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老後最大的悲哀…

2021-03-01 讀書與旅行

作者:恩典君

來源:自然的恩典(ID:full_wisdom)

小時候,父母在孩子心中,是天,總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

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小時候,作業不會寫,爸媽會非常生氣地說:「這都不會,上課幹嘛去了?」

而現在反過來了。

當父母因為一件極其簡單的事反覆問我們時,我們總是很不耐煩:「告訴你多少次了,怎麼還是不會啊!」

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或者難過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他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

前段時間,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一個片段,看哭很多人。

兒子結婚後要和家人斷絕關係,他理直氣壯地說:「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結果!」

這位兒子是醫生,醫院裡很多人實力都比他差,可那些人卻能靠著父母平步青雲,而自己的父親只是個賣面的老闆。

兒子怒吼著斥責父親,每天只會問餓不餓,卻不能在事業上拉自己一把。

父親聽到兒子的控訴後,愧疚得泣不成聲,滿頭白髮的他,對兒子鞠了個躬:「對不起,我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

父親不但沒有指責兒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無能。

這一幕,看了讓人心酸,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縮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埋怨父母沒本事,不能讓自己飛黃騰達。

錦衣玉食的父母只有少數,普天之下,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做著普通的工作,但是為了孩子的口中飯、身上衣,他們卻傾其所有。

這些自認為很有本事的孩子不能理解,他們認為「沒價值」的東西,其實卻是父母的一生。

有句話老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他們有時迂腐、有時太嚴厲、很固執、年輕時工作太忙很少陪伴你、讀書不多、不懂教育、觀念守舊等等等。

但誰又是完美的呢?

生養之恩大於天,寬容父母的過錯,原諒他們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

弟子規裡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父母愛我們,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父母愛我們的方式不對,做得不夠好時,兒女還孝順,才是兒女真正的德行。

怎樣善待父母,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功課。

因為父母存在的價值,絕不是他們能留給我們多少財富。

前段時間,高亞麟在《我家那閨女》節目裡說了一句很扎心的話: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初聞不明其意,細思深感悲涼。

父母還在,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都覺得死亡離我們很遙遠。父母歸去,我們就成了孤兒了。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的起點,卻無法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傷。

有一天,當你回到家裡,叫一聲爸媽,空蕩蕩的房間裡再無人回應。

那時才感受到:有人嘮叨,有人煩我們,在我們做錯事時有人打罵我們,是多大的福氣啊。

如果你曾經在醫院的重症手術室前徹夜守候過;

如果你參加過親朋好友的追悼會;

如果你感受過在災難面前生命的脆弱,就能深刻地體會到父母和家的全部意義。

做兒女的,不管地位多高官多大多有錢,請不要把最差的脾氣留給父母。


他們也許「沒本事」,是因為他們把本事給了你。

有人說真正的成熟與年齡無關,而是從原諒父母的不完美開始。

父母也許很平凡,尤其是我們成年後,他們在經濟和事業上能幫到我們的更少。

隨著我們的成長,父母的眼界和觀點可能也與我們格格不入,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如果因此而嫌棄和不耐煩,那些無法與父母和解的人,自己的日子也過得不舒暢。

孝經云: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寂靜老師說:

「生命是一棵樹,祖先是種子,爺爺奶奶是樹根,父母是樹幹,子孫是樹上的果子。

那我們就知道了,祖先、爺爺奶奶、父母和我們,原本就是一個整體。」

所以,我們的健康、事業、命運,都會受到父母和祖先的影響。

祖先雖然看不見,卻像種子一直影響整棵樹一生的命運一樣;雖然爺爺奶奶不常見,卻像樹根源源不斷地給大樹的枝葉花果輸送營養一樣。

種子是酸的,果子肯定是酸的;樹根如果在痛苦中,枝葉肯定不會好,果子也自然好不了。

我們的生命是個組合體,不僅有父母的血液,還有祖先的精神在裡面。

我們所有的財富都是父母、祖先福報和陰德的化現。

我們就像電燈,電站是父母、祖先、古聖先賢的能量,我們要做的就是連接能量,做一個使用者,連上了開關,一開,燈就亮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祭祀祖先,建立連接的通道,去感恩和承接來自祖先的恩德與力量。

一個孝順、懂得報恩的人,未來的命運怎麼會不好呢?

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處,恩德第一,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

百善孝為先,孝順之人天地也會護佑,所以,改命從孝順父母開始。

不孝順父母,就是在大大地損福,怎樣積福也沒有這樣損福快。

孝順父母的6種方法:

1. 讓父母覺得自己有用

我們長大的過程,就是父母作用減弱的過程。

人老了,最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覺得自己沒什麼用了。

所以,我們有時候要 「請求」 父母為我們做一點點事情,不是去消耗父母,不是把父母作為帶孩子的「保姆」,而是讓他們獲得有用的價值感。

百孝不如一順,百順不如一用。

對父母最好的孝順:就是讓他們感覺到被需要,給父母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接受父母的照顧;

請求父母做你喜歡吃的菜;

請求父母給你做點家鄉土味;

請求讓父母給寶寶做衣服;

出一點 「難題」 讓父母去解決;

.

