現在地球上的番茄種類已經上萬,其中不乏讓人驚嘆的果實。但要說真正最好吃的那一種,無疑,一定是放在你面前最近處,吃在口裡時酸甜最合你意的那一枚。

相關焦點

  • 番茄炒蛋,竟然是道增肥菜?!醫生說出真相……
    要列一個中國國民家常菜排行榜番茄炒蛋一定名列前茅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道菜也是它但就在這幾天,有學者在微博上發文稱番茄炒蛋中藏著很多不健康的隱患,吃了會增肥,這是真的嗎?為此,記者專門請教了浙江醫院消化內科、營養科、消化內窺鏡室主任鄭培奮,在鄭培奮看來,番茄炒蛋確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健康。
  • 番茄炒蛋,竟然是道增肥菜?!醫生說出真相,很多人都做錯了
    要說一道中國的國民家常菜番茄炒蛋一定是得票率前列的菜餚很多人人生中學會的第一道菜也是它↓↓↓這幾天的微博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髮文稱番茄炒蛋中藏著很多不健康的隱患,甚至是增肥的麻煩, 網友們為此吵翻了天,番茄炒蛋真的能增肥嗎?
  • 家常番茄炒蛋,竟然是一道增肥菜?!醫生說出真相,很多人中招!
    這幾天的微博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髮文稱番茄炒蛋中藏著很多不健康的隱患,甚至是增肥的麻煩,網友們為此吵翻了天,番茄炒蛋真的能增肥嗎?鄭培奮告訴記者,做番茄炒蛋,絕大多數家庭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然後撈出雞蛋,再加油炒番茄,最後把炒熟的雞蛋放在炒軟出汁的番茄裡。  為了把雞蛋炒香,再讓它飽飽地吸入番茄汁,很多人都喜歡放大量油來炒蛋,讓它吸油後蓬鬆起來,「要想達到雞蛋略顯蓬鬆的效果,最少也需要25克油。要明顯膨大,則需要30~40克油。」
  • 食研所丨為什麼番茄能提味?關於番茄,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從番茄炒蛋,到羅宋湯,到番茄醬,再到意面和披薩中無處不在的番茄基底。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菜,好像都少不了番茄的存在。 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些關於番茄的冷知識,可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1. 為什麼義大利和西班牙餐特別愛番茄? 馨馨:我發現南歐人民特別喜歡番茄,很多菜裡都要加蕃茄。
  • 【健康】番茄炒蛋竟是道增肥菜?!醫生說出真相,很多人都做錯了
    要列一個中國國民家常菜排行榜番茄炒蛋一定名列前茅
  • 周末懶人料理——番茄三文魚燉豆腐
    三文魚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檔次比較高的食材,雖然一度也有虹鱒魚冒名頂替造成了一點風波,不過只要是在正規超市購買,不難買到貨真價實的新鮮三文魚。一般上班族平時較忙,也只有周末可以放緩節奏來自己做一頓飯,三文魚是有點貴,難得吃一次也能接受。
  • 外國人吃中餐,提問:為什麼在中國菜裡有竹筍這道菜?
    竹筍在美版知乎有外國人提問:「為什麼在中國菜裡有竹筍這道菜?」其實我們就可以從中餐烹飪和食材認識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在中國菜裡有竹筍這道菜?從烹飪方式上來看,是因為我們的烹飪方式能烹飪竹筍。我們可以看看中餐裡的一些竹筍菜,如炒竹筍,這是因為中國菜有炒這種烹飪方式,而炒的好處就是能在保持高溫的情況下不容易燒焦烤糊食物,而且炒很符合中餐的飲食習慣;又如清燉竹筍,這是因為我們有燉這種烹飪食物的方式,而且因為有燉這種烹飪方式,還誕生了很多專門用於燉食物的陶瓷罐。
  • 【果斷提醒】番茄炒蛋竟然是增肥菜?醫生說出真相很多人都做錯了.....
