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也玩大學合併,醫學工科結合,實力升到亞洲一流?

2021-02-18 妙論教育
點擊上方妙論教育關注我



作者|繆登峰

正文|1780字  8圖

閱讀時間|預計5分鐘


臺北市有一所臺灣陽明大學,醫學強大,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它排在298位,與西安交通大學排名接近;

新竹市有一所臺灣交通大學,工科強大,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它排在240位,與武漢大學排名接近。

2月1日,這兩所大學摘下了學校門口的「字號」,換上了新校名:臺灣陽明交通大學。

這兩所大學正式合併,工科和醫學聯手了,舊的校名停用了,原先的校史也要埋入時間的塵埃了。

這兩所大學怎麼樣?它們為什麼要合併?

它們的合併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奈之舉?

它們合併之後有多強?合併還存在什麼問題?

讓繆老師一一說給你聽。






主校區在新竹的臺灣交通大學,與國內四所大學的關係非常密切,而且血脈相連。

這四所大學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

這五所大學曾經在2016年共同慶祝128周年校慶,因為它們源自1896年的南洋公學或者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它們曾共同成立交通大學校友總會,還投訴過國內其他大學使用「交通大學」名號的行為不妥。

主校區在臺北的臺灣陽明大學,在1975年創立之時,叫做「陽明醫學院」。

它是一所小而精的大學,只開設醫學學科和生物學學科。

在合併之前,它有點像臺灣版本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堅持獨立辦醫學,不併入綜合類大學。

臺灣的綜合醫療水平非常高,是亞洲頂級水平,陽明大學的醫科綜合水平僅次於臺灣第一大學——臺灣大學。






臺灣人口只有2400多萬,每年大學新生只有11萬左右,大學的數量卻足足有140所,算下來平均每所大學還不到800人。

內地人口有14億,每年高考報名人數超過1000萬,大學的數量只有不到3000所,算下來平均每所大學對應著3000多報名高考的學生。

兩邊對比一下,就知道臺灣的高等教育資源嚴重過剩。

所以臺灣的不少大學每年會到內地的八個省份招生,也會與內地的大學合作舉辦一些專業。

疫情之下,學生交流減少,臺灣將會有不少大學陷入招生困境。

教育部在2020年年底調整了大學學科門類的設置,在原有的:

醫學、文學、藝術學、農學、哲學、法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理學、歷史學、軍事學等13個學科門類之外;

又設置了一個新的學科:交叉學科。這是為什麼呢?

縱觀近十年來全球科學界的情況,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誕生於交叉學科領域,其中醫工結合更是產出了不少成果。

內地的天津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之間的合作,就準備從醫工結合的角度來建設。

臺灣這兩所大學的合併,也同樣是醫工結合。

臺灣交通大學和臺灣陽明大學的合併,提出了願景使命:

第一是對等合校,十年內成為亞洲數字生物醫學的領先者,二十年後成為世界只會醫學的創新基地;

第二是培育全球頂尖大學師資,至少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第三是培育數家獨角獸電子生物醫學企業。

什麼叫「對等合校」呢?我的理解就是強調一下,並不是一方吞併了另一方,而是地位平等的合併。

換句話說,就是夫妻組建新家庭住進新房子,女方沒有到婆婆家裡生活,男方也沒入贅。

至於後面提到的幾個目標,我認為抱著「姑且聽之,拭目以待」的態度就好。




這兩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在臺灣省內都屬於非常不錯的,有點類似於臺灣版的「華東五校」。

它們合併之後,國際排名有希望超過臺灣清華大學,排在臺灣第二,但很難超過臺灣第一的臺灣大學。

從規模上看,這所合併後的大學將形成橫跨五地的九個校區的規模,擁有超過1400名教職員工,共計19個學院,超過17000名學生。

雖然與國內頂尖大學的規模不能相比,但在臺灣島省內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兩所大學合併之後使用的校名「臺灣陽明交通大學」,聽起來非常彆扭,尤其是簡稱;

我感覺叫什麼都不好聽,「陽交」?「明通」?「陽通」?「明交」?

作為五所交通大學傳人之一的新竹交通大學,與內地四所交通大學的關聯會不會被切斷?

五所大學之間的校友總會和學分互認體系,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兩所大學合併之後,實力更強大,排名也會進一步上升。

就拿QS排行榜來說,其排名可能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接近。

對臺灣陽明大學和臺灣交通大學的合併,你怎麼看?

你認為這次合併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奈之舉呢?