2.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曾經,媒體做了兩個關於老人的調查。

一個是:逢年過節你最擔心的事是什麼?排第一的回答是:擔心子女過年不能回家。

另一個是:逢年過節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排第一的回答是:我節假日不能回家。

兩個問題,一個答案。

對於父母而言,最好的禮物不是錢和物質,而是陪伴,常回家看看。

重大節日儘量與父母共度;

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給父母過生日;

親自給父母做飯;

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為父母慶祝結婚紀念日;

.

3. 過好自己的生活

我小時候很喜歡讀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書,其中有一本書是專門寫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皮皮魯和419宗罪》,藉此警示和提醒少年們不要「肆意妄為」。

書中有句著名的話,恩典君從小就印象深刻:

「對親人最大的愛,是看好自己,別惹事。」

你知道嗎?我們所做的一切決定,那一端都連著父母的心。

所以,我們給父母最大的愛,就是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擔驚受怕。

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搞好自己的家庭關係;

鍛鍊好自己的身體;

不惹事生非;

.

4. 不給父母臉色看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囉嗦。」

「這事不用你管。」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

在父母面前,我們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甚至摔門走人。

但《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孝順中最難的是色難。

孝順父母記得和顏悅色,不要給他們臉色看,別讓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經常對父母微笑;

不要對父母大喊大叫;

不要批評父母無能;

不要嫌棄父母囉嗦;

不要抱怨父母什麼都不懂;

不要埋怨父母行動遲緩;

.

5. 幫父母完成夢想

其實,父母也是有自己夢想的人,或許就是因為礙於照顧我們,而把這個夢想深深埋在了心裡。

現在我們長大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了。

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反哺一下父母,幫助他們完成年輕時未竟的夢想呢?

6. 帶父母去旅遊

你有多久沒和父母一起去旅行了?

我們小時候總是說:等以後有錢了,就帶著父母環遊世界,享受人生。

殊不知,給父母的愛,是等不了的愛,帶他們一起去看世界吧!

