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大的孩子,將來會不會跟爸媽親?得看孩子是被帶到多大歲數

2020-12-1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身為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往往顧不上孩子。有些父母一狠心將孩子放在老家,過年才回去看一次。幾年下來,發現孩子長高了,可也跟自己生疏了。尤其是做媽媽的,看到自己生的孩子反而跟自己不親,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

不少因為忙工作不得已讓老人帶娃的爸媽,心裡都有這麼一個疑問:老人帶大的孩子,將來會不會跟爸媽親?那得看孩子是被帶到多大歲數。

三歲前被老人帶大,之後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以後還有機會和爸媽親

根據心理學的「依戀關係」理論,孩子在出生後的前三年由誰帶,就會自然地跟主要監護人產生親密的依戀關係,也就跟誰最親。這個主要監護人,指的是平時經常照顧他最多的那個人。女性在照顧孩子方面更為擅長,參與的育兒工作也更多。所以一般住在老家的孩子,相比爺爺姥爺,他會跟奶奶姥姥更親。

這個時間段,如果爸媽只是偶爾回來一次,比如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甚至間隔更長,孩子自然是跟奶奶或者姥姥更親。但並不是說爸媽就沒有機會了。因為頭三年孩子需要吃、喝、拉、撒、睡等生理層面的照顧更多,等三年以後,孩子被肯定、被愛護的精神層面需求會更旺盛。快上幼兒園時將孩子接回家裡照顧的媽媽,如果肯多陪孩子,多聽孩子說話,對孩子有高質量陪伴,會慢慢獲得孩子的「心」。

七歲前在老家帶大,上小學才接到父母身邊的孩子,媽媽想要跟孩子親近,得付出更多努力

曾有專家建議,如果父母工作忙,需要把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帶,最晚也要孩子上小學前將他接過來。這是父母彌補跟孩子親子關係的最後機會。

這是因為孩子在七歲前生活習慣和性格已經初步養成,想要改正會耗費較大氣力。現實中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時將孩子接來,會發現孩子還保留著在老家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隨地吐痰、沒有收納整理意識、說髒話等。這些令父母看不慣的不良習慣,會引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進而影響親子關係。

因此,如果孩子上小學後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先多鼓勵、陪伴,等孩子願意和你親近之後再教育。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邊的孩子,以後難跟父母親近

初中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叛逆期,如果這時候才回到父母身邊,一方面孩子已經有自己的主見,對父母的教導難以聽進去;另一方面母子倆隔著十幾年的「鴻溝」,孩子拿父母當陌生人,對父母缺乏信任感。不信則不服,父母的說教在孩子看來就是「否認」和「限制」,親子關係難以修復。

因此,家長如果不想和孩子生分,最好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將他接到身邊。「親情」是無數個日夜陪伴、關心呵護才會慢慢形成的,永遠沒有捷徑可走