對於臺灣人少、大學多和內地人多、大學少的現狀,你怎麼看?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裡,願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

我是繆老師妙筆生花,歡迎關注。




文章都看完了不點個 嗎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南大學,哪所大學工科更強?哪所醫學更強?
    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南大學,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國內頂級高校,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大學,都是工科類專業和醫學類專業強,這兩所學校放在一起,哪所大學更好呢?該怎麼選擇?相反,中南大學實力非凡,尤其是工科專業和醫學專業。前年也提到了,華中科技大學的優勢專業也是工科和醫學專業。
  • 這10所高校合併後實力大增!特色專業「耀眼」,入選「雙一流」
    哈工大在合併前,工科大類中有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土建這塊,一直不怎麼強,其工科實力最多也就和西交打平手,而哈爾濱建築大學也和哈工大是同源同宗,哈爾濱建築大學,前身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建築系,始建於1920年。
  • 這10所名校合併後實力大增!特色專業「耀眼」,入選「雙一流」
    ,一直不怎麼強,其工科實力最多也就和西交打平手,而哈爾濱建築大學也和哈工大是同源同宗,哈爾濱建築大學,前身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建築系,始建於1920年。主體:復旦大學復旦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 【實力】合併之後實力大增的10所院校,學科實力強大!
    📍合併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主體: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哈工大在合併前,工科大類中有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土建這塊,一直不怎麼強,其工科實力最多也就和西交打平手,而哈爾濱建築大學也和哈工大是同源同宗,哈爾濱建築大學
  • 臺灣兩所著名大學本月合併,有意為之還是無奈之舉?
    2月1日,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排在第240位的大學和排在第298位的大學正式合併掛牌。前者的排名與武漢大學相仿,是一所工科強校,它的名字叫做臺灣交通大學;後者的排名與西安交通大學接近,是一所醫學強校,它的名字叫做臺灣陽明大學。這是兩所什麼樣的大學?為什麼要合併?合併之後有多強?合併還存在什麼問題?繆老師一一說給你聽。
  • 為何雙一流大學中醫科院校很少?因為大多實力強的都被合併了
    在雙一流大學中,有不少師範類、農業類、理工類、中醫藥類院校,但醫科大學卻寥寥無幾,為何醫科大學在雙一流中這麼少呢?其實很多知名的實力強的醫科大學都被知名的綜合高校合併了。其實早在合併之前,北京醫科大學就已經是211院校了,合併之後不僅使北京大學的醫學實力顯著提高,更使得北京大學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雙一流評選中,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等6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居國內醫學院校之首。
  • 西南「最委屈」工科大學,實力不輸985大學,卻無奈被合併?心疼
    我國是一個工業國家,所以工科院校畢業生是非常受用人單位歡迎的,每一個地區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幾所實力很雄厚的工科大學,但是無奈,工科大學的實力是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非常的不容易,地方沒有充足的教育經費,和大量的政策扶持很難辦出一所頂尖的工科大學!
  • 哪些大學培養的醫學大牛多?「四非」大學力壓眾多「雙一流」名校
    目前,大學排名機構軟科從每個學校所培養出的傑出校友數量對我國大學醫學專業實力進行了排名,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到底哪些學校的醫學專業實力更強。,其中華中科技大學表現搶眼,華中科技大學原本只是一所工科大學,院校合併中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後,醫學實力實現迅速增長,綜合實力不容小覷,特別是在這次抗擊疫情中華中科技大學做出了突出貢獻。
  • 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整理
    是緊跟北大清華後面的強校,實力雄厚,理科、工科、經濟管理、社會科學以及醫學等學科中都很有實力。有軍中清華之稱,在計算機及電子信息類學科實力雄厚,管理科學以及一些工科專業也很有實力。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實力很強的理工類大學,機械專業長期雄踞國內第一,與同濟醫科大學的合併使得醫科也有相當的實力,機械,光電信息工程、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和公共事業管理五個專業位居全國第一。
  • 這所大學以工科為主,但是醫學卻是王牌,它不是華中科技大學!
    二有這樣一所學校,它工科實力全國前10,但是學校的王牌卻不是工科,而是醫學,你知道是哪所學校嗎?沒錯,它就是中南大學,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科實力強大,但是王牌專業卻是醫學的院校。1.學校合併中南大學是一所工科為主的學校,是2002年中南工業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和湖南醫科大學合併而成。看它的名字就知道,中南工業大學是學校主體,工科自然是佔大頭。其次三個合併的學校,中南工業和長沙鐵道都是工科學校,所以學校工科佔的比例很大。