    要列一個國民家常菜排行榜番茄炒蛋一定名列前茅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道菜也是它鄭培奮告訴記者,做番茄炒蛋,絕大多數家庭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然後撈出雞蛋,再加油炒番茄,最後把炒熟的雞蛋放在炒軟出汁的番茄裡。為了把雞蛋炒香,再讓它飽飽地吸入番茄汁,很多人都喜歡放大量油來炒蛋,讓它吸油後蓬鬆起來,「要想達到雞蛋略顯蓬鬆的效果,最少也需要25克油。要明顯膨大,則需要30~40克油。」
  • 老外吐槽中國菜沒有日本料理精緻!網友:那是你檔次低!
    老外吐槽中國菜沒有日本料理精緻!網友:那是你檔次低!這是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我想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已經聞名中外,而且很多外國人都是非常喜歡我們中國的飲食的,而且他們也都會非常想吃中國美食,而且他們在國外也是有時候為了吃一些中國美食,甚至專門跑到中國了,但是雖然愛吃中國美食的有很多人,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是不喜歡中國美食的,而且說我們中國美食沒有日本料理精緻,很多網友聽到這個之後就紛紛怒懟說,那是你檔次太低了
  • 中國的國民家常菜--番茄炒蛋,出大事了!網友們都吵翻了
    這幾天的微博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髮文稱番茄炒蛋中藏著很多不健康的隱患,甚至是增肥的麻煩,網友們為此吵翻了天,番茄炒蛋真的能增肥嗎?鄭培奮告訴記者,做番茄炒蛋,絕大多數家庭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然後撈出雞蛋,再加油炒番茄,最後把炒熟的雞蛋放在炒軟出汁的番茄裡。  為了把雞蛋炒香,再讓它飽飽地吸入番茄汁,很多人都喜歡放大量油來炒蛋,讓它吸油後蓬鬆起來,「要想達到雞蛋略顯蓬鬆的效果,最少也需要25克油。要明顯膨大,則需要30~40克油。」
  • 番茄炒蛋怎麼做才好吃?
    毫無疑問,番茄炒蛋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菜,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國民菜,是中國人吃的最多的家常菜之一,是最典型的媽媽做的菜。酸甜可口,物美價廉,從南到北,無論貧富,都無法拒絕番茄炒蛋的美味誘惑。為什麼是番茄炒蛋佔領了中國人的餐桌?番茄炒蛋與中國人又有哪些淵源?番茄炒蛋有哪些故事?本文試著梳理清楚番茄炒蛋這道菜的前世今生,以饗讀者。註:本文語境中的炒蛋,指的是炒雞蛋,只是雞蛋,而不是鴨蛋、鵝蛋。
  • 為你燒的第一道菜:番茄牛腩
    我問了她那位男士的口味後,想了想,覺得番茄牛腩還蠻適合他。於是和姑娘說,有時間,推一道番茄牛腩給你吧。所以這道菜,壓在我這裡兩個月了。雖然吧,我並不接受點菜服務,但是這個姑娘,真的讓我很想給她燒出一道好吃的番茄牛腩。嗯,燒菜吧。
  • 番茄燒牛腩,酸甜開胃菜!