相關焦點

  • 姥姥帶大的和奶奶帶大的孩子,都跟奶奶親嗎?聽聽這3個人的回答
    這是很多姥姥幫忙帶外孫發出的感慨!他們覺得孩子小時候,誰帶就跟誰親,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跟奶奶親。在一些人看來,姥姥帶孩子,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帶外孫,有的還出錢出力,​孩子如果磕著碰著,孩子奶奶那邊還會責怪。其實付出不怕,最讓姥姥姥爺難過的是:孩子長大以後,跟姥姥家不親,跟爺爺奶奶家的親戚走得近。有的奶奶就聰明了,她們覺得孩子給外婆帶,自己就省事了。
  • 把孩子從1個月帶到4歲,反手就跟奶奶親,姥姥心裡有苦說不出
    現在很多的孩子不是跟著奶奶長大,就是被姥姥帶大的,而有些孩子即使姥姥盡心盡力陪伴了多年,卻依然跟奶奶親,這讓當姥姥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並且,老人一直從孩子出生將孩子帶到了四周歲。如今孩子上幼兒園了,需要老人照顧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小張和老公對待老人的態度也越來越不好了。就連老人一手帶大的小外孫都跟自己不親了,小外孫總是嫌棄姥姥,說奶奶好,奶奶親。小張和老公,還有小外孫的做法,讓老人滿心的苦楚,卻不知該跟誰說。如今,很多的父母都忙著上班,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
  • 老人幫忙帶孩子,帶到幾歲就該停了?
    為了更好地照顧寶寶,不少爸媽都把還是交給了老人帶。有的選擇把孩子送回到公婆身邊,有的選擇將老人接到身邊。平時老人可以幫忙照看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學,讓父母省了不少心。但一般老人幫忙帶孩子,帶到幾歲就停了呢?一起聽一聽家長們是怎麼說的?
  • 寶寶將來會和誰最親?不一定是親爸媽,而是這個人
    導讀:寶寶將來會和誰最親?不一定是親爸媽,而是這個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將來會和誰最親?不一定是親爸媽,而是這個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人帶孩子隔代親,但不能親過了頭
    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叫隔代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跟老人一起住。孩子想看電視,那麼老人就給孩子看電視,導致電視一天都是少兒頻道。老人對孩子大多很縱容,就造成了現在很多孩子看手機沉迷,看電視就停不下來。【給孩子亂吃零食】:現在父母都認為零食和膨化食品,糖果都屬於垃圾食品。而老人就喜歡給孩子買,明明孩子吃飯很好,都不吃零食的,結果老人帶孩子就讓孩子吃零食,孩子漸漸學會了去超市買零食的習慣。
  • 自己帶的孩子跟老人帶的孩子有區別嗎?
    因為我大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那會年輕可能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也可能懼怕為人父母,怕自己做不好,想逃避吧?最主要就是想多掙點錢補貼家用,還能為孩子以後多儲備點。所以大寶不到兩歲就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了,也是大家所說的留守兒童了。因為老人的年齡越來越大,老人還要照看我老公弟弟家的孩子,老人也沒有精力給照看了!有了二寶則一直是我們自己帶,要說沒區別那是假的,肯定會有區別的。
  • 生了孩子就得帶?為什麼說有條件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像你,那麼你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跟你最親密,那麼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孩子生來雖然有遺傳基因決定像父母雙方誰更多一些,但是,後天環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起著更大作用!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一生當中人格塑造最重要的時期就是0-6歲。
  • 老人看孩子,原來還有這幾個好處
    很多父母不願意讓老人幫忙照看孩子,一是怕孩子被老人溺愛,二是怕老人累著。但是下面這幾位媽媽卻「理直氣壯」地把孩子交給老人看,讓我們看看理由。那位老人的經歷和公公相似,所以倆人格外有話。老太太善良賢惠,做了好吃的常分給大家,也包括我公公。我公公卻有些顧忌,有時故意躲著老太太。我有一天計上心來,對兒子東東叮囑一番,把他送到了爺爺家。東東住進了爺爺家後,就經常要求爺爺帶他去楊奶奶家,因為楊奶奶包的餃子好吃;出門遛彎兒也得叫上楊奶奶,因為楊奶奶會講故事……幾個月後,倆老人因為孩子形影不離了。
  • 為什麼姥姥帶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跟奶奶親?原因戳心但無力反駁
    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孩子大多交給老人帶。而老人帶娃中,姥姥帶娃又居多。所以很多都說「孩子誰帶跟誰親」,以後的孩子估計都要跟姥姥親了。閨蜜家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帶,等到3歲多該上學了,閨蜜兩口子才把他接回家,讓爺爺奶奶接送上學。現在爺爺奶奶才帶了幾個月,孩子就把姥姥忘了。閨蜜有一次問他:「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啊?」這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奶奶。」
  • 老人暑假帶孩子 家長老人孩子齊吐槽:說多了都是淚!
    王女士和丈夫平時基本在國外照看生意,所以孩子從小就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平常在南京,寒暑假也會把孩子帶到老家去。「我覺得孩子可能不需要我,」王女士說,「她從來不要我抱抱,外婆離開她一秒鐘都不行。」不過讓王女士擔心的,是外婆對孩子十分寵愛:「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外婆不僅不及時制止,還幫她把玩具搞到。外公也是對她有求必應,她把腳拿到桌子上吃飯也不管。」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老人就該「撤退」了,爸媽親自帶孩子才最好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結婚,有了孩子之後,會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等原因,自己無法在家裡帶孩子就讓家裡的老人幫忙看孩子。很多老人可能是剛退休或者又馬上退休的樣子,空閒時間是比較充分,而且老人帶孩子這方面的經驗比新晉寶爸寶媽們要豐富的多,所以很多老人也特別喜歡和樂意來幫子女帶孩子,雖說隔代親,但是在帶孩子都過程中和年輕人的觀念總會有不同,有一些落後的思想這不適合教育孩子的。