  • 河南大學的短板是什麼?能否通過合併鄭州工科院校補齊短板呢?
    河南大學能否通過合併鄭州工科院校補齊自身工科發展短板?合併哪個比較合適呢?河南大學的短板不是缺少工科,而是開封和鄭州的差異。安慶師範大學、河北大學是不是類似的境遇呢...其實,在2017年的"雙一流"評估中,經濟發達地區的蘇州大學實力條件已超過雙一流B的大學,不過985大學起碼給個世界一流大學B類,和其他因素影響,最終蘇大被壓下來。
  • 拒絕985大學合併的天津醫科大學,現在躋身雙一流,全國排名62
    導語:高校合併的事情在過去是經常見的,比如中南大學合併湘雅醫學院,清華大學合併協和醫學院等等。合併後的學校實力大增之外,知名度也提高了很多,中南大學也是因為合併湘雅醫學院之後成為湖南第一高校,而湘雅的實力也得到了提高。
  • 交大-二醫合併十周年 醫工深度融合,共建「兩個一流」
    2015年5月,最新「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正式發布,上海交通大學7個學科入選,與北大、清華一起位居大陸高校排名前三。無獨有偶,上海市2014年大學學科專業排名榜亦於同月發布,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一,除了交大的傳統優勢學科繼續高居榜首,臨床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護理學、基礎醫學也名列前茅。 這一年,剛好是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併十周年。
  • 有這種可能性嗎:天津大學合併天津財經大學?
    這個建議非常大膽,讓一所工科大學合併一所財經大學,變成工商結合,將天津大學辦成綜合性大學。那麼,有這種可能性嗎?不妨先看一看雙方的實力。根據天津財經大學的自我介紹,這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財經大學之一,是一所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幹,兼有法學、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 42所「雙一流」大學,你知道多少
    南開大學:傳統老牌名校,數學、化學、統計學、世界史等都很厲害。  10。天津大學:第一所近代大學,工科巨牛,工科各專業比較均衡,化工第一,管理也很有實力。  11。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地區第三;當初的四大工學院之一,工科總體實力不錯。化工、力學等有優勢。  12。吉林大學:院校合併後,辦學規模大。實力排在東北地區前三,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等學科不錯。
  • 42所雙一流大學優勢,一句話概括!
    12.吉林大學:院校合併後,辦學規模大。實力排在東北地區前三,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等學科不錯。 13.哈爾濱工業大學:C9成員,東北第一高校,國家地位很高,曾經的工科第二,大部分工科專業都很強。
  • 合併變名校還是甘願普通?盤點最應該合併的高校
    而安徽醫科大學是安徽省辦學歷史最早的高等學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醫科院校。兩所高校合併的基礎在於彌補安徽大學醫學短板,同時安徽醫科大學通過合併可以順利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得到國家的支持。因為都在合肥,新組建的安徽大學不會存在異地辦學的尷尬場景,學科互補後綜合實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估計合併後的高校排名約在全國50-60位左右,在人才吸引、學科發展等方面能力大大增強。
  • 東北大學與中國醫科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共建醫工結合研究
    #關於東北大學與中國醫科大學合併事宜,爭議很大,有很多人贊成兩校合併強強聯合,也有很多人不贊成兩校合併,因為兩所學校所具有優勢都很強大,認為合併後可能會像以前有些學校一樣削弱自己本來很強大的學科。在當今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飛速發展,醫學領域與高端智能技術、生物和材料科學等領域深度融合是重要發展方向,醫工結合是推動「新醫學」發展的新動能。東北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作為兩所同樣位於遼瀋地區的知名高校,以「優勢互補、學科交叉、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為原則開展全面合作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下面筆者就兩個學校培養方面和科研實力方面進行一下探討。
  • 打造世界一流,廣東高校合併重組暢想
    其中中山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領跑全省,均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而剩下的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也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代以來,尤其在建國以後,這五所高校為國家復興、民族富強和社會進步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可以說這五所高校正是代表了廣東最為頂尖的教育實力。
  • 中國工科類實力最強的20所大學排名,理科生的福利
    工科是我國第一大學科,也擁有最多的專業和師生。工科是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工科主要是要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的工作人員,本次排行是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全國大學學科評估,看看中國最好的工科類的大學有哪些。給各位小夥伴們做個參考,評估指標:師資隊伍與資源、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貢獻與學科聲譽。