    這道菜開始計劃是蘿蔔燒牛腩,最後打開冰箱翻到有番茄,想想改下味道吧!但蘿蔔已切塊又不想浪費,糾結後還是加在裡面了。 番茄剝皮切塊,番茄醬適裡(可稍多),大蔥、姜、香茅、草果、香葉、三奈、八角、白菜、黃油(因黃油不多加了雞油)
  • 番茄炒蛋吃膩了,用這個「另類」做法,卷在春卷皮裡,香濃更好吃
    番茄炒蛋吃膩了,用這個「另類」做法,卷在春卷皮裡,香濃更好吃!現如今也是夏天的季節,而且也進入了我們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三伏天呢,其實在這個時候天氣確實是非常嚴重的,甚至我們根本就不想出門,直接坐在空調房裡也是讓人覺得非常愜意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在夏天天氣熱的時候,我們也同樣是需要給自己補充足夠的營養和能量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好一些,其實在夏天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蔬菜也都慢慢的上市了,尤其是番茄這個美味的蔬菜,不僅可以生吃或者說是當作配菜也都是非常適合的,最常見的一個做法也就是直接把番茄和雞蛋炒在一起
  • 「番茄醬和番茄沙司」不一樣,炒菜時記得分清楚,味道差太遠
    在國外,「Tomato sauce」是番茄醬的直譯,中文翻譯為「番茄沙司」,就像是中國的「生抽、老抽、海鮮醬油、醬油膏」一樣,對於外國人來說都是醬油。 所以在國內,「番茄醬」和「番茄沙司」只能說相似,但實際上用途卻大不一樣。
  • 番茄炒雞蛋,普通的一道菜,但我覺得這道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
    番茄炒雞蛋,一道再普通不過的一道菜,但我覺得這道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哈嘍哈嘍,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是一道菜,這道菜大家都吃過,可能大家也都會做,因為比較簡單 它的名字叫做番茄炒雞蛋,每次在回家的時候媽媽總會做了一桌的拿手好菜來給我吃,知道我最愛吃番茄炒雞蛋,每次回家都做給我吃,真的好好哦,每次媽媽做這道菜,我多少飯都吃的下呢!接下來大家看看道菜的具體操作方法吧。
  • 網紅「番茄燜飯」,看著好吃又簡單,為什麼我的是這個樣子?尷尬
    網紅「番茄燜飯」,看著好吃又簡單,為什麼我做的這個樣子?尷尬!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已經不缺吃的,這個時候大家對吃的都是比較講究的,在家沒事的時候,還喜歡研究一些比較獨特的美食,之前在網上非常火爆的番茄燜飯,一度成為網上的網紅飯,很多人都嘗試了,但是因為工作比較忙,一直都沒有嘗試,看他們做的番茄燜飯,看著好吃又簡單,於是我也嘗試了一下,但是等我做成以後,為什麼我的是這個樣子的?實在是太尷尬了。
  • 過年聚餐,輕鬆搞定宴客菜,6種蝦仁的做法,色香味濃簡單上檔次
    過年聚餐,輕鬆搞定宴客菜,6種蝦仁的做法,色香味濃簡單上檔次。新年,合家團聚的日子。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少不了做一桌全家人喜歡的家宴菜,不光要好吃還要好看顏值高!一起來學學這6種蝦仁的做法,色香味濃簡單上檔次。
  • 家裡來客人了做什麼菜好?這道清燉耗牛蹄和烤整兔非常上檔次!
    家裡來客人了做什麼菜好?這道清燉耗牛蹄和烤整兔非常上檔次!現在先給大家帶來這第一道菜《清燉耗牛蹄》,這道菜製作簡單,搭配合理,非常符合我們大眾的口味,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道菜要選用的原料以及調料是,耗牛中蹄1000克,白蘿蔔200克,番茄100克,鯽魚1條,鮮雞肉150克,姜20克,蔥30克,料酒40克,花椒3克,味精1克,食用鹽5克,清水2500克,油酥豆瓣一碟
  • 番茄菜!超營養又易學!
    主料:番茄 2個 ,圓椒 1個,雞蛋 2個輔料:糖、鹽適量做法:1.番茄切丁備用;2.圓椒從側面平均分切成兩半,一半做盅,一半做蓋子;做蓋子的一半可再切下1/2切成丁入菜;3.鍋中倒入油燒熱,倒入雞蛋,用筷子快速劃散,倒入少量水塔蔥香料酒後馬上盛出;4.倒入番茄丁,加入糖,鹽,將番茄煮成醬狀;5.勺子邊煮邊壓,待湯汁變的粘稠時,加入雞蛋和圓椒丁;6.翻炒,雞蛋掛上番茄即可出鍋,倒入圓椒做的盅裡面,蓋上蓋子;四、番茄炒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