  • 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怒了,兩位老人尷尬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很多人都會問到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喜歡姥姥還是喜歡奶奶呢?覺得自己的孩子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呢?有的老人當然覺得孩子跟奶奶親。接下來就採訪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的回答確實很扎心。老人帶孩子要考慮爸媽的意見,畢竟老一輩的人帶孩子與年輕人的思維觀點是不同的,爸爸媽媽的經歷與老一代人經歷不同,所以在養育孩子上難免會存在著分歧,孩子如果發燒了,老人會認為只要捂出汗就沒什麼事兒了,多捂幾層被子,孩子就能退下燒來。,現在提倡的科學育兒千萬不要自行主張,否則就會發生危險,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一定要給老人交代清楚,有了什麼突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聯繫爸爸媽媽。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親情升溫「黃金期」,以後再努力也白搭
    文|秘籍君孩子是不是誰帶跟誰親呢?這個不一定。看看身邊幫忙帶娃的老人,每天累死累活地圍著孩子轉,結果孩子爸媽下班一回來,孩子就立馬「拋棄」、「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這種現象,還真是讓老人們心裡瞬間涼涼。不過,有人說「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一點還是挺準的。
  • 為啥被外婆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跟爺爺奶奶親?原因讓人很心酸
    導語: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兩邊老人似乎就成為了對立面。不管是哪一邊,都想討好孩子,讓孩子跟自己更親近。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夾在中間的家長來說,這就有些棘手了。本來小劉就覺得讓媽媽幫忙看孩子不太好意思,因為畢竟他們都上了年紀,還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看到孩子跟他們不親近,小劉就更是難受了。有的時候,她甚至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太不懂得感恩了,白費了兩個老人的一片心意。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在孩子出生之後,寶媽通常為了減少婆媳矛盾,會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到三歲的時候,奶奶突然會出來說,我來帶吧,更容易培養孩子的感情,孩子長大之後和自己也會更親。雖然姥姥帶到了3歲,可孩子長大之後這段記憶並不會太深刻,反而是3歲以後跟誰親,長大之後可能會記得一清二楚。3、緩和婆媳矛盾雖然兒媳內心中可能更想讓孩子姥姥帶,但如果婆婆不出錢也不出力,那麼兒媳婦自然也是不高興的,孩子三歲之後幫兒媳帶孩子,一方面能減輕親家的壓力,也能減輕兒媳的壓力。這個時候能一定程度的緩和婆媳的矛盾。
  • 「孩子誰帶跟誰親?」那可不一定,親不親主要看這2點因素
    ,李阿姨自己也說不好,李阿姨感慨道:都說孩子誰帶跟誰親,其實也並非如此。那可想錯了,跟誰親主要看這2點因素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面時間最長的,所以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其實是跟寶寶最親近的人,但是除了媽媽,跟誰親近還要看這些因素。1.
  •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樣帶孩子,他可以長大,但跟誰都不會親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樣帶孩子,他可以長大,但跟誰都不會親在幫助的過程中,彼此會產生感情維繫。在這當中,需要穩定的人來撫養。如果單單是餵養,餵完就把孩子放一邊不管,這樣帶孩子,他可以長大,但跟誰都不會親。這不禁讓小筱反思起來。因為經濟原因,寶寶剛滿一歲的時候,她就讓寶寶斷了奶,給奶奶在家幫忙帶,自己則出去工作。在寶寶還沒斷奶的時候,都是她和孩子奶奶一起帶的。是不是後來她少參與寶寶的餵養,導致了寶寶不親呢?
  • 老人帶娃何時「抽身離開」好?孩子滿這一年齡,就得交由父母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老人帶娃的比例高達80%,如今生活壓力大,多數家庭又是「421」家庭模式,年輕人在生了孩子後,不得不雙雙外出打工,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儘管省事省力又省心,但是孩子終究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老人始終要轉讓
  • 小時候被姥姥帶大的孩子,憑什麼長大後就得和爺爺奶奶親?你配嗎
    因為婆媳相處不和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讓親媽幫忙帶娃。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種聲音,說「姥姥姥爺帶孩子最吃虧,反正將來孩子還是和爺爺奶奶親」。誰聽到這話不生氣啊!不過這話說的真的有道理嗎?雖然現在姥姥已經去世好久了,但每次我想起她還是會淚流滿面。在我心裡,姥姥是比媽媽要親的人。網友B:外孫上小學,昨天開學,爸爸媽媽來接他,他就跑進臥室一個人默默流淚,不願意離開。我進去抱著他安慰,說到學校他會有更多的朋友玩。他一聽更難受了,說「我們在一起過的日子多好啊,咱們三個過得好好的,他們來接走我幹啥?」
  • 就算小時候是外婆和媽媽帶大,孩子還是會和奶奶親,這是真的嗎?
    文|文兒昨天下班,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聽見幾個大媽在討論帶孩子的問題,一個說就算小時候是外婆帶大的,長大照樣跟奶奶親,其他幾個也附和說是,就另外一個說,如果從小帶到懂事了,應該還是跟外婆親。然後另外幾個都說血緣關係是割不斷的,長大他照樣會覺得奶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