相關焦點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我們依賴著父母一天天長大,他們包容我的過失,教會我做人的道理,他們,好像什麼都懂。但長大後,我們也為人父母,也就懂得了:「父母本不是超人,卻為了子女拼盡全力!」」小時候,我們目送父母去上班,再大些,父母目送我們去上學,而現在,父母則是目送著我們背井離鄉,甚至團圓成了很多人的奢侈。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我們迅速成長,而父母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慢慢變老..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親聽到兒子的控訴後,愧疚得泣不成聲,滿頭白髮的他,對兒子鞠了個躬:「對不起,我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父親不但沒有指責兒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無能。這一幕,看了讓人心酸,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縮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埋怨父母沒本事,不能讓自己飛黃騰達。
  • 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親聽到兒子的控訴後,愧疚得泣不成聲,滿頭白髮的他,對兒子鞠了個躬:「對不起,我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父母也許很平凡,尤其是我們成年後,他們在經濟和事業上能幫到我們的更少。父母愛我們,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父母愛我們的方式不對,做得不夠好時,兒女還孝順,才是兒女真正的德行。怎樣善待父母,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功課。因為父母存在的價值絕不是他們能留給我們多少財富。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個帖子,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是從孩子結婚後儘量少麻煩孩子,擔心打擾子女的正常生活,擔心子女的另一半不高興?是從孫子輩出生為了幫子女減輕負擔,自告奮勇前來幫忙帶孩子,在子女家中,多吃一口飯都覺得小心翼翼開始?父母為什麼會變得小心翼翼?子女不孝順?
  • 女人到了中年,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
    年輕的時候最厭煩世俗的生活,卻不曾想最終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被生活磨掉了所有的稜角,每天為了柴米油鹽奔波,同齡的人已經在為年老的生活做準備,期待著退休後的生活,可是自己的挑戰才剛開始。現在的商佳佳再也不會思考一些不著邊的事情,只想著多掙一點錢,讓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能夠好一點,更是希望孩子的爸爸能夠別再為自己惹事了。
  • 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小時候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有人說,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小時候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所有的小心翼翼背後,無非是恐懼。小孩子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無非是害怕被父母責備、打罵,害怕父母的嘲諷、對自己失望,害怕父母不愛自己等等。,也是一種悲哀。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四川籍女大學生黃雨蒙獨自前往青海格爾木旅行後失聯 原來彤彤因考試沒考好,被媽媽批評後,覺得對不起媽媽,無言再面對她。 幸好,民警及時發現了女孩,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父母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 資深班主任直言:送孩子去「補習班」補課,是普通父母最大的悲哀
    資深班主任說出大實話:送孩子去補習班,是普通父母最大的悲哀雖然家長們想提高孩子成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一名資深班主任,李老師私下直言道,送孩子去「補習班」補課,是普通父母最大的悲哀。李老師說,普通的父母都覺得將孩子送去補習班比父母自己教更有成效,殊不知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僅僅是依靠補習班是不夠的。但是不少學生家長也十分無奈,別的孩子一放假就報名了各種補習班,要是自己的孩子不去,那不是落後了嗎?
  •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導讀:「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人世間最大的悲哀,是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
    文/於凡諾一也許人世間最大的悲哀,不是人們倍感已近極致的生活工作的壓力,也不是常言下的生離死別,而是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尤其在寒風瑟瑟中,一無所知卻從此亡命天涯路,那才真是一個慘澹。
  • 年輕自私的父母老後卑微討好孩子,病態的家庭關係裡缺少互相尊重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毫無尊嚴今天知乎熱榜上的一個問題引人深思: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爸爸回答他年輕時父母有收入,自然更加強勢;等父母老了以後,難免要仰仗孩子才能安度晚年,不得不委屈求全。還有的家長是因為在孩子小時候做了對不起孩子的事情,害怕孩子長大後記仇,對年老的恐懼,怕孩子不管自己了,所以把孩子當神仙供起來。
  • 《民法典》新規出臺後,年邁父母在子女面前還會小心翼翼嗎?
    有人直指,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老後在孩子面前變得唯唯諾諾。小時候,子女被父母壓制,長大後子女就變成了父母的翻版,家庭壓制捲土重來。比起經濟基礎的影響,也許更多的是父母意識到子女長大了,已經擁有成熟的思想和足夠責任能力,於是父母開始退出家裡的決策地位,把更多的決定權交給子女。 這不是悲哀,而是家庭權力核心的轉移。
  • 資深小學班主任說出實話:送孩子去補習班,是普通父母最大的悲哀
    再一打聽,身邊很多父母都已經給孩子報好了各種各樣的暑假補習班,心裡更慌了,覺得自己扯孩子後腿了。於是很糾結要不要給孩子報幾個補習班,正在我猶豫的時候,在小學當了三十多年班主任的姑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了一句話,送孩子去補習班,是普通父母最大的悲哀。
  • 初中女孩未婚先孕:教育最大的悲哀是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
    這名女孩被班級同學誣陷偷東西,不敢將這件事告訴父母,遂被一路人領回家,發生關係而得到40元,將這錢帶到學校解決問題。沒想到後來肚子大了,被父母知道。看到這條新聞,很多人都會覺得是老師的錯,沒有查明真相;是這些學生的錯,誣陷這名女孩;還有是這個路人的錯,這人是混蛋,是禽獸。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他們有的人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老師不敢管學生
    現在的老師,學生不完成作業,告訴父母。 從前的老師,學生調皮,罰抄書,留堂,擦黑板。 現在的老師,學生調皮,告訴父母。 02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老師不敢管學生 事到如今,老師已經逐漸失去了應有的自由——批評學生的自由。
  • 做人最大的失敗,是讓父母變得小心翼翼
    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ID: zxrsnet)今年國慶,同事說這次回家最大的感受
  • 夫妻離婚後最大的悲哀,不是夫妻分離,而是親子關係的「斷裂」
    每位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結婚生子,但是在結婚後又因為很多因素,導致不得不離婚,而離婚後最大的悲哀並不是夫妻之間沒有感情了,而是親子關係的斷裂。幾乎有很多現實的夫婦離婚後,會私下約定,也會走上法庭,對夫妻之間共有財產進行分割,還有更加重要的就是對於孩子,應該在誰身邊生活。
  • 農村父母最大的悲哀:送孩子去大城市上好大學!
    我心底一沉,有點失落難過地想道「我畢業兩年,工作一年半,我記得生日紅包,過年壓歲錢,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也有小一萬了!我一分都沒給嗎?」我心裡這樣想著有點委屈,想辯解什麼,所有的委屈卻又在一呼一吸之間壓了下去。「我給你還月供啊,你出首付就好了!」我故作鎮定地說道。父親打算用二十多萬付個首付,在家裡的縣城買套房。
  • 重男輕女的父母年老後會是什麼結局?這幾種結局常見,不值得同情
    還有一些人好奇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人到晚年結局會是什麼樣?身邊確實有一些重男輕女的老人,從他們的經歷就可以推測出這些老人的晚年的結局。不過不論這些人結局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父母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重男輕女的父母年老後會是什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